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PV固态类阴极射线发光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制备了三种结构的薄膜电致发光器件,以PPV作为发光层,SiO2作加速层,证明了固态类阴极射线发光的存在,对其发光动力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固态类阴极射线发光这一现象将为形成一类新的平板显示技术的开创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有机分子的固态类阴极射线发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固态类阴极射线发光是我们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激发发光方式,利用无机半导体作为电子加速层,加速电子使之获得高能量,然后碰撞激发有机分子(小分子和聚合物)发光。介绍和总结了固态类阴极射线发光方法提出的物理背景,已经取得的实验结果和目前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曲崇  徐征  滕枫  钱磊  于文革  权善玉  徐叙瑢 《物理学报》2004,53(12):4387-4391
在分层优化基础上,用MEH-PPV和SiO2复合制成夹层结构器件,在交流电压的三个区域下 ,表现出不同的发光.在电压较低时得到了红色发光,电压较高时得到了蓝色发光,电压的中间区域为两种发光的叠加.这两种发光都是源于SiO2中加速电子直接碰撞激发有机发光层而引起的固态阴极射线发光.通过对器件光学特性的研究,分析了光谱变化的范围及规律.  相似文献   

4.
赵谡玲 《物理》2008,37(11):772-776
固态阴极射线发光(SSCL)是一种全新的激发方式,是发光的一个分支.文章作者辨认了固态阴极射线发光的本质,证明了它的普适性.文章对固态阴极射线发光的本质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分析了它的发光光谱及随驱动电压提高时的变化规律,证明了固态阴极射线激发既可引起激子发光,又可引起扩展态发光,扩展态的发光是激子离化后产生的电子-空穴的直接复合.文章作者还研究了固态阴极射线发光的瞬态特性及发光的衰减,证明了在它的发光波形中用传统的位相方法已不能表示固态阴极射线发光与激发电压的时间关系,并从它的两个发光峰随频率变化的明显差别提出了实测真实发光寿命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制备了3种结构的器件:A: ITO/SiO2/Alq3/Al, B: ITO/Alq3/SiO2/Al,C: ITO/SiO2/Alq3/SiO2/Al。对于器件AB,在正向偏压(ITO接正极)下才能观察到发光;而对于器件C,在正向和反向偏压下都可以观察到发光。随着电压升高,器件BC产生的蓝色发光相对绿光逐渐增强。这主要是由于SiO2中的加速电子碰撞激发Alq3发光层产生热电子,并与空穴形成电子空穴对,复合产生蓝光;而对于器件A,在反向偏压下被热电子碰撞激发出的空穴与正向偏压下从Al电极进入的电子复合形成激子,产生绿色发光。这些结构的器件发光不但可来源于电子与积累的空穴复合,而且也来自固态阴极射线发光。  相似文献   

6.
张福俊  徐征 《物理》2008,37(11):777-782
为提高固态阴极射线发光亮度,以碰撞激发为核心,采取了两个方面的措施:第一是增大初电子的密度及过热电子的能量;第二是采用固态阴极射线发光和有机电致发光的混合或级联激发.固态阴极射线发光中的初电子来源包括从电极隧穿的电子和从界面态及材料陷阱中获释的电子.这些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在固体薄膜中加速获得能量,成为过热电子.它们碰撞激发有机材料发光后,本身并没有湮灭,而和传导电子及倍增电子一道与注入的空穴复合,产生发光.  相似文献   

7.
冀国蕊  徐叙瑢 《物理》2008,37(11):768-771
通过分层优化方案,采用有机场致发光材料,发现了一种新的激发发光方式,即固态阴极射线发光(solid state cathodoluminescence,简称SSCL),文章主要介绍了固态阴极射线发光的发现历史、发光现象的辨认、发光现象的普适性考察以及其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董谦  赵谡玲  徐征  张福俊  李远  宋丹丹  徐叙瑢 《物理学报》2008,57(12):7896-7899
采用有机磷光材料三-(2-苯基吡啶)-铱(Ir(PPY)3)与无机材料SiO2复合制成夹层结构器件,用交流电压驱动获得了Ir(PPY)3主峰位于517nm的发光和主峰位于435nm的蓝色发光.通过分析器件的光谱特性,发现这两个发光峰都是源于SiO2中加速电子直接碰撞激发有机层引起的固态阴极射线发光.继实现多种有机聚合物材料和有机小分子材料八羟基喹啉铝(Alq3)的固体阴极射线发光之后,又证实了有机 关键词: 夹层结构器件 有机磷光材料 固态阴极射线发光  相似文献   

