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作为构建碳碳键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制药、催化、先进材料制备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介绍了一个有机化学综合创新实验——以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中涉及的有机化学反应动力学为研究背景,探索了该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解释了该反应的可能机理。通过该综合实验项目,有助于加深学生对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机理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化学动力学的科研兴趣,同时提高学生在无水无氧操作和仪器分析的实践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
过渡金属镍催化的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在有机合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综述了近年来以过渡金属镍催化的以酚的衍生物为底物的偶联反应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芳基磺酸酯、氨基磺酸芳基酯、碳酸芳基酯、芳基羧酸酯、氨基甲酸芳基酯、芳基磷酸酯、芳醚、杂芳醚和酚盐的偶联反应.  相似文献   

3.
镍催化偶联反应机理研究进展(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哲  刘磊 《催化学报》2015,36(1):3-14
近期发展了很多镍催化的偶联反应作为在有机合成中高效构建C–C键的方法,同时开展了很多关于控制镍催化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机理研究.这些研究发现,镍催化反应机理往往和相应的钯催化反应机理不同,因为镍催化偶联经常包括自由基和双金属机理.本文总结了镍催化偶联反应机理的最新进展.对于这些反应机理的理解为发展具有更高效率和选择性的镍催化偶联反应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4.
与传统的加热方图式相比,微波加热具有加热速度快、热效率高、节约能源、洁净、操作简单等优点,已成为重要的有机合成工具之一.钯催化的Suzuki-Miyaura交叉偶联反应提供了一种合成各种联芳烃的温和方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受到了合成化学家的广泛关注.综述了近年来微波技术在钯催化的Suzuki-Miyaura交叉偶联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包括多种反应体系,并对其在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分子合成中的应用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5.
彭文杰  韩秀文  俞飚 《中国化学》2006,24(9):1154-1162
A variety of 4'- and 3-C-aryl-quercetin derivatives were conveniently synthesized via Suzuki-Miyaura coupling of the corresponding quercetin-O-triflates with aryl boronic acids or boronates.  相似文献   

6.
李田  马锴果  高珍  李维红 《大学化学》2016,31(10):98-104
Suzuki-Miyaura金属偶联反应是在零价钯配合物的催化下,芳基硼酸或硼酸酯与卤代芳烃发生交叉偶联的过程。该反应具有很强的底物适应性和官能团容忍性,广泛应用于众多天然产物与有机材料的合成。鉴于反应的重要性,近年来国外高校逐渐尝试将Suzuki-Miyaura反应引入到本科生的有机实验教学中。本文针对2000年后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期刊中涉及的Suzuki-Miyaura反应,分别从反应条件、后处理和表征方法、实验拓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和归纳,并对其设计理念和教学特色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激光促进乙醇氧化偶联表面反应机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红外光谱(IR)和激光促进表面反应(LSSR)等技术,研究了沉淀法制得Cu2(PO4)(OH)表面上的乙醇氧化偶联合成1,4-丁二醇激光表面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固体表面键激发是激光表面反应的有效激发模式; 乙醇在固体表面材料上的特定化学吸附态形式(-P=O…H-CH2CH2OH)决定了反应产物的高选择性;固体材料表面晶格氧参与反应是使标题反应能够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发展高效的不对称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及其合成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广庆  赵庆  汤文军 《有机化学》2014,(10):1919-1940
为解决不对称Suzuki-Miyaura交叉偶联反应中活性和选择性问题,我们设计并发展了一系列结构刚性的手性联芳基单膦配体.在发展高活性的大位阻交叉偶联反应方面,成功地实现了邻位四取代芳基芳基之间的Suzuki-Miyaura交叉偶联,并发展了官能团化的大位阻交叉偶联,在邻位二取代芳基溴苯与二级烷基硼酸之间的大位阻芳基烷基交叉偶联中也取得进展.在发展高立体选择性的交叉偶联反应方面,我们采用手性大位阻单膦配体和底物间次级作用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利用苯并噁唑啉酮辅基和芳基间的π-π作用,成功地发展了高立体选择性的邻位酰基化芳基芳基间不对称Suzuki-Miyaura偶联;利用极性基团双(2-氧代-3-噁唑烷基)次磷酰基(BOP)辅基和芳基间的极性π作用,成功地实现了应用性强的邻位氧基取代芳基芳基间高效不对称Suzuki-Miyaura偶联.最后我们首次将高效的不对称SuzukiMiyaura偶联方法学应用于天然产物合成,完成了手性联芳基天然产物Korupensamine A和Korupensamine B的高效不对称合成,并完成天然产物Michellamine B的立体选择性全合成.  相似文献   

