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约定f为连续函数,分别利用交换积分次序、变量替换、等位线法等三种方法证明二重积分计算公式∫0^a∫0^a f(x+y)dxdy=∫0^a(a-t)f(t+a)dt+∫0^atf(t)dt,并得到一个类似公式∫0^a∫0^af(x-y)dxdy=∫0^atf(t-a)dt+∫0^a(a-t)f(t)dt. 相似文献
2.
3.
4.
5.
<正>在2007年女子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中,有这样一道不等式赛题:题目已知a,b,c≥0,且a+b+c=1,求证: 相似文献
7.
8.
一道数学竞赛题的另解及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第67届美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一道求递推数列极限的试题,运用Stolz定理、Lagrange中值定理和夹逼准则给出一种新解法,并指出原题还可做进一-推广. 相似文献
10.
11.
《数学周报》杯2008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第8题是:如图1,在△ABC中,AB =7,AC=11,点M是BC的中点,AD是∠BAC的平分线,MF//AD,则FC的长为 相似文献
12.
14.
17.
<正>例(2014年北京市中学生数学竞赛初二级试题)在四边形ABCD中,BC=8,CD=12AD=10,∠A=∠B=60°,AB=.图1解法1如图1,延长AD、BC相交于点E,则∠E=60°.设AB=x,则DE=x-10,CE=x-8.过点C作CF⊥AE于点F.在Rt△CFE中,∠E=60°,所以∠ECF=30°.于是FE=CE2=x-82.在Rt△CFE中,CF2=CE2-FE2, 相似文献
18.
2009年7月10日至22日在德国的不莱梅举行的第52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第2题是:设△ABC的外心为O.点P,O分别是线段CA,AB上的点.设K,L,M分别是线段BP,GQ,PQ的中点.如果直线PQ与△MKL的外接圆相切,证明:OP=OQ. 相似文献
19.
20.
<正>第31届西班牙数学奥林匹克第2题为命题1如果(x+(x2+1)1/2)(y+(y2+1)1/2) =1,那么x+y=0.文[1]、[2]给出了命题1的三种证法,文[2]还给出了命题1的类似命题2如果x,y∈[1,+∞),或x,y∈(—∞,—1],且(x+(x2—1)1/2)(y+(y2—1)1/2)=1,那么x=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