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再入飞行器湍流尾迹流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入飞行器湍流尾迹流场状况,直接关系到飞行器的雷达散射特性。对再入飞行器湍流尾迹等离子体场理论模型,试图通过湍流模式理论来表达,即使用κ-ε-g模型方程来封闭平均化的全Navier-Stokes方程,从而准确获得流动平均场和脉动场信息。使用的N-S平均方程由质量加权平均过程产生,湍流模型方也经过可压缩性修正。真实气体效应重点考察空气处于局部热化学平衡状态。流动控制方程运用一个二阶TVD格式的有限体积法求解,以一典型小钝锥体零攻角再入飞行为例,计算了在两种高程(H-40km和H=30km)条件下的高超声速湍流尾迹流场。获得的尾迹流场参数与流动物理状况符合,并且湍流脉动参数与已有相应的实验结果定性一致,初步证实该方法合理。 相似文献
2.
通过数值模拟, 对高超声速尾迹流场进行了研究, 对其尾迹流动的失稳过程进行了分析.选取计算模型为圆球,Ma= 6.0, Re = 1.71\times 10^6(Re以球头半径为参考长度). 通过数值模拟,首先得到的流动是稳定解,在底部发展出一个主分离区和一个二次分离区,流动是轴对称状态. 不添加任何扰动继续进行计算,发现底部流场缓慢发展出微弱的非定常流动. 随后,该现象继续发展,出现明显的结构失稳,得到了无量纲周期为12.0的周期解. 给出了高超声速圆球绕流尾迹结构的周期性演化过程,对其涡系结构的演化及奇点特征进行了分析. 研究表明该数值模拟方法可用于底部流动稳定性问题的研究,同时证实了高超声速底部流动也存在流动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4.
5.
圆柱绕流尾迹中相干结构对湍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研究了圆柱尾迹中相干结构对湍流平均量的影响.用一个X热线在距离圆柱体y/d=4测量参考信号,用X热线和冷线相结合的三线探头测量从x/d=10~40的圆柱绕流尾迹中的速度和温度脉动,用条件平均的方法研充圆柱绕流近尾迹中的相干结构,并对相干结构对动量和热量的湍流输运过程的影响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相干结构对尾迹中速度的横向脉动影响最大;相干结构对湍流参数的影响随x/d的变化明显.该工作还对相干结构引起的湍动能产生率变成负和逆温度梯度输运现象做了定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应用基于块结构网格的有限体积求解方法,对热化学非平衡环境下轴对称再入舱模型的气动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控制方程为带化学反应的多组元轴对称N-S方程,空间离散采用VanLeer迎风格式,时间推进为隐式LU-SGS格式;采用7组元7化学反应模型及Park双温模型模拟再入流场的热化学非平衡效应。对Hollis MP-1模型的气动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别就网格效应、湍流模型、流场的热力学性质对流场的气动力、热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SST模型与k-w1998模型能更准确地计算再入流场热流峰值的位置与大小;在再入舱模型的局部区域,采用热力学非平衡模型计算的物面压强与热流结果要明显低于热力学平衡模型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表面台阶引起的高超声速湍流边界层分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圆柱、方柱和二维台阶前干扰热流分布及油流和液晶热图的实验结果。来流马赫数M_1=5—9,雷诺数Re=(2—5)×10 ̄7/m,台阶高度与边界层厚度比h/δ=0.06— 2.5.实验发现干扰压力和热流高峰值出现在台阶前0.15倍台阶高度处的再附点附近,方柱台阶前压力和热流最高峰值不在中心线上,而在两侧角之内0.5倍台阶高度处附近,结果还表明干扰区几何特征参数,如分离距离、热流峰值和谷值点位置,与马赫数、雷诺数和台阶展宽无关,只随台阶高度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8.
9.
10.
