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水热沉淀法制备了La0.9M0.1Ga0.8 Mg0.2O3-a(M=Ca2+,Sr2+,Ba2+)陶瓷样品的前驱体,沉淀剂来自尿素在水热条件下的水解产物.前驱体经煅烧和烧结后得到陶瓷样品.XRD显示样品具有单一的斜方晶LaGaO3钙钛矿结构.同位素效应和氢的电化学透过(氢泵)实验证明陶瓷样品具有质子导电性.用AC阻抗谱法测定了样品在300~600℃、氢气气氛中的质子电导率,其人小取决于La位掺杂的碱土金属离子:σ(M=Sr2+)>σ(M=Ba2+)>σ(M=Ca2+).以La0.9M0.1Ga0.8Mg0.2O3-a为固体电解质进行了常压合成氨,最佳合成温度为520℃.当施加的电流密度为1mA-cm-2、合成温度为520℃时,氨产率分别为:1.63X 10-9 mol·s-1cm-2(M=Ca2+),2.53X 10-9 mol·s-1·cm-2(M=Sr2+)和2.04X10-9mol·s-1,cm-2(M=Ba2+).  相似文献   

2.
在B3LYP/6-311++G(2df,p)水平上优化了标题反应驻点物种的几何构型, 并在相同水平上通过频率计算和内禀反应坐标(IRC)分析对过渡态结构及连接性进行了验证. 采用双水平计算方法HL//B3LYP/6-311++G(2df,p)对所有驻点及部分选择点进行了单点能校正, 构建了CH2SH+NO2反应体系的单重态反应势能剖面. 研究结果表明, CH2SH与NO2反应体系存在4条主要反应通道, 两个自由基中的C与N首先进行单重态耦合, 形成稳定的中间体HSCH2NO2 (a). 中间体a经过C—N键断裂和H(1)—O(2)形成过程生成主要产物P1 (CH2S+trans-HONO), 此过程需克服124.1 kJ•mol-1的能垒. 中间体a也可以经过C—N键断裂及C—O键形成转化为中间体HSCH2ONO (b), 此过程的能垒高达238.34 kJ•mol-1. b再经过一系列的重排异构转化得到产物P2 (CH2S+cis-HONO), P3 (CH2S+HNO2)和P4 (SCH2OH+NO). 所有通道均为放热反应, 反应能分别为-150.37, -148.53, -114.42和-131.56 kJ•mol-1. 标题反应主通道R→a→TSa/P1→P1的表观活化能为-91.82 kJ•mol-1, 此通道在200~3000 K温度区间内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三参数表达式为kCVT/SCT=8.3×10-40T4.4 exp(12789.3/T) cm3•molecule-1•s-1.  相似文献   

3.
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La2Mo1.9Al0.1O9-α陶瓷样品. XRD测试结果表明, 该样品为一立方相结构, Al3+离子在 Mo6+位置的固溶摩尔浓度为5%时能完全抑制La2Mo2O9的相变. 采用交流阻抗谱、氧浓差电池、氧泵等电化学方法系统地研究了该陶瓷样品在600~1000 ℃下的离子导电特性. 结果表明, 氧浓差电池电动势的实测值与理论值吻合得很好, 离子迁移数为1, 表明该陶瓷样品在该温度下氧气气氛中为一纯离子导体; 氧浓差电池放电及氧的电化学透过(氧泵)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该样品在氧气气氛中为一纯氧离子导体; 1000 ℃时其氧离子电导率达到了0.12 S•cm-1, 明显高于相同条件下母体及La2Mo1.9Ga0.1O9-α的氧离子电导率.  相似文献   

4.
以Cd2+和[Cr(CN)6]3-为建筑基元通过自组装合成普鲁士蓝类配位聚合物KCd[Cr(CN)6]•H2O (1•H2O), 并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 配位聚合物1•H2O属于面心立方晶系, 空间群Fm-3m, 晶胞参数: a=b=c=1.09059 mn, α=β=γ=90°. 配位聚合物1•H2O是由K+, Cd2+, [Cr(CN)6]3-离子和一个结晶水分子组成的三维多孔结构. 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失水样品1的骨架结构在120~ 200 ℃之间保持稳定. 氮气吸附脱附研究表明: 失水样品1具有683.6 m2•g-1的比表面积, 氮气最大吸附量为8.83 mmol•g-1.  相似文献   

