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叙述了由7-氨基-1,3-二氢-5-苯基-2H-1,4-苯并二氮杂(艹卓)-2-酮通过桑德迈尔反应合成7位氯、溴、碘和氰基取代的相应化合物。其中7位氰基取代化合物是一个未见报导的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4-甲基-1H-1,5-苯并二氮杂酮的形成机制及有关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澄清了文献上一些不一致的报导。在此基础上,改进了它的合成方法,并通过它的氢化产物的格氏反应,制备了一些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摘要:1H-1,5-苯并二氮杂卓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理活性和药理活性的七元杂环化合物.文章综述了近年来1H-1,5-苯并二氮杂卓的合成研究进展,包括催化剂法、固态合成法、微波辐射促进合成等. 相似文献
4.
苯并硫氮杂革类化合物在医药中有着巨大的应用,其包含1,3-、1,4-、1,5-等几类,其中[1,5]苯并硫氮杂革有着最为广泛的生物活性,文章对[1,5]苯并硫氮杂革类化合物合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探索了以丙二酸单乙酯、3-氨基丙酸乙酯盐酸盐为原料合成2,4-哌啶二酮,再与N-甲基-2-苯肼反应生成目标分子2,3,4,5-四氢-5-甲基-1H-吡啶并[4,3-b]吲哚-1-酮和盐酸阿洛司琼的合成方法,总收率为30.2%.此方法反应速率快、产率高、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6.
以芳醛和邻苯二胺为原料,碘作为催化剂,在离子液体中反应得到了一系列的1-苄基-2-芳基-1H-苯并[d]咪唑衍生物.产物的结构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高分辨质谱进行表征,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一步证实产物3a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以氰基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经4步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4-正丁基-3,4-二氢-1H-噻吩并[2,3-e][1,4]-二氮杂卓-2,5-二酮,反应条件温和,后处理简单.经红外、核磁分析,所得数据与其结构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以邻甲基苯甲酸乙酯为起始原料,先后经过NBS溴代、与羟基乙酸乙酯成醚、分子内克莱森缩合以及β-酮酯的脱羧反应,以34%的总收率得到异苯并二氢吡喃酮-4.在碱性条件下异苯并二氢吡喃酮-4与查尔酮发生麦克尔加成,所得到的加成产物在硫酸铁铵作用下实施关环,完成了2,4-二芳基吡啶并[4.3-c]-3,4-二氢-1H-苯并吡喃衍生物的合成.所合成的新化合物均经IR,1HNMR及元素分析证明其结构. 相似文献
9.
以DNA双螺旋结构为靶点,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的6-取代的氧化异阿朴菲生物碱衍生物3a~3e。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用ESI-MS,1HNMR和元素分析确认。运用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氧化异阿朴菲生物碱衍生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用MTT法评价衍生物对HepG2、SGC-7901、SW480、786-O和NCI-H460 5种肿瘤细胞的毒性。光谱研究结果表明衍生物能与ctDNA发生嵌插结合作用,细胞毒性测试表明衍生物具有中等强度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0.
以5-氨基-1-芳基-1H-吡唑-4-甲腈为原料,在氢氧化锂催化下与邻氯硝基苯反应制得1-取代苯基-4-氰基-5-(2-硝基苯氨基)-1H-吡唑,然后经硝基还原和环合制得1-芳基-4-氨基-1,10-二氢吡唑并[3,4-b][1,5]苯二氮,最后与N-甲基哌嗪反应制得两个结构新颖的1-芳基-4-(4-甲基-1-哌嗪基)-1,10-二氢吡唑并[3,4-b][1,5]苯二氮杂衍生物.该合成方法操作简单,条件温和,收率较高.目标化合物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法表征. 相似文献
11.
报道不同路易斯酸性催化剂作用下二苯甲酮肟的Beckmann重排反应的结果,即分别以PCl5、H2S04、HCl-Ac2O、H2SO4-Ac2O、H3PO4-Ac2O、PPA、HCl-Ac2O-AcOH为催化剂进行比较实验.发现H3PO4-Ac2O是二苯甲酮肟进行Beckmann重排反应的理想催化剂之一. 相似文献
12.
