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地层岩性圈闭识别和评价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大多数地层岩性圈闭的产状基本与地层界面平行,圈闭具有隐蔽的特点,用传统构造圈闭勘探的方法难以识别.地层岩性圈闭的成藏条件和成藏机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导致地层岩性圈闭的评价与构造圈闭评价有所不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剖析了地层岩性圈闭识别和评价的主要问题,认为存在4大关键问题:①地层岩性圈闭相对不容易识别;②地层岩性圈闭成藏条件钻前预测的准确性目前还不够高;③对形成地层岩性油气藏的运聚机理认识上尚存一定争议;④地层岩性圈闭缺乏专门的评价体系.这些问题是地层岩性圈闭勘探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油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的构造条件、烃源条件、储层条件、储盖组合和保存条件等方面的详细分析,认为该区延长组具有优越的成藏条件,具有形成良好油藏的潜力.油藏控制因素分析表明:油藏分布受延长组烃源岩厚度、生烃强度、排烃强度控制,油气运移指向紧邻生烃坳陷的流体低势区;有利沉积相带是三角洲油藏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水下分流河道往往距生烃坳陷近,具有优先捕获油气的位置优势,是油气富集的最有利场所;高渗透储层是油藏高产的重要因素.盆地中长6、长8地层中存在相对高渗透砂岩储层,油藏的高产往往与其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构造背景、层序特征和沉积体系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阜东斜坡带的岩性圈闭形成条件.认为研究区的岩性圈闭发育条件明显优于构造圈闭,并且岩性圈闭具有类型少,规模大,储层物性和盖层质量好,受单一沉积因素控制等特征.输导系统以砂体单一输导系统和砂体-断层复合输导系统为主,成藏动力分析结果表明阜东斜坡带岩性圈闭位于优势运移路径上,具备良好的成藏条件.其中阜5井区岩性圈闭成藏条件最好,勘探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从多元地质条件及其配置关系出发,分析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两缘油气成藏过程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盖层与断裂共同控制着油气垂向运移的距离及层位:古构造背景、不整合面、输导断裂与储层砂体的配置关系控制着油气侧向运移的方向、通道和距离;基准面旋回、沉积微相类型与现今构造配置关系控制着油气的垂向聚集层位及平面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构造发育史、油源条件及沉积微相研究成果,总结出研究区4种主要成藏模式:源内为自生自储式和下生上储式;近源为短距离垂向—侧向运移—断层或局部构造成藏模式;远源为长距离侧向运移—不整合面上下成藏模式;油气再次分配运聚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5.
安天下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10):3919-3926
为了提高地层圈闭勘探成功率,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为例,从已发现地层油藏解剖入手,结合地质风险要素分析及权重评价,开展了地层圈闭成藏有效性评价方法的建立。结果表明:济阳坳陷盆缘地层圈闭勘探风险评价主要包括运聚匹配条件、保存条件、圈闭条件及储层条件等4大地质条件10个地质要素;利用钻探成功率法和累计概率曲线法可以划分不同地质条件中地质要素的风险级别,利用成功率影响程度对比法可以确定不同地质要素的权重系数;最终利用地质风险概率法建立了济阳坳陷盆缘地层圈闭勘探评级分级标准和勘探风险评价方法,提高了地层圈闭含油性判识能力,完善和发展了勘探风险评价方法体系。该方法对于中国东部类似盆地地层油藏的勘探同样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镇泾地区延长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三叠系延长组的烃源岩条件、储层条件、储盖组合及圈闭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镇泾地区延长组成藏条件优越。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及富集规律研究成果表明:构造演化控制着油气的调整方向,成藏期油气向SE方向运移,现今油藏向NE方向调整运移。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分布控制着油气成藏,烃源岩有机质丰度>1%的地区,成藏条件优越。有利沉积相带控制油气富集,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距离生烃灶近,砂体物性好、厚度大,是石油富集的最有利场所。成藏期流体动力差控制着油气的运移方向,流体动力差越大的地方,油气越富集。断裂对油气富集起着运移通道的作用,断裂导致的增孔作用进一步影响着油气富集。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研究区各成藏组合沉积微相的研究及典型油藏剖面的解剖,分析了在西部英台—白城沉积体系控制下的月亮泡地区垂向上不同含油气组合岩性油藏的成藏主控因素、成藏规律及相应的勘探思路,丰富和完善了松辽盆地斜坡区岩性油藏的研究。研究表明:三角洲前缘相变所造成的岩性变化是上白垩统姚二+三段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嫩江组区域性水进形成的稳定泥岩为姚二+三段的成藏提供了良好的区域盖层,一定厚度的直接盖层是姚一段、青山口组及泉四段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而三角洲前缘相带良好的储盖组合及沉积微相相变造成的砂体侧向尖灭是这3套油层发育岩性油藏的又一重要原因;青山口组大套泥岩中发育的超压为形成"源下成藏"的泉四段提供了油源及排烃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8.
与构造油藏相同,形成隐蔽油藏的基本地质条件主要为生、储、盖、运、圈、保6个方面.在油气成藏的众多条件中,源岩、储层和圈闭是最基本的条件.二连盆地主要发育腾格尔组腾一段和阿尔善组阿四段2套主力烃源岩;阿尔善组阿四段、腾格尔组腾一段和腾二段3套主要储集层以及3套优质盖层.这3个基本成藏条件在不同构造类型的盆地中常形成不同类型的组合模式.二连盆地由于凹陷数量多,类型全,因而生储盖组合模式丰富.根据二连盆地构造、沉积背景的不同,其组合模式可以概括为:①单断型成藏条件组合模式;②构造反转型成藏条件组合模式;③双断型成藏条件组合模式.不同类型的成藏条件组合模式一般具有不同的成藏特点.  相似文献   