5.
用TAM air微量热仪测定了新合成的稀土水杨酸硫代脯氨酸配合物RE(Hsal)2•(tch)•2H2O (RE=La, Sm; Hsal=C7H5O3; tch=C4H6NO2S)在37.00 ℃时对大肠杆菌作用的产热曲线; 根据产热曲线求算了在稀土水杨酸硫代脯氨酸配合物作用下, 大肠杆菌生长代谢的最大发热功率Pmax、速率常数k、传代时间tG、抑制率I和半抑制浓度cI,50等热动力学参数. 结果表明: 稀土水杨酸硫代脯氨酸配合物在低浓度下对大肠杆菌有刺激作用, 高浓度下为抑制作用, 即稀土配合物对微生物的生长具有双向生物效应, 也称为Hormesis效应. 配合物La(Hsal)2•(tch)•2H2O和Sm(Hsal)2•(tch)•2H2O的半抑制浓度cI,50分别为7.60和1.62 mg•L-1. 即配合物Sm(Hsal)2•(tch)•2H2O的抑制效果优于La(Hsal)2•(tch)•2H2O.  相似文献   

6.
采用浸渍还原法制备了纳米Au/C, 并将其用作直接硼氢化钠-过氧化氢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 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对催化剂进行结构和形貌分析, 结果表明10~20 nm的纳米Au粒子均匀地分散在Vulcan XC-72R碳黑表面上. 循环伏安测试表明, 在0.5 mol•L-1 H2SO4和2 mol•L-1 H2O2混合溶液中, 纳米Au/C在0.85 V处表现较强的不可逆还原电流. 以纳米Au/C为阴极催化剂, AB5储氢合金为阳极催化剂制成直接硼氢化钠-过氧化氢燃料电池. 电池在30 ℃下的最大功率密度可达到78.6 mW•cm-2. 当电池工作温度升高至50 ℃时, 电池的最大功率密度超过120 mW•cm-2. 此外, 研究了阴极溶液中H2SO4和H2O2浓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当阴极溶液中H2SO4浓度小于0.5 mol•L-1时, 酸浓度对电池性能影响较大; H2O2浓度对电池性能影响较小. 确定了阴极溶液中H2SO4和H2O2的最佳浓度分别为0.5和2 mol•L-1.  相似文献   

7.
纳米CdS与明胶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世华  黄建滨 《化学学报》2008,66(13):1534-1540
利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pH=12.0及不同温度下, CdS纳米晶与明胶结合反应的光谱行为, 实验发现在明胶溶液中CdS的生成对明胶的内源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 用Lineweave-Burk方程处理实验数据, 发现CdS与明胶发生反应生成了配合物, 结合红外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 属于静态荧光猝灭; 计算了不同温度下反应的结合常数K (285 K: 1.07×104 L•mol-1; 292 K: 9.69×103 L•mol-1; 299 K: 8.06×103 L•mol-1)及对应温度下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ΔrHm=-14.18 kJ•mol-1; ΔrGm=-21.98/-22.28/-22.36 kJ•mol-1; ΔrSm=27.36/27.74/27.36 J•K-1•mol-1), 证明二者主要靠静电作用力结合. 根据Förster的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计算出结合位置距离色氨酸残基4.09 nm, 发生分子内的非辐射能量转移. 为探讨纳米颗粒与此类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化学机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在G3B3, CCSD(T)/6-311++G(d,p)//B3LYP/6-311++G(d,p)水平上详细研究了CH3SH与基态NO2的微观反应机理. 在B3LYP/6-311++G(d,p)水平得到了反应势能面上所有反应物、过渡态和产物的优化构型, 通过振动频率分析和内禀反应坐标(IRC)跟踪验证了过渡态与反应物和产物的连接关系. 在CCSD(T)/6-311++G(d,p)和G3B3水平计算了各物种的能量, 得到了反应势能面. 利用经典过渡态理论(TST)与变分过渡态理论(CVT)并结合小曲率隧道效应模型(SCT), 分别计算了在200~3000 K温度范围内的速率常数kTST, kCVT和kCVT/SCT. 研究结果表明, 该反应体系共存在5个反应通道, 其中N进攻巯基上H原子生成CH3S+HNO2的通道活化势垒较低, 为主要反应通道. 动力学数据也表明, 该通道在200~3000 K计算温度范围内占绝对优势, 拟合得到的速率常数表达式为k1CVT/SCT=1.93×10-16T0.21exp(-558.2/T) cm3&;#8226;molecule-1&;#8226;s-1.  相似文献   

