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氢离子浓度均为3mol/L的硫酸,盐酸,磷酸,醋酸水溶液中和冰醋酸中研究了具有Keggin结构的硅相(SiMo(12))和磷钼(PMo(12))杂多酸在不同来源活性炭上的吸附作用,在酸性介质中,其吸附量均比在水溶液中有所增加,但如果考虑吸附量与体系酸强度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SiMo(12)和PMo(12)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Bi4PMo(12)O(49)催化剂的性质及其在丙烷选择氧化中的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钼磷酸出发制备了Bi4PMo12O49催化剂,IR及XRD分析结果表明,高温焙烧后其基本组成为α-Bi2Mo3O12/MoO3,考察了该催化剂对丙烷的选择氧化生,ESR及XPS测定结果表明,反应后催化剂中Mo^5+的含量明显增加,这暗示着反应物种吸附在Mo^6+上,而Bi则为气相氧的入口。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四种具有Keggin结构的杂多酸在膨润土及其酸处理样品上的吸附,利用Hammett指示剂法和丁胺滴定法测定了膨润土吸附PW12和SiW12前后表面酸强度和酸度的变化。实验表明:四种杂多酸在不同载体上的吸附,对溶剂是有选择性,在一些有机溶剂中,PW12和SiW12的吸附等温线都呈Langmuir型,而PMo12和SiMo12的吸附等温线随溶剂的不同呈现不同的形式。膨润土吸附杂多酸后酸强度不  相似文献   

4.
在氢离子浓度均为3mol/L的硫酸,盐酸,磷酸,醋酸水溶液中和冰醋酸中研究了具有Keggin结构的硅钨杂多酸(SiW_(12))在不同来源活性炭上的吸附作用。各活性炭对SiW_(12)吸附等温线的形式是不相同的,吸附剂载体的微孔结构以及杂多酸的溶剂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无机酸介质中,杂多酸的吸附量比在水溶液中成规律性地增加,且与酸强度成正比关系。在有机酸介质中,吸附作用比较复杂。根据所得结果,提出了在酸性介质中杂多酸在活性炭表面的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5.
作为甲醇氧化制甲醛、甲醇氨氧化制HCN反应的催化剂,其活性组分钼的流失是导致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本文结合程序升温脱附(TPD)及X-光衍射(XRD)等测试手段,对Mo-Fe/SiO_2催化剂及工业实际用多元复合钼催化剂中钼的流失动力学和机理进行了研究。在HCN合成过程中,水能引起活性组分钼的流失,而水又是反应产物。对工业用多元复合钼催化剂的流失情况进行了动力学考察,实验发现,催化剂中的钼是较难流失的,XRD测试结果表明,Mo-Fe/SiO_2催化剂中的钼是以Fe_2(MoO_4)_3晶体形式存在的,而反应后催化剂中Mo为MoO_3晶体状态。与其它催化剂比较,MoO_3/SiO_2催化剂中的钼难流失,而较Bi-Mo/SiO_2催化剂中的钼易流失。其中工业用催化剂是最为稳定的。根据实验结果,结合我们以前的工作,证明Mo-Fe/SiO_2催化剂中,由于钼组分和铁组分的相互作用,使得Mo-Fe/SiO_2中的Mo的流失难于单组分的MoO_3/SiO_2催化剂,此外钼流失过程中MoO_2(OH)_2与催化剂中铁组分反应生成钼酸盐的倾向也是Mo难于流失的原因之一。而Mo-Fe/SiO_2和Mo-Bi/SiO_2催化剂中钼流失速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H3PMo12、H4SiMo12杂多酸的一系列铯盐:CsxH3-xPMo12O40·mH2O(x=0 ̄3,m=4 ̄7),CsxH4-xSiMo12O40·mH2O(x=0 ̄4,m=4 ̄7)。测定了它们的酸强度、pH滴定曲线、NH3-TPD、IR光谱和比表面积。以乙酸和正丁醇的酯化为探针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酸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杂多酸铯盐对乙酸和正丁醇的催化酯化活性只与总酸量有关,与表面积  相似文献   

