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的科学家说:1991年10月6日,南极上空的臭氧浓度降至有探测以来的最低值。从NASA的Nimbus 7号卫星上安装的臭氧总量测绘分光仪传送来的初步数据表明,南极臭氧空洞里的臭氧浓度为110士6道布森单位  相似文献   

2.
氟氯烃在臭氧空洞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78年以来,每逢北半球的九、十月份(南极的春天),南极上空臭氧层中臭氧的含量急剧减低近50%,形成面积相当于美国的臭氧空洞。这已为南极的地面站、探空气球、气象卫星的观测结果所证实。在北极,发现了另一空洞,面积约为南极洞的三分之一。这些引起人们  相似文献   

3.
美国加州的三位科学家 R.J.Cicerone、S.Elli-ot 和 R.P.Turco 最近提出了在冬季往同温层注入乙烷或丙烷以减弱南极臭氧空洞的形成的建议。根据他们的计算,如在冬季往极地上空的同温层中注入成吨的乙烷或丙烷,用以捕捉氯原子以干扰造成臭氧浓度下降的链反应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他们同时强调,由于在科学技术上、法律上和伦理上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考虑,如是否会产生其他的副作用,要用上百架大型飞机去释放5万吨左右的乙烷,释放的时间应当最  相似文献   

4.
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测定了南极岩石中8种稀土元素含量,讨论了不同岩石的稀土模式特点。  相似文献   

5.
XO(X=F,Cl,Br,I)自由基的PES和DFT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O(X=F,Cl,Br,I)自由基的PES和DFT理论研究洪功义王殿勋*(北京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南极臭氧空洞的发现引起全球人的震动,继而人们在北半球欧洲和北美上空也发现臭氧空洞。今天人们逐渐认...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激光探测的平流层臭氧浓度的误差对平流层气溶胶的散射特性的敏感性,并依据其敏感性,提出了一个同时探测气溶胶后向散射系数和谱分布以及臭氧浓度分布的三波长激光反演技术。  相似文献   

7.
王勇 《化学教育》1991,12(5):33-33
一、反应原理在放电条件下,N2和O2能直接化合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放电N2+O2(?)2NO一氧化氮在常温下很容易和O2化合,生成棕色并有刺激性气味的NO2。二、仪器及药品打气球、贮气瓶2个(一个标出刻度)、两口玻璃球(容积140ml)、铁架台、铁丝电。  相似文献   

8.
研制了一种新型的痕量臭氧标准气体发生装置,可输出设定量值的稳定臭氧标准气体,24 h连续运行,输出量值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2%。发生臭氧浓度范围为25~1 000 nmol/mol。该装置可输出一组按顺序增大或减小的臭氧标准气体,可与被校准仪器连接进行比对试验或检定校准。与美国国家标准局(NIST)臭氧基准测量装置SPR41比对试验研究表明,研制的臭氧标准气体发生装置具有很好的准确性,定值不确定度小于1%(k=2)。  相似文献   

9.
腈纶废水是一种难降解的有毒有机废水。本文采用Fe2+/UV催化臭氧-曝气生物滤池降解腈纶废水,探讨了臭氧浓度和紫外光辐射强度等影响因素对腈纶废水的COD去除效果的影响,并考察了紫外催化臭氧氧化单元和曝气生物滤池单元对COD去除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臭氧浓度对COD的去除率影响较大,臭氧浓度下降25%时,臭氧催化氧化和曝气生物滤池单元处理的COD去除率分别下降了12.53%和15.98%。紫外光强度对臭氧催化氧化单元的COD去除率影响较小,但对曝气生物滤池单元影响较大。臭氧催化氧化单元和曝气生物滤池单元COD去除率之比为1∶2,其协同作用使总出水COD值稳定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克服常压型臭氧催化氧化工艺效率偏低的不足,拟将常压臭氧化气体增压增浓后再与废水反应,所以有必要研究臭氧化气体增压增浓后臭氧的衰减规律。首先用压缩及冷冻的办法获得非常态臭氧化空气(状态参数为300KPa、20L、0.5℃、臭氧浓度为114mg·L-1),然后分别放置1-7h后测定臭氧浓度,最后通过数据拟合得到臭氧浓度C与放置时间T的指数关系式C=112.29 e-0.052T。计算得知,臭氧半衰期Г=13.33h,臭氧衰减系数γ=0.052。由此初步认定,非常态臭氧化空气的臭氧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可以开展常态臭氧化空气的增压增浓工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平流层尘粒的收集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高空科学气球和自行设计的遥控自动尘粒收集器,在平流层(30—37km)进行了5次尘粒收集.对所收集的尘粒,挑选276个尘粒作形态、粒度和光性观察,部分尘粒作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和仪器中子活化分析.平流层尘粒可分为六类.平流层的尘粒中证实具有三种成因类型的宇宙尘:行星际空间宇宙尘、消融型宇宙尘及微陨石尘.不同类型的宇宙尘及其他各类尘粒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判别标志.  相似文献   