9.
荣兴屯地区古近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荣兴屯地区古近系剩余资源潜力需要进一步激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认识不清楚成为制约对其深化勘探的重要因素。通过地震、钻测井与测试等资料,并结合构造格局、沉积体系发育特征以及已探明油气藏的产出情况等的分析,总结油气成藏的基本条件,探讨其油气分布的控制因素。阐明了其油气成藏条件总体良好,油气聚集复杂多变,油气藏受烃源、断裂及储集层等主要因素控制,而各控制因素在油气分布中的作用不尽相同,有效烃源岩及局部正向构造控制了油气分布范围,储集层控制了油气的富集程度,油气形成和聚集与断裂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主级断裂控制了油气藏形成,次级断裂调整了油气分布格局,复杂断裂体系与不同类型的储盖组合综合控制了油气纵横向分布。  相似文献   

10.
阳信洼陷岩性油气藏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阳信洼陷古近系断裂发育,沉积相和沉积体系频繁变化,有效烃源岩分布广泛,为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阳信洼陷岩性油气藏主要包括砂体上倾尖灭油气藏、砂岩透镜体油气藏、断层-岩性油气藏、火成岩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5种类型.砂体上倾尖灭油气藏主要分布于北部陡坡带和南部斜坡带,砂岩透镜体油气藏主要分布在中部洼陷带、北部扇三角洲前缘相带和南部三角洲前缘相带,断层-岩性油气藏分布于断裂带附近,构造-岩性油气藏分布于鼻状构造带,火山岩油气藏分布于火山发育带.阳信洼陷有利的构造环境———沉积体系、充足的油气源条件、储层物性条件、断层(裂)体系的沟通或侧向遮挡、有效的直接盖层及生储盖的有机配置等优越条件是控制阳信洼陷岩性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番禺隆起新近系层序、沉积演化与地层圈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分析钻井、地震等资料,将区内新近系划分为14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又可以海泛面为界细分为3~5个四级层序或体系域.层序界面和水进面与浮游有孔虫的丰度和分异度变化有密切关系.结合钻井约束的地震沉积学分析,可识别出低位域(辫状河)三角洲、河流三角洲、浅海陆棚等沉积体系.地层属性分析揭示了三角洲前缘沉积在平面上特有的环状结构.以四级层序为地层单元的沉积相平面编图可很好地反映不同体系域的沉积相演化.区内的层序结构和沉积相带演化主要受到海平面变化的控制.区内存在5种潜在的岩性地层或构造-地层圈闭,由断裂坡折带控制的低位域三角洲砂体已由勘探证实可形成重要的构造-地层油气藏.  相似文献   

12.
Marine carbonate oil and gas field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exploration area in China and even across the world. Their formation, distribution and enrichment are special owing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deposition, diagenesis and accumulation, which is caused by the multiplicity of the carbonat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and facies, huge extensions of formation time and burial depth, complication of diagenetic evolution, heterogeneity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pores, caves and fractures affected by various factors.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s in carbonate rocks are not strictly controlled by the second-order structure belt. Most of them, under certain structural settings, are controlled by sedimentary diagenesis and its favorable facies. The hydrocarbon reservoir type is predominantly stratigraphic. Based on the worldwide researches of carbonate fields,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7 main factors control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middle-large marine carbonate stratigraphic fields.  相似文献   

