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研究替代氢源加氢的有效性,对孤岛渣油以磷钼酸为催化剂,在不同氢源(CO+H2/H2O、CO/H2O、H2/H2O、H2)中悬浮床加氢裂化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水中现场发生的水-气转化反应提供的加氢氢源是一种具有高加氢活性的原子态氢。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孤岛渣油在超临界水-合成气中的加氢裂化反应过程在抑制生焦、反应产物分布等方面与对应的分子氢存在下孤岛渣油加氢裂化反应结果几乎一致,反应体系中水的存在主要作用是提供水-气转化反应的条件,在没有水-气转化发生的体系中,水的存在对加氢过程有抑制作用,总之、利用现场发生水-气转化反应为加氢提供氢源的孤岛渣油超临界水-合成气中悬浮床催化加氢裂化是一项有效的渣油加氢改质技术。  相似文献   

2.
利用热天平对比研究了大同煤及煤焦在O2/N2、O2/CO2和O2/H2O/CO2中的燃烧行为,探讨CO2和H2O气化反应对其富氧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氧气浓度下,煤粉在O2/N2、O2/CO2和O2/H2O/CO2中的燃烧速率按顺序依次降低。氧气浓度降低到2%,由于CO2和H2O气化反应的作用,煤粉在高温区的整体反应速率按顺序依次增大。当氧气浓度为5%时,煤焦在O2/CO2中的燃烧速率要低于O2/N2中的燃烧速率,但燃烧反应推迟后气化反应的参与使得煤焦在O2/H2O/CO2中的整体反应速率显著升高。当氧气浓度降低到2%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在CO2气化反应的作用下,煤焦在O2/CO2中的整体反应速率逐渐高于O2/N2中的燃烧速率。在O2/H2O/CO2中,由于H2O在共气化中起主要作用,煤焦在O2/H2O/CO2高温区的整体反应速率进一步升高。动力学分析表明,在5%氧浓度时,煤焦在O2/N2、O2/CO2和O2/H2O/CO2中的表观活化能依次升高。随着氧气浓度的降低,在不同反应气氛中的表观活化能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MgCl2-MgSO4-H2O、H3BO3-MgCl2-H2O、H3BO3-MgSO4-H2O三个三元体系及由它们所组成的四元体系H3BO3-MgCl2-MgSO4-H2O在288.15K的溶解度等温线。确定了六水硫酸镁的存在,讨论了各相之间的关系及各化合物相互间的盐析作用。  相似文献   

4.
将醋酸铜热解制备的Cu2O/AC(活性炭)催化剂,在氧化(O2/N2)和还原(H2/N2、CO/N2)气氛下进行预处理。350 ℃下预处理4 h,氧化气氛中Cu2O完全被氧化为CuO,还原气氛中Cu2O被还原为单质铜。经CO/N2预处理的催化剂表面Cu0分散性好,催化活性显著升高。在常压固定床微型反应装置上测试,在140 ℃的反应温度下,碳酸二甲酯的时空收率和选择性分别达到了261.9 mg/(g·h)和74.7%。反应后,还原气氛(H2/N2、CO/N2)预处理的催化剂与Cu2O/AC催化剂中铜物种价态组成趋于一致,催化活性亦趋于一致。关联反应前后催化剂表面铜物种的变化和催化活性的差异,可以认为Cu0具有较高的初始催化活性,Cu2O活性和价态均较为稳定,CuO活性较低。  相似文献   

5.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为模板剂,通过调变CTAB浓度水热合成了氧化钴前驱体,焙烧制得棒状形貌的Co3O4,在其表面浸渍K2CO3溶液制得K改性的Co3O4催化剂,用于N2O分解。用X射线衍射(XRD)、N2物理吸附(BET)、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O2程序升温脱附(O2-TPD)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TAB/钴及尿素/钴物质的量比等制备参数对Co3O4催化分解N2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TAB浓度为0.05 mol/L、CTAB/钴离子物质的量比为1、尿素/钴离子物质的量比为4时,所制备的Co3O4催化剂具有较高的N2O分解活性,而K改性可以进一步提升其催化性能。K改性的Co3O4在有氧有水气氛中400℃下进行N2O分解反应,50 h后N2O转化率仍保持在91%以上。  相似文献   