12.
杨华 《化学教育》2005,26(4):53-53
高中化学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2003年6月3第1版)中,“Na2CO3、NaHCO3与稀盐酸反应”,比较放出CO2的多少及剧烈程度,但往往不尽如人意。将气球简单套在试管口,气密性差,气球胀大的同时容易脱落,而且将Na2CO3、NaHCO3倒进试管的过程中,部分粉末粘附在气球里、试管壁上而导致实验的失败。我通过多次实践发现此实验经过改进后,实验效果更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3.
臭氧是一种微溶于水,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氧化性仅次于氟,可以杀菌、消毒[1]、脱色[2]、除臭,氧化废水中的有机、无机污染物,被广泛用于水厂饮用水消毒[3]、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4]处理等方面。但是,对于臭氧含量的测定,国家标准中只有针对空气中[5-6]臭氧浓度的测定方法,缺乏对水中臭氧浓度的测定。文献已报道水中臭氧的测定方法有多种[7-11],其中应用较多的是靛蓝二磺酸钠分光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一种测定南极磷虾整虾、虾壳、虾头、虾肉、熟南极磷虾及南极磷虾干中硼含量的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D-ICP-MS)方法.样品匀浆后加入HNO3和H2O2进行微波消解,以锂为内标元素,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其中的硼.硼在O ~ 3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7;所涉及的...  相似文献   

15.
GPC-HPLC法测定南极磷虾油中虾青素及校正因子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保健食品南极磷虾油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测定南极磷虾油中虾青素含量的全自动凝胶渗透色谱(GPC)净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采用GPC净化,NaOH甲醇溶液皂化后,经C30液相色谱柱分离后测定。考察了皂化溶剂、加碱量、皂化时间等对虾青素皂化效率的影响以及pH对溶液稳定性的影响,并对虾青素异构体的校正因子进行了计算,确定了虾青素的定量方式。南极磷虾油中虾青素的定量限为0.5 mg/kg;在0.1~5 mg/L时峰强度与质量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加标回收率为96%~98.5%;相对标准偏差为3.0%~5.6%。方法适用于南极磷虾油中虾青素的实际检测。  相似文献   

16.
大气中臭氧浓度大小是衡量光化学烟雾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采用恒电流库仑滴定法测定臭氧,以硼酸碘化钾为吸收液,为了防止碘的损失在吸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硫代硫酸钠,使臭  相似文献   

17.
利用欧盟EN12868方法对市售乳胶气球中的8种挥发性亚硝胺及其前体物的模拟迁移量进行了检测,包括N-亚硝基二甲胺(NDMA),N-亚硝基二乙胺(NDEA),N-亚硝基二丙胺(NDPA),N-亚硝基异丙胺(NDiPA),N-亚硝基二丁胺(NDBA),N-亚硝基哌啶(NPIP),N-亚硝基吡咯烷(NPYR),N-亚硝基吗啉(NMOR)。其中NDMA,NDEA和NDBA 3种亚硝胺及其前体物被检出,且均超标。建立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快速测定乳胶气球中亚硝胺模拟迁移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置于人工唾液40℃浸提1h来模拟气球的使用情况,考察了不同的萃取条件对分离检测的影响,综合评价了4种检测系统的性能。8种亚硝胺的方法检出限为0.26~5.38μg/kg。利用所建方法检测9种市售乳胶气球中亚硝胺的模拟迁移总量为31.37~337.72μg/kg。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南极乔治王岛地区环境变化与中国不同地区所反映的环境演变特征的对比分析,揭示了两者之间重要的相似性.南极乔治王岛地区环境变化与中国西部山区冰川地貌以及东部亚热带北界南北摆动的良好对应关系,提供了一个支持南北半球间相互作用的证据.南极乔治王岛地区气候变化与中国和世界海平面变化的一致性,也支持了全新世以来全球温度变化趋势的一致性.研究指出,为了建立全球性的科学规律,必须重视以整个地球为对象的宏观与整体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王东方 《化学教育》2011,32(9):70-70
1实验准备如图1,取一口径2 cm、高度20 cm的支管试管,向试管中加入0.2 g粉末状KMnO4固体,把吸入1.5 mL浓盐酸的弯成直角状的胶头滴管通过橡胶管连接到支管上,用装有0.3 g细小Zn粒的大小合适的小气球封住试管的管口(小气球不充气装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气球结合球棍模型在化学结构教学中的应用。气球是价廉易得的杂化轨道教学的完美教具,而结合球棍模型可以辅助认识共轭分子和共轭效应,理解分子轨道理论、分子性质和反应机理。这种让学生亲手操作的体验式学习模式,是一种很好的主动学习法,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增强了他们对于复杂和抽象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