用硫酸催化二苯甲酮肟重排反应性能研究表明,当硫酸浓度达70%时,N-苯甲酰苯胺的收率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3.
利用2H-硫代吡喃-3,5(4H,6H)-二酮、α-萘胺和苯甲醛的缩合反应合成了10-硫杂-7-苯基-六氢(四氢)苯并丫啶酮-8,并提出了该合成的反应机理。所合成的产物经红外光 1、核磁共振乐谱和元素分析确定其结构。 相似文献
14.
利用室温离子液体[BPY][BF4]作溶剂,将芳醛、乙酰乙酸乙酯和尿素三组分于80℃一锅煮合成了一系列3,4-二氢嘧啶-2(1H)-酮.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法操作简单,产率高,反应时间短且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15.
二氢嘧啶-2(1H)-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和抗炎等生物活性,可作为钙拮抗剂、降压剂、$1a-拮抗剂,因此进一步拓展此类化合物的新合成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超声波辐射下,利用Big-inelli缩合反应,以氨基磺酸为催化剂,芳醛、乙酰乙酸乙酯和尿素为原料,一锅法合成出了5-乙氧羰基-4-芳基-6-甲基-3,4-二氢嘧啶-2(1H)-酮(4).探索了反应物的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产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与经典方法相比较,该合成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时间短、产率较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乙二胺改性对Silicalite-1分子筛催化环己酮肟气相Beckmann重排反应性能的影响,考察了不同处理温度、时间等因素对催化剂结构和活性位的作用效果。通过表征和催化反应评价发现:乙二胺改性能够保持Silicalite-1原有的分子筛结构,同时可以选择性的减弱末端硅羟基并促进具有重排活性的硅羟基窝的形成,改性后分子筛的催化稳定性和产物选择性后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Due to its remarkable catalysis,titanosilicalite has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13 ] . Titano-silicalite- 1 prepared by hydrothermal synthesis[4]exhibits much better 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thegas- phase Beckmann rearrangement ofcyclohexanone oxime ( CHO ) into lactam thanother solid catalysts,such as silicalite- 1 [4] ,B2 O3 /Zr O2 [5] ,Ta2 O5/ Si O2 [6] ,HZSM- 5 [7] ,Hβ[8] ,andHMCM- 41 [9] .However,it is surprising that onlytwo papers have been published on the re…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一种新的铜配合物[Cu(C3N2H3)2(H2NC6H4SO3)2(H2O)2]·2H2O,经元素分析和X-射线衍射得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8H26CuN6O10S2,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 121/n,晶胞参数为a=7.2928(15) A,b=15.635(3)A,c=11.361(2)A;α=γ=90°,β=104.94(3)°;Z=2;DC=1.629 mg/m3;F(000)= 634;对于可观测衍射点的R1=0.0548,wR2=0.1516,S=1.014;最终差图中最大电子密度峰值和洞值分别为0.968e.A-3和-0.465e.A-3.两个对氨基苯磺酸和两个吡唑各自提供一个N原子、另有两个H2O分别与 Cu2 配位,Cu2 的配位多面体为畸变八面体. 相似文献
19.
以苯胺类化合物和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合成了4(1H)-喹哪啶酮,该类化合物可在碱性条件下被过硫酸钾氧化成硫酸酯,经酸性条件下水解而生成3-羟基-4-(1H)_喹哪啶酮类化合物,合成了3种目标产物。 相似文献
20.
Ionophores consist of molecules which surround and carry positive metal ions and other ions through biological membranes.
One classe of ionophores which we have been developing contains dipeptides which are encouraged to become part of a ring because
of possible hydrogen bond formation between the 2-hydroxy on the phenyl group and carboxyl group (COOH) of the final amide
proline. Formation of a ring should increase the complexation ability of the ionophore. We report that the synthesis of N-(2-hydroxyl-1-phenoxyacetyl)
prolyproline(1), a novel ionophore is prepared from activated 2-acetoxy phenoxyacetic acid (3a) and the appropriate dipeptide
ester using coupling methods such as dicyclohexyl carbodiimide with hydroxyben-ztriazole or carbonyl diimidazole.
Yang Dingqiao: born in 1958, Associate professor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