6.
利用超临界水-合成气为替代加氢氢源对孤岛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反应进行了研究,设想利用超临界水中发生的水-气转化反应(CO+H2O→H2+CO2)为渣油加氢反应提供氢源,报道了孤岛渣油超临界水-合成气中悬浮床加氢裂化反应催化剂影响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催化剂在该反应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入催化剂可以明显改善加氢裂化产物的分布和裂化反应产物的性质,降低裂化气体和抑制缩合生焦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在理想平推流反应器中进行了模拟热解气对模拟烟气中NO、N2O的还原实验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过剩空气系数λ、热解气中CH4、CO、H2、NH3浓度、烟气中NO、N2O浓度变化对NO、N2O出口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模拟热解气仅含其中一种气体时,在反应温度973~1 223 K时热解气中CH4、CO、H2基本不与NO发生反应,当λ小于或等于1.0时可降低N2O浓度0%~30%;热解气中NH3可降低NO 10%~60%,但NH3不与N2O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8.
在以H2O为质子源的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2RR)过程中,光解H2O产氢气(H2)被认为是一个竞争反应.因此,光催化CO2RR过程需要抑制H2的产生,以提高碳氢产物的选择性和产率.以CO2和H2为反应物的逆水气变换反应(RWGS)是常见的CO2加氢反应,在较高的温度和催化剂作用下生成CO和H2O.目前,光催化CO2RR研究主要聚焦于产物的选择性,而有关光解H2O产生的还原性气体H2在光热效应的促进下成为CO2RR中新的质子源研究较少.光热催化是一种新的高效催化反应方式,在反应过程中需要光照和加热.光照能够促进半导体光生载流子的激发,热效应则能降低反应物分子的活化势垒,并能够促进中间产物的表面迁移以及生成物的脱附.利用光热催化热力学和动力学上的有利条件,为以H2  相似文献   

9.
Ni-Mg-ZrO2催化剂上煤层甲烷三重整制合成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Ni-ZrO2和Ni-Mg-ZrO2催化剂,用BET、XRD、H2-TPR、CO2-TPD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采用固定床流动反应装置,研究了催化剂在煤层甲烷三重整制合成气反应中的催化性能;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原料气体组成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i-Mg-ZrO2催化剂在反应温度800℃、常压、空速为30 000 mL/(g·h)、CH4/CO2/H2O/O2/N2=1.0/0.45/0.45/0.1/0.4的条件下,CH4转化率为99%,CO2转化率为65%左右,生成合成气H2/CO体积比为1.5,并在58 h的实验中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良好。这主要归因于催化剂中金属和载体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催化剂的高热稳定性和强碱性。此外,较高的反应温度有利于甲烷三重整反应的进行;通过调节原料气组成,可以获得不同H2/CO体积比的合成气。  相似文献   

10.
用一步水热、分步水热、浸渍等方法分别制备Y-Co3O4复合氧化物,用于催化分解N2O的反应,其中,一步水热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较高。再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不同Y/Co物质的量比的Y-Co3O4复合氧化物,在优化出的催化剂(0.03Y-Co3O4)表面浸渍K2CO3溶液,制备K改性催化剂(0.02K/0.03Y-Co3O4)。用X射线衍射(XRD)、N2物理吸附、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O2程序升温脱附(O2-TPD)、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谱(XPS)等技术表征催化剂结构。研究发现,Co3O4和Y-Co3O4同为尖晶石结构,但Y-Co3O4的催化活性显著高于Co3O4。K改性增加了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位(Co2+),还有利于吸附氧的脱除,从而提高了催化剂活性。在无氧无水、有氧无水、有氧有水气氛中,K改性催化剂上的N2O全分解温度分别为325、350、375 ℃,催化剂活性较高。有氧有水气氛350 ℃连续反应50 h,K改性催化剂上N2O分解率保持90%以上,稳定性较高。研究发现,Y-Co3O4及K改性催化剂上N2O分解反应的Ea和lnA之间存在动力学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11.
助剂MgO、CaO对甲烷水蒸气重整Ni/γ-Al2O3催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固定床装置,考察了以共浸方式引入的助剂MgO、CaO对Ni/γ-Al2O3催化剂在甲烷水蒸气催化重整中的催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H2O/CH4/N2的摩尔比为2.86/1/3.28,GHSV为1800h-1,反应温度为700℃下,催化剂Ni-CaO/Al2O3催化性能最好;反应初期甲烷转化率可达到96.95%、CO选择性可达68.93%、H2收率可达73.58%。XRD和H2-TPR结果表明,CaO的存在使催化剂中的活性NiO组分增多,还原性和分散性能较好。利用热分析技术对积炭进行考察发现反应10h后的Ni-CaO/Al2O3催化剂上并未出现导致催化剂失活的炭物种。  相似文献   