9.
徐征  章婷 《发光学报》2002,23(2):175-178
研究了3种非共轭PPV聚合物以及3种共轭PPV衍生物的吸收谱和发光光谱的特性。非共轭PPV聚合物上的侧链烷氧基团有着很强的供电子能力,对调节非共轭聚合物能带带隙有重要的影响,且离主链较近的碳原子对能带结构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当侧链上的碳原子数量很大,从7个小时一直变化到10小时,共轭PPV衍生物的吸收光谱和发光光谱变化较少,表明对能带结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0.
李娟  华玉林  牛霞  王奕  吴晓明 《发光学报》2002,23(2):171-174
对以MEH-PPV为发光层的单层聚合物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器件在最佳条件下进行真空热处理,并用金相显微镜观察施加电压后器件的阴极表面形貌。发现处理后的器件阴极表面的气泡及黑斑明显减少。器件的发光性能显著提高。与未经处理的器件相比,最大相对发光强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启亮电压降低了2.0V,半寿命提高了12.7倍。初步分析表明热处理方法提高器件发光性能的主要原因在于有效地减少了器件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焦耳热产生的某些气体,从而减少阴极表面气泡及黑斑的出现,另一方面,热处理方法也增强了有机发光层与阴极接触界面的结合力,提高电子注入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在固态阴极射线发光中,过热电子碰撞激发有机材料而发光,因此加速层对电子的加速能力是影响器件发光亮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分别以SiO2和ZnO作为加速层.制备出两种固态阴极射线发光器件A:ITO/MEH-PPV/SiO2/Al和B:ITO/MEH-PPV/ZnO/Al.通过理论计算比较了电子从电极注入到加速层的隧穿电流密度以及SiO2层与ZnO层的电场强度,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驱动电压下,SiO2作为电子加速层时隧穿电流的密度要大于ZnO层的隧穿电流的密度,并且SiO2层的电场强度比ZnO层的电场强度大.实验结果表明:SiO2作为加速层的器件的发光强度高于以ZnO为电子加速层器件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12.
固态阴极射线发光(SSCL)是发光学中一种新的激发方式,引发出一些发光学中的重要问题,但是固态阴极射线发光的性质还不是十分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文章用SiO2作为电子加速层, 有机材料MEH-PPV为发光层, 在正弦交流电压驱动下实现了固态阴极射线发光,得到410和580 nm两个发光峰。通过研究这两个发光峰的性质,证实它们分别符合能带理论和分子理论。改变驱动电压的频率时,长波峰的发光强度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加,而短波峰的发光强度随频率的增加而减小,这是由于这两个发光峰对应的上能级寿命不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有机/聚合物白光电致发光器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将聚合物材料作为空穴传输材料,以有机小分子蓝光染料1,1,4,4-四苯基丁二烯,绿光染料8-羟基喹啉铝和黄光染料5,6,11,12-四苯基四苯并作为产生白光所需要的三种色源,制备了有机/聚合物白光电致发光器件。这种器件的设计使聚合物的热电稳定性好的优点与有机小分子材料荧光效率高的优点相结合,拓宽了材料的选择范围,更有利于选择能带匹配的材料体系。器件的开启电压为2.5V左右,发光效率在9V时达到最大1.24lm/W,该电压下的亮度达到1600cd/m^2,器件的最大亮度超过20000cd/m^2(18V),器件最佳色度为(0.319,0.332),这在目前国际上有报道的有机/聚合物白光发光器件中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SiO2与电极间加入ZnS的复合加速层结构,进一步说明靠电子注入的增强来扩大初电子源.同时,在电子发生倍增前后的电压下,对比了单层和夹层结构的不同加速层的发光性能.得到在低压直流下单侧复合加速层器件的发光优于单层SiO2加速层器件而劣于单层ZnS器件;在高压交流下复合加速层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在复合加速层中,ZnS不仅对电子有加速作用,而且对增强电子注入贡献很大,同时ZnS和SiO2/ZnS界面还提供了初电子源.另外,与SiO 关键词: 电致发光 复合加速层 过热电子 固态阴极射线  相似文献   

15.
利用ZnO纳米棒阵列场发射电极,以SiO2做为电子加速层制备了固态阴极射线器件,发光层为聚[2-甲氧基-5-(2-乙基-己氧基)-1,4-苯撑乙烯撑](MEH-PPV),在交流驱动下得到了MEH-PPV的固态阴极射线发光,探测到了长波峰和短波峰的发射,并和无电子加速层的器件做了比较,证明混合激发模式下的器件在长波长的发光亮度更大. 关键词: 固态阴极射线 ZnO纳米棒阵列 电子加速 电致发光  相似文献   

16.
A functionalized fluorescent conjugated polymer, tolylterpyridine poly(p-phenyleneethynylene-thienyleneethynylene (ttp-PPETE), was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to detect trace amounts of toxic transition metal pollutants in ground water. Photophysical studies in tetrahydrofuran (THF) successfully demonstrated this polymer as a selective and sensitive chemosensor for Ni2+ and Co2+ in aqueous solution. Solid state composites of these chemosensors have now been prepared which can be modified to provide for inexpensive and portable field based chemical detection. A solid composite of ttp-PPETE, blended with poly (methyl methacrylate) shows UV–vis absorption and fluorescence emission spectra which are red- shifted when compared to solution phase spectra, suggesting an increase in conjugation in the solid state. An additional absorption peak, not present in solution, is also observed in the solid state. The presence of this new peak provides evidence of interacting FCP chains in the solid state. Concentration dependent experiments were done on the solid composite showing red-shifted emission peaks accompanied by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fluorescent quantum yield. These observation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formation of aggregated polymer species in the solid state.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 of this type can be manipulated in the design of sensitive and selective solid state fluorescent conjugated polymer sensors.  相似文献   

17.
The vibrational spectra of crystalline diethylselenide have been measured at 77 k. The comparison with the liquid state spectra has been provid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ormal motions of the free molecules and those of the molecules in the Bravais unit ce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