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光谱实验室》2007,24(1):153
汤飞凡是湖南省醴陵县人。1921年湘雅医学院毕业后,到北京协和医学院任助教并从事微生物学研究。1925年赴美国工作。发表论文多篇,引起了美国微生物学界的重视。1929年回国后,历任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细菌学系主任,英国国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抗战期间,在昆明创办卫生防疫处,培养中国首批微生物研究专家。  相似文献   

2.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0
熊庆来,字迪之,云南省弥勒县人。1909年考入云南省高等学堂本科。1913年留学比利时包芒学院。1915年至1920年先后在巴黎大学、马赛大学、蒙柏里大学学习,获理科硕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南京东南大学和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主任。1931年至1933年在巴黎专攻函数论,获理科博士学位。1937年至1949年任云南大学校长。1957年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3.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0
吴有训,字正之,江西省高安县人。1920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次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在作科学研究时,对证实康普顿晓。效应作出了重要贡献。1926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在清华大学继续从事对多原子气体的X射线散射工作。先后任南京中央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教授、物理系主任、理学院院长、南京中央大学校长、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1949年后,多致力于科学研究组织工作,对于我国的科学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光谱实验室》2007,24(1):78
侯德榜,福建省闽侯县(今福州)人,字致本。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1913年留学美国,后获博士学位。1921年回国后,任塘沽永利碱厂和南京永利硫酸氨厂总工程师兼厂长、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总经理。1939年试验联合制碱法成功,并把这一方法毫无保留地公之于众,被称为“侯氏制碱法”。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5.
《光谱实验室》2007,24(1):79
华罗庚,浙江省金坛县人。1929年任金坛县立中学庶务会计,开始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数学论文。1931年被熊庆来教授发现并推荐到清华大学工作。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深造两年。1938年任昆明西南联大教授。1946年后任美国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伊利诺大学教授。1950年1月回国,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应用数学所所长、数理化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  相似文献   

6.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6
郑和,明朝宦官。本性马,小字三保。回族,云南省昆阳县(今并入晋宁县)人。祖父与父亲都到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幼时就对外洋情况有所了解。明初入宫做宦官,从燕王起兵,赐姓郑,任内宫监太监。永乐三年(1405年)率舰队通使“西洋”,两年而返。以后又屡次航海,28年间总计七次(一说八次)出国,最远曾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海口,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第六次航海回国后,曾任守备南京太监。  相似文献   

7.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2
一行,俗姓张,名遂,魏州昌乐(今河南省南乐县)人。21岁出家为僧,先后在嵩山、天台山研究佛经和天文历算。曾翻译《大日经》等典籍,一度为密宗大师。玄宗开元五年(717年)应召到长安,后受命主持编修新历法,开元十五年编成《大衍历》。修历伊始便着手新天文仪器的制造和天文观测。与梁令瓒一起制成黄道游仪、水运浑象仪。重测150多颗恒星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5-175
张孝骞,湖南省长沙市人。1914年入湖南湘雅医学院,1921年毕业并留校任教。1923年去北京协和医院工作。1926年去美国霍布金斯大学医学院留学,次年回国,在协和医院内科创建临床消化专业组。1932年再度玄美,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进修,专攻胃消化功能,研究成果引起广泛关注。抗日战争爆发后,回湘雅医学院,任院长等职,主持内迁贵阳、重庆。1946年应美国国务院邀请去美讲学,1948年任协和医院内科教授兼主任。  相似文献   

9.
《光谱实验室》2007,24(1):74
赫歇尔生于德国,早年继承父业,在近卫军中任乐师。1757年迁居英国,历任音乐教师、演奏员、作曲家和琴师。业余则经常磨制望远镜和从事天文观测。1782年被聘为宫廷天文学家,从此,以天文为业。赫歇尔在天文上的贡献可概括为4个方面:(1)制造望远镜。赫歇尔磨制了铜-锡-锑合金反光镜面,制造反射望远镜多架,其中最大者口径为1.2米,完成于1789年。(2)发现天王星。赫歇尔在其妹协助下,于1781年用自制的望远镜在作巡天观测时,偶然发现了天王星。  相似文献   

10.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3
汤川秀澍因对亚原子粒子理论的研究获得194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35年他提出了一种核力理论,正确预言了介子的存在。介子是质量处于电子和质子之间的瞬变粒子。汤川秀澍1929年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后留校任教,1938年获大阪帝国大学博士学位。重返京都大学任理论物理学教授(1939-1950),他还曾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任职,1953-1970年担任京都基础物理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11.
《光谱实验室》2007,24(1):72-72
赫姆霍兹对生理学、光学、电动力学、数学和气象学均有十分重要的贡献,最著名的是发现能量守恒定律。出生于波茨坦。1838-1843年在柏林威廉医学院学习。1848年任柏林解剖陈列馆助手和柏林美术专科学校特聘教授。1855年任波恩大学解剖学和生理学教授。1871年任柏林大学物理学教授。1888年任柏林物理技术研究所所长,直至去世。他研究了眼睛的光学结构后,发明了检眼镜和眼膜曲率计。  相似文献   

