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适合聚酯帘线单向拉伸试验的新方法(简称减法试验法).该方法首先进行不同长度试件的单向拉伸试验;然后对获得的任意两个差别较大的载荷-位移曲线实施位移减法,从而得到消除了端部效应的新的载荷-位移曲线(其对应试件的长度为原两试件长度之差);进而得到相关的力学参数.本文的试验和相关分析表明,直接的单向拉伸试验存在明显的端部效应,必须予以消除,且在同一载荷下端部效应与试件的长度无关;同时又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减法试验法是有效的,能够获得聚酯帘线较真实可靠的应力应变曲线和相关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2.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experiments on magnesium rolled sheets and extruded products of AZ31 (Mg?+?3%Al?+?1%Zn) and ZE10 (Mg?+?1%Zn?+?0.3%Ce based misc metal) were performed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tests were conducted along the longitudinal and the transverse direction to quantify the in-plane anisotropy. Samples built from adhesively-bonded layers of sheets were used for in-plane as well as through-thickness compression testing. It was verified that this simple testing method leads to identical results as using comb-like dies and equi-biaxial bulge testing, respectively. In the case of uniaxial loading, the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strain components were measured using independent extensometers. R-values were calculated from these signals. The mechanical responses were correlated to the microstructure and the texture. The recorded differences between tensile and compressive response reveal the strength differential effect of the materials. The distortional character of the plastic behaviour is evidenced through their responses to equi-biaxial tensile load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ompressive responses of the two alloys were identified by comparing the respective hardening rates.  相似文献   

3.
针对双相不锈钢中奥氏体相和铁素体相分别展开了纳米压痕实验,并通过有限元反演得到两相各自的拉伸应力-应变关系,利用Voronoi Tessellation法生成代表性的微结构体积单元,对双相不锈钢的单轴拉伸行为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和模拟,研究了双相不锈钢在拉伸过程中的局部应力、应变分布和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利用Voronoi Tessellation法建立单元模型,结合本文通过纳米压痕实验获取的两相力学性能参数,可以很好地模拟双相不锈钢的整体单拉行为,奥氏体比铁素体软,拉伸载荷下双相不锈钢的应变集中在奥氏体中,应力集中在铁素体中;局部应力应变的分布特征与两相分布特征和晶粒形状有关,最大应变值主要集中在奥氏体晶粒狭长且尖锐的区域,而最大应力则主要发生在铁素体晶粒狭长和尖锐的区域;对于奥氏体和铁素体晶粒占比相当的双相不锈钢,其虽然可以具有较为综合的宏观力学性能,但是其微观应力集中的区域和应力最大值相对较大.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揭示双相不锈钢局部失效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材料拉压加载试验实时同步辐射CT分析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自行研制的材料拉压加载试验实时同步辐射CT分析系统,该套系统既可得到试件拉压试验P-Δ曲线,也可得到对应曲线上任意点的试件CT重建图。该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是自行研制的一体化拉压加载和转动装置,文中以X射线CCD的像素尺寸10.9μm×10.9μm为基础,通过分析,给出了加载和转动装置应满足的运动学定位精度要求。该装置采用了四柱式框架结构,采用上下夹头同步转动实现试件相对于框架的刚性转动;上夹头作相对于框架的轴向运动(下夹头轴向位置固定)实现对试件的加载;在加载和转动装置中采用了诸多高精技术,实现了试件高精度的轴向定位、径向定位和刚性角度定位;对装置的精度检测表明其实际的定位精度优于运动学定位精度要求;对系统的计量考评初步表明,系统不计噪声的空间分辨率优于X射线CCD的像素10.9μm。  相似文献   

5.
6.
万华培  王从约 《实验力学》1998,13(4):553-559
对一种新的金属压缩试验方法进行了有限元数值分析,论证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性,并且对不同尺寸的试件进行了有限元计算.  相似文献   

7.
吴晓 《力学季刊》2016,37(3):581-589
采用弹性理论研究了拉压不同弹性模量薄板上圆孔的孔边应力集中问题.采用广义虎克定律推导出了拉压不同弹性模量薄板上圆孔边的应力平衡方程,并联合利用应力函数及边界条件得到了拉压不同弹性模量薄板上圆孔边的应力表达式.算例分析表明,当薄板材料的拉压弹性模量相差较大时,采用经典弹性理论研究薄板上圆孔的孔边应力是不合适的,当经典弹性理论与拉压不同弹性模量弹性理论的计算结果间的差别超过工程允许误差5%时,应该采用拉压不同弹性模量弹性理论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8.
The contact interaction of the faces of a penny-shaped crack in a three-dimensional space is studied for the case of normal incidence of a harmonic tension–compression wave. The problem is solved by the method of boundary integral equations. The dependence of the mode I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on the wave number is studied. The solution is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btained for a penny-shaped crack when the contact interaction is neglected.  相似文献   

9.
不同拉压模量连续梁的解析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压不同模量的材料在工程中应用很广,特别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复合材料都具有明显的拉压不同模量性质.本文对复杂应力状态下不同模量连续梁提出了中性轴判断定理,并用分段积分方法推导出不同模量结构的中性层计算表达式及应力的解析解.通过对实例的计算及分析,得出不同模量与经典力相同模量两种方法在结构应力计算上的差异,最后提出对该类结...  相似文献   