9.
K2FeO4-Zn碱性固态电解质电池电化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溶液铸膜法制备出了交联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酸(PAA)-KOH-H2O复合碱性固态电解质膜, 其厚度为150 µm左右, SEM测试结果表明其表面呈均相的非晶态结构, 交流阻抗(EIS)测试表明室温离子电导率可达3.5×10-2 S• cm-1, 循环伏安(CV)测试表明其电化学稳定窗口为3.5 V左右, 将其应用于一次碱性K2FeO4-Zn电池, 通过研究固态电解质膜在不同浓度KOH碱液中预处理和其在不同放电倍率下的放电性能, 结果表明, 9 mol•L-1为最佳固态电解质膜预处理碱液浓度, 0.4 C为最佳放电倍率, 1.0 V以上容量最高可达222.6 mAh•g-1, 并表现出良好的放电平台特性.  相似文献   

10.
脉冲辐解研究葛根素对自由基的清除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脉冲辐解技术, 研究了葛根素(puerarin, 一种异黄酮)对二氧化氮自由基(NO2•)、一氧化氮自由基(NO•)和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活性. 葛根素与NO2•和NO•反应产生的瞬态吸收峰都在340 nm, 该吸收峰归结为瞬态产物puerarin-4-O•; 葛根素与OH•反应产生了较宽的瞬态吸收光谱(300~750 nm), 该谱图归结为puerarin-2-O•, puerarin-4-O•和[puerarin-OH]•瞬态吸收的叠加. 另外, 葛根素与NO2•, NO•和OH•反应的速率常数分别为2.6 × 108, 1.7 × 108和3.9 × 109 L·mol-1·s-1.  相似文献   

11.
张亚  张宏芳  郑建斌 《化学学报》2008,66(19):2124-2130
将壳聚糖(Chi)-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的复合物修饰在玻碳电极(GCE)表面, 制备了HRP修饰电极(Chi-HRP-MWCNTs/GCE), 并将其用于在亲水性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EMIM]BF4)中HRP的直接电化学研究. 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表明, HRP在复合物内保持了其原始构象. 电化学研究表明, 该修饰电极在[EMIM]BF4中的循环伏安图上出现了一对峰形良好、几乎对称的氧化还原峰, 式量电位为-0.247 V (vs. Ag/AgCl), 说明包埋在Chi-MWCNTs中的HRP与电极之间发生了直接电子传递; HRP在电极表面直接电子转移的速率常数ks为3.12 s-1; 在65 ℃的[EMIM]BF4中HRP仍然保持其活性; HRP修饰电极对过氧化氢的还原具有电催化作用, 其表观米氏常数Km为5.6×10-5 mol•L-1, 催化电流与过氧化氢浓度在5.0×10-7~5.0×10-5 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2.0×10-7 mol•L-1. 该研究为非水相生物传感器的构制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La10(SiO4)6-x(GaO4)xO3-0.5x的合成及其导电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贵领  赵辉  霍丽华  高山 《化学学报》2008,66(12):1411-1416
以溶胶-凝胶法合成前驱体, 在950 ℃时烧结制得La10(SiO4)6-x(GaO4)xO3-0.5x (x=0, 0.5, 1.0, 1.5和2.0)陶瓷样品, 通过TG-DTA, XRD, IR和SEM表征, 所得产品为磷灰石相. 以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其导电性能, 发现决定电导率大小的因素有两种, 一是间隙氧的数量, 二是晶胞的大小, 两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使得La10(SiO4)5(GaO4)O2.5的电导率最大, 在700 ℃时其电导率达到4.66×10-2 S•cm-1. 离子迁移数和氧分压对电导率的研究表明, 其主要的电荷载体是O2-离子.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高氯酸镨和咪唑(C3H4N2), DL-α-丙氨酸(C3H7NO2)混配配合物晶体. 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化学分析和元素分析确定其组成为[Pr(C3H7NO2)2(C3H4N2)(H2O)](ClO4)3. 使用具有恒温环境的溶解-反应量热计, 以2.0 mol•L-1 HCl为量热溶剂, 在T=(298.150±0.001) K时测定出化学反应PrCl3•6H2O(s)+2C3H7NO2(s)+C3H4N2(s)+3NaClO4(s)=[Pr(C3H7NO2)2(C3H4N2)(H2O)](ClO4)3(s)+3NaCl(s)+5H2O(1)的标准摩尔反应焓为ΔrHmө=(39.26±0.11) 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 计算出配合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ΔfHmө{[Pr(C3H7NO2)2(C3H4N2)(H2O)](ClO4)3(s), 298.150 K}=(-2424.2±3.3) kJ•mol-1. 采用TG-DTG技术研究了配合物在流动高纯氮气(99.99%)气氛中的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 运用微分法(Achar-Brindley-sharp和Kissinger法)和积分法(Satava-Sestak和Coats-Redfern法)对非等温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 求得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108.9 kJ•mol-1, 动力学方程式为dα/dt=2(5.90×108/3)(1-α)[-ln(1-α)]-1exp(-108.9×103/RT).  相似文献   

