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萨特的存在主义看似具有鲜明的上世纪符号,但其精华深入人性髓质,对任何一个时代来说都具有将其理解并诠释的必要性。文章基于哲学、文学、政治三个学科领域,试图系统解读萨特:哲学方面,以萨特的若干基础命题为依托,并联系现实生活中隐性的哲学现象进行综合分析;文学方面,结合萨特身世及其主观性格的养成,列举并分析其文学作品的价值及其作品产出的必然性;政治方面,把握关键事件的时间节点,试图展现萨特的特殊政治角色。最后基于保罗·约翰逊的观点,对萨特的评价保持中立,并倡导知识分子应当进行必要的自律自省。  相似文献   

2.
李云 《孝感学院学报》2009,(Z1):113-114
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针对几种对存在主义的责难进行辩护,简明扼要的阐述了他的存在主义学说。文章就读这篇论文谈谈萨特存在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及其人道主义思想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戏剧是萨特文学创作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萨特以戏剧的形式表述他的哲学思考,故萨特戏剧的思想内蕴即萨特的存在主义亦即人道主义哲学.通过戏剧,萨特不仅昭示了一种全新的人生价值坐标和伦理尺度,而且体现了对弱势群体深切的人文关怀、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密切关注和对生命意义的终极思考.  相似文献   

4.
"存在先于本质"是萨特哲学的重要命题。这一命题不是唯心主义的,它也没有否定人的社会性;指责这一命题存在着内在矛盾而不能成立,其理由也是站不住脚的。几位论者的看法存在着对萨特观点的明显误解。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萨特的“学格”形成过程,以及其在哲学、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萨特的文学和哲学是有机结合的,他的“学格”与他独特的童年、成年乃至老年的“自由之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存在主义把人生存在的根源归结为人自身的内部动因,否定了西方古典哲学关于普遍的、抽象的人性观,有其进步的一面,但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社会实践性才是人的本质,应当在社会生活中寻求人的存在动因,萨特原本为宣扬抽象的、普遍的人性学说而提出“存在先于本质”的,然而为了否定人具有抽象的本质的观点,萨特竞得出了人的存在也是抽象的结论,还使存在主义成为一个悖论。  相似文献   

7.
8.
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集中体现了其女性主义思想。由于波伏娃和让·保罗·萨特的特殊关系,使得她在写作《第二性》的前后受到了萨特的影响。这就使《第二性》所反映的女性主义思想带有浓厚的存在主义底蕴。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哲学对萨特存在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萨特存在主义哲学关于哲学基本问题是“存在”的观点,是改头换面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变种.二、萨特存在主义哲学表明其哲学是关于人的本体论的学说,提出称之谓“第一原理”的“存在先于本质”的基本观点,否认人的社会性、历史性和实践性,是人本主义的异化。三、萨特存在主义哲学关于“自由选择”的基本观点,是极端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在哲学上的理论表现。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有些学者通过对“Ontology”的翻译及含义的新阐释,提出中国传统哲学没有本体论的论点,但这种论点有把西方哲学史上某种特殊形态的本体论与作为哲学核心问题之一的本体论等同的倾向。本体论是关于终极存在的学说,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传统哲学中有丰富的本体论,并且呈现出独具一格的特色。本体论作为哲学的核心问题,是研究中国哲学吏越不可少的内容,更是进一步发展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本生长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从存在主义的角度解读了当代英美文学。分析了存在主义的产生及其对当代英美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理论为基础,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角度探讨小说《土生子》的文化和心理特征,阐释作品所蕴含的存在主义思想原则及其所体现的存在主义文学特征,以期从哲学的视角来赏析这部内涵丰富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的整体状况入手,梳理出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哲学及文学在中国文学领域的发展及变异,从而寻到一条中国先锋文学由启蒙主义向存在主义转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5.
林红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9,29(4):106-109,120
主体性德育的提出是主体性讨论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同时也是德育对现代社会发展的理论回应.分析传统德育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主体性德育在德育定位、德育目标、德育方法上对传统德育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研究探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融合的价值向度,要明确二者融合的价值基点,并遵循其融合的价值原则,进而认识其融合的价值指向.二者具有开放性特质与内在契合性,并适应中国社会现实需求,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促进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这是二者融合的价值基点.二者融合应依据的价值原则是,一方面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看待中国传统哲学;另一方面,在大力推动中国传统哲学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积极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营养与力量源泉.目光注视未来,二者融合具有清晰的价值指向,即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发展,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与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17.
劳动尊严是《法哲学原理》尊严观的核心思想。在劳动尊严的前提下,黑格尔讨论了劳动尊严与人类尊严、等级尊严及个人尊严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市民社会的劳动尊严原则与现实的矛盾。但是,他把直接自然的物质需要和物质生产劳动意识化了,把劳动的尊严稀释为理智反思和自由意志的尊严,他的劳动尊严观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在哲学上,风险意识就是主体在责任心驱使下,自觉认识客体的风险性和自觉规避客体风险性的观念与行为的总和。风险的普遍性、风险社会的到来,要求国民具有风险意识;先哲们丰富的风险思想,恰恰证明,中国古人缺乏风险意识;现实的事实证明,当下中国公民缺乏风险意识。树立风险意识,就是树立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