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王尚学  瓦锦明  周玉惠 《甘肃科技》2012,28(14):155-156,31
洮河林区苗圃地害虫种类主要有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dae)的大灰象甲(Sympiozomiasvelalus chevr)和绿绒象甲(llypomecessguamosus schon).开展该项试验的目的是通过技术研究,全面掌握象甲生活史、生物学特性及危害规律,探索最佳防治方法,解决洮河林区育苗工作中的虫害防治问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查分析,掌握了尚志国有林区森林鼠害发生规律夏危害状况,并对多种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种防治方法均有一定作用,综合防治、化学防治和不育剂防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fanierii)属啮齿目仓鼠科鼢鼠亚科,广泛分布于我国甘肃、陕西、宁夏等地,主要以植物的地下部分为食物,食性很杂,适应性强,粮作、蔬菜、杂草、果树及林木均遭受其危害。近年来,随着定西市林业建设的不断发展,造林面积迅速扩大,中华鼢鼠对林木的危害也日趋严重,目前已成为当地林业生产中发生面积最大、危害程度最重的自然灾害因子,直接影响当年新造苗木成活率和历年造林苗木的保存率,  相似文献   

4.
郭亚民  李增 《甘肃科技》2012,28(18):166-168
采取线路踏查与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天祝境内华隆林区华北落叶松球蚜发生特点及其规律进行了初步的数量化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球蚜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嫩枝梢和针叶上进行危害,发生特点具有明显的季节性,5~6月为发生危害高峰期,发生数量与温度和湿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概述了天祝林区落叶松球蚜发生现状与防治现状,以及目前防治工作存在的困难和客观问题,提出了落叶松球蚜防治的具体对策与技术。  相似文献   

5.
影响美洲大蠊人工养殖的蜚卵啮小蜂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报道了影响美洲大蠊人工养殖的蜚卵啮小蜂(Aprostocetus hagenowii (Ratzeburg))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孙小霞  袁虹  李小燕 《甘肃科技》2014,(10):139-142,126
采取线路踏查与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青海云杉林进行了全面调查,记录蠹虫5科共36种,其中,长蠹科1种、窃蠹科1种、皮蠹科6种、小蠹科3种、齿小蠹科25种,本次调查发现区内新记录11种。观察了不同种类害虫的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提出了生态防治的策略与措施。开展了以综合培育、清除灾害木及保护利用天敌为主要措施的生态防治。  相似文献   

