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沈丽 《光谱实验室》2011,28(2):967-969
基于在pH 5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铜(Ⅱ)对溴酸钾氧化靛蓝胭脂红(IC)的褪色反应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建立了测定铜(Ⅱ)的新催化分光光度法.在优化实验条件下,铜(Ⅱ)在1-16μg/25mL浓度范围内与△A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4×10-9g/mL.该方法用于水样中铜(Ⅱ)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李艳霞  谢建平  任凯 《光谱实验室》2011,28(6):2917-2920
稀硫酸介质中,基于痕量铜(Ⅱ)对溴酸钾氧化鸡冠花红褪色反应具有较强的催化作用.建立了一种高灵敏度测定痕量铜(Ⅱ)的新催化动力学法.在优化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24-0.56μg/mL,检出限为4.4×10-7g/L用于水样中痕量铜(Ⅱ)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建立液液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生物样品中Cu(Ⅰ)方法。200μL血清及细胞匀浆、细胞膜液等样本与200μL 30%三氯乙酸混匀后,离心去蛋白,取上清液400与1500μLpH为12.5的甘氨酸-NaOH-缓冲溶液混至pH约为9,加入含1000μL 0.05%2,2′-联喹啉的正戊醇溶液,旋涡振荡1 min,静置分层后取有机层500μL置于2 mL特氟隆消化管,于95℃烘箱烘6 h挥发有机溶剂,冷却至室温后分别加入200μL硝酸和双氧水,80℃水浴消化,室温加入600μL 1%硝酸后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的结果为Cu(Ⅰ)含量。另取100μL血清(200μL细胞匀浆、细胞膜液)置于2 mL特氟隆消化管,于80℃烘箱烘5 h至样品干燥,冷却至室温分别加入200μL硝酸和双氧水,80℃水浴消化后,室温用1%硝酸稀释成1000μL,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总铜含量。方法检测限:0.04μg·L-1,相对偏差<5%。回收率:95%~102%。用此法检测了一些无机样品和生物样品。测定的结果表明,宫颈癌患者血清Cu(Ⅰ)比正常人要高,总铜含量差别不大。一些无机样品如自来水、农夫山泉水、尿液含Cu(Ⅱ)离子不含Cu(Ⅰ)离子,而生物样品如肝细胞及肝细胞膜含有Cu(Ⅰ)离子不含Cu(Ⅱ)离子。本法可以在混有Cu(Ⅱ)离子的情况下测定Cu(Ⅰ)离子,且10倍Cu(Ⅱ)离子浓度存在下测定痕量Cu(Ⅰ)离子无干扰。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席夫碱水杨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SALAAP),据此建立起一种新的测定痕量铜的直接分光光度法。线性回归方程为A=0.0462+0.1885[Cu2+](μg/mL),相关系数r=0.9990。线性范围为0.20—2.5μg/mL,检出限为4.6×10-8g/mL。本法已成功用于江水中铜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5种中草药中K、Cr和Cu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华  董顺福  韩丽琴 《光谱实验室》2007,24(1):I0033-I0035
分析中草药中金属元素K、Cr、Cu的含量.选取丹参、当归、党参、鱼腥草和银杏叶5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草药,采用湿法消化(HNO3、HClO4),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K、Cr、Cu的含量.测量结果表明,鱼腥草中金属元素含量丰富,丹参中K、Cr以及党参的Cu元素在5种中草药中含量最低,鱼腥草中K、Cr、Cu的含量最高,分别为3654.8125±20.9367μg/g、35.0667±0.8872μg/g、102.1475±9.6936μg/g,丹参中K、Cr的含量最低,分别为3334.0000±31.6465μg/g、2.3012±0.2701μg/g,党参中Cu元素含量最低,是44.8250±0.7823μg/g.在5种中草药中K的含量大小顺序为:鱼腥草>当归>银杏叶>党参>丹参,Cr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鱼腥草>当归>党参>银杏叶>丹参,Cu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鱼腥草>当归>丹参>银杏叶>党参.各种中草药中金属元素的含量有一定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结果提供了中草药丹参、当归、党参、鱼腥草和银杏叶中金属元素含量的数据,为探讨中草药中金属元素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以及临床上合理有效使用药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pH5.56的醋酸盐缓冲溶液中,Cu(Ⅱ)和氯磺酚偶氮罗丹宁(SCPA)生成二元配合物Cu(SCPA)2,利用光谱修正技术表征配合物的分子结构。选择吸收光谱峰谷波长530nm和418nm为工作波长,测定显色溶液及空白溶液的吸光度A530nm,A418nm及A5030nm,A4018nm。计算光吸收比差值(ΔAr)。当Cu(Ⅱ)浓度在0.200μg/mL以内与ΔAr值之间呈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2ng/mL,有利于直接监测天然水。本实验已测定了黄浦江、长江、太湖水样中的痕量Cu(Ⅱ),结果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的测定结果相符,方法回收率在97.0%—103.5%之间。  相似文献   

7.
以巯基琥珀酸(MSA)为稳定剂,在水溶液中制备稳定的CdTe量子点.基于Cu2+在磷酸盐缓冲液中对该量子点的荧光具有较强的猝灭作用,建立一种简便灵敏的测定铜的新方法.考察了量子点的浓度,缓冲液pH、和反应时间等对Cu2+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CdTe量子点浓度为0.0306mmol/L,在0.2m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pH7.4)中,反应时间为5min,体系的相对荧光强度与Cu2+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范围为1.28-38.4μg/L,检出限为0.023μg/L(3σ).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可用于果蔬中Cu2+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1-(偶氮苯基)-3-(4,5-二甲氧基-2-苯甲酸)-三氮烯(ABDMBAT)试剂与Cu(Ⅱ)的显色反应。在TritonX-100的存在下,pH 11.0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中,该试剂与铜形成红色络合物,ABDMBAT与Cu(Ⅱ)形成的络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4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8.26×104L.mol-1.cm-1,Cu(Ⅱ)在0—14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  相似文献   

9.
张志华 《光谱实验室》2007,24(2):206-208
研究了在不使用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新型卟啉吡啶季铵盐溴化5-[4-N-(甲氧基)苄铵基吡啶基]-10,15,20-三(4-N-吡啶基)卟啉对铜(I)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1.2时卟啉与Cu2 形成了稳定的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23nm,试剂与Cu2 络合比为1:1,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24×105L·mol-1·cm-1,铜含量在0-0.8μg/10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该方法应用于环境水样中铜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在盐酸介质中,铜(Ⅱ)催化过氧化氢氧化亚甲基蓝褪色反应的适宜条件与影响因素,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30.0μg/L,检出限为1.92×10~(-9)g/mL,相对标准偏差为1.16%,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8.7%—110.0%。该方法用于食品样品中铜的测定,获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