7.
在氢离子浓度均为3mol/L的硫酸,盐酸,磷酸,醋酸水溶液中和冰醋酸中研究了具有Keggin结构的硅钨杂多酸(SiW12)在不同来源活性炭上的吸附作用,各活性炭对SiW12吸附等温线的形式是不相同的,吸附剂载体的微孔结构以及杂多酸的溶剂化起着重要的,工且在无机酸介质中,杂多酸的吸附量比在水溶液中成规律地增加,且与酸强度正比关系,在有机酸介质中,吸附作用比较复杂,根据所得结果,提出了在酸性中杂多酸在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H3PMo12、H4SiMo12杂多酸的一系列铯盐:CsxH3-xPMo12O40·mH2O(x=0~3,m=4~7),CsxH4-xSiMo12O40·mH2O(x=0~4,m=4~7)。测定了它们的酸强度、pH滴定曲线、NH3-TPD、IR光谱和比表面积。以乙酸和正丁醇的酯化为探针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酸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杂多酸铯盐对乙酸和正丁醇的催化酯化活性只与总酸量有关,与表面积无关,属假液相反应  相似文献   

9.
利用程序升温还原(TPR)方法,研究了甲烷部分氧化制甲醛催化剂MoO3/SiO2及添加金属氧化物的MoO3·MxOy/SiO2(M=V、Fe、Ni、Cr、Cu)催化剂上,活性组分在载体上的分散及MoO3与MxOy的相互作用.发现钼含量的提高不利于MoO3在SiO2上的分散,催化剂表面晶相MoO3随钼含量的提高而增多.SiO2上担载的活性组分有一个最佳值,对应于最佳催化活性.MoO3·MxOy/SiO2催化剂中MoO3与MxOy发生了不同的相互作用,影响催化剂表面的活性氧物种,导致它们对甲烷氧化活性和甲醛选择性的不同.MoO3·V2O5/SiO2是比较好的催化剂,且V2O5添加量有最佳值,对应甲烷氧化制甲醛也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
三羰基环戊二烯基钼负离子与1,3-二卤丙烷在一缩二乙二醇二甲醚介质中反应,生成环卡宾配合物CpMoX(CO2)CO(CH2)2CH2(X=Br.I)硅桥连双环戊二烯基三羰基钼负离子与1,3-二卤丙烷顺利地进行类似反应,生成相应的硅桥连双(环卡宾钼配合物)-E(C5H1MoX(CO)2CO(CH2)2CH2)2(E=Me2Si,Me2SiSiMe2,Me2SiOSiMe2),化合物硅氧硅桥联二茂二钼  相似文献   

11.
吸附杂多化合物对亚硝酸根的电催化还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奚晓丹 《分析化学》1998,26(6):719-723
详细地研究了吸附在热解石墨电极表面的SiMo12O404-以及Dy(SiMo11O39)213-和吸附在玻碳电极表面的P2W18O626-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这些杂多化合物修饰电极在酸性条件下均对NO2-的还原有很好的催化作用,其催化电流与NO2-的浓度的平方根里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高健  钟顺和 《催化学报》2000,21(4):341-344
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合成了MoOCl/SiO2催化剂。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钼(Ⅴ)离子夺SiO2表面以双齿配位形式与表面氧刍合;双核钼(Ⅴ)间以u-双氯基桥联。用IR,TPD,TPSR-MS和TPSR-IR研究了MoOCl/SiO2催化剂对CO2与EO(环氧乙烷)的化学吸附特性及催化合成EC(碳酸乙烯酯)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CO2在催化剂表面形成桥式吸附态,桥基配体是表面反应的活性中心;EO在催化剂表  相似文献   

13.
周振华  阎卫宏 《分子催化》1996,10(3):207-212
用气相流动吸附法制备复合载体,用浸渍法制备MoO3(TiO2-SiO2)催化剂,应用LRS和TPR技术研究MoO3在复合载体TiO2-SiO2表面的分散发现TiO2在SiO2表面的分散可增强MoO3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MoO3在载体表面的分散阈值。  相似文献   

