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环蛇蛇蜕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 脂肪酸和氨基酸组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银环蛇蛇蜕的脂肪酸成分,鉴定出36种脂肪酸(饱和酸28种不饱和酸8种),在蛇蜕中发现16种饱和二元酸,并发现了自然界中少见的奇数碳脂肪酸14种及支链酸2种,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蛇蜕水提取液中的13种游离氨基酸,酸性水解液中17种氨基酸,在蛇蜕中发现存在牛 磺酸。  相似文献   

2.
姜文广  范文来  徐岩  赵光鳌  李记明  于英 《色谱》2007,25(6):881-886
应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GC-MS/MS)和溶剂辅助蒸馏技术(SAFE)对4种酿酒葡萄中的游离态萜烯类化合物进行了研究。采用恒温振荡法浸提葡萄中的成分,溶剂辅助蒸馏法除去不挥发性成分,提取液经氮吹浓缩后进行GC-MS/MS分析。实验中优化了SAFE条件(循环水浴温度、样品流量)。通过NIST05a谱库检索、标准品的保留指数(RI值)对比及参考文献的RI值对比分析,在4种葡萄中共鉴定出30种萜烯类化合物,其中包括10种单萜烯类化合物、18种倍半萜烯类化合物、1种二萜烯类化合物以及1种三萜烯类化合物。在蛇龙珠葡萄中检出了28种萜烯类化合物,在梅鹿辄、赤霞珠和品丽珠葡萄中分别检出了16,17和16种萜烯类化合物。在蛇龙珠葡萄中检出了17种倍半萜烯类化合物,远多于其他3种酿酒葡萄。通过半定量分析,发现在赤霞珠葡萄中单萜烯类化合物含量较高,在蛇龙珠葡萄中倍半萜烯化合物含量较高。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酿酒葡萄中游离态萜烯类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3.
以香草醛为模板分子,采用光引发聚合法和电化学聚合法分别在电极表面合成了香草醛印迹聚合物,探讨了两种方法的印迹、洗脱及电极再生机理。研究了香草醛在两种电极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两种电极均可对香草醛进行吸附富集并进行线性扫描伏安法测定。两种电极均有很好的选择性、稳定性,且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4.
微等电聚焦分离等位基因表达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于显微操作方法,用等电聚焦和改进的超敏感染色技术对西葫芦单个花粉粒中的可溶性蛋白进行了电泳分析,获得了清晰的电泳图谱。在靠近酸性端有两条相距极近而且分布比较特殊的蛋白带,在第1种植株中,这两条带稍微靠近酸性端;在第2种植株中,它们稍微远离酸性端;在第3种植株中,它们相同于第1种和第2种,而且在两种之间的分布比例为1∶1。就这两条带的分布情况在判断植株的相对纯合性或杂合性方面的应用以及单花粉蛋白等电聚焦技术配合显微操作方法在群体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研究方面的应用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陆湘婷  张世鼎  龚灿  许旭 《分析化学》2020,(8):1084-1095
建立了分离食用油中甘油三酯(TAG)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使用多孔石墨碳柱(Hypercarb柱, 100 mm×2.1 mm, 5μm),以正辛烷-异丙醇(70∶30,V/V)为流动相,流速0.25 mL/min,在60℃柱温下分离,检测波长215 nm。考察了实验条件对分离和检测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分离了7种植物油和5种动物油中的TAG,借助质谱联用技术,识别了玉米油中14种TAG、橄榄油中9种TAG、葵花籽油中14种TAG、大豆油中14种TAG、芝麻油中15种TAG、花生油中18种TAG、菜籽油中17种TAG、鸡油中16种TAG、猪油中17种TAG、羊油中12种TAG、牛油中14种TAG和鹅油中16种TAG。在分析鸡油和牛油时,实现了SLP和SOP与其各自异构体的分离,表明本方法具有分离TAG位置异构体的能力。采样本方法分离并分析了玉米油、菜籽油、葵花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橄榄油中的三亚油酰基甘油三酯(LLL)的含量。本方法使用的流动相污染小、实用性较好,为食用油中的TAG及其异构体的分析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步萃取分离镧镨钕的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萃取方法。在一步分馏萃取中分离出三种产品,其中一种产品从中间级出料。本文以镧、镨和钕的分离为例,对方法作了介绍,并详述了该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采用量子化学中的DFT理论方法, 在B3LYP/6-311G*水平上全优化得到了不饱和类碳烯H2C=CLiCl的平衡结构。 结果表明, 不饱和类碳烯H2C=CLiCl只有2种平衡结构。 对这2种平衡结构之间相互转化的过渡态进行计算, 同时, 采用统计热力学及过渡态理论, 研究了2种平衡结构之间相互转化的热力学及动力学性质, 进而讨论了2种平衡结构在不同温度下的稳定性问题, 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100~600K温度范围内, 只有一种平衡结构能够存在。 在计算得到振动频率及吸收强度的基础上, 模拟了稳定平衡结构的红外光谱图。  相似文献   

