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熙民 《物理》1991,20(6):355-360
本文很据我国近年来研究驻极体的情况,介绍一般进展和所遇到的问题.在驻极体材料中,叙述由材料外注入载流子和极性分子材料本身取向极化的两类电荷,介绍聚合物材料和新近开展研究的无机材料与复合材料.这些材料经过适当方法就可以制成驻极体,着重介绍高温栅控电晕注极方法,它是结合材料热处理和控制电荷均匀量值而获得稳定驻极体.为了鉴别驻极体的优劣,也介绍了测量和估算驻极体寿命的设备.文章中还分析宏观象的有关机理.最后根据驻极体主要效应,阐述在微电子学,传感器件和生物医学等方面的应用和前景.  相似文献   

2.
陈钢进  夏钟福 《物理学报》2004,53(8):2715-2719
采用高温熔融和电晕充电方法制备了由聚四氟乙烯/氟代乙烯丙烯共聚物复合而成的空间电荷驻极体压电膜.借助准静态压电系数测量,研究了制备工艺对复合膜压电活性的影响.根据Kacprzyk等提出的复合驻极体膜的压电模型,结合等温表面电位衰减和压电系数衰减测量结果,讨论了驻极体复合膜系统中的压电性产生机制.结果表明,压电效应的大小不仅取决于俘获在材料中的电荷密度的大小,还与被俘获电荷在材料中的存在形式和分布有关. 关键词: 空间电荷驻极体 压电效应 聚合物复合膜  相似文献   

3.
惠和兴 《物理》1989,18(9):547-550,518
本文介绍了驻极休荷电的机理和种类,荷电情况的描述和测试原理,形成驻极体的几种主要方法及其优缺点等,最后介绍了驻极体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和前景。  相似文献   

4.
朱俊  张兴元  陆红波 《物理学报》2005,54(7):3414-3417
用热释电技术研究了尼龙11薄膜驻极体制备过程中热处理与极化温度对驻极体陷阱能级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淬火驻极体的热释电流谱上存在四个空间电荷退陷阱电流峰,而在退火处理后则显示两个退陷阱电流峰.采用多点法对热释电流谱进行理论拟合可以将各个退陷阱电流峰分离并得到它们的陷阱深度参数.这些参数进一步表明,淬火尼龙11薄膜驻极体内存在四个空间电荷的陷阱能级,极化温度升高对它们的分布情况影响不大;退火处理后,陷阱能级减少为两个,且随着极化温度的升高,较浅的陷阱能级有明显向较深陷阱能级接近的趋势. 关键词: 尼龙11 薄膜驻极体 热释电 热处理  相似文献   

5.
一、前 言驻极体(electret)是一种永久极化的电介质.长期以来,它一直是一种科学上的珍奇.只是在近三十年间才有了应用方面的研究.最近十多年工业上的研究和应用有了迅速发展.例如,在电声学方面,驻极体麦克风及其它换能器已有商品出售.驻极体在人们面前展现了更多应用的可能性,其前景是鼓舞人的.开展驻极体研究并开拓其应用,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是很有意义的.首先推测驻极体存在的是英国物理学家赫维赛德(O.Heaviside)[1] .1890年他在一篇文章中首先使用了驻极体这个术语,认为它可以作为磁体的静电类似物而存在.30年后,日本物理学家江口元太…  相似文献   

6.
吴贤勇  夏钟福  安振连  张鹏锋 《物理学报》2004,53(12):4325-4329
以Du Pont公司的商用Teflon FEP A型薄膜为例,通过热脉冲技术、等温表面电位衰减测量和开路热刺激放电电流谱分析等实验结果,讨论了经常温和高温电晕充电后样品厚度对薄膜驻极体的沉积电荷密度、薄膜驻极体的内电场、体电导率以及电荷储存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热脉冲技术组合电导率温度曲线的测量,研究了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样品厚度对沉积电荷层的平均电荷重心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充电参数一定的条件下,随着膜厚的降低,储存电荷密度上升,但电荷稳定性有所下降.因此,合理地调控薄膜厚度,可以有效地优化驻极体的电荷储存能 关键词: 厚度 驻极体 电荷储存能力 电荷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王飞鹏  夏钟福  张晓青  黄金峰  沈军 《物理学报》2007,56(10):6061-6067
利用栅控恒压电晕充电组合反极性电晕补偿充电法,研究了孔洞(单元电畴)内分布的空间电荷型宏观电偶极子的形成,及其增长对聚丙烯孔洞膜电极化期间的电流特性及电导率的影响. 借助等温表面电位衰减测量、开路和短路热刺激放电电流谱分析等,讨论了宏观电偶极子及其密度变化时的聚丙烯孔洞驻极体膜电荷储存稳定性及电荷动态特性. 实验结果说明:由电极化形成的宏观电偶极子的自身电场提高了聚丙烯孔洞驻极体膜的电导率,从而降低了驻极体膜电荷储存的稳定性. 对呈现弱极化强度的孔洞驻极体膜,以孔洞为畴结构基本单元内的宏观电偶极子,其两性空间电荷的大部分仅仅分别沉积在透镜状孔洞上下两壁的两端. 外激发脱阱电荷从脱阱位置的输运路径,主要是绕孔洞两边沿介质层迁移;而极化强度较高的样品,其两性电荷则分别分布在上下两壁的宽广区域内,脱阱电荷的大部分在驻极体电场驱动下从脱阱位置通过孔洞层间的介质层迁移并衰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几个学科互渗交叉,而得到深入发展的驻极体材料的研究历史、发展和未来的动向.特别指出了驻极态的研究是一个具有共性的基础理论课题.本文又特别介绍了驻极体(具有驻极态特性的材料)用于伪装材料方面的实践和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开发伪装(隐身)材料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用作空气过滤材料的聚丙烯(polypropylene,PP)无纺布驻极体的电荷储存能力及 其稳定性. 研究了温度和环境湿度对电荷稳定性的影响,并从材料形貌特征和能阱结构方面 分析了电荷储存对湿度敏感效应的结构根源. 指出热处理工艺(包括常温充电后老化和高温 充电)对电荷稳定性的明显改善. 结果说明PP无纺布驻极体在常温常湿时呈现出很好的电荷 储存寿命,脱阱电荷的输运规律受慢再俘获效应控制. 关键词: 聚丙烯无纺布 驻极体 电荷稳定性 湿度和温度  相似文献   