14.
王剑  刘忠芳  刘绍璞  申伟 《化学学报》2008,66(11):1337-1343
在pH 4.5~6.5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 钴(II)与环丙沙星(CIP)、诺氟沙星(NOR)、氧氟沙星(OF)和左氧氟沙星(LEV)等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LQs)能形成螯合阳离子, 它们能通过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与刚果红(CR)阴离子反应, 形成1∶2∶1 (Co2+∶FLQs∶CR)三元离子缔合配合物. 此时将引起溶液的共振瑞利散射(RRS)显著增强, 并出现新的RRS光谱. 不同抗生素具有相似的光谱特征, 其最大散射波长均位于560 nm处, 并在382和278 nm处有2个较小的散射峰. 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与散射增强(ΔI)成正比, 对不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3s)分别是0.026~2.64 μg•mL-1和7.68 ng•mL-1 (CIP), 0.045~3.20 μg•mL-1和13.00 ng• mL-1 (NOR), 0.037~4.00 μg•mL-1和11.24 ng• mL-1 (OF), 0.039~4.00 μg•mL-1和11.80 ng•mL-1 (LEV), 据此提出了一种以RRS技术测定氟喹诺酮抗生素的新方法. 方法不仅灵敏度高, 而且简单、快速, 并有良好的选择性和重复性, 可用于片剂、针剂、滴眼液和人尿液中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测定. 文中还对反应机理和RRS增强的原因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采用浓硫酸对白杨素进行磺化, 磺化产物与Ca(Ⅱ)络合, 合成了结构新颖的四核钙配位标题化合物[{Ca(C15H8O7S)(H2O)(DMSO)}3{Ca(C15H8O7S) (DMSO)2}]·4DMSO.采用IR, 1H NMR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和晶体结构测定. 标题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 空间群P ī, 晶胞参数a = 1.4725(6), b = 1.6480(7), c = 2.1006(8) nm, α = 83.928(7)°, β = 85.938(7)°, γ = 85.212(7)°, V =5.041(3) nm3, Dc = 1.476 g/cm3, Z = 2, m = 0.568 nm−1, F(000) = 2324, R = 0.0778, wR = 0.1821. 标题化合物为四核钙配位化合物, 4个Ca(Ⅱ)被4个配体5-羟基氧负离子-7-羟基黄酮-6-磺酸根的羰基和羟基氧负离子桥联, 形成近似正方形. Ca(Ⅱ)的配位数都是7, 配位原子分别来自5-羟基氧负离子-7-羟基黄酮-6-磺酸根的羟基、羰基、磺酸根的氧原子, 以及水和DMSO的氧原子. 4个配体位于4个配位Ca(Ⅱ)组成的正方形平面两侧, 同侧配体两两平行且它们之间存在p-p堆积作用, 异侧配体之间近似垂直.同时, 发现了标题化合物固体具有光致发光现象, 在λex=410 nm条件下可发出λem=520 nm的绿色荧光, 并对其发光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类硅烯H2C=SiLiBr与RH (R=F, OH, NH2)的插入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FT B3LYP和QCISD方法研究了类硅烯H2C=SiLiBr与RH (R=F, OH, NH2)的插入反应. 在B3LYP/6- 311+G(d,p)水平上优化了反应势能面上的驻点构型. 结果表明, H2C=SiLiBr与HF, H2O或NH3发生插入反应的机理相同. QCISD/6-311++G(d,p)//B3LYP/6-311+G(d,p)计算的三个反应的势垒分别为148.62, 164.42和165.07 kJ•mol-1, 反应热分别为-69.63, -43.02和-28.27 kJ•mol-1. 相同条件下发生插入反应时, 反应活性都是H—F>H—OH>H—NH2.  相似文献   

