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水热条件下,由联苯-2,4,4′,6-四甲酸(H4bptc),4,4′-联吡啶(bipy),合成了3种锌配位聚合物[Zn(bptc)0.5]n(1),[Zn2(bptc)(H2O)3]n·n H2O(2),[Zn2(bptc)(H2O)(bipy)1.5]n·n H2O(3),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方法对配合物的组成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1具有双核结构,八元环金属簇Zn2(COO)22+自组装成具有(6,6)-连接拓扑结构;配合物2具有(4,5,6)-连接拓扑结构;配合物3在辅助配体的构筑下形成三维网络结构。用溴化乙锭荧光探针法测试了配合物对EB-DNA复合体系的荧光猝灭效应,实验结果显示配合物均能使EB-DNA复合体系的荧光发生不同程度的猝灭,由此推测配合物均与DNA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插入作用,引入具有刚性平面辅助配体之后的配合物3,其作用力又强于不加辅助配体的配合物1和2。  相似文献   

2.
邻菲咯啉合铜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两种配合物,[Cu(phen)(L-Phe)(H2O)]ClO4(1)(L-Phe为L-苯丙氨酸根)和[Cu(phen)(Gly)(H2O)]ClO4·2.5H2O(2)(Cly为甘氨酸根),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随着配合物浓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配合物(2)与BSA的结合常数大于配合物(1)与BSA的结合常数,牛血清白蛋白对配合物的结合位点数为1,荧光猝灭作用机理为静态猝灭.  相似文献   

3.
以3-羟基-1-金刚烷甲酸(Hhata=C11H16O3),邻菲啰啉(phen)和稀土硝酸盐为原料,合成了7个轻稀土配合物(1)~(7)[RE2(hata)6(phen)2].4H2O(RE=La(1),Ce(2),Pr(3),Nd(4),Sm(5),Eu(6),Gd(7))。其中(1)为单晶样,其余6个样为粉末样;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摩尔电导、热重分析等手段表征了配合物;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1)的晶体结构,该配合物[La2(hata)6(phen)2].4H2O(C90H114La2N4O22)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a=1.33979(13)nm,b=2.6395(2)nm,c=1.31321(14)nm,β=112.174(4)°,V=4.3005(7)nm3,Z=2,Mr=1881.67,F(000)=1944.0,Dc=1.453 g.cm-3,μ(Mo Kα)=1.056 mm-1。结果表明:两个镧原子与两个邻菲啰啉中的4个氮原子和6个3-羟基-1-金刚烷甲酸根中的羧基氧原子配位,中心原子的配位数为9。用溴化乙锭荧光探针法测试了7个配合物对EB-DNA复合体系的荧光猝灭效应,实验结果显示配合物均与DNA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插入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2-甲基-4-噻唑甲酸(HMTZA,C5H5NO2S)为配体合成了3种新型过渡金属配合物[Co(MTZA)2(H2O)2]·3H2O (1),[Cu(MTZA)2(H2O)]·2H2O (2)和[Zn(MTZA)2(H2O)2]·3H2O (3)。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中心金属Co(Ⅱ)离子的配位数为6,配位构型为略为变形的八面体;配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Cu(Ⅱ)离子的配位构型是一个畸变的四方锥;配合物3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中心金属Zn(Ⅱ)离子的配位构型为畸变的八面体。用溴化乙锭荧光探针法测定了配体和配合物与DNA作用的荧光光谱,结果显示无论配体还是配合物均能使EB-DNA复合体系发生不同程度的荧光猝灭,且配合物的作用强度远大于配体。  相似文献   

5.
邓洪  李红  徐宏  计亮年 《化学学报》2002,60(12):2159-2166
合成了4-氰基苯基咪唑并[5,6-f]邻菲咯啉(CYIP)和2-羧基苯基咪唑并[5, 6-f]邻菲咯啉(COIP)两种新配体及它们的钌混配配合物[Ru(bpy)2CYIP](ClO4)2 ·H2O(Rul)(bpy=2,2′-联吡啶),[Ru(phen)2CYIP](ClO4)2·H2O(Ru2) (phen=1,10-邻菲咯啉),[Ru(bpy)2COIP](ClO4)2·3H2O(Ru3)和[Ru(phen)2COIP] (ClO4)2·H2O(Ru4),并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和质谱对它们进行了表征。 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这些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采用电子吸收光谱、稳态荧光、 圆二色谱和粘度测定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 Rul和Ru2通过CYIP配体以插入的方式与DNA结合,而配合物Ru3和Ru4则通过COIP配 体以部分插入的方式与DNA结合。  相似文献   