10.
压力膨化处理工艺能够显著改善聚丙烯蜂窝薄膜(cellular polypropylene) 驻极体的压 电活性.通过热脉冲技术、表面电位衰减测量及TSD 电流谱分析等研究了经恒压正电晕充电 的聚丙烯蜂窝膜的陷阱能级分布特征,讨论了压力膨化处理工艺对这类蜂窝膜驻极体电荷稳 定性及电荷输运特性的影响.结果说明,PP 蜂窝膜内存在着位于中能级区的能值各异的三种 分立陷阱,深能值陷阱和浅能值陷阱的大多数位于孔洞膜近表面的体层或体内,而中等能值 陷阱则主要位于自由面附近.压力膨化处理改变了PP 蜂窝膜的能阱状态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 了这类孔洞膜驻极体的电荷储存稳定性,但没有明显影响其由慢再俘获效应占主导地位的脱 阱电荷输运特性. 关键词: 压力膨化处理 聚丙烯蜂窝膜 驻极体 电荷储存与陷阱分布 电荷输运  相似文献   

11.
稳定的驻极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欧阳毅 《应用声学》1989,8(2):37-41
本文以实验资料和新近理论为依据,论述了稳定的驻极体的制备。在常温下工作的驻极体最好用聚四氟乙烯(PTFE)或聚全氟乙丙烯(FEP)制作;而长期在高温环境中(80—90℃)工作的驻极体,最好用聚二氯对苯撑二甲基(PDCPX)制作。稳定的驻极体的制备,不管用什么方法,极化后的热处理对其稳定性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聚四氟乙烯多孔薄膜驻极体的电荷储存稳定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在室温和高温下的栅控恒压电晕充电,常温电晕充电后经不同温度老化处理后的表面电位衰减测量,及开路热刺激放电(ThermallyStimulatedDischarge,TSD)研究了正负充电后PTFE(Polytetrafluoroethylene)多孔薄膜驻极体的电荷储存稳定性.PTFE多孔膜,PTFE非多孔膜(TeflonPTFE)和FEP(TetrafluoroethylenehexafluoropropyleneCopolymer)非多孔膜(TeflonFEP)间的电荷储存稳定性的比较研究也已进行.通过等温退极化程序,对上述三种薄膜驻极体的电荷储存寿命(有效时间常数)τ进行了定量估算.结果指出:在有机驻极体材料中,对正负充电后两种极性驻极体样品的PTFE多孔薄膜驻极体均呈现最优异的电荷储存稳定性,尤其是在高温条件下.通过扫描电镜(SEM)对这种新结构的氟聚合物驻极体材料的突出电荷储存能力和结构根源也已初步讨论.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多孔膜 驻极体 电荷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陈钢进  肖慧明  夏钟福 《物理学报》2006,55(5):2464-2469
报道采用电晕充电方法,对用高温熔融粘合工艺制备得到的双向拉伸多孔PTFE与PP复合过滤材料进行驻极体改性,并采用热刺激放电和表面电位测量等方法研究了材料的电荷存储稳定性,根据驻极体相关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 结果表明,电晕充电的多孔PTFE/熔喷或纺粘PP覆膜材料中,既存在空间电荷又存在极化电荷,复合膜的界面是电荷陷阱的主要来源. 从不同面对复合膜材料进行充电时,材料具有完全不同的电荷存储特性. 由于材料体内空间电荷和极化电荷的极性相反、相互补偿,表面电位测定并不能真正反映材料内部电荷的存储状态. 关键词: 驻极体 电晕充电 聚合物复合膜 热刺激放电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常温下恒流和恒压电晕充电、充电后的等温表面电位衰减、热刺激放电和扫描电镜等实 验手段研究了恒流和恒压电晕充电技术对聚四氟乙烯多孔薄膜驻极体驻极态的影响.与恒压电晕充电相比较,恒流电晕充电时由于流过薄膜的电流恒定,增加了注入电荷在多孔结构厚度方向界面处的俘获概率,使沉积电荷密度上升,改善了驻极体的储电能力.然而,这些位于不同层深多孔界面处的俘获电荷在这类功能膜储存或使用过程中,经外激发从脱阱位置 以跳动(hopping)模式输运至背电极的路径相对缩短将导致脱阱电荷衰减较快. 关键词: 恒流电晕充电 聚四氟乙烯多孔膜 驻极体 电荷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压电驻极体(也称为铁电驻极体)是一类具有强压电效应的微孔结构驻极体材料,具有柔韧、低密度、低特性声阻抗等特征,是制备柔性空气耦合声电换能器的理想材料.针对器件对高灵敏度和高温工作环境的应用需求,本文报道高性能氟化乙丙烯/聚四氟乙烯(FEP/PTFE)复合膜压电驻极体的制备和性能表征.研究结果表明,FEP/PTFE膜的特...  相似文献   

