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青藏高原对东亚大尺度低空急流的动力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欧洲中期预报中心的十五层σ坐标初始方程的有限区域模式,对东亚一次大尺度低空急流进行了数值预报和控制试验.48小时的预报无论是大尺度环流、低空急流轴或是中尺度大风中心都与实况十分接近.去掉全部地形(J08)及改变高原的高度和坡度(J09)的试验指出:青藏高原对于东亚环流及大尺度低空急流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去掉地形后西风带槽脊强烈发展,副热带高压西北进.季风气流在印度半岛就开始北折,构成宽约30个经距的均匀而弱的偏南风带,原低空急流不复存在。 东亚季风气流是低空急流主要的大尺度背景场及动量源.向南延伸青藏高原地形,以影响季风气流的强度和走向,就大大地改变了原低空急流的方向和强度.由于东亚季风气流在对流层低层最强,因此它比西风带偏南气流及副热带高压更对低空急流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1888年以来南亚夏季风活动长期变化的主要特点,用Mann-KendallRank Statistic方法检测到本世纪20年代夏季风活动突然增强的季风气候突变现象,并且发现这一突变现象与该时期全球迅速增暖几乎是同时的,对突变时期季风区环流和海陆热状况的诊断表明,北半球增暖期间陆地增暖明显大于、早于海洋,陆地和海洋热力差异迅速加大,促使季风低压发展,季风气流中的扰动加强,是夏季风突然增强的一个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3.
南亚夏季风槽脊和热带气旋的活动与移动性CISK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MONEX资料的分析表明,南亚夏季的季风槽脊有30—50天的周期振荡现象和缓慢的向北移动;季风槽中的热带气旋又有向东频散能量的现象。基于引入了基本气流垂直切变的CISK模式,本文得到了一种缓慢移动的CISK波。在南亚夏季风状况下,这种CISK波向北的经向速度约为每天0.6纬度,振荡周期约为34天;考虑到对流层低层平均西风对扰动能量的影响后,CISK波将向西北移动,而能量向东传播。这些理论结果同MONEX资料分析相当一致。因此,垂直切变基本气流通过CISK机制产生的CISK波极可能是南亚夏季风槽脊和热带气旋活动的重要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大气物理研究所海洋环流模式和太平洋大尺度环流数值模拟工作,设计了一个考虑实际海陆分布和海底地形、较高分辨率的太平洋环流数值模式(水平经纬圈方向网格距为2°×2.5°,垂直方向为不等距的8层);并且采用垂直扩散参数化方法和稳定有效的时间积分方案.在年平均大气强迫场驱动下成功地模拟出海面起伏中赤道槽、赤道脊、北赤道逆流槽和北赤道脊等分布特征;完整地模拟出与这些槽脊分布相对应的北赤道洋流、南赤道洋流和介于它们两者之间的北赤道逆流;模拟得到的黑潮和赤道潜流强度也和观测结果相当.  相似文献   

5.
夏季青藏高原气象学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使用经过1979年5—8月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观测资料订正过的欧洲中心FGGE—Ⅲb资料、GMS1地球同步卫星云图资料及其它一些资料,详细分析了夏季青藏高原的水汽状况、热力层结状况和月平均环流场的主要特征;计算了主要经圈环流圈的位置分布和从高原上上升气流的轨迹;通过逐月、逐日的涡度方程诊断分析,讨论了夏季高原高、低空稳定环流场的维持机制,发现高原上存在的强盛频繁的积云对流活动对高原大型环流场的维持是非常重要的;最后提出了一个高、低层多层次的对流活动振荡过程造成的热量水汽接力式上传输送的物理模型,认为它可能是夏季青藏高原高空大气高温、高湿状况维持的主要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最近130ka中国的古季风——Ⅱ.古季风变迁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根据海陆相互作用对古季风变迁的影响和代用气候指标的时间序列,初步重建了最近130ka和18ka东亚季风变迁的历史,重点阐述了夏季风环流活动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中国中、东部季风气候旋回及有关环境过程模式,初步探讨了我国古季风变迁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对层结大气纬向环流动力影响的模拟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旋转层结流体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对西风环流的动力作用。分析了在不同的罗斯贝数R和旋转欧拉数E条件下,高原附近流场的主要特征,并给出了流型的R~E区域图。对于春、秋、冬三季各月的大气平均情况,在主要相似判据R和E相同条件下,对高原东南部的低涡、低槽和切变线系统,高原西北部的斜脊系统、高原上游和下游槽的形态、垂直环流结构和高原北侧与东南侧的急流等流场特征,都得到满意实验结果,这表明青藏高原动力作用对东亚大气环流影响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热力强迫下大气平衡态的突变与季节变化、副高北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研究了具有连续季节变化热力强迫的低阶正压耗散系统的平衡态和平衡态的突变。由此得到,大气环流的典型季节性平衡态是冬季型环流和夏季型环流。由于热力强迫和大气非线性运动的相互作用,随着热力强迫参数的连续季节变化,可以出现大气环流的多次的季节性突变和副热带高压的北跳。在不同的经向和纬向热力差异下,副热带高压可以出现不同类型的北跳。  相似文献   