壁面对串列双圆柱尾迹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壁面对近壁等直径串列双圆柱尾迹特性的影响,用PIV和压力传感器测量尾迹湍流的涡结构及频谱.实验在循环水槽内进行,基于圆柱直径D的雷诺数为1696,壁面边界层厚度为6.6D.影响尾迹流场结构的两个重要的特征参数是T/D和G/D(T为两圆柱中心间的距离,G为圆柱下表面与壁面间的距离),文中主要考察G/D的影响.实验中... 相似文献
11.
采用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和在连续方程增加压力对时间导致数项的拟压缩性方法,计算桥梁主梁断面气动特性,数值计算过程采用基于中心差分近似和Runge-Kutta时间推进的格点有限体积多重网格法,湍流模式采用Baldwin-Lonmax代数模式,以虎门桥主梁断面计算为例,计算的空气动力特性与风洞试验数据吻合很好,本文方法具有占机内存小,计算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13.
曲率和旋转对离心叶轮叶片上湍流边界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曲率和旋转项引入二维湍流边界层动量方程中,导出动量损失厚度的积分关系式。分析了曲率和旋转对湍流结构的直接影响,并提出壁面速度分布律的修正表达式。 相似文献
14.
变截面阻抗桩纵向振动问题积分变换解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利用拉普拉斯(Laplace)变换,将变截面阻抗桩振动的时域定解问题转换到频域的形式,求得了关于桩顶位移响应及速度响应的传递函数,然后利用求留数的方法求得了桩土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求得了多种不同激振波形条件下(稳态正弦激励,瞬态半正弦激振及叠加有高频干扰波的瞬态半正弦激振等)的桩顶速度响应的表达式,并对桩土系统的频域特性作了深入的研究,得到了许多重要的结论。此外还将稳态正弦激振、态半正弦激振条件下的解与有关文献所采用分离变量法得到的解进行了对比,为两者的正确性提供了重要的证明。 相似文献
15.
聚丙烯纤维和水泥对粘性土强度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聚丙烯纤维和水泥作为加固材料,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单独的纤维和水泥对粘性土强度的影响及其的综合作用,分析了它们的作用机理。试验中,3种不同百分比(0.05%,0.15%和0.25%素土重)的纤维和两种不同百分比的(5%和8%素土重)水泥分别掺入到粘土试样中,配制了12组试样,进行了无侧限抗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纤维和水泥均能够提高土体的强度,纤维的加入改善了水泥土样的脆性破坏模式;纤维水泥土样的强度远远高于相同掺量下的纯纤维土和纯水泥的强度,甚至高于它们的强度之和。运用扫描电镜(SEM)从微观层次上分析了纤维和水泥加固粘性土的力学机理,发现纤维表面与土介质之间的粘结力和摩擦力对加固效果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以来,我们在含有竹节晶界的高纯铝试样里发现了一个坐落在温度低于细晶粒间界内耗峰(葛峰)峰温处的内耗峰。关于这个内耗峰的来源问题引起了国内外一些学者的争论,有人认为这个峰可能就是向低温移动了的葛峰,而不是一个新的内耗峰。 我们对于这个内耗峰作了系统深入研究,发现它的表现与葛峰截然不同。例如,葛峰的高度不随晶粒尺寸而变,而竹节峰的高度则与试样中所含的竹节晶界的数目成正比。另外,葛峰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而向高温移动,而竹节峰则向低温移动。对试样进行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在竹节晶界附近有位错亚结构出现。因此我们认为,在晶界进行粘滞滑动时,出现在竹节晶界附近并与之相交的位错亚结构被晶界所拖曳,从而限制了晶界的粘滞滑动,从而引起内耗峰。 根据上述观点,我们采用了一个4参数力学模型来描述竹节晶界内耗峰的弛豫行为。根据这个模型推导出来的内耗峰和模量弛豫的表达式,以及内耗峰和模量弛豫出现的实验条件,都与实验结果相符。 总结我们从一系列条件试验所得到的启示,我们采用了片状试样作实验,终于得出了竹节晶界峰与葛峰同时出现的结果,这就确切地指明了竹节晶界峰是一个与葛峰不同的新的内耗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