13.
Marine carbonate oil and gas field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exploration area in China and even across the world. Their formation, distribution and enrichment are special owing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deposition, diagenesis and accumulation, which is caused by the multiplicity of the carbonate de- positional environments and facies, huge extensions of formation time and burial depth, complication of diagenetic evolution, heterogeneity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pores, caves and fractures affected by various factors.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s in carbonate rocks are not strictly controlled by the second-order structure belt. Most of them, under certain structural settings, are controlled by sedimentary diagenesis and its favorable facies. The hydrocarbon reservoir type is predominantly stratigraphic. Based on the worldwide researches of carbonate fields,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7 main factors control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middle-large marine carbonate stratigraphic fields.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东部白家海凸起侏罗系岩性油气藏发育,同一个区带上不同岩性圈闭的成藏机理存在差异性.针对岩性圈闭多元控油、主元成藏的特征,从岩性圈闭成藏主控因素中的储层临界物性出发,采用孔渗交会法和含油产状法,结合试验分析,对白家海凸起彩43井区侏罗系西山窑组的地层条件含油临界孔隙度进行研究.同时尝试从地层条件下的含油临界孔隙度、含油临界渗透率及含油孔喉特征等方面,对西山窑组现今及白垩纪末期的储集层含油性进行分析,发现常规实验室条件下侏罗系储集层的含油临界渗透率为0.1×10-3μm2,临界孔隙度值约为11.5%.垂向上储集层的含油临界孔、渗物性随埋深变化.采用有效含油孔隙度、有效含油渗透率和优势流动系数3个储集层临界物性参数进行分析,发现储层临界物性对白家海凸起侏罗系油气藏形成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川口油田西南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4+5储盖组合邻近主要烃源岩层(长7),且在烃源岩大量生排烃期位于油气运移的指向区,具有较好的成藏条件.储油砂体两侧及上部为漫滩沼泽及分流间湾沉积的泥岩、致密粉砂岩,构成上倾岩性遮挡,形成良好的岩性圈闭.油层主要分布在北北东走向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和北东向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内,主要受沉积相带、优质储盖组合和运移输导条件3大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6.
从岩性圈闭的形成机理出发,应用综合泥岩排替压力、砂岩孔隙度和盆地演化史的定量方法分析了柴西南地区古近系的岩性圈闭的形成期次.首先通过岩心分析法、测井孔隙度-含油饱和度交汇图版法及采油强度分析法等方法确定的含油储层的临界孔隙度来分析储层的有效性,其次根据泥岩盖层封盖能力综合评价参数等级确定的盖层临界排替压力分析盖层的有效性,再次结合盆地埋藏演化史定量分析了岩性圈闭形成期次.结果表明,柴西南区岩性圈闭的形成具有早期性和多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油坊庄地区长2油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区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油坊庄地区长2油藏烃源岩的分布与演化、构造特征、有利相带、储层特征以及保存条件等因素的系统研究,认为巨厚的烃源岩是油气成藏的基础,分流河道汇合部位厚砂体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场所,高闭合度的鼻状隆起对油气藏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大规模溶蚀作用形成的局部高孔高渗带是油气聚集成藏的有利地区,良好盖层是油气藏形成的重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划分出了4个有利勘探区带:元122-定108井区、洼101-元106井区、定34-定603井区、定57-定48井区.  相似文献   

18.
张树林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6):3965-3968
长春岭沿江地区扶余油层油气成藏条件研究和典型油气藏分析表明,研究区内青山口组烃源岩成熟度低、生烃能力较差;研究区的油气成藏规模受外部油气运移数量的控制。研究区油气主要来源于其西北的三肇凹陷青山口组烃源岩;不规则零散分布的河流相砂体、断层对砂体的强烈分割作用以及多期多成因油气对圈闭的充注作用是造成研究区油气分布复杂现象的主要原因。研究区存在"源岩区高压倒灌—侧向断裂疏导—构造高部位聚集"的成藏模式。研究区油气生成、运移与圈闭的形成期在时空上形成了良好有机的配置关系;其中明水组末期是研究区油气成藏事件的关键时刻。密集断裂带及油源补给程度是研究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