12.
《光谱实验室》2007,24(1):12
巴赫是前苏联科学院院士(1929),社会主义劳动英雄(1945),曾参加革命运动。民意党人,1885—1917年侨居国外。前苏联生物化学学派创始人。他研究细胞光合和氧化过程的化学作用,提出呼吸基础是许多连续的酶促氧化还原反应(过氧理论)。他组建了卡尔波夫物理化学研究所(1918)和前苏联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1935,从1944年起改名巴赫生物化学研究所)。巴赫1937年起为前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  相似文献   

13.
《光谱实验室》2007,24(1):160-160
瓦维诺夫(S)是瓦维诺夫(N)之弟。1945—1951年任前苏联科学院院长,他对固体发光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固体发光是固体吸收外来能量(电磁能、机械能、化学能等)而转化为光能的现象。它有两个基本判据:一是任何物体在一定温度下都有热辐射;二是外激发源对固体的作用停止后,发光还延续一段时间(称为余辉)。后一个判据是瓦维诺夫于1936年提出的,有了它,发光才有了确切的科学定义。  相似文献   

14.
《光谱实验室》2007,24(1):154
陶行知,原名文浚,后改知行,又改行知。安徽省歙县人。1914年留学美国,曾师从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学习。1916年回国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继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推动平民教育运动,最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1926年起草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宣传生活教育,要求教育与实际相结合,为人民大众服务。设想以教育为主要手段来改善人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6
竺可桢,浙江省绍兴市人,1908年毕业于澄衷学堂。1913年~H1918年先后毕业于美国的伊利斯大学农学院和哈佛大学地学系,获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中国气象学会会长、东南大学和南开大学地理(学)系教授、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校长。主张“用人校长有全权,不受政党之干涉”、“教授是大学的灵魂”、“受高等教育的人.必须有明辨是非,静观得失,缜密思虑,不肯盲从的习惯”,并认为大学生除了诚实做人,勤思求学之外,最要紧的是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这些比单纯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更重要。  相似文献   

16.
《光谱实验室》2007,24(1):14
巴索夫1950年毕业于莫斯科理工学院,并在1956年获得博士学位。他在列别捷夫研究所工作,从1958年起任研究所副所长。由于他和普罗科洛夫在脉泽基础理论方面的工作,二人与汤斯共享了196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7.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8
黄炎培,字任之,别号抱一,江苏省川沙县(今属上海市)人。1899年中秀才,1901年入南洋公学,选读外文科,受之于中文总教习蔡元培。次年中乡试举人。1903年返乡兴办小学堂。1906年在川沙创办浦东中学,1912年任江苏省教育司司长,教育会副会长。1914年卸职后,周游全国及美、日、东南亚各国,考查教育,从事教育改革的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光谱实验室》2007,24(1):158-158
第谷出生于贵族家庭,自幼喜欢观察星辰。1562年进入莱比锡大学。1563年他作了第一个天文记录——木星和土星。1572年他发现在仙后座里出现了一颗新星(现已测知是银河系的一颗超新星)。1576年在丹麦国王的资助下,他在汶岛上建立一所宏大的天文台。在那儿他坚持了二十多年的天文观测。1599年到布拉格,任御前天文学家。第二年,他邀请开普勒船来当助手。第谷提出一种介于托勒密的地心体系和哥白尼锄的日心体系之间的宇宙体系。  相似文献   

19.
《光谱实验室》2007,24(1):81
约飞1902年在彼得堡工业大学毕业后去德国留学,师从伦琴。1905年回国。十月革命后,他建议并参与筹建在前苏联各地的16所物理研究机构,包括他担任所长多年的列宁格勒前苏联科学院物理技术研究所,对前苏联物理学的发展功勋卓著。他培养了不少人才,卡皮察和朗道都是他的学生。他本人毕生致力于固体物理学的研究,特别是半导体的研究。他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指出,半导体是电子技术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20.
《光谱实验室》2007,24(1):30
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省绍兴市人。清光绪(1890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甲午战争后,他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同情维新派。戊戌政变后,他认为变法失败的原因,在于不先培养革新的人才,乃于1898年9月回绍兴办教育,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提倡新学。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后,开始倾向反清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