8.
沈报春  袁建勇  徐贝佳  徐秀珠 《化学学报》2009,67(17):2005-2012
由替考拉宁手性固定相(TE CSP)制备出了一种新型的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 间甲基苯基异氰酸酯替考拉宁手性固定相(TI-TE CSP). 在反相流动相中用7种氨基酸和3种非氨基酸化合物对这两种手性固定相的手性分离能力进行了评价和比较. 考察了有机添加剂的种类和浓度, 缓冲液的pH值等条件对10个手性化合物在两种CSP上手性分离的影响, 计算得出了溶质在两种CSP上的手性选择性自由能差值, 同时初步探讨了这些溶质在两种CSP上的手性识别机理. 实验数据表明, 氨基酸在TE上保留更强, 但在TI-TE上得到了更好的手性分离效果. 结果显示, 经间甲基苯基异氰酸酯衍生化后的替考拉宁CSP在反相流动相中的分离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ICP-AES法对生长在同一区域内的白刺与枸杞根茎中的8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植物根茎中8种元素含量丰富,并且差异明显,为以后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在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CDMPC)手性柱上成功分离了3种高效芳氧苯氧丙酸类除草剂——稳杀得、千金和禾草灵。正相系统下,分别考察了流动相醇类添加剂的种类、浓度以及溶质结构对手性分离的影响,3种溶质中千金的保留最强而禾草灵的分离效果最好。并在万古霉素手性固定相上对3种芳氧苯氧丙酸类除草剂进行了手性拆分。在正相流动相中,它们在万古霉素手性固定相上的手性分离效果明显不如在CDMPC上的好。探讨了2种手性固定相对3种溶质的手性识别机理。  相似文献   

11.
采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正常人牙菌斑内有机酸成分。发现了14种有机酸,其中有8种直链饱和脂肪酸、4种直链非饱和脂肪酸、2种芳香酸。含量最多的是C16∶0,C18∶0,C18∶13种脂肪酸。其中苯乙酸、苯丙酸及十五碳酸等3种成分是第1次在牙菌斑中检测出。  相似文献   

12.
电子顺磁共振现场研究多孔电极表面自由基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一套ESR-EC联合现场测试多孔电极表面顺磁粒子的方法, 并对多孔碳电极上吸附的醌化合物在电极上还原时的自由基中间产物的ESR进行了研究。首次获得了固体电极表面自由基有hfs的高分辨ESR信号。研究结果表明,醌在RB碳电极表面有多种行为各异的吸附态。在测量电位范围内, 观察到了四种吸附醌化合物是通过自由基过程还原的。其中两种通过可旋转单键吸附到碳电极表面, 给出有hfs的ESR谱; 另两种表现为各向异性ESR信号,可能是通过多个位置吸附在碳表面。  相似文献   

