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数图在氧化还原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anninen和Jahansson将对数图用于酸碱滴定和络合滴定,能巧妙地解析一些问题。Silleen曾作过氧化还原反应的对数图解,但未应用于氧化还原滴定。本文试就对数图在氧化还原滴定中的应用及滴定误差问题进行一些讨论。一、氧化还原滴定中的对数图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我们如将能斯特公式加以变换,可得  相似文献   

2.
滴定分析基本问题教学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助R ingbom的副反应对四大滴定分析———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及沉淀滴定分析中的基本内容如滴定反应常数、副反应系数、滴定曲线、化学计量点和终点误差的统一处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罗登柏 《大学化学》1987,2(6):31-35
在滴定分析中,用误差图来讨论与终点误差有关的问题十分方便。例如,络合滴定的误差图,清楚地反映了TE、K_(ML)、ΔPM和C_M四者之间的关系,若知其三者,可由图求出其四来。孟凡昌等移用络合滴定误差图讨论了最简单的氧化还原滴定终点误差问题,即参加反应的两个电对都是对称性电对,且滴定剂的n_T等于被滴定剂的n_x的情况。我们曾提出一个适用于各种氧化还原滴定终点误差的公式,本文以此为基础,得到一个氧化还原滴定的终点误差图(见图1),表示终点误差TE、终点与等当点pe值之差Δpe及等当点pe_(eq)与被滴定剂克式量pe~0之差Δpe~□三者的关系。利用该图可以进行各种复杂情况的氧化还原滴定终点误差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造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方法的标度,从而逐步建立统一的滴定分析标度计算式,提出了相对电子浓度Re-的概念,基于此发展了以p Re-为监测标度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新理论。该理论描述了氧化还原半反应的平衡,推导了氧化还原滴定标度p Re-的计算通式,探索了该标度在滴定过程中的一般变化规律,重新梳理了指示剂的指示原理。以Ce4+滴定Fe3+溶液为例,演绎了如何简单绘制滴定曲线、计算滴定突跃范围、判断可否直接准确滴定,讨论了氧化还原反应条件平衡常数Kτ?’的大小对滴定分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氧化还原滴定理论处理的一种通用方法魏永巨,李克安,童沈阳(北京大学化学系,100871)氧化还原滴定的计量关系远比酸碱与络合摘定复杂,因而,严格的理论处理比较困难 ̄[1]。特别是涉及到不对称电对的氧化还原滴定,通常难以对滴定过程中各组分的平衡浓度及相...  相似文献   

6.
酸碱滴定是化学专业教师及学生最为熟悉的基本实验,滴定曲线反映了整个中和反应的过程,对理解和掌握酸碱滴定十分重要。本文从三个基本假设出发,基于化学平衡思想,应用滴定过程中的电荷守恒与物料守恒关系,在一个参数不变与两个参数变动的初始条件下分别建立了电离度和pH与滴定分数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对函数本身及其导函数进行数学分析,还原了酸碱滴定曲线;尝试利用两个初始条件在数学表达式中的位置及对函数的影响,定量验证了现有教材中对不同数量级初始浓度与不同强度的酸在滴定过程中所表现出差异的定性解释,进而对滴定曲线进行延拓,提出了一种滴定弱酸的可能方式。  相似文献   

7.
熊国华  刘虹 《大学化学》1994,9(5):21-25
本文讨论了氧化还原分步滴定的有关条件,导出了其电位判断式,并对分步滴定的终点突跃和指示剂的选择问题进行了探讨,给出了分步滴定的应用示例。  相似文献   

8.
柿饼表面的柿霜主要成分是还原糖,基于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可利用稀释定律对柿霜中还原糖含量进行测定。在定量滴定分析中,对斐林试剂的组成、滴定方式以及滴定计算方法进行了探究,并探讨了反应时溶液pH、斐林试剂用量和温度对实验的影响。与经典的碘量法比较,本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都比较理想,是一种更为简便的还原糖含量测定方法。本实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在滴定分析中数据处理的能力,可替代碘量法成为分析化学实验中一个新的实验。  相似文献   

9.
氧化还原滴定是分析化学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但氧化还原滴定的理论处理尚不如酸碱与络合滴定理论处理那样完善,有的问题还处于研讨之中。本文拟对氧化还原平衡处理方法中出现的两个新概念——电子活度与半反应平衡常数谈一谈看法,并对氧化还原平衡的图解法提出作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吕志芳  陈国松 《化学教育》2020,41(14):107-109
对于复杂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从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得失入手,提出了总电子得失守恒法,并通过实例加以运用说明。具体步骤为:首先写出反应方程式,无需配平;然后找出整个反应过程前后氧化数发生改变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并标注其氧化数;最后根据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的原则列等式并带入数据计算。该方法简单易懂,无需配平反应方程式,可以缩短解题时间,减少出错概率,并有助于强化学生对氧化还原滴定的定量依据——总电子得失守恒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