9.
正Angew.Chem.Int.Ed.2017,56,11986~11989三氟甲氧基具有较高的脂溶性和较强的电负性,将三氟甲氧基引入药物分子中,可以提高药物分子对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提高药物分子利用率.近些年来,引入三氟甲氧基的方法报道越来越多,但是对于光学活性含三氟甲氧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并不多.因此,发展高选择性构建含三氟甲氧基的手性中心的方法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形成碳—碳键的方法——Baylis-Hillman反应, 综述了单分子醛、双分子醛反应机理、TiCl4催化机理、不对称诱导机理以及低温效应、溶剂效应、离子液体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张占金  覃晴  唐霓  徐宁  韦敏雪  陈会英 《合成化学》2018,26(12):895-899
钯配合物促进的Suzuki-Miyaura交叉偶联反应为构建碳-碳骨架的重要方法,主要用于药物化学、天然产物、材料学及超分子配体等领域。以2-噻吩甲醛、脂肪族/芳香族伯胺、取代肼及羟胺等为原料,合成了9种2-噻吩甲醛亚胺类N,S-双齿配体(3a~3i),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APCI)表征。并以N-环己基-2-噻吩甲亚胺(3b)为例,研究了配体对钯促进的Suzuki-Miyaura交叉偶联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反应体系Pd(OAc)2/3b/Cs2CO3/DMF中,苯硼酸与芳溴的交叉偶联反应的分离产率达到95%。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亚铜催化的碳杂偶联反应以其高效、低成本和易制备等优点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工业生产,有机合成及生物活性分子的制备中。目前对于这些碳杂偶联反应机理的探究仍然处于探索性阶段。本文主要评述了近年来亚铜催化的碳杂偶联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重点综述近年来研究相对较多,对机理认识较为完善的碳-氮偶联(特别是酰胺类化合物的芳基化过程),碳氧偶联以及碳硼偶联(不饱和有机化合物的硼化、二硼化反应)机理等方面的进展。最后,基于目前这些机理研究工作的现状,展望了未来机理探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唐金玉  江焕峰  邓国华  周磊 《有机化学》2005,25(12):1503-1507
回顾了近年来Glaser偶联反应的研究进展, 讨论了这一反应在共轭聚合物合成中的应用, 并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Chan-Evans-Lam偶联反应在20世纪90年代被发现以后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Chan-Evans-Lam偶联反应作为一类条件温和、高效、官能团兼容性好的偶联方法,不仅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碳-杂键、碳-碳键的形成反应中,也成功地应用于复杂天然产物的全合成中.综述了近5年来Chan-Evans-Lam偶联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发展的新策略及其在天然产物全合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了[Fe(MgBr)2]催化的邻氯苯乙稀与溴代苯基镁反应生成联芳化合物的交叉偶联反应的机理. 研究了两个机理. 机理A包括三个基本步骤: (I) 氧化[Fe(MgBr)2]生成[Ar-Fe(MgBr)],(II) 加成产生[Ar-(phenyl)-Fe(MgBr)2], (III) 还原消除回到[Fe(MgBr)2]. 机理B不形成[Ar-Fe(MgBr)]. 在第一步,溴代苯基镁在[Cl-Mg-Br]离解形成[Ar-Fe(MgBr)]之前直接进攻氧化加成后的中间体. 考虑溶剂效应后, 机理B优于机理A. 无论机理A还是机理B, 整个催化循环过程的决速步骤都是[Ar-(phenyl)-Fe(MgBr)2]的还原消除再生催化剂[Fe(MgBr)2]的步骤, 使用导体极化连续模型(CPCM)方法计算其在四氢呋喃溶剂中的吉布斯自由能(ΔGsol)是82.98 kJ·mol-1.  相似文献   

17.
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是通过连接子将细胞毒药物与单克隆抗体进行连接的新型靶向药物。其利用抗体的靶向性将细胞毒药物选择性地输送至肿瘤细胞,在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同时,避免了对健康细胞的损伤。ADC的设计过程较为复杂,目标靶点、抗体、细胞毒性载荷以及偶联方式的选择均会影响AD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经过三代技术的发展,ADC在稳定性、均质性以及抗肿瘤活性等方面均得到了较大提升,但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本文简要介绍了ADC的结构、功能及发展历程,系统性阐述了ADC各组分的设计及优化策略,并对ADC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Suzuki芳基偶联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Suzuki芳基偶联反应在机理、底物、催化剂、碱及反应条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甲醇制烃(MTH)反应机理的研究概况.分别介绍了MTH反应过程中的二甲醚生成、烃池机理、深度反应、催化剂失活原因和副产物甲烷的生成途径,重点综述了烃池机理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争议.指出了明确分子筛结构和酸性对烃池物种类型、低碳烯烃生成路径的影响以及初始C—C键形成机制是未来MTH机理研究的方向,据此指导并开发出抗积炭失活能力强、目标产物选择性高的催化剂仍是改进MTH工艺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氨燃烧及反应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的一系列环境和能源问题迫使人类急需寻找清洁的燃料以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氨作为一种富氢的无碳燃料,具有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储运安全等优势,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氨燃料的物化特性及燃烧特性,分析了氨与各种燃料混合燃烧在燃烧速度、火焰结构、污染物形成等方面的表现以及在发动机的应用情况,详述了氨燃烧机理及动力学模型的研究现状,指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并展望了氨燃烧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