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春雨  李英杰  郝秀菊  高晴 《应用化学》2011,28(11):1340-1342
以双(6-氧-β-羧甲基-1,4-丁烯二酸单酯)-β-环糊精(DOCB-β-CD)作为手性添加剂,利用毛细管电泳对氨基酸和手性药物对映体进行拆分研究。 以20 mmol/L磷酸盐为缓冲溶液,考察了手性添加剂的浓度及缓冲溶液的pH值与分离电压等对拆分效果的影响,并在其优化条件下,实现了4种DL-氨基酸(苯丙氨酸、色氨酸、酪氨酸和组氨酸)以及手性药物(罗格列酮和酮洛芬)对映体的基线分离。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毛细管电泳手性拆分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阿普洛尔、卡替洛尔的方法。考察手性拆分剂的种类及浓度、缓冲溶液的浓度及pH对手性拆分的影响。在95mmol.L-1Tris-H3PO4缓冲溶液中添加15mmol.L-1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和5g.L-1羧甲基-β-环糊精(CM-β-CD),美托洛尔对映体和阿普洛尔对映体分别在pH3.2和pH3.8获得基线分离,卡替洛尔对映体在同一分离条件下在pH3.8获得较好分离,分离度达1.0。  相似文献   

3.
以6-乙二胺-β-CD和马来酸酐为原料,合成了6-(N-乙基氨基马来酸)-氨基-β-CD(UPA-β-CD),并以此为手性选择剂,利用毛细管电泳法对2种手性药物进行拆分。分别考察了手性选择剂浓度、缓冲溶液pH、分离电压和温度等对拆分效果的影响,在β-环糊精15 mmol/L,缓冲液pH 3.5和pH 4,分离电压18 k V和20 k V,分离温度20℃时,盐酸克伦特罗和非尼拉敏2种手性药物均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分别为1.98和1.62。  相似文献   

4.
手性药物山莨菪碱的毛细管电泳拆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新型环糊精衍生物单3-O-苯基胺甲酰基-β-CD为手性选择剂,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对手性药物山莨菪碱进行了拆分。考察了手性选择剂浓度、缓冲液pH值和浓度及有机溶剂对拆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手性选择剂浓度和缓冲液pH值是影响药物对映体分离的重要因素,有机溶剂亦对分离有很大影响。单3-O-苯基胺甲酰基-β-CD对山莨菪碱的分离度为2.16。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用毛细管电泳拆分3种未衍生化的氨基酸对映体(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和一种手性药物(芬氟拉明)的方法.以水溶性羧甲基聚合-β-环糊精为手性选择荆,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模式,考察了手性选择剂浓度、缓冲溶液pH值、柱温及电压对分离的影响.4种手性化合物在各自优化的试验条件下,均达到基线分离.此法操作简单,可用于这4种手性化合物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氨氯地平对映体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手性拆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氨氯地平对映体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手性拆分方法。考察了背景电解质的PH值和浓度,手性选择剂浓度,有机改性剂种类及浓度对分离的影响,对分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含30mg/mL羟丙基-β-CD(HP-β-CD)和10%甲醇的40mmol/L Tris-H3PO4(pH2.5)体系中,对映体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Rs)为3.4。  相似文献   

7.
使用二元环糊精体系毛细管电泳法分离手性药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高效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分别以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和高磺化-β-环糊精(HS-β-CD)及二者混合物为手性选择剂,研究了5种药物的对映体分离,并取得很好的对映体分离结果。比较了HP-β-CD和HS-β-CD手性识别能力,分析了二元环糊精体系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8.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拆分手性药物萘普生和氟联苯丙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晓峰  林炳承 《色谱》2000,18(1):70-72
 70-72 -------------------------------------------------------------------------------- 以β-环糊精(CD)作为手性选择剂 ,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成功地拆分了两种弱酸性药物萘普生(naproxen)和氟联苯丙酸(flurb iprofen),并比较了4种环糊精[β-环糊精(β-CD)、二甲基-β-环糊精( DM-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和三甲基-β-环糊精( TM-β-CD)]对手性拆分的影响,同时测定了萘普生对映体在不同环糊精中的出峰次 序。通过实验,发现对于此类化合物拆分的最佳pH值为5左右,即接近于该类化合物的pK a值。该方法适用于酸性手性药物的拆分。  相似文献   

