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MINTEQA2程序建立了人体血浆的多相模型 ,并对此体系中Tb(Ⅲ )对Ca(Ⅱ )物种分布的影响作了研究。当体系中Tb3+的浓度为零时 ,Ca(Ⅱ )大部分以自由离子Ca2 +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 ,百分含量为 74 7%。其余的Ca(Ⅱ )与血浆中的配体形成多种配合物 ,百分含量大于 1 0 %的物种为 :[CaHCO3](7 9% ) ,[Cal.actate](6 .4 % ) ,[CaHistidinateThreoninateH3]3- (2 .4 % ) ,[CaCitrateHistidinateH2 ](2 3% ) ,CaHPO4 (1 3% )和CaCO3(1 1% )。当Tb(Ⅲ )离子加入到血浆体系中后 ,Tb(Ⅲ )将与Ca(Ⅱ )竞争血浆中的无机和有机配体 ,从而导致自由钙离子浓度的增加和钙配合物浓度的减少。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Gd(Ⅲ)-Cu(Ⅱ)杂核大环配合物的合成. 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喷雾质谱等数据证明杂核配合物的存在. 变温磁性研究结果表明分子内Gd(Ⅲ)和Cu(Ⅱ)成铁磁性偶合.  相似文献   

3.
Ca_4GdO(BO_3)_3:Eu~(3 ),Sm~(3 )的发光及离子间的能量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a4 RO( BO3 ) 3 ( R=La,Ln,Y)三硼酸盐具有优良的非线性特征 . Khamaganova等[1] 以Pb O作助熔剂在合成 Ca4 Sm2 ( BO3 ) 4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新相 ,经过结构分析判定是一种新的化合物 .Norrestam等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合成出此类三硼酸盐 .Iiykhuin[2 ] 对 Ca4 RO( BO3 ) 3( R=Lu,Tb,Gd)的结构进行了研究 .Dirkse等 [3 ]报道了 Ca4 Gd O( BO3 ) 3 粉末的发光特性 .1 996年 ,Aka[4 ] 采用提拉法 ( Czochralski)首次生长出较大尺寸的 Ca4 Gd O( BO3 ) 3 单晶 .孟宪林等 [5]报道了 Ca4 YO( BO3 ) 3 :Nd晶体的激光发射和自倍…  相似文献   

4.
Seven new μ-oxamido copper(Ⅱ)-lanthanide(Ⅲ)hetero-bitnetalic complexes described by the fonnula Cu(obbz)Ln-(Ph-phen)2NO3(Ln=La,Nd,Eu,Gd,Tb,Ho,Er),where obbz denotes the oxamidobis(benzoato)and Ph-phen represents 5-phenyl-1,10-phenanthroline,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the elemental analyses,spectro-scopic(IR,UV,ESR)studies,magnetic moments(at room temperature)and molar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h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f Cu(obbz)Gd(Ph-phen)2NO3 complex has been measured over the range 4.2-300 K.The least-squares fit of the experimental susceptibilities based on the spin Hamiltonian operator,H=-2JS1 S2,yielded J= 1.28 cm-1,a weak ferromagnetic coupling.A plausible mechanism for a ferromagnetic coupling between Gd(Ⅲ)-Cu(Ⅱ)is discussed in terms of spin-polarization.  相似文献   

5.
GdⅢ的配合物常被用作MRI造影剂[1,2]. GdⅢ的离子半径和电子结构分别为0.107 8 nm和高自旋f 7, 理论预测应与氨基多羧酸类配体形成稳定的九配位配合物[3~5]. 为证实理论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合适的可用于定向修饰的配体以及为提高GdⅢ配合物的脂溶性使其具有更好的细胞渗透性, 选择四齿配体nta和含有脂环烃的六齿配体Cydta分别合成了GdⅢ的配合物, 并测定了它们的分子结构. 结果显示, GdⅢ与nta形成九配位配合物, GdⅢ与Cydta形成八配位配合物.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6个具有高位阻特征的烃基膦酸单十六烷基酯萃取剂,并考察了它们对Co(Ⅱ)、Ni(Ⅱ)、Cu(Ⅱ)、Fe(Ⅲ)和Ca的萃取性能。萃取剂分子中烃基结构的变化对各种金属离子的萃取能力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空间位阻较大的异丙基和环己基化合物具有比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P507)更高的Co-Ni分离能力。  相似文献   

