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姬扬 《物理》2013,42(10):746-747
过去五年里,我利用业余时间翻译并出版了三部物理学著作。首先是科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半导体中的自旋物理学》一书1)。这本书的主编是迪阿科诺夫,全书共13章,作者有23人,几个人合写一章,全面介绍了半导体自旋物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接着是科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激光光谱学》一书2)。这部著作已经有30年的历史,是一部经典著作,我翻译的是最新版本(第四版)。全书共分为两卷:第一卷《基础理论》和第二卷《实验技术》,作者是戴姆特瑞德。在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激光光谱学的基本知识、测量仪器、技术手段和实际应用。最后是史拓和希格曼合著的《磁学:从基本知识到纳米尺度超快动力学》一书3),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出版。这本书不仅包括磁学的简史和基本知识,还介绍了当前磁学研究的最新进展,特别是偏振X射线技术和自旋极化电子束技术在磁学研究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3.
高压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在高压作用下物理行为的一门学科.高压是一种极端条件,泛指一切高于常压的压力条件.高压物理的研究对象多数是凝聚态物质.所以,高压物理实际上主要是指在高压这种极端条件下的凝聚态物理学.其研究领域实际上包含凝聚态物理学的全部分支.高压物理被划为一门学科,还因为高压力的产生和高压下各种物理行为的检测,都需要发展特殊精巧的专门的实验技术和方法. 高压下物质的物理行为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凝聚体的状态方程.高压下凝聚体的各种相变,以及高压下凝聚体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等.由大量原子或分子组成的凝…  相似文献   

4.
王燮山 《物理》1989,18(1):0-0
公元1840年的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随着清王朝闭关锁国政策的破产,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知识开始传入中国.作为近代科学技术基础的近代物理学知识,也在此时开始陆续传入中国.在力学方面,数学家李善兰(1811—1882)与英国人艾约瑟(J.Edkins,1823—1905)于1852年合作翻译的《重学》,标志着牛顿力学开始较系统地传入中国.此书原本为英国学者胡威立(W.Whewell,1?...  相似文献   

5.
我国第一部物理学著作──《远西奇器图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政一 《物理》1988,17(11):0-0
王征(1571—1644),明末陕西科学家,在引进西方经典力学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所译绘的《远西奇器图说》和所著的《新制诸器图说》是我国在物理学的主体学科──力学方面最早的有系统,有定量计算的一部专著,彼誉为“我国第一部机械工程学”[1]和“我国第一部物理学及机械工程学书”[2]。王征,字良甫,号葵心,又号了一道人、支离叟.因信仰天主教,故又有领洗圣名Philippus公元1571年生(明?...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物理学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生产技术和社会形态以及科学著作诞生年代,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跟物理学有关的记载,介绍中国古代物理学发展概况.1元古到西周(公元前770年以前)人类从会用火到石器时代.又从石器时代过渡到青铜时代,西周时代手工业特别发达,出现了"百工匠";如造车轮的"轮匠",造车轴的"轴匠",造箭的"关匠"等.在这些手工技术中有丰富的物理学知识,但人们没有认识.2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期(公元前770年--前221年)此时期对物理学知识有了系统研究和论述,主要著作有:《墨经》和《考工记》等.对力、热、光等都有论述.ZI力学方面《墨经…  相似文献   

7.
中国生物物理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润生 《物理》1992,21(8):476-478
长期以来由于生命现象的复杂性,人们一直认为它和物理科学是相互独立难以沟通的两大领域.早在一百多年前意大利解剖学家Galv-ani就证实动物体内有生物电,此后德国物理学家Mayer指出光合作用的本质是能量转换过程,物理学家亥姆霍兹从物理学观点研究了肌肉收缩、神经传导以及听觉和视觉的物理学,同时人们也把显微镜、X射线等物理技术与设备应用于医学中,但直到本世纪初,生物学与物理·学的结合都是不够深入和系统的. 中国物理学会成立的60年里,情况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在世界范围内现代物理学实验方法进入了生物学,从而根本上改变了生物学的实…  相似文献   

8.
物理学是各种科学技术的基础。本世纪以来,物理学的巨大发展不仅极其有力地推动了其他各种科学,而且为生产技术带来了完全崭新的面貌,从而使人们的生活起了崭新的变革。但在旧中国,由于政府极其腐败,生产极为落后,直至三十年代左右,物理学的研究在我国才略有开始。当时,工作人员甚少,设备不全,所研究的范围也很有限。几年中,  相似文献   

9.
10.
引言:近年来,国外对物理学中的某些定理和定律的数学表达采用了一种方法。这就是在物理学中引入由一个矢量和一个旋转量构成的一个有物理意义的矢量偶(称之为螺旋)。这种方法与沿用的物理学定律的表述在形式上有很大差别。本文从物理学沿用的习惯方法入手,引入螺旋的概念,并力求对这种新的表述方法作出较为明确的解释。此外,还对螺旋的概念作了某些引伸和概括。 1.螺旋的概念 为了引入螺旋这个概念,我们借用理论力学中力的简化法则。 若刚体受到合力为F的平面 汇交力系的作用,当F分别向刚 体上的任意两点(如P和O)简 化时,图一所示各量之间…  相似文献   