9.
毛果芸香碱对映体的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作为手性选择剂对毛果芸香碱对映体进行了分离,研究了环糊精类型和浓度对分离的影响,同时考察了背景电解质pH、操作电压和温度等因素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可以使毛果芸香碱对映体达到基线分离,优化条件下手性分离度可达2.79,为此类药物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的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史雪岩  梁沛  宋敦伦  高希武  傅若农 《分析化学》2004,32(11):1421-1425
以聚合-β-环糊精作为毛细管区带电泳手性选择剂,成功分离了2-苯氧丙酸(PPA)、顺式-功夫菊酸(cis-PA)、1-苯基-2-(对甲苯基)乙胺(PTE)和1-苯基-2-(对甲氧基苯基)乙胺(PME)4种光学活性农药中间体的对映体。考察了不同手性选择剂及其浓度、背景电解质的pH等操作条件对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kV操作电压下、30mmol/Ltris-HCl背景电解质中,用14g/L聚合-β-CD作为手性选择剂,PPA和cis-PA对映体在pH6.0时,PIE和PME对映体分别在pH2.5和pH3.0时可以被较好分离。在优化的分离条件下,用聚合-β-CD作毛细管区带电泳手性选择剂分离PIE对映体的分离度为1.513,成功测定了两种旋光性PIE的对映体过量值。  相似文献   

11.
用毛细管电泳法分别在由两种手性选择试剂,β-环糊精(β-CD)和万古霉素(VMC)所组成的分离体系中,研究了19种氨基酸的衍生物的对映异构体的迁移顺序(EMO)。单一β-CD分离体系由含有不同浓度的β-CD的硼酸盐缓冲溶液组成;二元分离体系由不同浓度比例的β-CD和脱氧牛黄胆酸钠溶液所组成,各溶液的pH值为9.5。单一VMC分离体系含2mmol·L-1 VMC缓冲溶液(pH 7.2);二元VMC分离体系由浓度均为2mmol·L-1 VMC溶液和海美溴铵溶液组成(pH 7.2)。19种氨基酸须先与芴甲氧羰基氯反应使衍生化。结果表明:各氨基酸的对映体在相同或不同的分离体系中的EMO不一致,特别是在二元VMC体系中,氨基酸的EMO完全发生逆转。据此认为,对于目标氨基酸对映体的分离,可通过用不同的手性分离体系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以三甲基-β-环糊精(TM-β-CD)为手性选择剂,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对手性药物伪麻黄碱进行了分离.系统地考察了不同的手性选择剂及其浓度、缓冲溶液的浓度和pH、分离电压等对分离的影响.结果发现,在Tris-H3PO4(10 mmo1.L-1 Tris,5 mmo1.L-1 H3PO4,PH 2.74)缓冲溶液中,TM-β-CD为15 mmo1.L-1,分离电压18 kV条件下,伪麻黄碱对映体在6 min内获得快速基线分离.由此建立了可靠、快速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新型的环糊精衍生物单6-O-苯基胺甲酰基—β-环糊精,并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以新型环糊精衍生物为手性选择剂,考察了手性选择剂浓度、缓冲液PH值和浓度及有机溶质对8种手性药物对映体的毛细管电泳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手性选择剂浓度和缓冲液PH值是影响药物对映体分离的重要因素,有机溶质亦对分离有很大影响。单6-O-苯基胺甲酰基—β-环糊精能使所研究的8种手性药物中的5种达基线分离,3种达部分分离。而在同样条件下.β-环糊精仅能使上述药物中的菜心安达部分分离(及。=0.67),这说明我们合成的环糊精衍生物手性拆分能力要强于天然环糊精。我们还就单6-O-苯基胺甲酰基-β-环糊精对手性药物可能的拆分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将新离子液体[EIMCH2CONHBu]BF4用于毛细管电泳法拆分手性药物,建立了以β-环糊精为手性选择剂拆分盐酸金刚乙胺对映体的毛细管电泳方法。分别考察了离子液体浓度,手性选择剂浓度,缓冲溶液种类、浓度及pH值,分离电压等参数对分离度的影响,从而确定了盐酸金刚乙胺对映体的最佳拆分条件:[EIMCH2CONHBu]BF4溶液体积分数3.2%,β-环糊精18 mmol/L,NaH2PO4 15 mmol/L,缓冲液pH 3.03,分离电压15 kV。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盐酸金刚乙胺对映体得到基线分离,分离度可达1.51。实验结果表明[EIMCH2CONHBu]BF4能够增强β-环糊精的手性拆分能力,对手性拆分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建立拆分氨甲喋呤(MTX)对映体的毛细管电泳方法,讨论消旋药物MTX对映体立体选择的手性识别机理。运用聚丙酰胺涂渍毛细管的毛细管电泳方法,考察了缓冲液中添加α-CD、γ-CD、HP-β-CD和Me-β-CD对MTX的拆分。最佳拆分条件为pH7.4磷酸盐缓冲液添加0.04mmol/LHP-β-CD,20kV分离电压。柱温25℃,280nm紫外波长检测,氨甲喋呤对映体基本上得到了基线分离。( )MTX在18.18~636.16mmol/L浓度范围,(-)MTX(在45.44~636.16mmol/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两对映体的定量下限( )MTX(为18.18mmol/L,(-)MTX(为45.44mmol/L,并用该方法测定了血清中MTX对映体含量,计算了在不同CDs下两对映体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MTX对映体和环糊精手性匹配与配合物的键合常数和选择因子(α)有关。  相似文献   