7.
溴化钾-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水体系浮选分离金(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和KBr分离金(Ⅲ)的行为及与一些金属离子分离的条件。在水溶液中,Au(Ⅲ)与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和KBr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AuBr4-.CPB+,此三元缔合物沉淀浮于水相上层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当溶液中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和KBr的浓度分别为5.0×10-4mol/L和7.0×10-3mol/L时,Au(Ⅲ)可与Ce(Ⅳ),Ni(Ⅱ),Ru(Ⅲ),Cr(Ⅲ),Ga(Ⅲ),Rh(Ⅲ),Co(Ⅱ),Fe(Ⅲ),Zn(Ⅱ),Cu(Ⅱ),Al(Ⅲ),Sn(Ⅳ)和V(Ⅴ)进行分离,对合成水样中的Au(Ⅲ)进行了分离和测定,Au(Ⅲ)的浮选率达到99.8%以上,其他金属离子的浮选率都在3.3%以下。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直接测定水样中As(Ⅲ)和As(Ⅴ)的方法,操作简便,实用性强.考察了HCl和KBH4浓度对As(Ⅲ)和As(Ⅴ)测定灵敏度的影响以及共存元素的干扰情况.通过测定经还原剂还原前后水样中砷的荧光强度,计算出As(Ⅲ)和As(Ⅴ)的含量.方法检出限为As(Ⅲ) 0.085 μg·L-1 ,As(Ⅴ) 0.108 μg·L-1.As(Ⅲ)和As(Ⅴ)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 ~104%和97% ~104%,RSD均小于6%.该法用于实际水样的测定,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9.
裴亮  王理明  郭维  赵楠 《化学学报》2011,69(13):1553-1558
研究了以聚偏氟乙烯膜为支撑体, 二-(2-乙基己基)磷酸(D2EHPA)为流动载体, 煤油和D2EHPA的混合溶液作为膜溶液, 膜溶液和解析剂HCl溶液组成更新相的更新型支撑液膜(RSLM)中Gd(III)的分离行为|考察了料液pH、更新相HCl浓度、膜溶液与HCl溶液体积比、不同载体浓度对Gd(III)分离的影响, 得出了Gd(III)最优分离条件为: 更新相HCl溶液浓度4.00 mol/L, 膜溶液与HCl溶液体积比4∶3, 载体浓度控制在0.160 mol/L, 料液相中pH为4.80. 在最优分离条件下, 当Gd(III)的初始浓度为1.00×10-4 mol/L时, 35 min Gd(III)分离率达到95.7%. 最后根据传质定律和界面化学理论提出了Gd(III)在RSLM中的传质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以修饰有甲基紫(MV)的微晶酚酞作为固相吸附剂分离富集和测定环境样品中痕量Bi(Ⅲ)的新方法.研究表明,Bi(Ⅲ)与I-、 MV 形成三元离子缔合物[BiI6] (MV)3能定量吸附在微晶酚酞上,在适当条件下,Bi(Ⅲ)能与Co(Ⅱ)、 Ni(Ⅱ)、 Mn(Ⅱ)、 Fe(Ⅱ)、 Al(Ⅲ)、 Zn(Ⅱ)等常见阳离子分离,且基本不受Br-、 SCN-、 SO42-、 NO3-、 Cl-、 ClO4-等阴离子影响.Bi(Ⅲ)的静态吸附容量为0.81 mmol/g,富集因数可达200倍,回收率在97.2%以上,RSD 1.3%~2.2%之间.已应用于环境水样中Bi(Ⅲ)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基于铁和锰的双核配合物在生物氧化还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在化学的氧化还原过程中可能做为催化剂的应用前景,本文合成了两个新的以氯醌酸二价阴离子为桥联配体的Fe(Ⅲ)双核和Mn(Ⅱ)双核配合物:[Fe_2(phen)_4(μ-CA)](ClO_4)_4·2H_2O(1)和[Mn_2(phen)_4(μ-CA)](ClO_4)_2·3H_2O(2)(phen=1,10菲咯啉;CA=氯醌酸二价阴离子)。经元素分析、IR、电子光谱及磁性等测定,对两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2.
在线固相萃取预富集-原子吸收联用测定痕量Fe(Ⅱ)和总铁量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以1,10-二氮菲(1,10-phen)为配合剂,乙醇为洗脱液,在C18柱上将流动注射固相萃取预富集-原子吸收光谱联用测定痕量Fe(Ⅱ)和总铁.Fe(Ⅲ)的含量可通过抗坏血酸还原后用差示法测得.本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能在线分离干扰富集Fe(Ⅱ),采样速度80次/h,富集倍数19倍,检测下限为3μg/L,相对标准偏差1.1%(n=10),可用于测定水样中痕量Fe(Ⅱ)和Fe(Ⅲ),回收率为94%105%.  相似文献   

13.
杨学灵  林瑛  杨雪珠  卢卓敏  李娜 《广州化学》2013,38(2):15-18,26
提出一种前处理简单、操作方便、灵敏度高的测定电镀液中Cr(Ⅵ)和Cr(Ⅲ)的分析方法。先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电镀液的总铬含量,然后用离子色谱法检测Cr(Ⅵ)的总量,由两者的差值得出Cr(Ⅲ)的含量。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铬的加标回收率为97.3%~99.5%,检出限(3S/D)为0.01 mg/L。离子色谱法检测Cr(Ⅵ)的加标回收率为92.2%~102.2%,检出限(3S/D)为0.05 mg/L。  相似文献   