11.
杨东晓 《物理》2013,42(10):736-742
李复几,原名李福基,字泽民,江苏吴县人。李复几是第一位出国学习物理学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是中国近代物理学先驱者之一。他早年就读于长沙习武学堂,后入上海南洋公学。1901年,李复几南洋公学中院毕业,获该校奖学金资助,去英国留学,1904年从伦敦大学毕业。1906年,李复几赴德国波恩皇家大学学习,在著名物理学家、大气中氦的发现者H.Kayser指导下,进行光谱学研究。李复几的博士论文完成于1907年1月,题目是《关于勒纳碱金属光谱理论的分光镜实验研究》,主要内容是通过拍摄钠的火焰光谱图来验证P.勒纳(Lenard)提出的火焰中心发射说。为了验证勒纳的理论,李复几在其导师凯瑟尔指导下,在波恩大学物理研究所做了实验研究。他将钠放入两根碳棒电弧之中,用摄谱仪拍下火焰照片。其摄谱仪是当时最好的光谱仪,可以在百分之一秒的曝光时间内拍下清楚的铁弧光谱。李复几拍摄了大量照片,即使以高倍放大镜在毛玻璃上观察,也没有看到中空火焰的形状,甚至连一丝痕迹都不存在。李复几又进一步采用加大光圈或延长曝光时间的方法,通过反复实验发现:"加大一倍光圈,第一副线系谱线的图像和正常光圈时主线系一样大;再加大光圈,第一副线系的图像还可以大于最小光圈时主线系的图像。"因此,李复几得出结论:火焰图像大小实际上是与其强度相关的。最后,李复几在论文中断言:"我相信,这足以证明勒纳关于光弧由大量相互包裹的中空火焰组成、每一个都是一个发射中心,每个中心发射一个线系的假说是不正确的。"同时他也分析了勒纳假说产生错误的原因。波恩大学认为李复几的论文做得非常优秀。勒纳因阴极射线的实验研究于190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当时德国物理学大权威,后来成为20世纪科学领域的主将的爱因斯坦曾于1903年提出申请要做他的助手,被他拒绝。这样一位物理大师所建立起来的理论,却被一个年仅25岁的中国青年人所推翻,足见我国第一位物理学博士出手不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除了其博士论文扉页上关于求学经历等少量信息外,其余关于李复几的生平鲜有人知。李复几回国后从事何职业,何年而卒?没有人知道他的行踪。就连他的儿女,也不知道父亲是一位怎样的人。在上海交大发掘出的历史材料基础上,2007年起,李复几的儿子——82岁的李正修决定寻找父亲的踪迹。他凭着自己对父亲的一点记忆,并综合亲属访谈,进行了调查研究。李复几(1881-1947年)几年来,李正修分别给武汉、萍乡、南京、自贡等有关单位和人士写信,请求帮助查找有关父亲的情况。他参照相关历史档案,文字资料等等,补充了父亲在四川自贡盐井工作和生活直到病逝的大致情况。他深深感谢给予各种帮助的单位和个人。虽然李复几回国后没能继续在国外的研究工作,但他与其他几位中国早期物理学者首开中国人研究物理学之先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者,成为中国近代物理学发展史的"起点"人物。本刊转载杨东晓记者于2012年第8期在《看历史》上发表的《物理学史上失踪的中国人》,让更多的物理学者了解我国第一位物理学博士李复几的生平和对物理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胡刚复(1892-1966年)学成较早,是中国第一代物理学家、著名科学教育家,也是中国近代物理的先驱之一.他毕生矢志祖国的科学与高等教育工作,时间长达近半个世纪,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科学技术人才.本文在介绍胡刚复家世及其生平简历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叙述了胡刚复在科学教育方面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以及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风范.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灯具,从考古发现的实物看,至少有几千年历史。当人类开始用火时,就发现火能发出光和热,可以用于照明。早期人们用篝火照明,后来才发明火炬。最初的“烛”字,指的就是火炬。因火炬不易控制,人们便开始探索新的照明方法。经过实践,发现油和蜡是性能较好的照明燃料,后来又发明了灯具。通常,人们把以油为燃料的灯具叫做灯盏,把以蜡为燃料的灯具叫做烛台。灯在古代也称“登”或“镫”。《雅尔·释器》说:“瓦豆谓之登”,《楚辞·招魂》说:“兰膏明烛,华镫错些”。由此可见,灯的形制可能是从生活器皿“豆”演变过来的。最初人们或许借用瓦豆作为灯具照明,渐渐瓦豆也就演变成灯具了。  相似文献   

14.
 1543年,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著作问世了,这就是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天体运行论》建立了以太阳为中心的宇宙结构体系,哥白尼认为不是太阳围着地球转,而是地球围着太阳转;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这就是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日心地动说”与当时人们认为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一观念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更与当时作为欧洲天主教神学宇宙观基础的托勒密学说针锋相对,因此,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被认为是异端邪说,宣扬哥白尼学说的人受到了严酷迫害和镇压。  相似文献   

15.
杨庆余 《大学物理》2004,23(2):49-52,58
介绍了索尔维物理学会议的起源及其影响.索尔维物理学会议是国际著名的科学会议之一.1911年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了首次会议,它是在德国著名物理化学家能斯特的促进下,由比利时工业化学家兼社会改革家恩斯特·索尔维资助的.这次会议对当时量子论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此,索尔维物理学会议作为重要的国际学术研究活动被一直延续了下来.  相似文献   

16.
17.
18.
罗建明 《物理通报》2012,(11):119-121
通过探析几个典型发明成果中应用的物理学原理,来了解中国古代曾经达到的科学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9.
20.
综述朗道的一生及其较为重要的贡献之一——朗道二级相变理论,着重论述了朗道相变理论表述形式的一种修正以及朗道对物理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