6.
由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酸(HMTC,C_4H_4N_2O_2S)分别和1,3-双(4-吡啶基)-丙烷(bpp)、菲咯啉(phen)合成了2个锌配合物[Zn(MTC)_2(bpp)]_n(1)和[Zn(MTC)(phen)(H_2O)_2](MTC)(2)。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1是二维网状结构,属于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中心金属锌(Ⅱ)离子的配位构型是扭曲的四面体结构。配合物2是二维层状结构,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中心金属锌(Ⅱ)离子的配位构型是变形的三角双锥结构。用溴化乙锭荧光探针法测定了配体和配合物对EB-DNA复合体系相互作用,实验结果显示无论配体还是配合物均能使EB-DNA复合体系发生不同程度的荧光猝灭,且配合物的作用强度远大于配体。  相似文献   

7.
邻菲咯啉-铜(Ⅱ)-L-亮氨酸配合物与DNA的结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红  乐学义  计亮年  徐政和 《化学通报》2003,66(12):847-850
应用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电子吸收光谱和溴化乙锭(EB)荧光分析法研究了[Cu(phen)(H2O)(L-Leu)^ ](phen=1,10-邻菲咯啉,L-Leu=L-亮氨酸)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中心铜离子在循环伏安图上呈现一对明显的准可逆氧化还原波。当加入一定量的DNA时,配合物的氧化还原峰电流明显降低,配位阳离子的扩散系数减小,电子光谱的最大吸收峰明显红移,产生明显的减色效应。同时,配合物也能较大程度地猝灭EB-DNA体系的荧光,证明配合物与DNA存在插入结合。  相似文献   

8.
由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酸(HMTC,C4H4N2O2S)和菲咯啉(Phen)合成了2个铜配合物[Cu(MTC)2(H_2O)2]n(1),[Cu2(MTC)2(Phen)2(H_2O)4](MTC)2(2)。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进行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1是一维链状结构,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中心金属铜(Ⅱ)离子的配位构型是一个畸变的四方锥结构。配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是一个双核结构,由2个配位水分子上的氧桥连2个铜(Ⅱ)离子形成六配位的扭曲八面体结构。用溴化乙锭荧光探针测定了配体和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无论是配体还是配合物均能使EB-DNA复合体系的荧光发生不同程度的猝灭,且配合物的作用强度大于配体,具有刚性平面辅助配体的配合物2的作用强度又大于不加辅助配体的配合物1。  相似文献   

