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机同系物密度递变规律曹晨忠(湘潭师范学院化学系,湘潭411100)密度是有机化合物的一个基本物理性质,人们一直在探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密度的关系。梅平 ̄[1]等曾用拓扑指数讨论直链饱和烃取代衍生物的密度变化,结果与实验的符合程度较好。然而文献[1]...  相似文献   

2.
有机同系物性质的递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聂长明  范明舫 《有机化学》2000,20(1):122-130
以有机同系物结构重复单元数值连续变化为模型,得到同系物行质递变的两个基本规律:P=a+bn和P=c+kln(n+a/n+b),a,b,c,k均为常数,n为结构重复单元数值,P为同系物的物性。一般地,加和型性能遵守直线变化规律,而结构型和凝聚型性能遵守同系对数线性规律。  相似文献   

3.
有机同系物表面张力递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有机同系物结构重复单元数值连续变化为模型,获得了描述有机同系物表面张力递变规律的数学表达式:σ=(α0+α1n+α2n^2)/(1+b2n^2),其中α0,α1,α2,b2均为常数,n为结构重复单元数值,σ为同系物的表面张力,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各类有机同系物的表达张力与重复单元数值满足上述关系式,均显示优良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以H—(CH2)n—环己烷同系物结构重复单元数值n连续变化为模型,获得了描述该同系物凝聚型物理性质P递变规律的数学表达式:P=a+bnc,其中a、b、c均为常数,n为结构重复单元数值,P为同系物的凝聚型物理性质.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 结果表明该同系物的凝聚型物理性质与重复单元数值之间显示优良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一种未报道过的指数型同系线性规律,其表示式为:P=a+bexp{(k+1)/(2N+3)}用有机共轭同系物和非共轭同系物的光电子能谱数据对该线性规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7.
直链饱和一元羧酸凝聚型物理性质递变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机同系物的物理性质大致可分加和型、结构型和凝聚型性质三大类。加和型性质是以组成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为基础的 ,在同一系列中 ,这类性质是碳原子数的线性函数。结构型性质与分子中电子活动有关 ,蒋明谦先生曾对有机同系物各种结构型性质进行研究 ,提出了有机同系物结构型性质的同系线性规律[1 ] ,但该规律对凝聚型性质却无力有效描述。引起凝聚型性质的主要原因是分子间相互作用 ,由于作用机制的复杂性 ,与结构重复单元数值n呈比较复杂的关系。尽管最近有人用指数函数[2 ] 来描述直链饱和一元羧酸结构型和凝聚型性能递变规律 ,这类函数…  相似文献   

8.
直链烷烃结构型和凝聚型性质的递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图示法和非线性规划的方法对直链烷烃同系物最高成键分子轨道能级、最低成键分子轨道能级,电离电位、氧化半波电位、正常沸点、正常熔点、临界压力、临界温度、密度、折光率、表面张力和粘度等12种结构型性质和凝聚型性质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直链烷烃结构型性质和凝聚型性质一般能遵守同系对数递变规律,各种结构型性能和凝聚型性能均与对数递变函数呈优良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用同系对数递变规律对直链烷烃各种性能进行预测的结果表明,除少数同系列起始化合物的偏差较大外,大多数预测值与实验值非常吻合,实验散点几乎与对数递变函数曲线相重合.  相似文献   

9.
对芳杂环共轭聚合物的同系线性规律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种芳杂环共轭聚合物紫外吸收光谱递变规律,其表达式为:P=a b(1/n)。用芳杂环聚合物共轭体系的紫外吸收光谱实验数据对该线性规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表达式线性相关系数较徐光宪提出的线性规律公式要好,且预测芳杂环聚合物紫外吸收光谱比较准确。  相似文献   

10.
烷烃加和型性质的拓扑同系递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分子中原子的平衡电负性对分子图进行着色, 在距离矩阵的基础上结合分子中各原子的支化度构建一组拓扑指数ND, 它对分子结构实现唯一性表征, 具有优良的结构选择性, 用ND指数对链烷烃的加和型性质及同系递变规律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烷烃加和型性质P可用下式来定量描述: PaND1bND2cND3d, 其中a, b, c, d为常数. 用该式对85种链烷烃的标准生成焓ΔfHөm, 标准熵ΔfSөm, 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ΔfGөm及67种链烷烃的摩尔体积Vm, 摩尔折射度Rm进行预测, 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1.
刘亚军 《化学研究》1998,9(4):60-62
从数学角度阐述了关于同系线性规律的两个判据 ,即相关系数判据与相对相关系数判据的关系 ,并从实际情况探讨了在何种情况采用哪种标准更合理  相似文献   

