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用ESR方法研究了类卟啉稀土配合物[(CO_2H-APPC)Gd]Cl_2的光敏反应.用4-hydro-tetramethylpiperidine-N-oxide radical(4-hydro-TEMPO)作探针,通过对其消自旋的作用,证实[(CO_2H-APPC)Gd]Cl_2光敏反应中有阳离子自由基[(CO_2H-APPC)Gd]~(+)产生,加入还原剂可促使[(CO_2H-APPCGd]~+生成.经由5,5-Dimethyl-1-pyrroline N-oxide(DMPO)对超氧阴离子(O_2~-)和羟基自由基(·OH)的自旋捕捉及对该自旋加合物[DMPO-O_2~-]和[DMPO-OH]的ESR测定,证实有O_2~-和·OH产生,并用SOD清除O_2~-和甲酸钠清除·OH的实验,进一步证实O_2~-和·OH的产生.上述结果说明[(CO_2H-APPC)Gd]Cl_2光敏反应存在着产生[(CO_2H-APPC)Gd]~+和活性氧自由基的Ⅰ型机制.  相似文献   

2.
张宁云  姚蕾 《化学教育》2019,40(21):42-42
正从原理上简要分析6种常见的捕捉和封存CO_2的方法。1绿色植物储碳放氧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空气中吸收CO_2放出氧气,简要原理如下:■据测定,树冠深绿色的叶片,比如每天每亩杨树吸收的CO_2为33 335g,一棵冠径5.8m的杨树吸收的CO_2与一个成年人呼出的CO_2相当。2010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我国的CO_2排放已达100亿吨/年左右,约占全球的30%,除了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和降低碳排放之外,如何有效地将过量排放的CO_2还原或转化,实现"碳中性"(carbon neutrality)的生态平衡是人类亟需解决的问题。由于CO_2化学性质稳定,需采用高温、高压或使用催化剂才能使其反应,因此从能源和经济角度来考虑,选择温和条  相似文献   

4.
在30℃时K_2CO_3-K_2SO_4-K_2B_4O_7-H_2O体系的溶解度等温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用等温法测定在30℃时K_2CO_3-K_2SO_4-H_2O,K_2B_4O_7-K_2CO_3-H_2O和K_2B_4O_7-K_2SO_4-H_2O三个三元体系的溶解度等温线.在上述体系中存在K_2CO_3·3/2H_2O,K_2SO_4和K_2B_4O_7· 4H_2O固相. 2.研究在30℃时K_2CO_3-K_2SO_4-K_2B_4O_7-H_2O四元体系的溶解度等温线.相图中只有K_2SO_4和K_2B_4O_7·4H_2O两个有效相区.  相似文献   

5.
《化学教育》1986年第三期刊登一篇题为"也谈碳酸银的颜色"一文,该文中有这样的实验结果:"将CO_2通入0.5mol·L~(-1)的AgNO_3溶液中,产生浅黄色沉淀."我们按此进行实验,结果并没有观察到有浅黄色沉淀产生.我们又把CO_2分别通入1mol·L~(-1)、5mol·L~(-1)  相似文献   

6.
在以能源结构变革研究为目标的碳化学研究中,CO与CO_2通过过渡金属络合物活化,合成燃料或精细有机化学品,是目前最为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与CO相比,CO_2来源更为广泛,是最廉价的化学碳源。据估计,大气中以CO_2形式存在的碳量约10~(14)吨,而地壳中以碳酸盐形式存在的碳更是高达10_(16)吨。大气中的CO_2本来是通过绿色植物及人  相似文献   

7.
余秀芬  徐立 《结构化学》1993,12(6):449-454
用新的合成途径,以Na_2WO_4·2H_2O为原料,Zn粉为还原剂,合成了三个簇合物(1)[W_3O_2(CH_3CO_2)_6(H_2O)_3]ZnBr_4·8H_2O,(2)H(W_3O_2(CH_3CO_2)_9]·5H_2O,(3)H_2Na_3[W_3O(CCH)_3(CH_3CO_2)_6(H_2)O][H_2W_(12)O_(40)]·13.5H_2O。在测定晶体结构和综合有关文献基础上,说明了反应过程,并进行了EHMO量化计算,探讨了该类型化合物的簇骼成键性质和相关的物理,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8.
正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CO_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其在烟气中的体积分数大约为10%–15%。CO_2的大量排放对我们的生存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重要影响。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并减少CO_2的排放是21世纪人们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CO_2的捕集和存储(carbon dioxide capture and storage,  相似文献   