9.
喇曼光谱学的基础是印度物理学家喇曼(C.V.Ramaa)于1928年在液体中发现的喇曼效应。早期喇曼光谱用高压或低压汞灯作光源。自1960年激光器问世以后,由于应用了 He Ne 或 Ar~ 激光器作为激  相似文献   

10.
高压氢-镍蓄电池是一种高效化学电源,具有能量密度高、充放电速率大、寿命长及耐过充等特点,将阴极贮氢材料代替压缩氢气,即为低压氢-镍蓄电池。负极材料不使用贵金属铂,以TiNi为负极的低压氢-镍电池内压在3×10~5Pa以下使用更加安全。镧镍基合金氢化物与水中溶氧反应的研究表明,它在25~55℃范围内能定量消除水中溶氧。本文主要讨论阴极贮氢材料如何有效消除电池过充电时氧化镍电极产生的氧气及其催化机理。 1 实验部分 以TiNi为负极的密封式A1型低压氢-镍蓄电池的容量为1A·h,死体积约为15 mL。图1、2分加别为电池过充时内压变化及过充后开路时内压变化曲线.实验按50、100、150 mA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关于波动对基本气流强迫作用系列研究的一部分,它通过E-P剖面的年变化来比较南北半球波流相互作用年变化的异同。结果表明,两半球冬半年波流相互作用很强,夏半年则非常弱。南半球行星尺度的外激发源也很弱。研究还指出,由于对流层中质量环流强。静力稳定度小,余差环流项成为动量方程中平衡E-P通量项的大项。因此,在研究对流层西风加速时,必须同时考虑E-P通量和余差环流的作用。使用通常的Euler方程,能更方便地研究涡动对平均气流变化的直接贡献。  相似文献   

