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源于D-核糖的苯并咪唑并氮杂糖1和2具有良好的β-葡萄糖糖苷酶抑制活性,对其苯环部位结构修饰,通过Mitsunobu反应合成了30个新型苯环不同位置上含单取代基的苯并咪唑并氮杂糖稠合三环衍生物11a~11g, 12a~12g,13a~13h和14a~14h.测试了新合成化合物对β-葡萄糖糖苷酶(杏仁)的抑制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3e和13f与14f的混合物对β-葡萄糖糖苷酶(杏仁)表现出优越的酶抑制活性, IC50值分别为0.49和0.25μmol/L,活性高于阳性对照米格列醇的酶抑制活性.构效分析表明,稠合三环氮杂糖中的六元氮杂糖环形式有利于此类苯并咪唑并氮杂糖三环衍生物的β-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苯环上3'或4'位连有给电基团,如甲基、甲氧基等,将极大地促进化合物的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2.
根据活性基团拼接原理, 以4-取代-苯胺为原料, 经重氮化、 关环和缩合反应合成了17个化合物1-(4-取代苯基)-5-取代苯基亚氨基-4-取代-1,2,3-三唑(7a~7c和13a~13d)和1-(4-取代苯基)-5-取代苄基氨基-4-取代-1,2,3-三唑(5a~5c, 10a~10c和14a~14d), 其中化合物5a~5c, 7b, 7c, 10a, 10c, 13b~13d和14b~14c为新化合物, 对所制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所有化合物均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活性, 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均优于氟康唑; 化合物7a和10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明显优于氟康唑; 而化合物13a和13d则对白色念球菌表现出良好的抑制活性, 与三氯生相当.  相似文献   

3.
以豆腐果苷为原料,与4-取代苯乙酮发生Claisen-Schimidt反应,得到一系列E-4-β-D-吡喃阿洛糖苷-苯乙烯基-4-取代苯酮衍生物1a~1e,再将1a~1e与邻氨基苯硫酚发生1,4-Michael反应,得到2-(4-β-D-吡喃阿洛糖苷-苯基)-4-芳基-2,3-二氢-1,5-苯并硫氮杂衍生物2a~2e,以上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经1H NMR,IR,MS加以确证,并对2a~2e进行了药理活性筛选.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良好的镇静活性.其中,化合物2a(200mg·kg-1),2b(200mg·kg-1),2c(200mg·kg-1),2d(200mg·kg-1),2e(200mg·kg-1)与豆腐果苷相比较具有更强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以豆腐果苷为原料,与4-取代苯乙酮发生Claisen-Schimidt反应,得到一系列E-4-β-D-吡喃阿洛糖苷-苯乙烯基-4-取代苯酮衍生物1a~1e,再将1a~1e与邻氨基苯硫酚发生1,4-Michael反应,得到2-(4-β-D-吡喃阿洛糖苷-苯基)-4-芳基-2,3-二氢-1,5-苯并硫氮杂革衍生物2a~2e,以上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经1H NMR,IR,MS加以确证,并对2a~2e进行了药理活性筛选.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良好的镇静活性.其中,化合物2a(200 mg·kg-1),2b(200 mg·kg-1),2c(200 mg·kg-1),2d(200 mg·kg-1),2e(200 mg·kg-1)与豆腐果苷相比较具有更强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生物活性叠加原理,以4-氨基-5-甲基-1,2,4-三唑-3-硫酮为原料,设计合成了15个未见报道的化合物2-N-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4-N-取代苯基亚胺基-5-甲基-1,2,4-三唑(2a~2e),4-N-取代苄基氨基-5-甲基-1,2,4-三唑(3a~3e)和2-N-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4-N-取代苄基氨基-5-甲基-1,2,4-三唑(4a~4e).其结构经IR,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确认.生物活性测试表明,所有化合物均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活性,尤其是化合物4b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8μg/mL,明显优于市售抗菌药物氟康唑,表现出较强的抗细菌活性;同时,与三氯生相比,所有化合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小于或等于32μg/mL,亦表现出较好的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以豆腐果苷为原料,与4-取代苯乙酮发生Claisen-Schimidt反应,得到一系列E-4-β-D-吡喃阿洛糖苷-苯乙烯基-4-取代苯酮衍生物1a~1e,再将1a~1e与邻氨基苯硫酚发生1,4-Michael反应,得到2-(4-β-D-吡喃阿洛糖苷-苯基)-4-芳基-2,3-二氢-1,5-苯并硫氮杂革衍生物2a~2e,以上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经1H NMR,IR,MS加以确证,并对2a~2e进行了药理活性筛选.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良好的镇静活性.其中,化合物2a(200 mg·kg-1),2b(200 mg·kg-1),2c(200 mg·kg-1),2d(200 mg·kg-1),2e(200 mg·kg-1)与豆腐果苷相比较具有更强的活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寻找结构新颖的活性分子,采用活性结构拼接方法,合成了14个具有β-咔啉和苯并咪唑或者同它的生物电子等排体苯并噻唑连接的新分子,其结构经~1HNMR、~(13)CNMR和HRMS确证.进一步测试了这些化合物对棉花立枯丝核菌、棉花枯萎病原菌、葡萄灰霉病原菌、向日葵菌核和油菜菌核的杀菌活性.离体杀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50μg·m L~(-1)时,多数目标化合物对供试5种病原菌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但活性均不高.其中β-咔啉环9位为乙基、苄基、3-氯苄基的苯并咪唑衍生物(4a、4c和4e)对向日葵菌核有较高抑制率,而1-苯并咪唑-9-乙基-β-咔啉(4a)、1-苯并咪唑-9-丁基-β-咔啉(4b)、1-苯并咪唑-9-苄基-β-咔啉(4c)、1-苯并咪唑-9-(2,3,4,5,6-五氟苄基)-β-咔啉(4f)、1-苯并噻唑-9-(3-氯苄基)-β-咔啉(5e)和1-苯并噻唑-9-(2,3,4,5,6-五氟苄基)-β-咔啉(5f)则对油菜菌核表现出令人满意的抗菌活性.其中化合物4c对大多数的测试菌株表现出广谱活性.  相似文献   

