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简介首次合成新核素^175Er及对其衰变纲图的测定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质子衰变的基本原理,综述了质子衰变实验研究的现状. The principle of proton radioactivity is introduced. The present status of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proton radioactivity is reviewed.   相似文献   

3.
简介首次合成新核素175Er及对其衰变纲图测定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 the synthesis and γ decay scheme of new isotope175Er is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The related experimental process and main results are represented briefly also.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评述了中能重离子碰撞中可能存在的奇异密度分布形成-气泡核和环形核的形成,并论述了实验观测方面的可能特征。  相似文献   

5.
评述了以往与ψ(3770)非D衰变相关的实验测量与研究,详细讨论了三种寻找非D衰变的实验方法,即遍举、半单举和单举方法.这些方法对于在实验上寻找ψ(3770)非D衰变具有启示和示范作用,有助于加深人们对粲夸克偶素态衰变动力学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从对电子衰变的实验测量和 50 0Mev中子和质子弹性散射 ,得到了电荷守恒的微小破坏 ,并简要地评述了电荷守恒定律所遇到的破坏及认识。  相似文献   

7.
评述了以往与ψ(3770)非D-↑D衰变相关的实验测量与研究,详细讨论了三种寻找非D-↑D衰变的实验方法,即遍举、半单举和单举方法.这些方法对于在实验上寻找ψ(3770)非D-↑D衰变具有启示和示范作用,有助于加深人们对粲夸克偶素态衰变动力学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用Si(Li)漂移探测器测量了~(137)Cs的β衰变能谱和内转电子能谱,对β衰变能谱进行了居里描绘和从内转电子能谱取得了内转换系数.得到β衰变的最大能量为(513.11±1.76)ke V,与参考值误差为0.17%;得到内转换系数K/L=5.712±0.217和M/L=0.264±0.018,与参考值的误差分别为0.92%和1.54%;并确定了~(137)Cs在β和γ衰变中的跃迁级次,给出了~(137)Cs及其衰变子核137Ba各能级的自旋和宇称,绘制出了~(137)Cs的衰变纲图.说明该实验方法是可靠的,可用于实验方面的教学和原子核结构的研究,并为其提供必要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9.
金炳年 《物理学进展》1992,12(4):480-511
LEP运行的第一年,OPAL,ALEPH,L3和DELPHI四个实验已收集和分析了不少于五十万个Z°粒子衰变。这些实验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通过精确测量Z°参数来检验标准模型。本文通过介绍L3实验的结果,说明LEP实验已达到的精度,和标准模型对这些参数的预言与测量值符合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最近CLEO实验和B介子物理中理论研究的进展, 在QCD因子化方案下研究了B介子到一个赝标π, K和一个矢量介子ρ,ω的两体弱衰变过程.在合理的参数范围内, 理论计算与实验相符得很好.  相似文献   

11.
许昌  任中洲 《中国物理 C》2004,28(5):502-506
发展了α结团模型并用于研究满壳层(Z=82,N=126)附近的禁戒α衰变,对实验新观测到的天然α放射性核素209Bi以及N=127同中子素链(Po—U)的α衰变寿命进行了计算,理论结果和实验数据能够很好地符合,验证了α结团模型对禁戒α衰变的适用性.通过引入随质子数变化的α粒子预形成几率公式,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了α结团模型.  相似文献   

12.
首次对τ→π2π0v衰变的结构函数进行了模型无关的实验测量,并与KS模型、IMR模型和Feindt模型进行了比较,在误差范围内,三种理论模型与实验结果一致.与OPAL组测量的τ→3π±v道的结构函数相比,在0.5<Q2<2.75GeV2范围内未发现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丁晓彬  董晨钟 《物理学报》2004,53(8):2490-2496
在相对论多组态Dirac-Fock理论方法基础上,通过系统考 虑电子关联效应和由于内壳层电子激发而导致的电子自旋-轨道波函数的弛豫效应,详细研究了Cs Ⅳ离子的4d内壳层电子激发组态4d95s25p5、辐射末态4d105s25p4及Auger末态4d105s25p3和4d105s15p4的能级结构及各种可能的辐射和Auger衰变过程.获得了与已有的实验结果和相关的半经 验准相对论组态相互作用计算结果相符的辐射跃迁能、振子强度以及线宽,预言了4d95s25p5态的以Auger衰变为主的 Auger电子谱的特 关键词: 内壳层激发态 辐射衰变 Auger衰变  相似文献   

14.
自天然放射性被发现以来,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了放射性衰变的规律,这个规律不仅对α衰变和β衰变的原子核适用,此外,对于处于激发态的核向基态或低激发能态的γ跃迁也适用,放射性衰变规律是一个普适的基本规律,和牛顿第二定律一样,是实验规律。  相似文献   

15.
在质量区A<70范围内,对远离β稳定线的缺中子核质子衰变的可能性进行了理论预言,计算基于Kelson-Garvey核力电荷对称质量关系和同位旋相似态质量公式,给出了预言的核素图,将预言计算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对绝大多数已发现的核,质子能量在300keV以内符合得很好.计算同时指出双质子、三质子衰变的可能性,并给出了目标核.  相似文献   

16.
利用近代物理实验中的磁谱仪测量了90Sr~90Y放射源的β衰变能谱.得到的能谱和普遍的口衰变能谱相似;得到的口射线最大能量与平均能量比值和文献中给出的一些放射源的比值接近,这些都说明了该实验测量数据的可靠性.运用库里厄(Kurie)图,研究了此放射源的β衰变能谱,得到的跃迁性质和能级自旋宇称与此放射源已有的数据相吻合,说明在近代物理实验中能够利用磁谱仪测量原子核的β衰变能谱、研究原子核的跃迁性质和能级自旋宇称.  相似文献   

17.
在标准模型中,三体稀有衰变B0(Bs)→γνν-只有通过箱图和企鹅图才可以发生.这个过程对于确定B介子的衰变常数及其波函数有着较重要的物理意义,由于这些衰变道的分支比较小,因此也是探测新物理理论的比较好的场所.利用B介子强衰变确定的波函数,得到B0(Bs)→γνν-的分支比的数量级是10-9(10-8),这些结果可以在未来的实验上得到检验.  相似文献   

18.
首次对τ→π±0v衰变的结构函数进行了模型无关的实验测量,并与KS模型、IMR模型和Feindt模型进行了比较,在误差范围内,三种理论模型与实验结果一致.与OPAL组测量的τ→3π±v道的结构函数相比,在0.52范围内未发现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单介绍了首次成功地测定这两个衰变纲图的技术难点、实验过程、主要实验结果及物理意义。 EC/β+ decay schemes of 153Er and 157Yb are propos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related technical difficulty, experimental process, main results and their physics are representedbrigly.  相似文献   

20.
仝晓民  李家明 《物理学报》1989,38(9):1406-1412
本文系统地计算了H原子,类H-Xe离子及Xe原子内壳层的双光子衰变速率。阐明其相对论效应和电子屏蔽效应。并与最新的实验结果和他人的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讨论。 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