9.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对Li~+,Na~+∥CO_3~2-,B_4O_7~2--H_2O四元体系进行288K相平衡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属简单共饱型,在288K等温溶解度相图中有二个共饱点,五条单变量曲线,平衡固相为Na2CO3·10H2O,Li2B4O7·3H2O,Na2B4O7·10H2O,Li2CO3.  相似文献   

10.
合成甲醇反应中CO_2和微量O_2的作用以及反应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TPD-MS联用,“原位”X-射线衍射和原位红外光谱等实验技术以及催化反应动力学装置,对合成甲醇反应CO_2和微量O_2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当CO_2浓度在1.0—8.0%范围内,可使甲醇合成反应速率加快。合成反应中适量O_2的作用是在反应过程中先转变为CO_2或吸附态CO_2,然后反应在含适量CO_2的合成气氛下进行。对CO_2的作用机制得出了明确的结论,并对CO_2存在下的多途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根据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提出反应气氛中CO_2浓度在1.3%左右,即可维持高反应速率和催化剂的稳定性,以可降低甲醇中的水含量。此结果对改进合成甲醇工艺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碱式邻苯二甲酸氢镧的热分解机理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测定了一水合碱式邻苯二甲酸氢镧LaOH(C_8H_5O_1)_2·H_2O的热重(TG)曲线,用红外光谱、气相色谱和质谱法表征了各步热分解产物,研究了其热分解反应机理.整个热分解过程分5步进行:LaOH(C_8H_5O_1)_2·H_2O→La_2(C_8H_4O_4)_3→La_1O(CO_3)_3(C_8H_4O_4)_2→La_2O(CO_3)_2→La_2O_2CO_3→La_2O_3.热分解的气相产物有邻苯二甲酸酐和9,10-蒽醌等.  相似文献   

12.
用等温蒸发方法研究了 NaCl 饱和下的Na~+,K~+∥Cl~-,SO_4~2,CO_3~(2-)-H_2O 五元体系25℃介稳相图,测定了溶液的密度、粘度、折光率、电导率、pH 和蒸汽压,并由蒸汽压数据求得了水活度和渗透系数.在 Jnecke 相图上有五个结晶区,即 Na_2SO_4,Na_2CO_3·2Na_2SO_4,Na_2SO_4·3K_2SO_4,Na_2CO_3·7H_2O 和 KCl 相区.与 Harvie 和 Weare 计算相图比较,无水芒硝和七水碳酸钠结晶区明显扩大,碳钠矾相区明显缩小,钾石盐和钾芒硝相区基本相近.用经验或半经验公式描述了溶液的密度、折光率和粘度随浓度的变化规律.用 Pitzer 电解质溶液模型计算了水活度和析出盐的溶度积.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3.
柱上动态试验结果表明,选择适当的弱酸树脂,对得到好的CO_2再生效果非常重要;在所试验的所有再生条件下,没有发现CaCO_3在树脂层中析出;在适当的条件下,以5摩尔/升树脂的CO_2用量再生,可以得到约1克当量/升树脂的工作交换容量。再生所需时间和水耗也可符合生产要求。文中根据试验数据,分析了各种因素对CO_2再生效果的影响,并讨论了CO_2再生技术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液态及超临界CO_2萃取八角茴香油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用液态及超临界CO_2对八角茴香油进行了萃取研究,在萃取压力为20.0~25.0MPa的条件下,详细地考察了临界温度上下萃取温度和解析温度对出油率和油的表观相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温度越高和/或解析温度越低出油率越低;用液体CO_2萃取比用超临界CO_2萃取的出油率要高得多;萃取温度大约在318K以下或解析温度在临界温度以下时,萃取所得八角茴香油都有明显分层现象.  相似文献   

