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簇离子物理     
张志三 《物理》1991,20(4):198-203
本文对由一次电离的原子簇形成的簇离子作了扼要的叙述,其中包括簇离子的结构及其物理与化学性质的分析.它们的形状、各种性质、电子结构等明显地不同于由相同原子形成的块状物质.簇与簇离子为一种新型的物质状态.最后,简述了产生簇离子的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原子簇和原子簇激光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仕湛  任兆玉 《物理》1996,25(3):156-160
激光器正在朝短波段扩展.产生在真空紫外和X射线波段相干光的方法目前已有好几种,其中最新的一种方法是利用激发态原子簇产生的受激辐射.这里我们介绍原子簇的特征、结构以及它们的受激发射特性.  相似文献   

3.
邓开明  肖传云  杨金龙  龙期威 《物理学报》1996,45(12):1992-1998
采用离散变分局域自旋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三种可能的高对称几何构型的由13个钌原子组成的Ru13原子簇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所有具有不同对称性的Ru13原子簇在它们各自的平衡位置处都有两重磁性解,从能量上看,每一种构型的低自旋解都比高自旋解更为稳定.基态原子簇为IhRu13原子簇,具有4μB的磁矩,或每个原子具有0.31μB的磁矩.这与实验测得的Ru13关键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二元原子簇质谱的分析。发现以同种结构和机理生长的原子簇丰度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对于离子型二元原子簇,由统计规律描述的同一系列原子簇之间相差一个或数个符合宏观元素价态的化合物集团,并且随着原子簇的增大,只有保持宏观元素价态的原子簇系列才能免保留下来,而对于共价型二元原子簇,因为没有元素价态的限制,符合统计规律的一同系列原子簇一般由加减单一元素的的原子个数形成,由统计规律可以分析出可改变的元素原子  相似文献   

5.
原子簇产生的统计规律与结构分析(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原子簇质谱实验中,原子簇的产生是一个随机过程,因而其总体表现服从统计规律。本文通过对激光等离子体质谱中Cm,Sm,Alm,Pm等原子簇的分析,发现质谱中同一结构的单质原子簇半度符合对数正态分析。当原子簇构型发生变化时,分析亦随之变化,根据这一规律可以判断原子簇的不同构型和变化情况,由此得到一个分析质谱数据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杨金龙  邓开明 《物理》1996,25(10):601-604
铑原子簇是新发现的磁性物质家庭新成员,文章对其目前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进展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TiO2表面氧空位对NO分子吸附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洋  孟亮 《物理学报》2005,54(5):2207-2211
采用程序升温热脱附(TPD)实验方法测定了NO在TiO2表面吸附后的脱附谱,利用分子轨道理论研究了TiO2吸附NO的原子簇模型及吸附前后的原子簇能级变化.结果表明,NO在TiO2表面吸附后可在两个峰值温度450和980K脱附出N2.TiO2表面经预覆氧处理后,N2的脱附量降低.吸附时NO中的O能够占据TiO2表面氧空位并与N脱离,而N原子则相互结合成为N2脱附.分子轨道理论计算证明在TiO2(110)表面能够存在氧空位并具备吸附NO的结构条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第一原理量子化学DV Xα方法在电子光谱的理论计算方面的应用。在三个例子中分别详细讨论了过渡金属原子簇的紫外 可见吸收谱V/UV、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ANES的计算 ,应用于MoS4原子簇结构、Cu2 O/Cu表面与 2 氨基嘧啶相互作用模型、和MoS2 导带底部结构分析。根据在不同光谱分析的特点 ,采用相应的计算方案。电子光谱的解析除了在解释光谱现象外 ,能够进一步帮助了解分子或原子簇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缪强  忻新泉 《物理学进展》2011,20(3):310-318
本文介绍了第一原理量子化学DV Xα方法在电子光谱的理论计算方面的应用。在三个例子中分别详细讨论了过渡金属原子簇的紫外 可见吸收谱V/UV、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ANES的计算 ,应用于MoS4原子簇结构、Cu2 O/Cu表面与 2 氨基嘧啶相互作用模型、和MoS2 导带底部结构分析。根据在不同光谱分析的特点 ,采用相应的计算方案。电子光谱的解析除了在解释光谱现象外 ,能够进一步帮助了解分子或原子簇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
李融武  潘正瑛  霍裕昆 《物理学报》1996,45(7):1113-1121
用分子动力学计算机模拟研究了能量为5—20eV/atorn,结构为正二十面体的(Cu)13原子簇在Cu(001)表面的沉积过程.采用紧束缚势同Moliers势的结合描述Cu原子间相互作用通过原子簇-衬底相互作用的“快照”研究沉积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当入射能量较低时,轰击弛豫后,入射原子簇在衬底表面发生重构,生成很好的外延层,靶没有任何损伤.随着轰击能量的增加,原子簇原子穿入靶的深度增加.当入射能量达到20eV/atom时,原子簇完全穿入靶并开始造成辐照损伤,表面出现空位,靶内产生间  相似文献   

