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沂沭河的发育演变与金刚石砂矿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扼要阐明控制沂沭河发育的地质地貌条件,中下游地区的河谷地貌与沉积物特征,河流发育简史及下游河道变迁,探讨了沂沭河流域金刚石砂矿的分布特征与富集条件。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沂沭河下游平原地下水化学及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采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δD-δ~(18)O关系图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部丘岗区地下水以淡水为主,水化学类型沿地下水流向的变化为HCO_3·Cl-Ca·Na型→Cl·HCO_3-Na·Ca型→Cl·HCO_3-Na型,裂隙水和孔隙水均为大气降水补给,后者受蒸发较强;由于沉积环境不同,东部滨海平原区浅层水TDS明显高于深层水,浅层水水化学类型由陆向海的变化为HCO_3型水→HCO_3·Cl型水→Cl·HCO_3型水→Cl型水,深层水的水化学类型由陆向海的变化为HCO_3型水→HCO_3·Cl型水→Cl·HCO_3型水,浅层水与深层水水力联系较弱,浅层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而深层水则为侧向径流补给。  相似文献   

3.
太原盆地边缘地貌与新构造运动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构造地貌的观战把太原盆地及其边缘地貌分为:外围断块抬升山地,抬升轻微的丘陵台地,山前堆积的洪积倾斜平原和沉降堆积的冲积平原4种地貌单元。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论述新构造运动在泰山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分析泰山各种地貌景观与新构造运动的成生联系,同时对泰山新构造运动的主要特点进行了扼要的总结。  相似文献   

5.
沂沭断裂带表现为东西分带、南北分段的棋盘格式构造地貌格局.这种构造地貌格局是由于受到北北东一南南西向挤压作用,断裂带两端受到近南一北向挤压作用而形成的;其形成及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区新构造运动特征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地区是新构造运动表现明显地区之一.新第三纪以来受地应力作用,发生各种地壳形变,它直接表现在构造演化和地貌形态上.这种活动与本区地震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该文论述了新构造运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认为新构造运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起着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1)大范围的新构造运动导致黄土高原地区多暴雨,有处于地表土壤的侵蚀,(2)新构造运动抬升,导臻地区侵蚀基准面下降,新构造运动上升与沉降交汇处的地形变带、断裂活动带、地震破碎带,地表土岩体不稳定,地表降水大量下渗,为重力和流水蚀创了条件(3)新构造运动的形式、类型制约地形的发育演化,控制着水土流  相似文献   

8.
新疆柴窝堡盆地属天山地槽褶皱带博格达复背斜的一个中新生代山间盆地 ,含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柴窝堡盆地总的轮廓和结构 ,严格受构造控制 ,而地形和微地貌则主要受河流水系的制约。根据新构造格局 ,把柴窝堡盆地分割成三个独立的水文地质区 ,提出新构造断块上升 ,盆地沉降 ,不但控制了柴窝堡盆地第四纪沉积物厚度和岩性 ,也控制了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相似文献   

9.
新疆新构造运动的表现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新疆丰富多采的各种新构造,以及它们的表现特点和分布规律。在中亚早更新世喜马拉雅运动主幕中,已夷平的老褶皱山系复活再造是控制新疆第四纪地质发展的主导因素,盖层褶皱也有强烈的表现。在中更新世、晚更新世的喜马拉雅运动后幕和余幕中,基底降升和盖层变形还相当普遍。目前在山前拗陷的前缘还在高速沉降。个别地段或许有裂谷化可能。  相似文献   

10.
5000年来秦皇岛至成山角海岸新构造运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列举全新世渤海海岸3100-3900aB.P和500-600aB.P.两期海平面遗迹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沿海岸走向同期异地古少平面遗迹高度的变化规律,发现5000a来郯庐断裂的活动对古海平面遗迹分布高度变化的影响,从而讨论了渤海海岸带的新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中下游地区汛期降水量异常与旱涝趋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25°~35°N.100°~125°E)范围内利用48个测站1950~1991年降水资料和1470~1974年旱涝等级资料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汛期(6~8)月降水异常和旱涝趋势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推断,得出:长江中下游地区汛期降水量一般在450~600mm.相对变率为0.25~0.40.历年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武汉地区、浙皖赣交界地区以及苏北兴化─东台地区、最小值出现在安徽合肥─霍山地区,20a、30a、50a─遇的异常多降水量的最大值出现在武汉、衢县及兴化─东台地区,异常少降水量的最小值出现在大别山及长江三角洲地区.大范围旱涝连续出现和交替出现的可能性很小,在长江中游地区汛期旱涝具有50a和20a的周期变化,长江下游地区具有100a和20a的周期变化,本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下游地区降水量波动增加.预计下世纪10~30年代将是洪涝多发期.10~20年代长江中游地区将是干旱多发期.  相似文献   

12.
赣江下游中支网状河位于赣江现代三角洲平原上 ,它们具有重复分叉合并、快速加积、低坡降、低弯度等特点 ,其河道具有较高的侧向稳定性 ,并且发育天然堤、决口扇、废弃河道、河间漫滩、湖泊、沼泽和江心洲等地貌单元。网状河道的沉积物多以沙砾石和中细沙为主 ,概率累积曲线多为三段式 ,并以跳跃组分为主。砂体内部主要发育槽状交错层理。河道间其他地貌单元 (如河漫滩、湖泊和沼泽等 )以细粒沉积物为主。河口盆地的上升、三角洲地带水流的扩散、长江倒灌水流的顶托、坡降很低以及江心洲稳定等是赣江网状河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依据鲁西掀斜断块山区所选16地点地貌形态数据,进行聚类和排序分析,揭示了断块山地形态与山前盆地沉积建造的内在联系,从而探讨该地区新生代地壳运动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水分和热量是最重要的生态因子,本文利用嘉陵江中游地区降水,气温,水面蒸发和地表径流等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水热状况,以揭示该地区水热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5.
黄河托克托段早中更新世湖相地层剖面的建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河托克托段格尔图营剖面的沉积记录,对于其湖相沉积的时代和易溶盐含量作了初步分析,认为它是存在于早、中更新世时期的微咸-半咸水湖,尤其是其消亡前期成为典型的半咸水湖,说明当时湖泊为半干旱地区的内陆湖。在中更新世中晚期时,此内陆湖切穿,沟通形成现在之黄河河道。该剖面建立的意义在于提供黄河土黩特古湖性质证据,并初步建立了内蒙古高原的“泥河弯层”剖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