17.
3-胺基取代苯并吡喃酮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生物电子等排原理, 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颖的3-胺基取代苯并吡喃酮类化合物. 通过1H NMR, 13C NMR, MS, IR及元素分析确定其结构. 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部分该系列化合物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和人肝癌细胞株7721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 其中化合物6c, 6f, 6i, 6m和6o对人肝癌细胞株7721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均小于对照品姜黄素(IC50=10.53 μmol•L-1), 化合物6f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和人肝癌细胞株7721的IC50值分别为5.57和4.92 μmol•L-1, 均小于姜黄素的相应值.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一种新的导电分子晶体PyEt[Ni(dmit)2]2 (dmit=4,5-dimercapto-1,3-dithiole-2-thione). X射线衍射测定表明, 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 C2/c空间群. PyEt[Ni(dmit)2]2晶体中, 导电组元[Ni(dmit)2]0.5−沿c方向面对面平行堆积成分子柱, 各分子柱沿a方向肩并肩并行伸展构成(010)面的二维导电层. 测得二维导电层上某方向的室温电导率为10 S∙cm−1. 从282~269 K, 该晶体表现出金属导电性, 269 K以下则为半导体. 用实测的晶体结构和计算的能带结构对这种导体→半导体的相变予以解释: 金属导电性对应于均匀的分子柱和直线点列型Ni原子链; 而半导体导电性则对应于交错的分子柱和锯齿型Ni原子链.  相似文献   

19.
在水溶液中以Cu(NO3)2•3H2O, 2-mpac和KSCN反应得到了一个通过硫氰酸根桥连的混配配合物[Cu(2-mpac)(SCN)(H2O)•H2O]n (1) (2-mpac: 5-methylpyrazine-2-carboxylic acid), 利用元素分析, 红外光谱, 单晶X射线衍射, X射线粉末衍射以及热重分析对配合物1进行了表征. 晶体学数据: 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a=0.5567(2) nm, b=1.0339(3) nm, c=1.0532(3) nm, α=64.030(2)°, β=77.620(3)°, γ=85.945(3)°, V=0.5321(3) nm3, Z=2, S=1.061, 最终偏离因子[I>2σ(I)] R1=0.0444, wR2=0.0905, 对于全部数据R1=0.0647, wR2=0.0988. 变温磁化率研究表明配合物1中的Cu(II)离子之间存在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杨志胜  杨立功  吴刚  汪茫  唐本忠  陈红征 《化学学报》2008,66(14):1611-1614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NH3C6H4OC6H4NH3)PbI4, 采用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这种材料具有规则的层状结构, 有序性高. 对这种材料的薄膜进行了伏安测试, 结果表明该材料属于n型半导体, 其电子迁移率达到0.065 cm2•V-1•s-1, 在光电器件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