8.
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异硫氰酸酯(1)与2-氨基-4-取代苯基噻唑(2a~2b)反应,生成糖基硫脲衍生物3a~3b,再在伯胺存在下经氯化汞脱硫,得到一系列新的N-烷基/芳基-N′-(4-芳基噻唑-2-基)-N″-糖基胍类化合物(4a~4e,5a~5e).所有新化合物的结构均经IR,1H NMR,MS谱和元素分析证实,所得产物均为β-构型.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4b和5d对HIV-1 PR表现出了较高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9.
以豆腐果苷为原料,与4-取代苯乙酮发生Claisen-Schimidt反应,得到一系列E-4-β-D-吡喃阿洛糖苷-苯乙烯基-4-取代苯酮衍生物1a~1e,再将1a~1e与邻氨基苯硫酚发生1,4-Michael反应,得到2-(4-β-D-吡喃阿洛糖苷-苯基)-4-芳基-2,3-二氢-1,5-苯并硫氮杂革衍生物2a~2e,以上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经1H NMR,IR,MS加以确证,并对2a~2e进行了药理活性筛选.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良好的镇静活性.其中,化合物2a(200 mg·kg^-1),2b(200 mg·kg^-1),2c(200 mg·kg^-1),2d(200 mg·kg^-1),2e(200 mg·kg^-1)与豆腐果苷相比较具有更强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N-(取代噻唑-2-基)-菊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求新颖的氨基噻唑类先导化合物,以含各种取代基的2-氨基噻唑在其氨基位置与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活性基团——菊酸采用亚结构对接的方法合成了35个N-(取代噻唑-2-基)-菊酰胺类化合物,经1HNMR,ESI-MS和元素分析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表明,化合物3d,6a,6d,4a,4b,4c和4e在600mg/L下对小菜蛾具有100%的杀虫活性,化合物3d和7c在50mg/L下对多种常见病原菌具有显著的杀菌活性,全部化合物没有明显的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11.
将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异硫氰酸酯(1)与2-氨基-4/6-取代-苯并噻唑(2a~2e)反应, 生成糖基硫脲衍生物(3a~3e), 再在伯胺存在下经氯化汞脱硫, 得到一系列新的多乙酰基胍基糖苷类化合物(4a~4d, 5a~5d, 6a~6d, 7a~7d), 糖基的保护基团在甲醇钠/甲醇条件下脱除. 所有新化合物的结构均经IR, 1H NMR, MS谱和元素分析证实, 所得产物均为β-构型. 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化合物4c, 6c, 8b, 8c等对HIV-1蛋白酶表现出了较高的抑制活性; 化合物7c具有抗流感乙型病毒活性; 化合物5e, 7c, 7d等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具有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2.
顺-1-环己基-3-酰氨基-4-取代苯基-2-氮杂环丁酮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取代苄叉氨基环己烷与Dane盐环化制备了23种新的单环β-内酰胺类化合物-顺-1-环己基-3-酰氨基-4-取代苯基-2-氮杂环丁酮. 并测定了合成的氮杂环丁酮类化合物的抗菌活性和抑制β-内酰胺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3.
取代的α-羟烷-β-羟基-吡咯烷和哌啶是许多具有重要生理活性化合物,特别是氮杂糖的结构单元.例如,(-)-swainsonine 2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生物碱:是溶酶体的α-甘露糖酶及甘露糖酶Ⅱ的有效抑制剂,具有抑制癌细胞转移和扩散,以及抗癌的活性.它是第一个应用于临床抗癌药物测试的糖蛋白抑制剂.澳洲栗精胺3是葡萄糖苷酶的强力抑制剂,能抑制病毒复制,具有显著的抗癌、抗病毒和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以(R)-1-苯乙胺为起始原料,合成了手性氨甲酰基硅烷4。通过4与无手性的亚胺5a、5b和5c以及有手性的亚胺7a、7b和7c反应,得到了立体选择性加成产物α-氨基酰胺衍生物6b、6c、8a、8b和8c,其中6c、8a和8c是高立体选择性产物。手性氨甲酰基硅烷与亚胺的反应具有立体选择性,其立体选择性大小与在亚胺双键氮原子和碳原子上所连的取代基有关,因此通过选择不同的取代基可有效地不对称合成α-氨基酰胺衍生物。  相似文献   