9.
铜(Ⅱ)邻菲咯啉蛋氨酸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在pH=6.86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采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和 交流阻抗及数据拟合技术)、粘度测定、电子吸收光谱和溴化乙锭(EB)荧光分析法 研究了[Cu(phen)(H2O)(L—Met)]^+(phen=1,10-邻菲咯琳,L—Met=L-蛋氨酸)与 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中心铜离子在循环伏安图上呈现1对明显的准可 逆氧化还原波。当加入一定量的DNA时,配合物的氧化还原峰电流明显降低,扩散 系数减小,电化学反应电阻增大,电子光谱的最大吸收峰明显红移,产生明显的减 色效应,同时,配合物也能较大程度地猝灭EB-DNA体系的荧光,说明[Cu(phen) (H2O)(L—Met)]^+与DNA的作用较强,作用模式为部分插入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去甲基斑蝥酸(H2DCA)为主要配体,两种2-取代咪唑,即2-甲基咪唑(Me Im)或2-(2′-吡啶基)苯并咪唑(PBIm)为辅助配体,合成了4种过渡金属配合物[Co(Me Im)(DCA)(H2O)2](1)、[Cu(Me Im)2(DCA)]2?(H2O)2(2)、[Zn2(Me Im)2(DCA)2]n?(H2O)n(3)和[Cu2(PBIm)2-(DCA)2]?(H2O)2(4),其中DCA=去甲基斑蝥酸根、7-氧杂二环[2.2.1]庚烷-2,3-二甲酸根.用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进行了表征.其中配合物1和2分别为六配位和五配位的单核配合物,其中在晶体结构中2为双分子缔合形式;配合物3为四配位和六配位两种配位模式的多核聚合物;配合物4为六配位的双核配合物.通过紫外吸收光谱法、黏度法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4种配合物均能以部分插入模式(1~3)和插入模式(4)与DNA发生中等强度的相互作用.在诱导剂H2O2或Vc存在下,4种配合物对超螺旋质粒DNA均有切割作用,并可能为氧化还原作用机制.荧光光谱法研究表明,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配合物能以静态猝灭机理猝灭BSA的荧光.配合物均具有清除HO?自由基的能力.配合物对人体外癌细胞的增殖具有选择性抑制活性.两种铜配合物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抑制能力较强,其中配合物4具有更强烈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4个新的基于多胺酚配体的Dy(Ⅲ)和Zn/Ni-Dy(Ⅲ)配合物:[Dy(CH_3OCH3)L](1),[Dy2(μ-H2O)L2](2),[Zn2DyL2]ClO4·H2O(3)和[Ni2DyL2]ClO4·H2O (4)(H3L=N,N′,N″-三(3,5-二甲基-2-羟基苯酚)-1,4,7-三氮杂环壬烷)。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2分别为单核和双核Dy(Ⅲ)配合物,3和4为M-Dy(Ⅲ)-M三核配合物(M=Zn (3),Ni (4))。磁性测试表明,配合物1和2具有场诱导的慢磁弛豫行为,且2具有多个磁弛豫过程,配合物3和4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慢磁弛豫行为。荧光测试表明,配合物1~3具有Dy(Ⅲ)离子典型的窄带特征发射,由于Ni(Ⅱ)离子的荧光猝灭作用,配合物4没有明显的荧光产生。  相似文献   

12.
通过水热方法,用2,4,4′-联苯三羧酸(H3btc)和菲咯啉(phen)分别与Mn Cl2·4H2O和Ni Cl2·6H2O反应,合成了2个具有双核结构的配合物[Mn2(Hbtc)2(phen)4]·5H2O(1)和[Ni2(Hbtc)2(phen)4]·2H3btc·4H2O(2),并对其结构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的晶体都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1和2均为双核结构,通过分子间的O-H…O氢键作用,双核的分子被进一步连接成了三维超分子框架。研究表明,双核分子中相邻金属离子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二氢杨梅素-锌配合物(DMY-Zn),采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热重分析(TG-DTA)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二氢杨梅素与Zn2+离子形成了配合物,其组成为[C15H10O8Zn].2H2O。采用EB为荧光探针利用荧光滴定法和粘度法进一步研究了二氢杨梅素-锌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发现二氢杨梅素-锌配合物与DNA有较强的相互作用,能和EB竞争与DNA结合,插入到ctDNA相邻的碱基对中,其作用方式为插入作用,Stern-Volmer线性猝灭常数Ksq为1.01。  相似文献   

14.
用普通溶液法合成了4个配合物:[Cu(Ts-p-aba)2(phen)(H2O)]n(1)、[Zn(Ts-p-aba)2(phen)(H2O)]·H2O(2)、[Pb(Ts-p-aba)2(phen)]2(3)和{[Pb(Ts-p-aba)(phen)(NO3)](DMF)}n(4)(Ts-p-aba=N-对甲苯磺酰对氨基苯甲酸,phen=菲咯啉,DMF=N,N-二甲基甲酰胺)。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均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1的中心铜离子处于变形的八面体配位环境,并通过配体N-对甲苯磺酰对氨基苯甲酸扩展为一维直线链结构;配合物2是个单核分子,锌离子的配位多面体为四角锥体。配合物3和4均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配合物3由配体N-对甲苯磺酰对氨基苯甲酸桥联成二聚体,铅离子处于变形的八面体配位环境;配合物4是具有一维链状结构的配位聚合物,铅离子处于变形的一面心八面体配位环境。另外,对4个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电化学性能和荧光性质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乙醇-水体系中合成了5个对羟基苯乙酸及邻菲咯啉稀土配合物:其中4个配合物[RE(HPAA)3(phen)2].2H2O(RE=Eu(1),Tb(2),Dy(3),Yb(4))具有相同的结构和类似的化学组成;第5个配合物是[Yb(HPAA)2(H2O)2(phen)2](HPAA).(HHPAA).2H2O(5),HHPAA=对羟基苯乙酸,C8H8O3;phen=1,10-邻菲咯啉),其结构和化学组成与前4个配合物不同。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粉末X-射线衍射对产物进行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5的晶体结构。配合物5(C56H53N4O16Yb)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2.206 52(3)nm,b=1.368 76(2)nm,c=1.754 14(2)nm,β=101.167(1)°,晶胞体积:V=5.19754(12)nm3,晶胞内结构基元数Z=4,分子量Mr=1211.06。测定了铕、铽和镝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在形成配合物后,依然显示铕髥离子、铽髥离子和镝髥离子的特征发射,这表明配体将吸收的能量有效地转移给了中心离子,配体起到了很好的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含混合配体双核铜(I)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光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少文  曹健等 《化学通报》2002,65(12):824-826
合成了含双二苯基膦甲烷(dppm)和邻菲咯啉(phen)混合配体的双核铜(I)配合物[Cu(dppm)(phen)]2(NO3)21,并经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特征,配合物1的结构分析表明,dppm作为桥式双齿配体、phen作为双齿配体分别与铜原子形成四面体配位结构,硝酸根离子位于配合物外界。  相似文献   