14.
曾坚贤  贺勤程  孙霞辉  郑立锋 《应用化学》2010,27(12):1444-1450
以聚丙烯酸钠为配合剂,研究了Hg(Ⅱ)、Cu(Ⅱ)和Cd(Ⅱ)混合溶液配合-超滤分离行为。考察了pH值和负载比LR对混合体系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pH=5适宜分离;当LR从0.01增大至2时,金属离子分离系数SHg-Cd和SHg-Cu逐渐增大,LR=2时达到最大值。在pH=5、LR=2、体积浓缩因子为15和各金属离子的初始质量浓度为30mg/L时,截留液中金属离子的质量浓度ρr,Hg、ρr,Cu和ρr,Cd分别为435.3、42.6和34.2mg/L;SHg-Cd、SHg-Cu和SCu-Cd基本不变,依次为229.3、184.3和1.2,即Hg(Ⅱ)得到选择性浓缩。浓缩液的洗涤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洗涤液体积增大,ρr,Hg基本不变,ρr,Cu和ρr,Cd分别下降至12.54和4.73mg/L。收集含Cu(Ⅱ)和Cd(Ⅱ)的各渗透液,调节LR=0.033和pH=5,浓缩16倍时,ρr,Cu从27.34mg/L升高至430.9mg/L,ρr,Cd从27.83mg/L仅升高至61.5mg/L,SCu-Cd为95.8,Cu(Ⅱ)获得选择性浓缩。  相似文献   

15.
在模拟动物体生理条件下,研究As(Ⅲ)和As(V)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用氢化物发生-超低温捕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平衡透析后As(Ⅲ)或As(V)的浓度,用Scatchard方法分别处理实验数据,确定结合部位和结合常数.发现当As(Ⅲ)浓度(cAs(Ⅲ)∶cBSA≤1∶1)较低时,在BSA中有1.3个强结合部位,结合常数为1.7×106,为强结合;当As(Ⅲ)的浓度(cAs(Ⅲ)∶cBSA≥2∶1)较高时,没有明显的特征结合点,表现为弱结合.而As(V)与BSA无任何结合作用.  相似文献   

16.
米常焕  夏熙  张校刚 《物理化学学报》2002,18(11):1038-1042
采用循环伏安法对Mn(Ⅱ)/Mn(Ⅲ)电对在硫酸溶液中铂电极上的氧化还原与Mn(Ⅱ)浓度、酸浓度、扫描速率、温度以及对流因素的函数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Mn(Ⅱ)在铂电极上Mn(Ⅱ)的氧化及Mn(Ⅲ)的还原均受扩散控制;升高温度和磁搅拌均能增加Mn(Ⅱ)氧化为Mn(Ⅲ)的速率;增加酸浓度和Mn(Ⅱ)浓度有利于增加Mn(Ⅲ)的稳定性,减少Mn(Ⅲ)的歧化和水解.  相似文献   

17.
铁氰化钾-Fe(Ⅲ)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氯丙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以铁氰化钾-Fe(Ⅲ)体系测定盐酸氯丙嗪的新方法.研究表明,盐酸氯丙嗪可以使Fe(Ⅲ)还原为Fe(Ⅱ),还原生成的Fe(Ⅱ)可以与K3[Fe(CN)6]反应生成可溶性普鲁士蓝KFe[Fe(CN)6].盐酸氯丙嗪的质量浓度在0.21-32.00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现良好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A=0.01854+0.07652p(μg/mL),相关系数R=0.9992,摩尔吸光系数ε=2.5×10(4)·L·mol-1·cm-1,检出限0.12μg/mL.方法用于测定药物和血清中盐酸氯丙嗪含量,回收率为98.1%~101.3%.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五个以草酰胺为桥联的新型三核配合物[Cu(oxpn)]2Ln(SCN)_3·xH_2O,oxpn为N,N′-二(3-氨丙基)草酰胺根阴离子,Ln为Pr,Nd,Gd,Tb,Dy。测定了[Cu(oxpn)]_2Gd(SCN)_3·1.5H_2O的变温磁化率,求出交换积分J(Cu-Gd)为1.12cm~(-1)和J(Cu-Cu)为-1.62cm~(-1)。表明,Cu(Ⅱ)和Gd(Ⅲ)离子间有弱的铁磁性超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氢化物发生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HG-ICP-AES)测定河水和土壤提取液中Sb(Ⅲ)和Sb(V)的方法,在pH 4.5~5.5的HOAc-NaOAc介质中,Sb(Ⅲ)与NaBH4反应生成SbH3,而Sb(V)不与NaBH4反应,这样可测出Sb(Ⅲ);而在3.0mol·L-1HCl中,用KI还原Sb(V)为Sb(Ⅲ),可测定总锑量.差减法得Sb(V).该方法的Sb(Ⅲ)和总锑检出限分别为0.30和0.63ng·ml-1,河水和土壤提取液的回收率为90%~100%,证明其适用于天然水样中Sb(Ⅲ)和Sb(V)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37℃,I=0.15 mol/L NaCl),用pH电位滴定与计算机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镨(Ⅲ)、钆(Ⅲ)、铽(Ⅲ)、镱(Ⅲ)4种稀土离子和钙(Ⅱ)、锌(Ⅱ)离子在L-组氨酸、色氨酸三元体系中的化学形态.讨论了稀土(Ⅲ)、钙(Ⅱ)和锌(Ⅱ)的物种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