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氯乙酸为羧甲基化试剂,合成交联羧甲基红薯淀粉并且研究其降低水中的Ca2+含量的效果.结果显示,交联羧甲基红薯淀粉吸附ca2+的适宜条件为,淀粉取代度0.721、2%淀粉用量、pH 8,吸附时间30min、吸附温度70℃下,交联羧甲基红薯淀粉对水中Ca2+的吸附量可达4.53mmol/L,Ca2+清除率为75.33%.交联羧甲基红薯淀粉吸附Ca2+的行为遵从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  相似文献   

2.
研究废弃巴旦木壳对模拟废水中Pb、Cu和Cd的去除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和pH值3因素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吸附条件为Pb:为吸附剂投加量0.4g、吸附时间49.38min、pH值为9.96;Cu:吸附剂投加量0.4g、吸附时间49.91min、pH值为10.13;Cd:吸附剂投加量0.4g、吸附时间49.83min、pH值为10.42;在此条件下,Pb、Cu和Cd的去除率分别为87.42%、73.49%和85.11%。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对Pb、Cu和Cd模拟混合试样吸附后的溶液进行同时测定,计算得出吸附剂对Pb、Cu和Cd的去除率分别为83.2%、66.0%和83.3%。  相似文献   

3.
研究废弃巴旦木壳对模拟废水中Pb、Cu和Cd的去除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和pH值3因素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Pb、Cu和Cd分别在最佳吸附吸附剂投加量0.4 g,吸附时间49.38 min,pH值为9.96;吸附剂投加量0.4 g,吸附时间49.91 min,pH值为10.13;吸附剂投加量0.4 g、吸附时间49.83 min、pH值为10.42的条件下,去除率分别为87.42%、73.49%和85.11%。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对Pb、Cu和Cd模拟混合试样吸附后的溶液测定的曲线进行拟合回归,计算得出吸附剂对Pb、Cu和Cd的去除率分别为83.2%、66.0%和83.3%。用PLS对吸附后的模拟废水样品进行计算分析,并间接得出巴旦木壳对Pb、Cd和Cu的去除率和建立Pb、Cd、Cu三组分同时测定的多元校正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农林废弃物花生壳作为吸附剂对废水中的Cu2+进行吸附.结果表明,花生壳的最佳改性方法为KMnO4改性法.在50mLCu2+浓度为10mg/L的水样中,改性花生壳的最佳吸附条件为:298K下投加4mesh筛上改性花生壳0.8g,pH=5,吸附75min,此时改性花生壳对Cu2+吸附率高达96.80%.KMnO4改性花生壳对Cu2+的吸附以Langmuir方程拟合更佳.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粉煤灰/壳聚糖制复合颗粒吸附材料的工艺条件、再生方法,并用其处理含重金属工业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与粉煤灰质量比为0.08:1,乙酸浓度为4%,液固质量比为0.6:1,制成的颗粒材料吸附效果好。在未调节该废水pH值的条件下,复合颗粒吸附材料用量为0.025g/mL,吸附时间为60min,温度为25℃,Cu2+、Pb2+、Zn2+的去除率分别为99.25%、75.16%、79.33%,处理后的废水中Cu2+、Zn2+的残留浓度远低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Pb2+的残留浓度低于该标准最高允许排放值。吸附遵循Langmuir吸附等温式:CCu/Q=1.3249CCu+0.1458。对Cu2+、Pb2+、Zn2+的吸附选择性顺序为:Cu2+Zn2+Pb2+。用1mol/LNaCl溶液对吸附饱和复合颗粒吸附材料进行再生,用其处理该废水效果仍然较好。  相似文献   

6.
将壳聚糖与氯乙酸反应,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制备了取代度为0.71的O-羧甲基壳聚糖,将改性后的O-羧甲基壳聚糖与多聚磷酸钠反应,制备了粒径分布在370-710nm的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微粒,透射电镜观察表明该微粒呈球状,平均粒径为450nm.在此基础上研究了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微粒对工业电镀镍废水Ni~(2+)吸附性能,考察了溶液pH、Ni~(2+)起始浓度、平衡吸附时间、粒径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O-羧甲基壳聚糖微粒最佳吸附条件是Ni~(2+)溶液pH为8.0、Ni~(2+)溶液起始浓度为33.28mg/ml、平衡吸附时间为0.5h、粒径较小的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微粒对Ni~(2+)的吸附量要大于粒径较大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7.
含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处理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吸附法是处理重金属废水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本文以马铃薯淀粉磷酸酯为原料合成高吸水树脂,并且检测了高吸水树脂对Cu2+的静态等温吸附性能。讨论了不同丙烯酸中和度的高吸水树脂产品、Cu2+离子浓度、树脂用量和吸附时间对吸附容量的影响,并由X射线光电子能谱验证了铜离子在树脂上的吸附。  相似文献   