11.
原子簇产生的统计规律与结构分析(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元原子簇的形成受统计规律所控制。由统计规律描述的原子簇通式为ABn或ABnCm,其中B,C为构成原子簇的可变的活性单元,它可能是单个原子,也可以是由几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集团,A是同一系列原子簇的核心,由不同的A加减B,C所生成的原子簇系列由不贩统计分布曲线来描述,从统计学观点来看,多元原子簇中的所胆ABn和大部分(ABn)Cm都可归为一类,具有与二元原子簇相似的规律,还有一些多元簇ABnCm包含  相似文献   

12.
根据Co P非晶态合金结构的短程有序和结构中可能存在P -P相互作用的实验事实 ,选择了单磷原子簇模型ConP(n =1~ 5 )和双磷原子簇模型ConP2 (n =1~ 4 ) ,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其进行计算 .结果表明 ,在单磷Co2 P( 2 ) 、Co3 P( 1) 及Co4P( 2 ) 模型体系中 ,Co原子供给P原子电子 ,与电负性规则一致 ,同时Co和P之间具较强化学作用 ,可以形成稳定的原子簇 ;而在双磷和单磷原子簇Co5P( 1) 模型体系中 ,形成的原子簇不稳定 ,采用单磷Co2 P( 2 ) 、Co3 P( 1) 及Co4P( 2 ) 模型能较好地反映Co P非晶态合金的结构特点 .  相似文献   

13.
潘正瑛  李融武 《物理学报》1996,45(1):161-168
发展了一种描述金原子间相互作用的多体势,它是结合二体Moliere势与半经验紧束缚势的一种混合势将该混合势应用于分子动力学模拟中,研究了金原子簇与金薄膜的碰撞动力学模拟了能量为3250eV/cluster的金原子簇轰击金(100)表面后,衬底表面原子尺度的损伤计算机模拟观察到金薄膜晶体结构的改变及表面轰击坑的形成还讨论了原子簇轰击薄膜过程,簇原子与靶原子间集体相互作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采用离散变分Xa(DV-Xa)原子簇法,研究了十四种具有岩盐结构的固体中组成原子间的化学键特征,进而使微观的定量参数与固体的硬度相关联,初步实现了在电子结构水平上定量地描述固体的硬度。由于这些微观参数来自于对原子簇的量子化学计算,而不同于过去经验公式中通过经验给出经验参数,所以该方法具有更大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能量为1keV/atom的金原子簇和0.2keV/atom的铝原子簇轰击金薄膜产生的级联碰撞。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了注入靶后的簇原子能量分布及其随时间的演化。结果表明,在原子簇注入引起的级联碰憧中,簇原子除了将能量传递给靶原子外,尚有可能破加速。簇原子的最高能量可大于它的初始能量;分析了原子簇注入引起的多次碰撞效应,并用经典力学守恒定律计算了一个簇原子发生二次散射后的能量增益,用以解释注入原子的加速机制。  相似文献   

16.
缪强  忻新泉 《物理学进展》2000,20(3):310-318
本介绍了第一原理量子化学DV-Xa方法在电子光谱的理论计算方面的应用。在三个例子中分别详细讨论了过渡金属原子簇的紫外-可见吸收谱V/UV、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ANES的计算,应用于MoS4原子簇结构、Cu2O/Cu表面与2-氨基嘧啶相互作用模型、和MoS2导带底部结构分析。根据在不同光谱分析的特点,采用相应的计算方案。电子光谱的解析除了在解释光谱现象外,能够进一步帮助了解分子或原子簇的结构。  相似文献   

17.
潘正瑛  李融武 《物理学报》1994,43(10):1726-1733
研究了能量为1keV/atom的金原子簇和0.2keV/atom的铝原子簇轰击金薄膜产生的级联碰撞。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了注入靶后的簇原子能量分布及其随时间的演化。结果表明,在原子簇注入引起的级联碰憧中,簇原子除了将能量传递给靶原子外,尚有可能破加速。簇原子的最高能量可大于它的初始能量;分析了原子簇注入引起的多次碰撞效应,并用经典力学守恒定律计算了一个簇原子发生二次散射后的能量增益,用以解释注入原子的加速机制。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8.
利用SCC-DV-Xα方法计算了Hg2、Hg2+2、Hg3、Hg4+3原子簇的电子结构和光谱,分析了体系的稳定性和影响分子轨道的因素及可能的光谱跃迁波长,所得结果与所报道的实验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规律.物质的基本结构及物质问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是其它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物理学揭示的时空与物质的关系及其相对性等概念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哲学观念.物理学也是应用学科的基础.如电工学、无线电理论、微波理论都是以电磁场理论为基础;建筑学、水利学则要用到力学、声学等理论.根据物理学所涉及的内容和架构,以及物理学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由于原子簇化合物在催化,生物活性,功能材料等方面所呈现的重要性,使其成为无机和物理化学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文章中和谱学方法对一些具有混配体的过渡金属簇合物的结构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