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宇航局计划在2009年对火星进行再一次探测,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微型实验室--"生命分析器"(Lifechip),专门用来寻找火星上存在生命的生物迹象。生命分析器可以记录火星土壤中右氨基酸和左氨基酸的相对含量,科学家认为,其中若有一种氨基酸占优势则是火星上存在生命正确无误的特征,至少是在遥远的过去存在过生命。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利用极端条件进行科学实验已经成为各国科学家探索研究的重要手段。科学家们在极端条件下开展科学研究,探索新物态、新现象、新规律。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立项审批通过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中就包括"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项目。下面就介绍一下现今世界上五个著名的极端实验室。  相似文献   

3.
2"数字化虚拟人"研究的角逐 "数字化虚拟人"由美国科学家于20世纪末提出,并率先进行研究.此后,世界许多国家都予以高度重视,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一直积极酝酿,或启动专项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科学家在实验室里成功捕捉到物理学家寻找多年的神秘粒子——马约拉纳费米子。1937年,意大利物理学家埃托雷·马约拉纳首先预言,在自然界中可能存在一类特殊的费米子,这种正反粒子同体的特殊费米子就像是两兄弟站在一起照镜子,它们的反粒子就是自己本身,这种费米子被称为"马约拉纳费米子"。但是要捕捉到该粒子却非常的困难,在近80年来众多的科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却一直都未找到马约拉纳费米子存在  相似文献   

5.
《物理》2012,(11):762-763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先进材料与结构分析实验室成立于2002年1月,由中科院北京电子显微镜开放实验室(成立于1985年,为中科院第一批开放实验室之一)与物理所四个相关研究组组建而成,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是解思深院士,实验室主任是陈小龙研究员,副主任是段晓峰研究员。实验室致力于先进功能材料的合成、生长及其性能和结构的表征以及相关凝聚态物理的研究,曾获国家和部委级集体奖以及"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  相似文献   

6.
王丽生 《应用声学》1989,8(6):43-43
L.M.Lederman,M.Schwartz和J.Steinberger三位科学家,由于1961年和1962年曾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利用质子加速器进行了出色的实验而荣获1988年诺贝尔物理奖。他们的实验证明了第二类中微子的存在,并首先在实验室内产生和利用了中微子束。Lederman现在是芝加哥附近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主任。Schwartz现任加利福尼亚州DigitalPathways公司的主席。Steinberger现为瑞士日内瓦CERN实验室的实验物理学家。但在进行获奖实验时他们都在哥伦比亚大学工作。  相似文献   

7.
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图1),以表彰他们"对我们理解复杂物理系统的开创性贡献"。美籍日裔科学家真锅淑郎(Syukuro Manabe)、德国科学家克劳斯·哈塞尔曼(Klaus Hasselmann)因为"地球气候的物理建模,量化可变性并可靠地预测全球变暖"的研究共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半奖金;意大利科学家乔治·帕里西(Giorgio Parisi)因为"发现了从原子尺度到行星尺度物理系统中的无序和涨落的相互作用"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另一半奖金。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复杂性科学领域,既说明该领域的研究已经获得学术界的重视,同时也为复杂系统研究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相似文献   

8.
第九届国际爆轰会议将于1989年8月28日到9月1日在美国俄勒冈州的波特兰(Portlad))市召开。这次会议仍由美国海军研究处、空军装备实验室、陆军装备研究发展和工程中心、陆军弹道研究实验室、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圣地亚国家实验室等单位联合主办。此次会议仍如以往,为聚集世界各国政界、大学和工业界的科学家们,讨论爆轰理论、实验和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年代以后,科学界出现了一种新的说法,认为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造成了恐龙等生物大灭绝。1980年,美国阿尔瓦雷斯等人根据意大利一古地层中铱含量异常,明确提出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恐龙绝灭假说。从那时以来,小行星(以及彗星)愈来愈引起科学家和公众的强烈关注。1993年4月,在意大利名叫埃里斯的地方召开了一次专门的国际会议,主要探讨近地小天体可能撞击地球的问题,当时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0多个国家的60来位科学家参加,会议最后通过并发表了著名的《埃里斯宣言》,以唤起世界人民对近地小天体对地球有潜在威胁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潘广炎 《物理》1997,26(6):375-375,356
桌上毛细管放电软X射线激光器1984年,美国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和普林斯顿(Princeton)大学的科学家们首次观测到了软X射线的放大输出[1,2],X射线激光的研究进入了新阶段.但是,由于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和普林斯顿大学实验室所用的设备...  相似文献   

