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1]定义了规范五边形,并着重研究规范五边形的有关性质,最后提出了一个关于非正多边形的规范奇数边形的存在性猜想,其本质如下:猜想存在非正多边形的规范奇数边形,类似于规范五边形的定义,在2n+1(n∈N^(*),n≥2)边形A_(1)A_(2)…A_(2n+1)中,B_(1),B_(2).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方程x=P(P∈C)的n个复数根,在复平面内对应一正n边形的n个顶点,在此我们将这一理论作推广。定理复数x_1,X_2,x_3,…,x_n对应正n边形的n个顶点的充要条件是x_i(i=1,2,…n)是方程(x-z_0)~n=p(p∈C)的n个不同的复数根,其中z_0是正n边形的中心所对应的复数,p为复常数。证明必要性,设z_0为正n边形中心所对应的复数,则x_1满足x_1-z_0=(x_1-z_0)[cos((2(i-1)/n)π)+isin(2(i-1)/n)π]其中i=1,2,…,n。∴(x_1-z_0)~n=(x_1-z_0)~n=P。即x_1,x_2,…,x_n为方程(x-z_n)~n=p的n个不同复数根。  相似文献   

3.
高中代数甲种本第二册P.239,19题是“已知复平面内一个正方形的两个相邻顶点分别表示复数1 2i,3-5i,求与另外两个顶点对应的复数”。教参中用正方形各边相等的条件转化为二元二次方程组求解。本文再给一种解法,并导出求正n边形顶点对应复数的通项公式,由通项公式推出正n边形的一个充要条  相似文献   

4.
问题征解     
一、本期问题征解 1.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长为h),BC边长为a.将BC边n等分,得分点B_1,B_2,…,B_(n-1),在高AD上依次截取AD的中点A_1,A_1D的中点A_2,A_2D的中点A_3,…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总结了数的概念发展之后引入复数,并从几何上用复平面上的点表示复数;也可以用平面向量表示复数.  相似文献   

6.
复数可以用点和向量表示,复数集与复平面上的点集及复平面上从坐标原点发出的向量集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复数的加减法运算可以按照向量的加减法进行,若设z=r(cosθ isinθ)复数z_1与向量OZ_1对应,那么Z·z_1的几何意义是把向量OZ_1绕o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θ角,再把|OZ_1|变为原来的r倍,而z-1/z(z≠0)的几何意义则是把向量OZ_1绕o点按顺时针方向转θ角,再把|OZ_1|变为原来的1/r倍,根据复数及其运算的几何意义,平面上某些图形的几何关系可以通过复数关系来刻划,从而一些几何问题就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复数运算,巧妙地导出所需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文[1]、文[2]对2005年湖南省高考数学试题(理10)进行了探究推广,分别给出了多边形面积三角形化定比分点、棱锥体积棱锥化定比分点的概念及有关性质.定义1设P是n边形A_1A_2…A_n(n≥3)内任意一点,S表示该n边形的面积,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几何》课本P_(235)26题: “一直线截△ABC的边BC、CA、AB或其延长线于点D、E、F,求证: BD/DC·CE/EA·AF/EB=1 此题为梅涅劳斯(Menelaus)定理的部分内容,因为初中《几何》课本没有考虑线段方向。所以这种书写是合理的。此题可推广到更一般的形式: “一直线截凸n边形A_2A_2…A_n的边A_1A_2、  相似文献   

9.
1.(希腊)设a_1=1,a_2=3,且对子所有的正整数n,a_(n 2)=(n 3)a_(n 1)-(n 2)a_n 。试求所有使a_n可被11整除的n的值。 2.(保加利亚)考虑下式定义的一个多项式:a_0 a_1x a_2x~2 …十a_((2)_n)x~(2n)=(x 2x~2 … nx~2)~2。求证: 3.(南斯拉夫)设A_1B_1C_1是不等边锐角△ABC的垂足三角形,A_2、B_2、c_2是内切于△A_1B_1C_1的圆与它的边的切点。求证:△A_2B_2c_2和△ABC的欧拉直线重合。注1.已知三角形的垂足三角形以原三角形高线的足为顶点。注2.已知三角形的欧拉直线由它的垂心(三条高的交点)和它的外接圆心确定。  相似文献   

10.
自从复数与复平面上的点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之后 ,复数与几何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复数的运算表现出明显的几何意义 ,解题中若能恰当地应用 ,便能获得简捷的解法 .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即为向量的合成与分解 ,可简化为三角形法则 ;复数乘法、乘方与除法的几何意义即为向量的旋转变换和伸缩变换 ;复数开方的几何意义可概括为圆内接正多边形法则 .除此之外 ,还应重视以下结论 :1 )z -a表示由a(对应的点A)指向z(对应的点Z)的向量 ,即AZ =z -a .2 ) |z -a|表示a(对应的点 )到z(对应的点 )的距离 .3 )若z1z2 ≠ 0 ,则 |z1+z2 |…  相似文献   