15.
含肉桂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α-糖苷酶抑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4个未见报道的含肉桂酰胺类化合物9a9b, 初步评价了它们的α-糖苷酶抑制活性. 这些化合物均具有α-糖苷酶抑制活性, 是一类结构新颖的α-糖苷酶抑制活性化合物, 其中, 化合物9b9c的活性高于阳性对照药物阿卡波糖.  相似文献   

16.
1-邻氯苄基氮七环和1-邻氯苄基氮八环与碘乙烷、邻氯苄基溴或对甲苯磺酸甲酯分别反应,生成相应的季铵盐(Ⅲa,b,c,e);N,N-环六亚甲基-N',N'-环七亚甲基-1,2-乙二胺与邻氯苄基溴反应,得到双季铵盐(Ⅲd).1-β-氯乙基氮七环和1-β-氯乙基氮八环与过量的水合肼或氮八环作用,各自得β-取代氨基乙肼(Ⅳa,b)和1,2-乙二胺化合物(Ⅳf). 水合肼与1-氮七环基乙醛缩合,生成的连氮化合物用氢化铝锂还原得N,N'-双-(β-1-氮七环基乙基)肼(Ⅳc).由1,2-二溴乙烷与氮七环或氮八环反应,得对称乙二胺衍生物(Ⅳd,e).借1-β-氯乙基氮七环双分子环合季铵化和1,2-乙二胺衍生物与二溴代烷的反应,得螺环双季铵盐(Ⅳ).  相似文献   

17.
以2-巯基苯并咪唑(1)为原料,经缩合和还原得到2-(4-氨基苯硫基)苯并咪唑(3),再与异硫氰酸苯甲酰酯或异硫氰酸烃基酯反应得到取代硫脲(5和7),最后与卤代烃反应得到20个新的S-烃基-1-烃基-3-[4-(苯并咪唑-2-巯基)苯基]异硫脲化合物(6和8),其结构经IR,1HNMR,MS及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的药理试验表明,20个目标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iNOS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6b,8d和8f的iNOS抑制活性与阳性对照药氨基胍相当.  相似文献   

18.
徐云根  华维一  刘晓燕  朱东亚 《有机化学》2004,24(10):1217-1222
以2-巯基苯并噻唑(1)为原料,经缩合和还原得到2-(4-氨基苯硫基)苯并噻唑(3),再与异硫氰酸苯甲酰酯或异硫氰酸烃基酯反应得到取代硫脲(5和7),最后与卤代烃反应得到20个新的S-烃基-1-烃基-3-[4-(苯并噻唑-2-巯基)苯基]异硫脲化合物(6和8),其结构经IR,1H NMR,MS及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的药理试验表明,20个目标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iNOS抑制活性,化合物8a,8b,8c,8e,8f,8i,8j和8k的iNOS抑制活性强于阳性对照药氨基胍,其中化合物8j的iNOS抑制活性比氨基胍强26倍多.  相似文献   

19.
β-三氯锗取代丙酰氯1a~1c与(R)TTCA酯反应, 得到光学活性的(R)-N-(β-三氯锗取代丙酰基)TTCA酯3a~3d([α]D^2^0-86.00~-94.35ⅲ)及光学活性的β-三氯锗取代丙酰氯2a~2d。化合物3a~3d经水解得到(R)-N-(β-取代丙酰基)TTCA酯基锗倍半氧化物4a~4d, [α]D^2^0-44.48~-77.00ⅲ。用半经验量子化学MNDO方法研究了反应物和产物最优构型的电子结构及反应的焓变。  相似文献   

20.
通过银促进的傅-克反应可以合成系列C3α-位为不同类型芳基取代的四氢吡咯并吲哚骨架的类天然产物.在该合成方法的基础上,发现C3α-位分别为对乙酰氨基苯基取代和甲基吲哚取代的四氢吡咯并吲哚类衍生物3a和3b对多种肿瘤细胞均表现出微摩尔级的活性,是具有重要临床应用前景的药物候选化合物.为了进一步研究该类化合物的成药性及其构效关系,以化合物3a为前体化合物合成了一系列类天然产物(化合物4~17),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并初步探讨了其构效关系.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分析确证.本研究为该类化合物的临床前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