17.
用水热法合成了两种新的配合物[Cd2(e,e-trans-chdc)2(bipy)2(H2O)2].H2O(1)和[Mn2(e,a-cis-chdc)2(phen)2(H2O)2].2H2O(2)(chdc=1,2-环己二羧酸,bipy=2,2′-联吡啶和phen=1,10-邻菲咯啉),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和2均为双核分子。配合物1中,2个镉髤离子由2个1,2-环己二羧酸根以e,e-trans配位方式桥联,每个镉髤离子与1个2,2′-联吡啶的2个氮原子、2个1,2-环己二羧酸根的4个氧原子及1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配位,形成了单帽变形三棱柱构型。配合物2中,2个锰髤离子由2个1,2-环己二羧酸根以e,a-cis配位方式桥联,每个锰髤离子与1个1,10-邻菲咯啉的2个氮原子、2个1,2-环己二羧酸根的3个氧原子及1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配位,形成了畸变的八面体构型。配合物1和2分子之间都存在π-π堆积和O-H…O、C-H…O弱作用,进而将双核分子连接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配合物的荧光均来自于配体的荧光。  相似文献   

18.
标题配合物是由三齿配体N,N-二(2-苯并咪唑甲基)亚胺(IDB)与NiSO4-6H2O在甲醇-乙醇溶液中反应得到的紫色晶体.X射线衍射测定了其单晶结构.结构分析表明,镍(Ⅱ)分别与两个IDB配体中的苯并咪唑的四个氮和胺基的两个氮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构型.研究了纳米金和小牛胸腺DNA对配合物荧光的影响,探讨了配合物的荧光猝灭与恢复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19.
由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酸(HMTC,C4H4N2O2S)分别和1,3-双(4-吡啶基)-丙烷(bpp)、菲咯啉(phen)合成了2个锌配合物[Zn(MTC)2(bpp)]n1)和[Zn(MTC)(phen)(H2O)2](MTC)(2)。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1是二维网状结构,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中心金属锌(Ⅱ)离子的配位构型是扭曲的四面体结构。配合物2是二维层状结构,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中心金属锌(Ⅱ)离子的配位构型是变形的三角双锥结构。用溴化乙锭荧光探针法测定了配体和配合物对EB-DNA复合体系相互作用,实验结果显示无论配体还是配合物均能使EB-DNA复合体系发生不同程度的荧光猝灭,且配合物的作用强度远大于配体。  相似文献   

20.
由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酸(HMTC,C4H4N2O2S)分别和1,3-双(4-吡啶基)-丙烷(bpp)、菲咯啉(phen)合成了2个锌配合物[Zn(MTC)2(bpp)]n1)和[Zn(MTC)(phen)(H2O)2](MTC)(2)。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1是二维网状结构,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中心金属锌(Ⅱ)离子的配位构型是扭曲的四面体结构。配合物2是二维层状结构,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中心金属锌(Ⅱ)离子的配位构型是变形的三角双锥结构。用溴化乙锭荧光探针法测定了配体和配合物对EB-DNA复合体系相互作用,实验结果显示无论配体还是配合物均能使EB-DNA复合体系发生不同程度的荧光猝灭,且配合物的作用强度远大于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