11.
1 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何谓局部调整法?说来大家并不陌生,为了把一群人从矮到高排成一列,我们常常是先让这群人任意排成一列,然后着手进行调整:每次让其中顺序不合要求的某二人对换位置,其余的人暂时保持不动。经过若干次调整,整个队列就符合要求了。请看下面的三个例题: 例1 把一个凸n边形(n>3)变为一个等积三角形。作法是大家熟悉的,如图一所示,作等积变换,将A_1平移到A_1~',可将n边形A_1A_2A_3…A_n变为等积的(n-1)边形A_1~'A_2A_3…A_(n-1)。继续上述变换,经(n-3)次即得一与原n边形等积的三角形。  相似文献   

12.
复平面上点的轨迹问题,既是复数四则运算在几何上的应用,又是曲线方程的必要补充,近年来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两点措施。一复习有关复数的基础知识。要点如下: 1 设复平面上的两点P_1、P_2所对应的复数为z_1、z_2,则向  相似文献   

13.
在三角形中,有一个熟知的不等式命题为命题1 若△ABC的三边的长分别为a、b、c,外接圆半径为R,则 1986年,文[1]在圆内接四边形中,推出了一个类似的命题: 命题2 若圆内接四边形ABCD的四边长长分别为a、b、c、d,圆的半径为R,则 1987年,文[2]将上述命题一般化,进一步证明了命题3 若圆内接n边形A_1A_2…A_n的n边的长分别为a_1、a_2 …、a_n,圆的半径为R,则等号当且仅当A_1A_2……A_n为正n边形时成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的高考题中有一类向量问题引起广泛关注,这就是以多边形所有的边为向量所成的题型,题目不难,但很有意思,有一个定理,对解决这类问题很管用,供大家参考!定理已知凸n边形A_1A_2…A_(n-1)A_n(如图1),求证  相似文献   

15.
对于复平面,我们构造一个一一映射,使复平面上的点能够在一个三维球面上被表示,称为复数的球面几何表示.通过这样一个一一映射,我们可将对平面上的复数的研究转移到一个有限的三维空间上去,并在这个新的空间中讨论复数在其上的一些性质及关系.  相似文献   

16.
我们统称可凸可凹的平面多边形为任意多边形,并约定,沿任意多边形A1A2…An的边界行走一圈,如果图形总在行走者的左侧,则称此绕行方向为正向,多边形A1A2…An为正向多边形,正向n边形A1A2…An的面积记为SA1A2…An.文[1]给出了复数形式的正向△ABC的面积公式S△ABC=12Im〔(B-A)(C-A)〕1文[2]给出了复数形式的正向任意四边形ABCD的面积公式SABCD=12Im〔(A B-C-D)(B-D)〕2公式右边的大写字母A,B,C,D等既表示点,也表示这些点所对应的复数(下同).本文将给出复数形式的任意多边形的面积公式.1 两个面积公式的变形上述两个公式分别…  相似文献   

17.
式中(x_i,y_i)是n边形的顶点A_i的坐标,i=1,2,…,n,n个顶点的顺序A_1,A_2,…,A_n在图上是按逆时针方向排列的。 有些解析几何读物(如[1])已就边数较少的多边形介绍了这个公式,但不给一般的证明。本文试就任意多边形(包括凸的和凹的)给出公式(1)的两种证法,供教学上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关于平面束的方程,有些通用教材的讲述似有不完善之处,今提出来向大家请教.例如,有教材一方面说“通过定直线的所有平面的全体称为平面束”;另一方面又说“方程A_1x B_1y C_1z D_1十 λ(A_2x B_2y C_2z D_2)=0(其中λ为任意常数)称为通过直线L:A_1x B_1y C_1z D_1=0A_2x B_2y C_2z D_2=0 (A_1:B_1:C_1≠A_2:B_2:C_2)的平面束方程.”  相似文献   

19.
轨迹,作为平面几何的一部分,其解题思想、方法与其它内容多有不同。轨迹问题的解决常离不开几何证明,这是广为人知的。但是,轨迹用于几何证明,却并不多见。本文中的轨迹法就是有关这方面的探讨。应用轨迹法解题时,首先要明确与几何证明有关的轨迹,然后再从适当的轨迹中选出特殊元素,给出待证问题的证明。下面我们结合例子作些说明。例1 过△ABC的边BC、CA、AB上的点A_1、B_1、C_1引其垂线。这些垂线相交于一点的充要条件是: A_1B~2 B_1C~2 c_1A~2=A_1C~2 C_1B~2 B_1A~2 分析:由边AB的垂线,自然联想到“满足XA~2-XB~2=k的点X的轨迹是已知线段  相似文献   

20.
建立复平面后,平面内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可以用复数形式来表示,即: 但由于这一公式的应用范围的局限性,本文将考虑更一般的结果,即探讨复平面内复比的定比分点公式与应用。定义设复平面上一点P,它与已知点P_1、P_2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