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20世纪40年代,部分中国乡土作家深感思想启蒙之艰难和民族危机的深重,在关注乡村民众的苦难时,企图探究生命萎缩的文化根源,发掘具有理想色彩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带着他的人生体验,真诚地宣叙着他的理想。他的体验来源于个人、民族、人类的生存危机的压迫和这种危机对人的“生命”的毁灭。本文通过分析与综合等方法,探讨了沈从文小说中生命意识的具体表现和深刻内涵。本文分别从“生命之美”和“生命之忧”两个方面分析了沈从文的生存体验在小说作品中的具体体现。前者是他记忆深处的东西,也是他在“危机”的压迫下的历史回归,展现出“湘西”的“本真”的生存状态,为“拯救危机”找到了重构的资源。后者却从现实出发,揭示了下层人民、都市人的“安宁”即“沉沦”的“非本真”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3.
试从乡土情结、悲剧意识等方面分析路遥小说的思想意蕴。作家路遥的价值在于:他总是能以个人人格的力量和作品所蕴涵的文化品质感动读者,寻求与读者的心灵达到最大程度的共鸣。  相似文献   

4.
5.
20世纪末中国小说作家,以城市现代文明为参照系,自觉运用现代理性的眼光,对乡土文化和城市文化作了全面的审视和探讨,在批判乡土文化落后性的同时,更多地表现对乡村的眷念和对城市文明的拒斥,在诗意乡土的精神回望、变异现实的理性批判、生存困境的人生感悟等方面,流露出浓重的乡土意识。  相似文献   

6.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特别是他的“威塞克斯小说”,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主要挖掘作家在创作中表现出的强烈的乡土意识,哈代创作中的乡土意识主要表现在自然情结、宗法情结、和民俗情结等三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乡土小说的家园想象是乡土创作在乡土中国受到现代性侵染并进而反思现代性后,以人为中心,极力张扬人的价值,展现浓厚的人性道德情愫和自由精神的叙事格局。对这一叙事格局的探讨,不能离开现代性语境。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乡土小说为对象,以对现代性语境的反思为背景,从社会文化及心理学角度对乡土小说创作与现代性问题进行联系性考察,挖掘出现代性进程中乡土作家们内在的精神矛盾和复杂的文化心理,揭示出乡土小说家园想象乃至乡土创作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生之惑”、“生之艰”、“生之悲”三个部分,从“侠客”的“缺父”特征、“侠客”血缘关系的不确定性、“侠客”行为的局限性、“侠客”生存的“进退两难”、“侠客”结局的悲剧性等五个方面详细考察了金庸小说人物的动态生命进程,认为由于独特的人生际遇,金庸产生了“远离中国文化母体中心”,“丧失自身文化根基”的危机感,同时,西方现代后现代文化思潮也对生活在香港的金庸形成强烈的文化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金庸借助其小说,展现了独特的生命意识,即“生命的本质是荒诞的,人生充满无穷无尽的痛苦”.  相似文献   

9.
杰克·伦敦有特殊的人生经历,其思想也比较复杂,但其作品都透露出一种强劲有力的生命激情,向人们发出“热爱生命”的呼喊。  相似文献   

10.
生命意识是对生命的认识和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在鲁迅的生命里——猛秀、刚强、希望、乐观;孤独、寂寞、悲观、沉郁;希望与绝望,乐观与悲观,“实有”与“虚无”交织在一起。鲁迅在人生的旅途中,奋然而前行,象“过客”那样作“绝望”的抗战。  相似文献   

11.
在抗战过程中,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文学用语言营造了一个个与残酷现实相对的精神家园,“追寻——归宿”成了一个相当普遍的主题模式,骆宾基的小说以刚劲中的清新与明丽,强悍中的苦涩和忧郁,深入地拓展了这一主题,应该在“东北流亡作家群”中对其给予一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阎连科善于在苦难生存境域中探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他的乡村小说在对于人的生存处境、生存状态的热切关注和审美表现中,不仅揭示了沉重苦难与边缘生存中生命存在的苦痛与叹息,还表现了人们超越苦难与自我救赎的执著精神和坚韧顽强的抗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萧红的小说蕴涵着一种深沉的悲剧意识,书写着作家一生的苦难、辛酸和生命意识的解读。她的作品模糊了生与死的界限,“生”“死”体现的是一种枯索麻木的状态和对生命的冷漠、残酷。其作品中,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女性的生命意识影射着作家悲观的厌世情绪和对生命乐观的凄凉。虽然其小说有其鲜明的特色和风格,但其过于散碎的结构和近乎失真的描写亦是不可忽视的瑕疵。  相似文献   

14.
潘福业 《科技信息》2010,(24):I0056-I0056
为企业谋发展,铸造新时代的新兴企业,是我们所努力的目标,产品质量是企业的基础。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没有标准化的施工工地、没有过硬的工程质量,在建筑市场上是没有竞争力的。因此,我认为把"生命意识"融入建筑,视工程质量为生命,不断地创出优质工程和精品工程,是我们土木人所力争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只有把建筑人的生命意识融入到建筑的生命中去,才能使企业长青。本文仅从作者近年来管理工作中的体会和感想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5.
人类的生存从一开始就应当具有创造性。这不仅是对技术本质的生存论理解,更是对人类生存本质的深入分析,生存方式的创造性生存转向是对人类生存本质的确认。全球化为人类生存方式向创造性生存转向准备了时代条件,虚拟生存是人类生存方式向创造性生存转向过程中具有革命性变革的新的生存方式,是实现生存方式转向的现实基础。实现生存方式创造性生存转向,需要完成生存理想目标、生存价值理念、生存实践方式和生存文化模式的四个转向。  相似文献   

16.
生命意识,即个体对生命现象与生命本质的立场、态度与价值取向,它所折射的是个体的人格气质与文化濡染。老舍先生的散文表达出一种独有的生命意识,主要表现为对自然生命的崇尚与赞美,对弱小生命的关注与同情,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追寻。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作为充满人文色彩的历史学科更是如此。本文笔者从生命生存的多层次探讨历史教育在生命教育中应该承担的任务。认为生命生存有"活着"、"适应"、"生存价值"三个层次,历史教育应该让生命具有"完整性",让人成为"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18.
昌耀所铸造的诗歌世界是奇异的,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诗歌所呈现的生命意识更为令人深思和引人注目。昌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生命意识主要有四方面组成:宿命感、荒诞意识、孤独意识和受难意识。昌耀的生命意识来自于对生命本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结合自己从事人类学研究的经历和研究案例,讨论了人类学在中国研究方面的范式和使命,并就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文化生态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裂变,民间文学和传统技艺尤其是那些依靠口耳相传的乡土童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正在不断消失,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困境.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拯救和传承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