12.
13.
用共轭多烯链状化合物电子光谱的数据,对指数型同系线性规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指数型同系线性规律具有广泛适用性和较高精确度。在所研究的71个系列169组吸收峰数据中,相关系数属于“优”和“良”的组数总和占总数的99%以上。  相似文献   

14.
有关相似相溶规律的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利明 《大学化学》2003,18(1):45-45
根据一些配位化学实验结果对相似相溶规律进行了初步讨论。认为在某些具体情况下应用相似相溶规律时应当注意相溶时和溶剂分子相似的不一定是溶质分子整体 ,而可能是和溶剂分子尺寸相当的溶质分子局部  相似文献   

15.
推导了密度线性程升时超临界流体色谱中保留值的运动方程和相应的理论板高方程式,并在超临界色谱条件下用毛细管柱和微填充柱上的数据对保留值方程作了验证,理论计算值和实验测量值之间的偏差最大不超过5.00%.在推导理论方程时,设一定密度范围内lnk和密度ρ之间为线性函数,这个假设也得到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6.
推导了密度线性程升时超临界流体色谱中保留值的运动方程和相应的理论板高方程式, 并在超临界色谱条件下用毛细管柱和微填充柱上的数据对保留值方程作了验证, 理论计算值和实验测量值之间的偏差最大不超过5.00%。在推导理论方程时,设一定密度范围内1nk和密度p之间为线性函数, 这个假设也得到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7.
推导了密度线性程升时超临界流体色谱中保留值的运动方程和相应的理论板高方程式, 并在超临界色谱条件下用毛细管柱和微填充柱上的数据对保留值方程作了验证, 理论计算值和实验测量值之间的偏差最大不超过5.00%。在推导理论方程时,设一定密度范围内1nk和密度p之间为线性函数, 这个假设也得到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8.
煤岩有机显微组分热解过程中HCN和NH3生成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等密度梯度离心分离,从褐煤、长焰煤、气煤和贫煤四种不同变质程度煤中获得了高纯度的有机显微组分。用石英管式反应器在600 ℃~900 ℃考察了煤岩有机显微组分热解过程中HCN和NH3的生成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显微组分热解过程中HCN主要是挥发分二次裂解的产物。在镜质组热解过程中,煤的变质程度越高,HCN的生成率越低,热解温度越高,HCN的生成率越高;同一种煤三种有机显微组分热解过程中,HCN的生成不仅与显微组分挥发分的质量分数有关,而且与显微组分中氮的存在形态有关,在较低温度热解时吡咯型氮质量分数高的煤样HCN的生成率较高。显微组分热解过程中NH3来自于挥发分的二次热裂解,与焦的热裂解有关,随煤变质程度增高,镜质组热解过程中NH3的收率降低;对同一种煤三种煤岩有机显微组分,由于其黏结性不同,含氮官能团和氢自由基的接触几率不同,生成NH3的能力也不同,惰质组的NH3生成率最高,壳质组最低;温度对NH3的生成也有影响,800 ℃NH3的生成率最高,惰质组NH3的生成率为11.8%,壳质组NH3的生成率为5.2%。  相似文献   

19.
通过缩合反应合成了含二茂铁的有机给受体分子1-二茂铁基-2-(4-对硝基苯基)亚胺,利用真空沉积的方法制备了其薄膜,观察了该薄膜形貌,测定了其电学特性。结果发现,该薄膜具有良好的电学双稳态。利用STM成功地在该薄膜上写入了纳米尺度信息点。这一结果表明,该分子可望作为一种具有潜力的超高密度信息存储材料。  相似文献   

20.
刘彩萍  刘萍  吴克琛 《化学学报》2008,66(7):729-737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一系列有机及金属有机苯乙炔树状分子的激发态性质和非线性光学性质。计算的电子吸收光谱显示这些树状分子均在低能区域有一个最强的吸收;此外,金属有机体系的吸收光谱和有机体系相比发生了明显的红移。响应性质的计算结果表明共轭体系的扩展和金属有机基团的引入都使得苯乙炔树状分子的非线性光学极化率显著增加,尤其是含Ru体系,其β和γ值呈数量级增长。对于有机体系和含Pd体系,发生在共轭体系内部的π→π*电荷跃迁是产生分子一阶和二阶超极化率的主要原因。而含Ru体系相当大的非线性响应则主要起源于Ru的轨道到共轭体系的π*的跃迁,同时与Ru相邻的C≡C到共轭体系的π→π*跃迁起着辅助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