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π-二芳烃铬(0)能催化齐聚全氟丙烯,得到两种两聚体(ⅡA和ⅡB),两种三聚体(ⅢA和ⅢB)和两种脱氟三聚体(ⅣA和ⅣB)。后者系由ⅢB先氢化,而后脱除HF而形成的。脱除下来的氟化氢加成到全氟丙烯上形成2-氢代七氟丙烷。同位素标记证明了氢化ⅢB的氢来自催化剂的配位体,可能经过π-σ重排。本文提出了可能的机理。π-二苯铬(0)能催化聚合全氟丁炔-2,得到白色粉末状的聚全氟丁炔-2;能催化共聚全氟丙烯和全氟丁炔-2,得到固体和蜡状的共聚物。用分子内Wittig反应成功地合成了R_fC≡C-CN(R_f=CF_3,C_2F_5,C_3F_7),继而用π-二苯铬(0)催化聚合C_2F_5C≡C-CN,得到了黑色的粉末状产物。  相似文献   

2.
关于烯烃和炔烃用自由基或离子型催化剂引发的共聚反应,迄今尚未见报道,可能由于单体活性相差悬殊的缘故。但用过渡金属催化时,则可发生共聚,例如,乙烯、丙烯和乙炔可在VOCl_3-(C_6H_(13))_3A1/烷烃溶剂催化下共聚成弹性体~([1])。又如全氟丙烯和全氟丁炔-2不能在氟离子催化下共聚~([2]),可是应用了π-二苯铬(O)催化剂~([3])却能成功地将这两种单体共聚为液体、蜡状物和固体,后两者的比例视所用单体的克分子比而异,即全氟丙烯比例高时,蜡状物比例高;反之,固体比例高。值得指出的是,据我们所知,这是在氟碳化合物中首次发现的烯-炔共聚的例子.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π-二苯铬(O)催化聚合全氟丁炔-2,得到白色粉末状的聚全氟丁炔-2。它不溶于任何溶剂,对浓硝酸、浓硫酸和浓碱十分稳定。热重分析、差热分析和差动扫描量热法分析的结果表明它在空气中非常稳定,470℃时尚不发生氧化分解。在空气中聚全氟丁炔-2的热裂解活化能为56.5千卡/克分子。当聚合反应在甲苯溶液中进行时,用气液色谱检测到从π-二苯铬(O)分子失掉的苯分子。我们初步推测了聚合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为了克服聚乙炔的不稳定性、寻找新的有机导体,同时也是为了研究π-二苯铬的催化性能,本文对π-二苯铬催化聚合金氟炔-2腈进行了研究。 我们用文献方法合成了生氟炔-2腈单体:R_F—C≡C—CN,R_F=CF_3,C_2F_5,C_3F_7。然后用π-二苯铬作催化剂进行催化聚合。首次合成了聚全氟炔-2腈。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在苯溶液中,于中性条件下,过氧化氢与π-二苯铬(0)反应,可得到熔点为71℃的红色针状结晶。以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其熔点、混合熔点和熔融热,还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及~1H核磁共振谱等鉴定,证明该结晶是由二克分子苯酚和一克分子苯醌形成的分子缔合物。π-二苯铬(0)苯溶液与过氧化氢反应的历程是:π-二苯铬(0)被氧化生成高价铬离子.此离子又使苯氧化成苯酚和苯醌,进一步形成酚醌分子缔合物。  相似文献   

6.
7.
研究了四氟乙烯和六氟丙烯共聚物的熔融指数,抗张强度和耐应力开裂之间,以及端基和热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发现:(1)在一定的共聚物组成和分子量分布情形下,共聚物的熔融指数和抗张强度的关系可表示为经验式:F=350—18.3(M_I);(2)熔融指数大于4的共聚物不耐热应力开裂;(3)共聚物经380℃热处理,其端基转变为-CF=CF_2后,已具有挤出成型所要求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筛选了可用于丙烯齐聚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研究了树脂性质与催化性能间的关系,并考察了自制LC001树脂催化丙烯齐聚的工艺条件.结果发现,采用大孔、高交换量的LC001树脂在150℃、4.0MPa、液时空速为1.5h-1条件下反应,丙烯单程转化率达到64.7%,C9和C12烯烃的选择性能达到58%.催化剂性能稳定,催化活性高,工艺流程简单,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铁的简单配合物及羰基化合物的Mossbauer研究已有报道, 对有机铁化合物的相应工作进行得较少. 本文报道一类具有夹心结构的有机铁化合物的^5^7FeMossbauer参数及其与结构的一些关系.  相似文献   

10.
铁的简单配合物及羰基化合物的Mossbauer研究已有报道,对有机铁化合物的相应工作进行得较少.本文报道一类具有夹心结构的有机铁化合物的~(57)Fe Mossbauer参数及其与结构的一些关系. 实验双(π-芳烃)铁化合物样品按文献[1]方法合成,经重结晶. ~(57)Fe Mossbauer谱用OXFORD INS.MS500型Mossbauer谱仪室温下测定,放射源为~(57)Co/Rh,强度为25mCi;样品厚度约20mgFe/cm~2;谱仪速度用超纯α-铁箔标定;化学位移值相对于室温的α-Fe谱线中心;谱线及参数经计算机拟合得到,收敛判据为x~2<1.1.  相似文献   