16.
陈钢进  饶成平  肖慧明  黄华  赵延海 《物理学报》2015,64(23):237702-237702
本文报道一种基于双层介质界面极化机理的新型驻极体注极技术: 借助辅助层对PP薄膜进行注极. 采用表面电位测试方法考察了注极温度、注极电压对所获PP薄膜驻极体电荷存储性能的影响, 并利用热刺激放电技术研究了其高温电荷存储性能, 同时测试了PP薄膜驻极体在X和Y方向的静电场分布. 结果表明: 界面极化注极是一种比电晕注极更为优异的驻极体形成方法. 在一定温度下, 驻极体表面电位随注极电压的增加而增加, 而且两者呈线性关系, 这一结果与注极过程的电荷积聚方程的分析完全一致. 注极温度的影响研究表明, 在保持注极电压不变(注极电压范围为0.5–3.0 kV)的情况下, 温度低于75 ℃时, 温度的变化对于注极效果的影响不明显; 当注极温度大于75 ℃ 时, PP薄膜驻极体的表面电位随注极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表面电位随时间的变化研究表明, PP薄膜驻极体具有良好的电荷存储稳定性. 对其表面电位分布的测试表明, 界面极化注极所形成的PP薄膜驻极体呈现均匀的静电场分布.  相似文献   

17.
张鹏锋  夏钟福  安振连  吴贤勇 《物理学报》2004,53(10):3560-3564
研究了栅控恒压正电晕充电的聚四氟乙烯(PTFE)薄膜驻极体的电荷储存与 输运特性.结果显示在100℃以下的较低温区和高于150℃,尤其是高于180℃的较高 温区内慢再俘获效应控制着脱阱电荷的输运;而在约100—150℃的温区内快再俘获效应占主导地位.初始表面电位的增加将导致电荷密度衰减加剧,通过合理控制充电参数和组合 热处理工艺,可使同样储存有足够高的电荷密度的正负充电的PTFE薄膜驻极体既显示出相近 的电荷储存寿命,又具有突出的电荷稳定性.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正充电驻极体 交越现象 电荷稳定性 电荷 输运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实验对负极化FEP驻极体的热稳定性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得出室温高温两种极化方法下FEP驻极体寿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提出制备Teflon AF/非线性光学聚合物驻极体双层膜系统来提高主客体掺杂型非线性光学聚合物驻极体中偶极分子的有序取向稳定性的设想.样品用恒压电晕充电法极化,通过测量电光效应的等温衰减监测偶极子有序取向稳定性,用开路热刺激放电、等温表面电位衰减测量等手段分析了材料的电荷动态特性.结果表明双层膜系统中偶极分子有序取向稳定性明显优于单层非线性光学聚合物驻极体,其松弛规律可用KWW扩展指数函数来描述. 关键词:  相似文献   

20.
通过接触法充电、恒压电晕充电,以及开路热刺激放电技术,对充电参数(例如充电电压,充电时间和充电温度等)对聚丙烯蜂窝膜(PP cellular)驻极体的压电性及其热稳定性的影响的研究,并从孔洞型薄膜压电体的材料结构和理论模型出发,讨论了这些参数对其影响的原因,分析了与压电活性密切相关的空间电荷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合理地优化充电参数,能使这类呈闭合孔洞的聚合物蜂窝膜驻极体的压电性及其稳定性得以改善,为拓宽这类新型压电功能膜应用领域,推动其产业化进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技术依据. 关键词: 聚丙烯蜂窝膜 压电性 充电参数 电荷输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