15.
对化石能源依赖所造成的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限制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Li-CO_2电池能量密度高、原材料成本低廉且结构简单,因而被认为是开发和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的有力技术,在住宅能量存储、电动汽车驱动和智能电网等领域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此外,CO_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Li-CO_2电池放电时可将空气中的CO_2还原固定,生成的碳材料可用作燃料和化工原料,在资源利用化上提供了新途径.Li-CO_2电池是建立在锂-空气电池的基础上.相比大气中的其他成分,H2O与CO_2对该电池的影响很大.防水膜可以减少水的影响;而在放电过程中,CO_2的存在会生成Li_2CO_3,Li_2CO_3是可以分解的.由此可见,CO_2在可充放的锂电池中作为正极活性成分储能,从而被利用起来.目前Li-CO_2电池至少面临三个问题:(1)电池充放电的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并且以O2和CO_2混合气为活性气体的机理与以纯CO_2为活性气体的机理是有差别的,Li_2CO_3的生成与分解的机制仍在探索中;(2)电解液的稳定性;(3)寻找高效的正极催化剂材料.本文介绍了Li-CO_2电池的发展历程,讨论了Li-CO_2电池的充放电机理、电解液的影响以及正极催化材料的选取等.综述了活性气体为纯CO_2和CO_2-O2混合气时机理的差别,以及CO_2/O2混合比对电池性能的影响.选取电解液应考虑其粘度和介电性.高效能的正极催化材料大多具有高导电性、多孔结构和大的比表面积等特点.而温度也是影响Li-CO_2电池性能的因素之一.虽然Li-CO_2电池的概念相对较新,但可实现CO_2在能源储存与转化领域中的应用,并为Li-O2电池向锂空气电池飞跃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以如何提高正极材料的催化性能和Li_2CO_3的生成和分解机理为重点,总结了正极材料所具有的导电性、比表面积、特殊结构等特点,以及相关机理.  相似文献   

16.
功能高分子     
化学进化 地球形成至今有45亿年,从地球形成到生命产生这段时间的化学称为化学进化。这个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简单的物质如H_2、CO、CO_2和NH_3等经气相反应生成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醛、尿素等。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实验与分子模拟结合的方法研究298 K下CO_2在氨基改性得到的MIL-101(Cr)-NH_2和MIL-101(Cr)-ED(ED:乙二胺)上的吸附性能。比较MIL-101(Cr)、MIL-101(Cr)-NH_2和MIL-101(Cr)-ED的吸附等温线与吸附热的结果,表明采用直接合成改性法得到的MIL-101(Cr)-NH_2比采用合成后再改性得到的MIL-101(Cr)-ED有更高的CO_2吸附容量。进一步比较密度分布图和径向密度分布曲线,分析CO_2在氨基改性MIL-101(Cr)中的吸附位,表明在低压下CO_2首先吸附在MIL-101(Cr)微孔的超级四面体中,随着吸附压力的增大逐渐填充到更大的孔中。氨基的存在增加了CO_2的吸附位点,使MIL-101(Cr)-NH_2具有较高CO_2吸附容量;同时MIL-101(Cr)-ED中的ED分子的存在增加了CO_2的吸附位点,使MIL-101(Cr)-ED也具有较高CO_2吸附容量;但是MIL-101(Cr)-ED中的ED分子占据了MIL-101(Cr)中Cr的吸附位点,使Cr对CO_2的吸附强度减弱,同时可吸附位点少于MIL-101(Cr)-NH_2,导致其对CO_2的吸附容量少于MIL-101(Cr)-NH_2。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合成方法得到了一般条件下难于得到的五水碳镁石的完整晶体,相应地对其之结构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结构参数和结构图。结果表明,该晶体中的镁离子均呈八面体配位,但有两种配位状态,分别构成两种络离子;CO_3~(2-)只有一种位置,而不是据红外光谱结果所推测的那样至少有3种。本文作者据所得研究结果提出:该矿物的化学式实际上应表示为:Mg(H_2O)_6·Mg(CO_3)_2(H_2O)_4,而MgCO_3·5H_2O只是化学简式。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天然碱矿大都是Na_2CO_3,NaHCO_3,NaCl和Na_2SO_4的混合物,其卤水加氨碳酸化可沉淀出NaHCO_3,母液脱氨和二氧化碳后成为Na~2,NH_4~+/Cl~-,SO_4~(2-),H_2O四元体系.为从中提取Na_2SO_4和NH_4Cl,特研究了该体系的100℃相图.发现其内部有NaNH_4SO_4·2H_2O结晶区,这就否定了前人在59.3℃以上不存在这种复盐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最近 ,美国波士顿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罗霍·基姆等人经调查研究发现 ,铅可致人肥胖 ,儿时接触铅后 ,到 2 0岁时 ,铅对体重的影响比对身高更大。研究者检测了 79个人的齿铅蓄积情况 ,这些人在 7岁时已被检查过。而在这次新的研究中 ,研究人员用X线荧光术重新分析了这些人胫和膝盖骨的铅蓄积 ,结果发现 ,在7岁时接触铅最多的人 ,到 2 0岁时体重也增加最快。因此 ,儿童应避免铅害。美发现铅可致人肥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