11.
β-酮亚胺镍(Ⅱ)配合物体系催化丙烯二聚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思忠  陆世维 《分子催化》2002,16(3):171-174
以乙酰丙酮衍生的β-酮亚胺镍 ( )配合物在烷基铝作用下催化丙烯的二聚反应 ,并考察了铝镍比、烷基铝助剂的种类、不同取代胺配体等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该体系在一定条件下能高活性 (6 .0× 10 4~1.0× 10 5h- 1 )和较高选择性 (70 %~ 80 % )的催化丙烯二聚反应 ;二聚产物中以 4-甲基戊烯 (4 - MP)为主 ,含部分2 -甲基戊烯 (2 - MP)和己烯 (Hex) ,以及少量的 2 ,3-二甲基丁烯 (2 ,3- DMB)  相似文献   

12.
催化-萃取-光度法测定水中痕量铬(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铬(Ⅵ)对人体健康有着明显影响,而引起对其测定的重视Крейнгольу。等人提出利用铬(Ⅵ)对过氧化氢-邻氨基苯酚反应的催化作用测定铬(Ⅵ)。但该实验所用试剂在实验条件下极易分解,且在测试过程中反应仍在进行,这些均不利于操作。本文研究了有机溶剂对上述反应体系的影响,发现该类溶剂对反应有抑制作用。这样可使该反应的可测下限降低,工作曲线线性范围增大(0.17~17ngCr(Ⅵ)/ml),用于测定水中超痕量铬(Ⅵ),结果尚好。  相似文献   

13.
乙烯选择性齐聚制备线性α-烯烃是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均受到高度重视,具有目标产物选择性高、产品易分离和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铬系配合物催化剂在催化乙烯选择性齐聚反应中综合性能较好,有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配体结构对催化剂性能有重要影响;反应体系中通入H2可以改善齐聚产物的分布并抑制低聚物的生成;开发不以甲基铝氧烷为助催化剂的催化体系可降低催化剂成本;而乙烯选择齐聚机理及金属中心氧化态对催化剂的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介绍了膦胺铬和双膦铬配合物在催化乙烯选择性齐聚中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乙烯选择性四聚工业化急需解决的问题,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二(甲基环戊二烯基)铸催化异氰酸苯酯齐聚反应的性能,对引发反应过程和稀土配位环境的影响作了深入探讨。引发反应速率对表观催化活性影响很大。齐聚反应产物由甲醇不可溶与甲醇可溶两部分组成,其中甲醇不溶部分以二聚物为主,甲醇可溶部分以三聚物为主。SmI2和SmI2(hmpa)4(hmpa=六甲基磷酰三胺)则对PhNCO齐聚反应没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催化褪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铬(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催化动力学法测定微量铬,国外已有报导,多数是利用催化显色反应作为指示反应的。本工作发现铬(Ⅵ)能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甲基红褪色,并以此反应作为指示反应,其反应是:  相似文献   

16.
抑制-催化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铬(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佳铭 《分析化学》2000,28(7):853-856
提出一种测定痕量Cr(Ⅲ)新的抑制-催化动力学光度法。该法基于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于结晶紫在碱性介质中褪色反应的催化作用和Cr(Ⅲ)对此催化褪色反应的抑制效应。该法用于水样中Cr(Ⅲ)的测定结果满意。对有关该褪色反应的催化和抑制机理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用铬(Ⅵ)-糗酸钾-茜素绿体系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铬(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酸性介质中溴酸钾氧化茜素绿的反应,提出了测定痕量铬(Ⅵ)的新催化光度法.方法检出限为 3.0×10~(-9)g/mL,可测铬(Ⅵ)量的范围为 0.01~0.24μge/mL,应用于测定电镀废水和电镀排放水中铬(Ⅵ).  相似文献   

18.
聚 γ 氯丙基硅氧烷依次与二苯胂钾、氯化钯作用 ,再经水合肼还原 ,合成了二氧化硅负载的聚 γ (二苯胂基 )丙基硅氧烷钯 (0 )配合物 .该钯 (0 )配合物可有效地催化芳基卤化物与烯烃、炔烃、Grignard试剂之间的交叉偶联反应 ,并且可以回收再用多次 ,其活性基本保持不变 .  相似文献   

19.
轻稀土金属β-二酮络合物催化丙烯二聚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以轻稀土金属β-二酮络合物为基础的催化丙烯二聚体系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找出了Pr(acac)3。H2O/Et3Al2Cl3/PPh3体系,在Al/Pr为30—50、P/Pr为3—6、温度为60—80℃范围内有较高二聚活性1200—1300molC3-/mol Pr·h和二聚转化率50—60%。在RE(ac-ac)3/Et3Al2Cl3/PPh3和Pr(β-二酮)3/Et3Al2Cl3/PPh3体系中,活性顺序分别为Ce~Pr>La>Nd>Sm和六氟乙酰丙酮>乙酰丙酮>二苯二甲酰甲烷,其二聚物的组成分布为:甲基戊烯64~66%,线性烯烃24.1—26.4%。二聚选择性在77—93.3%之间。  相似文献   

20.
中性水杨醛亚胺镍(Ⅱ)膦体系催化丙烯二聚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思忠  陆世维 《催化学报》2002,23(2):133-136
 评价了一系列中性水杨醛亚胺镍(Ⅱ)膦配合物在烷基铝作用下\r\n催化丙烯二聚反应的性能,并从铝镍比,烷基铝助剂的种类,丙烯压力\r\n,水杨醛亚胺配体上不同取代基等方面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这一催\r\n化体系对丙烯二聚具有相当高的活性30000~100000h-1)和较高的二\r\n聚选择性(40%~70%);二聚体以4-甲基戊烯为主,含部分2-甲基\r\n戊烯和己烯,以及少量的二甲基丁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