12.
在合成气(H_2+CO)/复合溶剂(THN+H_2O)体系和氢气/四氢萘(H_2/THN)体系下考察了胜利褐煤液化性能,并对液化产物沥青烯和前沥青烯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合成气/复合溶剂体系下胜利褐煤液化转化率和油产率显著高于H_2/THN体系,当反应条件为H_2∶CO=1∶1(体积比)、THN∶H_2O=1∶1(体积比)、反应温度400℃、初压4 M Pa、时间30 min、催化剂添加量3%(Fe的质量计)和硫铁原子比1.2时,胜利褐煤液化转化率和油产率分别为88.79%和55.47%,比H_2/THN体系分别高出8.00%和7.54%。据此表明,在合成气/复合溶剂体系下,水煤气变换反应产生的氢活性更高,对煤和液化产物前沥青烯具有更好的加氢效果,同时四氢萘的存在稳定了煤热解自由基和溶解分散液化重质产物沥青烯和前沥青烯,这些因素的协同作用提高了煤液化转化率和油产率。实验表明,合成气/复合溶剂体系是一种新的褐煤直接液化技术。  相似文献   

13.
以经不同温度(120、250、350、450℃)焙烧处理的ZrO_2为载体,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系列CuO/ZrO_2催化剂;考察了富氢气氛下催化剂的水煤气变换反应(WGS)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uO/ZrO_2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随ZrO_2载体焙烧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火山型"变化趋势,在焙烧温度为250℃时取得最高值。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N_2物理吸附-脱附、N_2O滴定、H_2程序升温还原和CO程序升温还原及质谱跟踪等技术研究了系列ZrO_2载体及CuO/ZrO_2催化剂的结构和还原性能。结果表明,随着ZrO_2焙烧温度的升高,一方面,CuO/ZrO_2催化剂的Cu分散度逐渐降低,与ZrO_2具有强相互作用的高分散活性Cu-[O]-Zr物种("[]"表示ZrO_2表面氧空位)逐渐减少;另一方面,Cu-[O]-Zr物种的还原能力逐渐增强,并诱导催化剂活性表面羟基的还原能力也相应增强(CO为还原剂),即降低了催化剂对WGS反应的起活温度。两方面的综合作用使得ZrO_2载体焙烧温度为250℃(中等温度)时,CuO/ZrO_2催化剂的WGS催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Hβ分子筛负载钴氧化物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焙烧温度和钴负载量对催化剂催化分解N2O活性的影响,并采用XRD、NH3-TPD、H2-TPR、SEM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中的钴物种主要以Co3O4尖晶石型形态存在;催化剂焙烧温度显著影响其酸性和酸量及氧化还原性能,焙烧温度达到700℃后,催化剂中有难还原的Co-Al-O物种生成。焙烧温度和钴负载量对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均有影响,焙烧温度为600℃、钴负载量为10%~15%的催化剂催化活性好,N2O分解温度低,t10、t50和t95分别为325~329℃、364~367℃和406~408℃。  相似文献   

15.
三元体系LiCl-CS(NH2)2-H2O及LiCl-CH3CONHCONH2-H2O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钾盐-有机物-水体系的研究至今报导甚少,B·Begaliev[1]等对体系LiCl·CO(NH2)2-H2O进行了研究,发现有两个复合物:LiCl·CO(NH2)2,LiCl·3CO(NH3)2生成.为了进一步探讨这类体系中锂盐与有机物的相互作用,本文对LiCl·CS(NH2)2-H2O(Ⅰ)(0°,25℃)和LiCl-CH3CONHCONH2-H2O(Ⅱ)(0°,35℃)两个体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四元体系H3BO3-MgSO4-MgCl2-H2O在273.15K的溶解度等温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考察了H3BO3-MgSO4-MgCl2-H2O四元体系在273.15±0.05K温度下的溶解度等温线。四元体系共饱和点的液相组成为33.44%(重量)MgCl3,1.77%MgSO4和0.65%H3B03。  相似文献   