13.
选取了四种常用的弱阳离子交换(WCX)商品柱以研究标准蛋白在其上的色谱保留行为。发现在疏水色谱(HIC)模式下,蛋白在这四种WCX商品柱上也有不同程度的保留特征,且洗脱曲线呈现出保留值随盐浓度变化的"U"型。从分子力学角度定性解释了因疏水相互作用力的存在影响了蛋白在WCX色谱柱上洗脱顺序的改变。运用计量置换理论(SDT)中的两组线性方程进一步证实了WCX和HIC中蛋白与固定相间相互作用力的性质,在HIC中为非选择性作用力,而在离子交换色谱(IEC)中为选择性作用力。这四种色谱柱中的两种事实上可在WCX和HIC两种模式下,对标准蛋白进行分离且有较好的分离效果,有可能作为二维色谱柱来使用。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测定水质中16种多环芳烃的方法,考察了进样口温度及离子源温度,确定了色谱及质谱条件,优化了萃取过程的有机改进剂加入量和萃取流速等;经条件优化后,本方法所测16种目标化合物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在0.995以上;当使用1.0 L的水样时,各目标化合物的方法检出限在0.18~1.32 ng/L之间,3种高低不同浓度空白水样的加标回收率在71.5%~102%之间,精密度均小于15%。经4种不同来源的实际水样的测定,16种目标化合物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均在70%~110%之间。  相似文献   

15.
水中重点有机磷农药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建立了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GC-FPD)法测定水中14种有机磷农药的分析方法,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14种有机磷农药在18min内得以很好的分离。在该方法下,14种有机磷农药的精密度良好,其中12种有机磷农药的加标回收率为92%-114.6%。  相似文献   

16.
采用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联用技术的植物代谢组学分析方法,以采集自阿勒泰富蕴、哈密两个地区的新疆一枝蒿植物为研究对象,开展多维度代谢组分析,从人工栽培和野生品种两种角度,花、茎、枝叶3个层面,考察产地对于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同时,靶向分析了25种已知代表性代谢物在不同组别中的水平;结合非靶向与靶向分析,阐明不同产地该植物的代谢特征。结果表明,无论是人工栽培品种还是野生品种,不同产地样本的代谢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在野生品种中表现更为突出。最终,从人工栽培品种筛选出29种已知结构类别的差异代谢物,包括10种黄酮类化合物、12种绿原酸类似物、7种一枝蒿酮酸衍生物;从野生品种筛选出45种已知结构类别的差异代谢物,包括17种黄酮类化合物、14种绿原酸类似物、14种一枝蒿酮酸衍生物。25种已知代表性代谢物中,8种在人工栽培品种中、11种在野生品种中表现出了产地差异性。本研究为药用植物新疆一枝蒿的产地鉴别、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提供了新的研究策略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前处理方法的比较,选择了快速溶剂萃取作为可吸入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提取方式,并且将ASE的萃取条件作了优化实验,确定ASE的优化结果为DCM:HEX=2:1,萃取温度为120℃,萃取压力为10.34 MPa。处理完的样品上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测定,得到空白样品中24种PAHs均有检出,实际样品中的含量均低于10 ng/m L,6种替代物的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在0.999以上,24种PAHs标准样品作了3个不同浓度范围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空白加标实验中得到6种替代物的回收率在58.7%~108.2%之间,24种PAHs的平均回收率在88.3%~104.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9.0%。样品加标实验中6种替代物的加标回收率在60.0%~106.5%之间,24种PAHs的回收率在78.0%~95.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6.0%。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溯源性标准物质体系,这种体系在化学计量中能准确地传递摩尔。有人认为,应该承认一种纯物质的量的基准作用,尽管它作为一种物理的人工制品不能进行广泛地传递。笔者对未来标准物质体系的发展,给出了一些实例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新的毛细管电泳柱上安培检测装置。以碳纤维微电极为工作电极,在自组装的ACS-2000毛细管电泳仪上,测定了三种苯二酚的异构体:邻苯二酚、对苯二酚、间苯二酚,在20min内达到了基线分离。  相似文献   

20.
蔡正春  杨琥  程镕时 《化学学报》2008,66(7):831-833
本文从溶质分子在水中溶解时会发生水合作用的观点出发,重新审视了四种小分子羧酸在水溶液中的电导数据,解释了其离子迁移速率随羧酸溶液浓度的变化规律,并提出了一种简便方法来计算羧酸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离子水合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