14.
用原位红外光谱和程序升温还原技术考察了甲醇在Rh-Mo/SiO入催化剂上的吸附和还原性能.红外结果表明,甲醇在SiO2上主要以分子形式吸附.Rh/SiO2和Rh-Mo/SiO2在室温下对甲醇分解就有活性,分解生成的CO以线式和桥式吸附态存在.在573K下用甲醇处理后,Rh/SiO2上CO线式和桥式谱带分别位于2050和1907cm-1,而Rh-Mo(1:1)/SiO2上线式CO位于2036cm-1,桥式CO强度很弱.Mo的添加有可能覆盖部分Rh金属表面的吸附中心,从而降低CO吸附谱带的强度,同时使桥式CO的形成变得困难.随Mo助剂量的增加,Rh的还原温度升高,而Mo的还原温度降低.由此推断,Rh~Mo/SiO2催化剂上的Rh可能有三种存在形式:氯化物、低温还原氧化物和高温还原氧化物.  相似文献   

15.
王承学  李绍芬 《催化学报》1997,18(5):373-377
在常压下评价Mo/SiO2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对反应性能的,利用N2的吸附等温线计算了Mo-V/SiO2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进而讨论了不同的V加入量对Mo/SiO2催化剂的微孔特征及其催化性能的影响,找到了适宜的V/Mo质量比及使甲醛收率最高的最佳孔径,通过XRD和TEM的测试分析讨论了制备条件对微观状态的影响和V与Mo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聚乙烯醇与多价态钼配合物的包合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PVA既能与12-钼磷酸发生光电子转移反应又具有螺旋状结构的特性,制备了Mo(Ⅵ,Ⅴ,Ⅳ)配合物与带部分羰基PVA的包合物。通过ESR,XPS,DSC,IR,UV-Vis和XRD等分析方法进行鉴定,确证其为包合物。  相似文献   

17.
采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制备了MoO3-SiO2(MoSiO)表面复合物,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Mo-SiO担载的Cu-Ni双金属催化剂。利用IR和TPD研究了CO2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性能,并讨论了CO2在Cu-Ni/MoSiO上的表面反应机理。结果表明,CO2在上述催化剂上有良好的化学吸附性能,形成线式吸附态、剪式吸附态和卧式吸附态;CO2卧式吸附态具有良好的表面反应活性,在一定温度下可解离为吸附的C  相似文献   

18.
活性炭担载的钾钼合成醇催化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XRD,LRS技术研究了活性炭担载的不同Mo 含量Mo- K催化剂结构,并关联其CO加氢合成低碳混合醇性能。结果表明,氧化态Mo- K/C催化剂体系中,在低钼载量情况下,由于部分K离子渗透进活性炭的微孔,使得钾钼作用不充分,钼主要以MoO2 形式存在。保持钾钼比不变,随着钼载量的增加,钾钼作用逐渐增强,当MoO3 载量为72w % 时,Mo 主要以K2Mo2O7 形式存在。经硫化还原处理后,发生了氧硫交换,钼主要以MoS2 物种形式存在,其粒度随着Mo 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大。高钼载量的样品( 如MoO3(72 %) - K/C) ,活性炭和Al2O3 担载的硫钼物相基本相同。在硫化态催化剂中,增加Mo 的载量不仅能提高CO加氢合成醇的收率和选择性,而且有利于改善产物的分布,CO加氢催化反应的性能的提高可能主要归结于载体的电子效应  相似文献   

19.
曹荣  陈燕馨 《分子催化》1994,8(5):365-374
在常压下,以O2作氧化剂,评价了不同MoO3/SiO2(2─15Mowt%)催化剂对甲烷选择氧化为甲醛的反应性能,发现SiO2上担载的活性组分有一个最佳值,对应最佳催化活性.分别考察了添加V、Fe、Ni、Cr、Cu氧化物对MoO3/SiO2催化剂甲烷选择氧化制甲醛的活性和选择性的调变作用.MoO3/SiO2添加体系使甲烷的转化率都有所提高,但甲醛选择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比较好的是MoO3·V2O5/SiO2催化剂,并研究了不同Mo/(Mo+V)(原子比)对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发现V2O5添加量有最佳值.采用TPR、XRD、CO2─TPD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关联反应性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在常压下评价了Mo/SiO2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对反应性能的影响.利用N2的吸附等温线计算了MoV/SiO2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进而讨论了不同的V加入量对Mo/SiO2催化剂的微孔特征及其催化性能的影响,找到了适宜的V/Mo质量比及使甲醛收率最高的最佳孔径.通过XRD和TEM的测试分析讨论了制备条件对微观状态的影响和V与Mo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