17.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PS)微球,通过自组装得到排列均匀有序的聚苯乙烯(PS)胶晶模板,然后经过浸渍和煅烧得到三维有序大孔(3DOM)钙钛矿型氧化物LaFe_(0.7)Co_(0.3)O_3。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制备的3DOM钙钛矿型氧化物LaFe_(0.7)Co_(0.3)O_3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3DOM LaFe_(0.7)Co_(0.3)O_3的甲烷化学链水蒸气重整性能。结果表明,聚苯乙烯(PS)微球粒径受苯乙烯单体使用量的影响,随着苯乙烯单体使用量的增加聚苯乙烯(PS)微球粒径呈增大的趋势;煅烧温度对三维有序大孔结构有显著影响,浸渍后模板在500℃煅烧下即能形成三维有序大孔结构比表面积达到19.820 m2/g,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三维有序大孔结构遭到部分破坏,在900℃煅烧下三维有序大孔结构遭到完全破坏。在氧载体与甲烷的反应前期,气体产物中CO2含量较高,是表面吸附氧将甲烷完全氧化所致,在表面吸附氧消耗完后体相晶格氧将甲烷部分氧化生成H2与CO。在水蒸气氧化阶段,水蒸气与还原态的氧载体发生反应生成氢气,产氢率为4.0-5.0 mmol/g。同时水蒸气氧化阶段气相产物中CO和CO2含量很低,说明3DOM LaFe_(0.7)Co_(0.3)O_3具有优秀的抗积炭性能。  相似文献   

18.
对新疆的两种高钠煤(伊犁煤YL、呼图壁煤HTB)进行了N2、CO2和H2O气氛和不同温度下钠迁移的研究。采用逐级萃取和湿法消解法确定了原煤、半焦中钠的赋存形态,定量研究了两种煤中钠的挥发及迁移规律。结果表明,YL煤的形态钠中水溶钠占80.08%,HTB煤的形态钠中不溶钠占61.54%。不同气氛下,升高温度都可促进两种煤中钠的挥发,半焦中水溶钠比例减小,醋酸铵可溶钠比例会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现象,盐酸可溶钠比例呈增加趋势。对于YL煤,CO2气氛可抑制钠的挥发,H2O蒸气可促进钠的挥发;900℃时,YL煤CO2气氛下钠挥发仅为N2气氛下的50.25%,而H2O气氛钠挥发为N2气氛下的111.45%。对于HTB煤,CO2气氛也可抑制钠的挥发,900℃时CO2气氛下钠挥发为N2气氛的80.91%;HTB煤在H2O蒸气下,800℃之前钠挥发高于N2,当900℃时,钠挥发略低于N2气氛。YL煤形态钠中以水溶钠为主,其挥发的同时会向盐酸可溶钠及不溶钠转变。而HTB煤形态钠中以不溶钠为主,其次是水溶钠,CO2和H2O气氛能促进不溶钠向其他可溶态钠转变。  相似文献   

19.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Mn改性活性焦吸附剂(Mn-AC),研究了模拟合成气(0.04%H2S、20%CO、30%H2、N2为平衡气体)下Mn-AC对单质汞的吸附特性,并利用BET、XPS、XRD等手段对吸附剂进行表征,分析了还原性气体对吸附剂脱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拟合成气气氛下,Mn-AC具有优异的汞脱除能力,200℃下2 h内平均汞脱除率达到84.3%。合成气中,H2S提供了具有脱汞能力的活性硫吸附位(Sad),显著地提高了Mn-AC的高温脱汞能力;H2消耗了吸附剂表面的活性氧,不利于活性硫的生成,CO消耗了生成的活性硫吸附位,两者对汞脱除均有抑制作用。高温下由于活性硫和汞的反应减弱,同时H2的抑制作用加强,吸附剂对单质汞的脱除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