7.
中条山林区强大小蠹危害状况及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大小蠹 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是 1 998年才首次在中国报道的一种毁灭性林业害虫 .这种昆虫在中条山林区主要危害油松和华山松 .其原为次期性害虫 ,但在中条山林区独侵入健康树干的趋势较明显 .在近年的少雨干旱年代成为初期害虫 .本文对强大小蠹在中条山林区的危害状况作了详细研究 ,并对这种害虫的防治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8.
9.
非洲大蜗牛具有繁殖力和抗逆性强等特点,对云南的农作物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介绍了该生物在云南的发生、分布情况,以及对农业生态、农林业生产的危害等.初步研究了非洲大蜗牛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大蛾卵跳小蜂雌雄成虫触角感受器的类型、数量和分布特征,为探究各感受器的内部结构、感受机制及相关功能提供基础。【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大蛾卵跳小蜂的触角结构、长度及触角感受器的形态特征;鉴定感受器的类型,统计触角背面和腹面不同类型感受器的数量、位置。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触角长度和同类感受器的长度、宽度、数量在雌、雄蜂间的差异;比较不同亚节上感受器的数量、分布密度在雌、雄蜂间的差异。【结果】大蛾卵跳小蜂触角呈膝状,雌蜂的触角总长[(806.79±4.30) μm]大于雄蜂触角总长[(781.13±7.13) μm]。雌蜂触角鞭节有9亚节,包括6索节和3棒节;雄蜂触角鞭节有7亚节,包括6索节和1棒节。雌、雄蜂触角上都着生7种类型感受器,分别为毛形感受器(TS)、刺形感受器(ChS)、钟形感受器(CaS)、板形感受器(PS)、乳状感受器(MS)、Böhm氏鬃毛(BB)、指形感受器(FS)。TS和FS都分为Ⅰ型和Ⅱ型。雌蜂和雄蜂上TS的数量最多、分布最广,TSⅠ和TSⅡ在雌雄间的数量无显著差异。雌蜂ChS、FSⅠ的数量显著大于雄蜂相同类型的感器数量;雌蜂BB、FSⅡ的数量显著小于雄蜂相同类型的感器数量。PS、CaS、MS的数量在雌雄蜂间无显著差异。观察发现,从触角基部到端部,感受器类型和数量越来越多,密度越来越大。【结论】雌、雄蜂触角感受器的总量较为接近,但不同感受器数量、大小和分布存在差异,具有明显的性二型现象;跳小蜂科昆虫中存在钟形感受器;大蛾卵跳小蜂的触角鞭节可能在寄主定位、识别、产卵等过程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高新技术之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林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智慧林业成为了现代林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智慧林业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3S技术、智能装备及林木育种、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森林保护等林业生产和管理业务深入融合新模式。我国智慧林业的发展,在现代林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笔者首先介绍了智慧林业产生的背景、内涵、特征、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以及针对智慧林业发展所进行的顶层设计、项目部署实施、科研平台建设及人才培养概况;然后系统介绍了林业智能感知、空间信息技术、大数据及云计算、虚拟现实和智能装备技术等智慧林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现状;进一步介绍了智慧林业在林木遗传育种、森林精准培育、森林资源监测与经营决策、林火监测预测及病虫害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方向上的应用进展;最后,分析了未来智慧林业的发展目标,展望了智慧林业技术体系的主要发展方向。笔者认为,智慧林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推进智能算法及硬件的研发和应用,并加强智慧林业理论基础研究;同时,还需在精准多源数据获取的基础上,将现代数据挖掘、模型模拟、智能分析技术融入林业生产的业务流程中,服务林业生产的全产业链,引领林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林业科技文体具有词义精准、格式规范、数据确切的科技文体特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林业文献的翻译应服务于新的需要,在翻译过程中要分类理清,立体化思维;注意英文被动语态的译法;注意全文统一,讲求译文整体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对新疆草原蝗虫的危害、优势种、发生的原因、发生的特点与防治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草原蝗虫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林业企业旅游从业人员在职培训的必然性和在职培训的模式、培训的内容以及提高培训质量的具体措施。在师资选择和培训范围等方面提出了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林业低碳产业链共生系统基础上,构建林业低碳产业链共生系统结构模型,提出林业低碳产业链共生系统具有群落性、资源投入减量化、生态性和经济增值性等特征。各个共生单元内部和共生单元构成的共生系统可具有相似的动力机制,以林业加工制造单元为例,在假设加工制造单元由制浆主体、造纸主体和板材加工主体构成的基础上,构建了资源消耗(林木资源分段分级利用、非林资源消耗、废弃物循环利用)、生产投入和产量的函数关系,经求解得到单个主体参与共生系统后收益增加,三主体构成的共生系统所产生的收益大于三主体独自运营收益之和。结果表明:当主体预期参与共生系统可获得较独立运营的增量收益时,节点企业才有动力参与产业链; 当产业链节点企业构建共生系统也能够获得增量收益时,节点企业才有动力组建林业低碳产业链共生系统。最后提出延伸林业产业链以扩大共生主体范围,推进林产品加工制造共生单元的资源消耗减量化,探索新型的共生模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林业科技文献的语言特点是大量使用专业和半专业词汇,大量使用介词短语,复杂长句较多,大量使用被动语态。在翻译实践中,主要采用的翻译技巧和翻译方法包括词义的选择、特殊词类的处理、长句的译法和语态的转换等。  相似文献   

17.
林业信息系统体系构建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林业各种特征信息的采集和处理的标准化,以地理信息系统为中心的"3S"一体化技术及网络技术为基础,采用现代科技方法,建立高精度的林业空间信息管理数据库,方便林业部门中进行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森林资源动态监测、资源数据管理、林权管理等管理,充分利用RS的实时性和动态性,达到林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以信息提供、动态监测和辅助决策为目标的林业信息综合管理,实现动态管理与监测.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和林业经营思想的转变,林业投融资制度经历了曲折的变迁过程。本文对这一过程进行考察,认为我国林业投融资制度变迁正在由强制型变迁向诱致型变迁嬗变,变迁的动力来源于各利益主体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在多元利益主体的联合行动或者矛盾协调中,林业投融资制度变迁呈现出依附性、渐进式、滞后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以“数字林业”建设为背景,针对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中的信息共享体系结构、数据库共享方案、数据交换体系三个主要方面提出福建省林业信息共享方案,并对信息安全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农林废弃物改性或者直接用于吸附重金属离子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该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关于农林废弃物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研究现状以及影响农林废弃物吸附吸附重金属离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