16.
以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作为手性添加剂,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成功分离了克伦特罗(Clenbuterol,Cle)对映体.研究了β-CD种类与浓度,缓冲液pH值及浓度,操作温度等对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30 mmol/L的HP-β-CD为手性添加剂,50 mmol/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H 2.5)为缓中液,分离电压24 kV,操作温度20℃,可使Cle对映体实现基线分离,其分离度为6.78.对拆分机理也进行了探讨,测定了HP-β-CD与两对映体的结合常数及热力学参数;对CZE定量能力(线性,精度)进行了考察,R和S型的线性相关系数都大于0.998,两者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低于2.2%.  相似文献   

17.
青霉胺对映体的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何敏  赵书林  陈洁 《分析化学》2006,34(5):655-658
建立了一种青霉胺对映体的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作为青霉胺的衍生试剂,以磺化-β-环糊精(S-β-CD)作为手性选择剂,50mmol/LpH9.5的硼砂缓冲溶液作为电泳缓冲液,在14min内实现了青霉胺对映体的毛细管电泳手性拆分,分离度达3.7。本文还考察了在大量D-青霉胺存在下,测定微量L-青霉胺的可能性。当D-青霉胺中,L-青霉胺的含量在0.3%~2.0%范围内时,其浓度与吸光度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对D-青霉胺药片进行光学纯度分析,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新型环糊精衍生物6-O-磺丁基-β-环糊精(SB-β-CD),并以其作为手性选择剂,对扑尔敏、多西拉敏、美克洛嗪和米安舍林4种碱性手性药物进行非水毛细管电泳拆分。考察了有机溶剂、电解质、手性选择剂浓度以及pH对分离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扑尔敏、多西拉敏、美克洛嗪和米安舍林4种碱性手性药物全部达到基线分离。可见SB-β-CD在碱性药物拆分方面具有特殊能力,为碱性手性药物的拆分提供了一种准确、简便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9.
氨基酸对映体的芯片毛细管电泳拆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毛细管电泳芯片上,采用CD-SDS-MEKC模式,对FITC标记的3种氨基酸对映体进行了手性分离研究。CD种类、浓度、SDS浓度以及各种添加剂对氨基酸对映体拆分有影响,认定γ-CD对FITC标记的氨基酸手性识别能力较强,在含有5mmol/L γ-CD和30mmol/L SDSr 10mmol/L,pH10.0的硼砂缓冲溶液中,3种氨基酸对映体得到了较好的分离。  相似文献   

20.
王伟  周晓娟  季一兵  相秉仁 《分析化学》2013,(10):1566-1570
利用毛细管电泳和分子模拟对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在莫达非尼手性拆分中的立体选择性差异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环糊精浓度和温度对对映体手性拆分的影响。在15~35℃温度范围内,考察了对映体的保留和分离行为。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手性分离变差,并以lnα对1/T作图,得到的Van’t Hoff曲线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5)。热力学结果表明,此手性拆分过程为焓控过程。在5~50 mmol/L范围内,考察了SBE-β-CD浓度对分离的影响,采用双倒数法求得莫达非尼S-和R-对映体与SBE-β-CD的结合常数分别为58.0和70.6 L/mol。分子模拟实验以Gold对接完成,结果表明,莫达非尼R-对映体相比S-对映体与SBE-β-CD结合更稳定,且两对映体与SBE-β-CD结合的差异主要来源与氢键贡献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