12.
系统压力是低压金刚石薄膜生长实验中重要的实验参数,如果采用合理的计算方法定量化地预测出压力对金刚石薄膜生长条件的影响,则可以直接用于指导其实验研究。本文报道根据非平衡热力学耦合理论模型绘制了C-H体系金刚石生长投影相图,经与大量实验结果比较相一致,并系统地计算了压力变化的碳氢体系金刚石生长非平衡定态截面相图,得到了金刚石生长区随压力变化的规律。计算得到的相图与经典平衡相图有本质不同,均有金刚石生长区,因而可以合理解决金刚石低压下连续生长而石墨被腐蚀与经典平衡热力学之间的矛盾。本文的计算结果可以为金刚石生长实验提供定量化的压力条件的选择和优化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13.
高压下轻元素单质的结构相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全  马琰铭 《化学进展》2011,23(5):829-841
压力是物质独立于温度和化学组分的一个重要维度,能够有效改变物质内部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诱导形成具有新结构和新性质的高压新相,可以揭示许多常压下不曾有过的新现象和新规律,为制备出常压条件下无法得到的新材料提供了创新性源泉。元素单质在常压下大多具有简单的晶体结构,但在高压下却发生了非常复杂的结构相变,形成了多种新颖的高压相,产生了超导、超硬、金属-绝缘体相变等奇异现象,吸引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元素周期表中前12种轻元素单质的高压结构相变、高压相的新奇物理特性及相变产生的物理机制进行了探讨和论述,并对实验和理论高压结构相变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高分辨谱模式,对1982/1983 El Nino期大气环流异常的模拟指出,持续的赤道东太平洋海温距平导致热带非绝热加热和直接经圈环流间的正反馈,从而加强了Hadley环流。同时,冬半球高纬涡旋输送特征发生明显变化,使强迫反环流加强。在纬向平均意义下,El Nino海温距平在月的时间尺度上导致副热带地区变干,而热带和北极地区变暖、变湿。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描写非绝热有限振幅超长波运动的三层模式,得到基本纬向气流弱不稳定时,超长波振幅和基本气流的演变规律。分析表明,在轴对称热力场作用下斜压不稳定的旋转地球大气系统,在通常的牛顿型加热下具有特征周期为几周到几个月的阻尼自振荡特性。牛顿型加热将导致稳定的平衡态流场出现,通常它是近于高指数的环流状态,与行星大气本身的参数和基本气流超临界垂直切变的大小有关。趋于平衡态的演变过程性质,取决于加热强弱(μ)与斜压不稳定发展率(kC_(oi))的相对大小:在一般加热下,超长波振幅演变呈衰减的振荡特性,在强加热下,演变过程表现为快变和缓变两个阶段。这些结果可以对大气环流中长期变化的一些特征给予理论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测定气体水合物相平衡数据的高压 PVT装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了一套用于研究气体水合物的高压流体PVT(压力-体积-温度)测试系统。分别利用低压和高压传感器在温度268-283.2K时,压力6-40.2kPa和4600-7200kPa范围内采用恒温试压法分别对1,1-dichloro-1-fluoroethane(1,1二氯-1-氟乙烷)和甲烷气体水合物相平衡点进行了测试;并将所得两组数据与文献值相比较。该装置温度、压力范围较宽,可用于气体水合物相平衡实验。  相似文献   

17.
ATP(三磷酸腺苷)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能量物质,它的各种结合状态都是与生物功能密切相关的.在生物体内,它常常以很高的浓度存在[1-3].由于碱基芳环部分的电子云形成环流,两两堆积可以降低能量.因此在ATP浓溶液中,它们可能倾向于以碱基堆积方式形成自聚体,使能量得到降低.已有不少报导指出核苷酸在溶液中有碱基堆积现象.人们通过改变样品的浓度、pH值、实验温度等条件,发现ATP溶液的1HNMR谱中各质子的化学位移有很大变化,据此提出了多种可能的堆积模型[4-7],并通过实验数据计算了它们的变化规律[8,9],认为在酸度较高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ISBN 978-7-122-11958-2)该书从色谱科学的角度详细地阐述了制备色谱的原理、重要的实验技术、关键性色谱分离技巧及其应用。内容包括制备色谱的基础知识、制备薄层色谱、常压柱色谱、低压及中压柱色谱、高压制备液相色谱、高速逆流色谱、模拟移动床色谱、顶替色谱、制备气相色谱、电泳以及与制备色谱技术紧密相关的生物代谢产物的提取分离技术等。本书对制备色谱技术的系统介绍具有简明、系统、全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冬季低纬度热源异常对北半球大气环流影响的物理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应用球坐标系的波折射指数平方来讨论北半球的冬季低纬度强迫所产生的准定常行星波在实际基本气流中的传播规律,指出了冬季北半球低纬度热源异常将会引起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的异常。本文还应用一个包括Rayleigh摩擦、Newton冷却及水平涡旋热力扩散准地转球坐标模式,来研究北半球冬季理想热源强迫所产生的扰动系统在北半球的传播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在冬季由于热带太平洋上空热源异常,可以产生PNA型大气环流的异常。  相似文献   

20.
超声波作用下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始财  樊栓狮 《化学通报》2005,68(11):867-870
实验搭建了一套高压条件下超声波作用于天然气水合物反应的装置系统,该系统中超声波的频率为20kHz,功率为0-150W可调。利用该装置研究了超声波对天然气水合物生成过程和引导时间的影响。实验发现声场中生成特征曲线诸如温度、压力、流量等随着时间的推迟与静态反应时不同,反应引导时间约缩短至静态时的1/6,分解后重新反应引导时间甚至缩短至静态的1/10。水合物成核速率提高是由于超声波提高了传质系数、成核点浓度和过饱和度,而降低了界面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