10.
拉压屈服强度不同材料的厚壁筒的极限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拉压屈服强度不同(简称具有S-D效应)的材料的最壁筒进行了极限分析。结果表明,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随着材料的压拉比K的增大而增大。考虑到材料具有不同拉压性能的观点,文中的分析结果具有一般性。所给出的极限荷载公式可供结构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苏  赵均海  姜志琳  朱倩 《力学季刊》2019,40(3):603-612
采用统一强度理论并考虑材料拉伸与压缩弹性模量的差异性,建立均匀内压作用下双层厚壁圆筒的应力表达式,获得了其内压相应的弹性极限解答、塑性极限解答,并分析拉压强度比、拉压模量系数、统一强度理论参数、半径比及分层半径对弹性、塑性极限内压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弹性、塑性极限内压随拉压强度比的增加而减小,但随统一强度理论参数、半径比的增加而增大;弹性极限内压随分层半径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变化,随拉压模量系数的增加而一直减小;塑性极限内压与拉压模量系数、分层半径无关.应用于实际工程时,可根据所得结果选择合理的壁厚及分层半径,再根据材料特性确定其他参数,以便更加准确地计算结构的受力状况.  相似文献   

12.
拉压异性材料含受压圆孔大平板的极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广义双剪应力强度理论在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屈服轨迹及其方程式,并用于拉压异性材料圆孔受内压的极限分析,得到了与拉压比有关的弹性极限内压力,弹塑性区的应力、塑性内压力与弹塑性分界半径之间的关系、塑性区的最大半径和最大内压力,所得极值均高于用莫尔强度理论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拉压性能不同材料全量型本构关系及厚壁筒的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澍铭 《力学季刊》2003,24(3):423-427
将经典全量理论作了推广,考虑了应力状态及塑性体积变形对拉压性能不同材料的塑性行为的影响。应用该本构模型分别计算了厚壁筒在内压和外压作用下的应力分布。给出了径向应力、环向应力和轴向应力沿壁厚的分布图。将本文的计算解与拉压性能相同(不考虑体积变形、强化曲线唯一)的幂函数强化材料的厚壁筒的理论解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材料的拉压性能不同对厚壁筒的环向应力和轴向应力影响较大。因此,对于拉压性能不同材料,考虑到其对应力状态及塑性体积变形敏感时,是不能将其简化成拉压性能相同、体积不可压缩、强化曲线唯一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4.
大瓣片高强钢球壳板冲压成形应力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对大瓣片高强钢球罐壳板成形过程进行应力测试与分析,在分析壳板成形工艺特点和力学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板材上附加随动测试架的测试方法,该测试架可随板材运动,实现对传感元件的保护,保证测试信号的输出,同时不干扰壳板的工艺条件,实现了准确测定冲压加工过程中特定状态下板壳内的应力分布及变化规律的目的。测试表明,压力加工过程中,当模具完全冲压到位时,在模具中心区域出现最大拉伸应变,应力值也最大,而卸载后该区反而出现了很小的压应力,这对容器的安全是有利的。因此在压制过程中只要控制冲压变形量,使得中间部位应力值小于材料的强度极限,就可保证板材不发生工艺性破裂,而且成形完成后该区也无不利的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15.
拉压模量不同材料的圆孔扩张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建立了拉、压模量不同材料的圆孔扩展理论,分析了有关参数对圆孔扩张时应力、位移以及塑性区的发展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考虑材料拉压强度异性的简支圆板塑性极限统一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统一强度理论首次对简支圆板在边缘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塑性极限进行了求解,得出了相应的统一解形式以及统一强度理论参数b和拉压强度比α对塑性极限的影响曲线。所给出的解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特性的材料。利用本文的解还可以得到一系列新的结果,可以更好的发挥材料的强度潜能,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拉压性能不同材料的几种结构的极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给出了拉压性能不同材料(简称具有S-D效应的材料)的几种结构的极限载荷公式。揭示出材料的拉压性能不同对几种结构承载能力的影响规律。所给出的极限载荷公式可供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佟景伟 《爆炸与冲击》2001,21(4):277-281
利用动态有限元法对分离式拉伸Hopkinson杆高温试验中的误差进行了分析。着重考虑了由输入和输出杆上的温度梯度引入的误差。分析结果表明 ,试件的最终加热温度越高 ,加热速度越慢 ,误差就越大。  相似文献   

19.
杨帆  盛冬发  徐国林 《力学季刊》2016,37(2):403-411
根据考虑损伤的变模量弹性理论,建立了考虑损伤的拉压不同模量梁的弯曲基本方程,推导了梁的拉(压)应力、受拉区高度和挠度的计算公式.应用数值计算方法,分别得到了有损与无损时梁极限拉(压)应力、受拉区高度与模量比的关系曲线以及有损梁的最大挠度和模量比的关系曲线,同时得到了梁拉(压)应力比值、损伤引起的中性轴偏移量和梁跨中挠度比值与载荷的关系曲线.这些结论可为工程上具拉压不同模量梁的截面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水泥基复合材料中弹性波频散特性,应用主频分别为50kHz、300kHz和1MHz三种声波探头,对钢纤维体积含量分别为0.5%、1.0%和3.0%的三种钢纤维增强水泥砂浆试件进行了单轴压缩下的弹性波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加载初始阶段,P波波速随着载荷增大而明显增大,但这种增大趋势逐渐减弱,并达到一个较稳定的值。随着钢纤维体积含量增加,波速有增大趋势。S波具有类似趋势,但其增幅比P波小得多。三种材料均表现出一定的频散效应。为消除材料在初始加载过程的非线性特性影响,采用了相对波速的方法,并讨论了相对波速的频散效应。结合多组份未胶结模型和Hashin-Shtrikman上限模型,应用一种无量纲理论模型,对比分析了弹性波波速频散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