11.
树华 《物理》2010,39(5)
在意大利Gran Sasso国家实验室工作的物理学家,探测到地壳和地幔中的放射性衰变产生的电子反中微子.这一结果为新的直接测量地球深部发生的过程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2.
树华 《物理》2008,37(8)
意大利的科学家对粒子加速器DAFNE进行了升级改造,大大提高了所加速的电子与正电子发生对撞的速率.他们的成功为建造能量将提高10倍的新的大加速器积累了经验.几个月前完成的升级工程已使DAFNE电子与正电子对撞的亮度提高了一倍.科学家们相信,几个月后,亮度可比现在还要提高3到6倍.  相似文献   

13.
《现代物理知识》2013,(3):68-69
成立于1967年的费米国家实验室(FNAL)是美国最大、在世界上仅次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高能物理实验室。FNAL的目标是通过建造和运行世界领先的大型加速器、探测器和其他设施,开展高能物理的前沿研究,使科学家能够解决物质、能量、空间、时间的难题,并为未来的实验开发新技术。费米实验室建造的万亿电子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光学》2014,(2):341-341
正俄罗斯科学家已经研发了一种特殊的过滤器,可以使俄军光学设备的敏感元件免遭激光束的摧毁。据西伯利亚国家大地测量学院纳米技术实验室主任德梅·切斯诺科夫介绍,已经有许多国家研发了多种高能激光武器,可摧毁夜视设备和光学导航系统等仪器的光学传感器。俄罗斯军队可能需要面对这样的问题,为此该实验室设计了一种特制的过滤器来抵御激光束的攻  相似文献   

15.
《物理通报》2010,(1):40-40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报道,近日,科学家借助超级计算机模拟出大爆炸后不久的宇宙图景.通过这张图,可以看到稠密的暗物质或普通物质处于波动状态之中.模拟图是由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阿贡国家实验室ANL研发的宇宙模拟器绘制的.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1月20日,被命名为"雨燕"的伽马 射线探测器,搭乘"德尔塔2"火箭升空,它将用于 搜寻宇宙中的伽马射线暴,并揭开伽马射线暴与 黑洞诞生的关系之谜。该探测器由美国、意大利和 英国的科学家们共同研制,它装有3架高灵敏度 的望远镜:宽视场爆发警示望远镜、X射线望远  相似文献   

17.
 2004年8月3日,美国宇航局成功发射了"信使"号水星探测器,开始了炎热的水星之旅。按照预定计划,"信使"将于2011年3月抵达预定的环绕水星的轨道,它将围绕水星进行为期一年的科学探测。"信使"携带的多种科学仪器,将对水星的表面、内部、大气、磁场以及附近的空间物理环境进行综合考察。科学家们期待着信使号谱写空间科学时代行星物理学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8.
正据报道,借助激光和"芯片上的加速器"设计理念,科学家将能在鞋盒大小的区域进行实验,用于探索平行宇宙和搜寻"上帝粒子"。借助高能粒子加速器科学家或可发现平行宇宙,然而这些加速器通常都重达数千吨且占地面积大。斯坦福大学等机构科学家最新计划利用石英芯片和激光技术制造微型粒子加速器,加速器体积和重量的大幅缩减使得研究人员更易掌控操作粒子科学实验。这项新设计或将大幅缩减粒子加速器的体积和重量。借助激光和"芯片上的加速器"设  相似文献   

19.
国际快中子物理北京研讨会于1991年9月9—1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串列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和中国核物理学会承办.参加会议的外国科学家15人,他们来自美国、德国、日本、苏联、比利时和意大利;国内的中子物理研究人员40多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的12个研究单位.33人在会上作了报告. 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孙祖训教授主持了开幕式.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王淦昌教授致开幕词.他回顾了自中子发现以来的近60年中,中子在核能应用和核物理研究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同时还强调了自…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我国地方高校在"新工科"的历史背景下改革专业实验室对创新性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针对传统地方高校工科实验室在培育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参与度低、学-研融合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从实际教学情况出发,在实验室建设理念、建设模式、软环境等方面深入探讨"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科物理实验室建设的新方向、新模式。论证了创新性实验室的改革建设对学生培养创新精神与自我管理意识、提升创新性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