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分子识别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分子模板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总结了分子模板技术在分析化学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同时对分子印渍技术的理论进行概述,并指出分子印渍技术在分析化学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情况,阐述了分子模板和分子印渍技在分子识别分析方面的应用前景,其将为各种物质的超微量分析提供更加讯捷,准确,方便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卟啉超分子化合物在分子器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电子器件已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卟啉类化合物因为光敏性好、性能稳定、易于修饰等优点成为分子器件研究的理想模型化合物。本文着重介绍了它在分子器件中的最新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3.
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具有光电功能特性的分子材料是当前化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以一些实例简短的介绍了我们近年来在光电功能配合物及其组装研究中的部分进展,强调了从超分子相互作用及分子识别在分子设计兼具无视和有机优点的功能配合物材料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罗云敬  郭忠先 《分析化学》1998,26(7):891-897
评述了液晶态分子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进展,包括其超分子的分子识别作用,液晶在色谱,光谱探针,核磁共振谱等分析化学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发光受体的几种典型分子识别模型。从分子识别与超分子化学的角度综述了它们在分子离子识别中的应用。对近几年发展较快的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综述。引用文献71篇。  相似文献   

6.
分子烙印技术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子烙印技术是一种制备具有特定选择性和亲合性的分子识别材料的技术。它在烙印分子存在的情况下,功能性单体与交联剂共聚制得高交联的聚合物网络,移去烙印分子后就得到了对烙印分子记忆效应的分子烙印聚合物。它在分析化学,催化和有机合成等领域都具有应用价值。该文主要介绍了烙印聚合物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研究,着重于它在色谱技术中的应用,尤其是在毛细管电色谱中的应用。最后对该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化学及生物体系中的分别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筱杰  陈丽蓉 《化学进展》1996,8(3):189-201
分子识别的目标是研究分子间专一性地相互作用, 这在化学及生命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分子识别的机制及其在化学、生命科学、材料、信息等有关学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从超分子化学的起源与发展、超分子体系的分类及其功能与应用3个方面阐述了超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超分子化学与分子化学的区别,以及超分子化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和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超分子化学和分子器件—配位化学的一个前沿领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游效曾  李村 《化学通报》1993,(12):24-31
重点介绍配位化学在超分子化学和分子器件-一门新学科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单分子毛细管电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室温下液流中的单分子光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方法以及它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做了综述。重点强调了毛细管电泳与单分子检测相结合-单分子毛细管电泳在分析科学中战略上的重要性,并展望了单分子光学检测技术为特征的单分子毛细管电泳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几种薄层色谱展开方法,包括中途展开、接力展开、多维接力展开、改进二维展开等,还介绍了一种简单的下行展开的操作方式以及关键部件的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了生物质能源的特征以及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意义,综述了国内外生物质能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简介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思路、部署及工作进展。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生物质能源发展策略重点放在发展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本文结合公司生物质能源长期发展战略以及实际工作开展情况分别从生物柴油、燃料乙醇两个方面详细探讨了所面临的生物质能源化工关键技术的需求,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绿色化学理念及技术的创新发展,能够更好与精细化工的各环节结合,提升效率、降低消耗、节约成本、增强竞争力,符合我国低碳发展方向,满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求。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绿色化学技术在精细化工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探讨了生物催化/发酵技术、非贵金属或无金属催化技术、微通道反应技术、新能源驱动的化学反应技术、新型高效分离技术、生产过程的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等绿色化学关键技术在精细化工研制中的应用实例,为推动绿色化学技术的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农药是农业发展的保障,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它。中国是农业大国,农药创制必须得依靠自己。中国农药的发展与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同频共振。新农药创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学科都能达到高科技水平。当今,中国的农药研究已经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和水平上,用自己原创的理论、方法、手段和靶标进行农药创制;一定程度上,中国的农药研究在某些领域已经开始引领全球农药发展。结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药的发展状况,本文总结了70个自主创制农药产品。依据新创制农药的类型、创制时间、创制单位、主要作用对象、作用方式、作用机理等,概述了中国新创制农药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5.
Non-toxic complexation agents/solubilizers have numerous applications in the biomedical field. Results obtained in the author's laboratory are reviewed here. This work resulted in: (a) the development of a system enabling more efficient therapeutic use of retinoids, (b) the development of an agent eliminating mycoplasma infections in cell cultures, (c) the development of a detoxification process for hypervitaminosis A, and (d) the development of a system for effective sublingual administration of sex hormones.  相似文献   

16.
邱丽娟  邢肖肖 《大学化学》2022,37(2):107-110
高校实验室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实验技术队伍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保障。高校快速发展过程中,对实验技术队伍赋予了建设和管理的多重任务,而自身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实验技术队伍职业化研究成为高校发展的现实需求。构建适应高等学校发展的实验技术队伍专业化管理体系,明确实验队伍职业化发展路径选择的具体措施,促进实验技术队伍稳定性,强化实验技术队伍在高等学校治理结构和提升内涵建设的有效作用,为提升高校实验室育人功能奠定基础,为高等学校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近些年来电喷雾质谱在研究蛋白质高级结构中的应用及发展,尤其是电喷雾质谱测定非共价键结构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袁进  郝京诚 《大学化学》2022,37(1):125-132
截止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共颁发了112次,其见证了化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化学学科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以及化学学科发展的最前沿。以诺贝尔化学奖为主线,联系诺贝尔化学奖趣闻,讲解化学学科将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乃至对人类社会和生存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可以使大家认识到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并且更加了解如何进行化学研究,促进化学学科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合成氨催化剂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刘化章 《催化学报》2001,22(3):304-316
 近20多年来,随着英国BP公司钌基催化剂的发明和我国亚铁基熔铁催化剂体系的创立,标志着合成氨催化剂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由唯一的传统Fe3O4路线发展为三条技术路线,并各自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扼要介绍了Fe3O4基传统催化剂和钌基催化剂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着重综述了我国独创的Fe1-xO基熔铁催化剂的发现及其高活性机理探讨方面的研究成果.回顾了20世纪合成氨工业及其催化剂从创立、发展,到取得辉煌成就的历程,展望了21世纪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The solvation parameter model was appli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method for the analysis of residual solvents in pharmaceuticals.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organic solvents and six different stationary phases were studied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 The retention times of the organic solvents on these columns could be predicted under isothermal or temperature-programmed conditions using the established solvation parameter models. The predicted retention times helped in column selection and in optimizing chromatographic conditions during method development, and will form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computer-aided meth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