8.
用Fenton-UASB-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对Fischer-Tropsch合成废水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采用Fenton法对废水进行预处理,在pH值为3,H2O2的投加量为30 mL/L,Fe2+投加量为1.2 g/L,反应时间为120 min时,去除了63%的CODCr,有效地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Fenton预处理出水经UASB厌氧生物处理后,CODCr去除率达90%以上;最后经接触氧化后,出水CODCr达100 mg/L以下,达到了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化工类废水的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
制备了无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聚硅酸硫酸铁(PFSS)和助凝剂壳聚糖(CTS),考察了影响合成及絮凝剂应用的因素,探讨了其组成、投加量以及pH值对城市废水絮凝效果的影响,通过对模拟废水和城市废水絮凝试验,得出最佳的合成和应用条件:n(Fe)∶n(Si)=1∶1,PFSS的碱化度为1.5,聚合硫酸铁(PFS)的pH=2,聚硅酸(PS)的活化时间为1.5 h;n(PFSS)∶n(CTS)=5∶1,投加量为(20+4) mg/L,pH值的范围为6~9,沉降时间为15 min。 复合絮凝剂(PFSS-CTS)在最佳条件下浊度、色度、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5.04%、91.26%和83.45%。  相似文献   

10.
以罗望子胶原粉(TKP)为基料,氯乙酸钠(SMCA)为羧甲基醚化剂,环氧氯丙烷(ECH)为交联剂制备了取代度(DS)分别为0.42,0.64和0.88的3种交联羧甲基罗望子胶(CCMTKP),探究其对水溶液中Pb2+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适宜吸附的pH值范围为2~6;吸附剂较佳用量为0.5%;3种CCMTKP对Pb2+的吸附在15min内达到平衡,遵从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CCMTKP对Pb2+的最大吸附量为131.58mg/g;再生后的CCMTKP吸附性能良好,脱附百分率高,有望作为Pb2+的吸附剂使用。  相似文献   

11.
粉煤灰合成Na-X沸石去除废水中镍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粉煤灰通过碱熔融 水热法合成了Na-X型沸石,研究了Na-X型沸石的用量、吸附时间、溶液pH值、初始镍离子浓度和温度对废水中镍离子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Na-X型粉煤灰沸石对镍离子的去除性能与化学原料合成的13X相当,明显优于粉煤灰。在20℃,pH值为6,沸石用量10g/L,吸附15min时,对初始浓度为20mg/L~150mg/L的镍离子去除率均可达90%以上。镍离子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iur吸附等温方程式,其单层吸附量为11.2×10-3。粉煤灰沸石重复使用5次,对废水中镍离子的去除率仍高达95%,再生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2.
孟冠华  欧承慧  陶冬民  刘宝河 《应用化学》2009,26(12):1450-1455
合成了一种L-酪氨酸修饰的螯合吸附树脂(AJS-02),并与超高交联树脂NDA-150作对比,研究了其 对Cu2+的吸附和脱附行为。静态实验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浓度范围内,吸附平衡数据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Cu2+在AJS-02上的吸附量大于其在NDA-150上的吸附量。Cu2+在2种树脂上的吸附过程为物理和化学作用的共同结果。吸附动力学符合液膜扩散方程,液膜扩散为吸附速率的主要控制步骤。动态吸附-脱附实验表明,动态穿透吸附量和总吸附量分别为4.05×10-3和6.44×10-3 mol/L,使用5%HCl进行脱附,脱附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羧甲基壳聚糖吸附痕量汞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羧甲基壳聚糖对Hg^2+的吸附作用, 探讨了溶液的pH、反应时间、温度、样品体积、共存组分等因素对吸附率的影响. 实验表明, 在pH=4时, 羧甲基壳聚糖对Hg^2+的吸附性能很好, 其饱和吸附容量为140 mg/g, 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8.5%. 用于实际水样分析时, 回收率达94%以上.  相似文献   

14.
巯基活性碳富集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热力学、动力学及XPS3个方面讨论了巯基活性碳富集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富集剂的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外表面,内表面对Cu~(2+)的吸附率分别为19%,81%;Pb~(2+)为6%,94%,对Zn~(2+)为17%,83%,而吸附Cd~(2+)完全由内扩散所控制。被吸附的Cu~(2+)还将进一步还原为Cu~o。  相似文献   

15.
羧甲基壳聚糖对铅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研究羧甲基壳聚糖对Pb^2 的吸附作用,探讨反应时间,离子强度,溶液的PH值、羧甲基取代度,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羧基是吸附Pb^2 的主要活性基团,羧甲基壳聚糖对Pb^2 的饱和吸附量为3.1083mmol/g,吸附Pb^2 的能力比壳聚糖,水溶性低聚壳聚糖强。  相似文献   

16.
通过水热反应制备了新型SnNb2O6纳米片吸附剂, 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等手段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 以第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达氟沙星为吸附质, 进行了影响因素实验、 吸附动力学实验及等温吸附实验, 探究了SnNb2O6对达氟沙星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 SnNb2O6吸附剂具有片状形貌, 层状单斜相晶体结构, 比表面积为52.89 m2/g. 吸附剂用量、 吸附温度、 溶液pH值及吸附时间均对吸附率有一定影响. 相应的等温吸附曲线可以较好地拟合Freundlich方程, 且动力学实验数据可以用拟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 其中液膜扩散为主要控制步骤. 在35 ℃下, 吸附剂用量为0.09 g, 控制溶液pH值为6.02时, 吸附30 min即可达到较好效果, 此时达氟沙星的吸附去除率为9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