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良 《现代物理知识》2009,(5):I0001-I0008
根据国际天文联合会(IAU)第26届会员大会(2006年8月)的决议案,冥王星被剔除行星之列,成为矮行星;太阳系的天体共划为三大类别:即行星(共八颗)、矮行星(目前注册为五颗)和太阳系小天体、所谓太阳系小天体包括小行星、外海王星天体和彗星。  相似文献   

2.
《光谱实验室》2007,24(1):70-70
哈雷1673年进入牛津大学。1676年去南大西洋的圣赫勒岛,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天文台,并测编了南天星表,包含341颗南天恒星的黄道坐标。星表发表后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哈雷编撰了大量彗星的观测记录,是第一个从事彗星轨道计算的人。1705年发表《彗星天文学论说》一书,阐述了从1337年-1698年观测到的24颗彗星的轨道。他发现1531年、1607年和1682年出现的三颗大彗星,具有十分相似的轨道,由此推断这是同一彗星,每隔75-76年回归一次,并且预言这颗彗星将于1758年底或1759年初再度回归。  相似文献   

3.
《现代物理知识》2015,27(3):50-56
 彗星是一种冰冻的小天体, 是由冰(主要是水冰)和尘埃组成的“脏雪球”, 俗称扫帚星。彗星是太阳系早期形成时期遗留下的残骸, 被认为是太阳系中最原始的天体, 研究彗星的起源、演化和成分有助于研究太阳系的起源和行星系统形成和演化。此外, 彗星富含水冰和有机分子, 这些都是生命形成的必要元素, 因此研究彗星也有助于研究生命起源。发育完整的彗星由彗核、彗发、氢云、离子彗尾(又称等离子体或Ⅰ型彗尾)和尘埃彗尾(又称Ⅱ型彗尾)构成(图1), 彗核集中了彗星的绝大部分质量, 是彗星的本体。  相似文献   

4.
一个由碎块构成的巨环位于HD181327恒星周围,好像是我们太阳系柯伊伯带(Kuiper belt)的翻版,但是要大许多。柯伊伯带是海王星以外的一个富冰物质带,被认为是彗星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5.
《物理通报》2005,(7):64-64
太平洋时间7月3日22时52分(北京时间7月4日13时52分),美国宇航局“深度撞击”号探测器释放的撞击器“击中”目标——坦普尔1号彗星,地面控制大厅里一片欢呼,“炮轰”彗星大片正式上演.  相似文献   

6.
 Gliese 581(见主图)是一颗距离地球21光年的红矮星,以行星众多而颇受关注。天文学家在2012 年12 月的《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Astronomy &Astrophysics)杂志上报道, 赫歇尔空间天文台(Herschel Space Observatory)发现了该恒星又一个类似地球的特征:在距离该恒星遥远的地带存在类似太阳系柯伊伯带(位于海王星轨道之外由远远小于地球的天体组成,其中包括冥王星)的小行星带。  相似文献   

7.
氧库     
氧同位素异常现象广泛发现于行星、小行星和彗星,它们的成因是宇宙化学中的突出问题。早期太阳系中同位素截然不同的两个星云库(一个富含^16O,另一个富含^17O、^18O)一直在不断混合,然而测量次生矿物中的原始比例却非常困难,因为水相环境使水和岩石间不断交流同位素。  相似文献   

8.
 2001年11月19日,凌晨1点,我披上棉衣准时走出居室楼门,因为天文台早有预告:即将到来的狮子座流星雨将是百年以来最为壮观的。流星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散见的,它们可能出现在任何时间和任何方向;第二类与周期运行的彗星有关。坦普尔彗星(Tempel’scomet)的轨道呈长椭圆形,周期为33年。每当它运行到近日点,因受太阳辐射的影响,便会喷发出由水、一氧化碳、甲烷、氨、甲醇等组成,并以冷冻形式存在的固体物质。每年11月中旬,地球都将穿越坦普尔彗星的轨道,如果正赶上由彗星残屑构成的云团在这里通过,大量固体颗粒在堕入地球大气层时便会因摩擦燃烧而形成流星雨。  相似文献   

9.
李良 《物理通报》2006,(9):4-8,44
在2006年8月24日当地时间下午2点(北京时间晚9点30分)于捷克首都布拉格会议中心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第26届代表大会上,来自不同国家的近500名正式代表,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执委会提出的关于太阳系行星定义的决议.该决议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太阳系天体的分类规则:把太阳系中的行星和其他天体分为行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三类;把矮行星中以冥王星为标志的海王外天体分为一个新的族。  相似文献   

10.
人类在太阳系观测到的最大一次爆炸1994年7月20日彗星将撞击木星从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获悉:一颗新发现的彗星将于1994年7月20日撞击木星的背面,这将是人类有史以来在太阳系观测到的最大的一次爆炸。北京天文台台长李启斌研究员说,北京天文台将于199...  相似文献   

11.
 经过约9.5 年、48 亿千米的长途跋涉, 美国研制的世界第一个冥王星探测器“新视野”(NewHorizons),于北京时间2015 年7 月14 日19:49,从距太阳系边缘的冥王星最近处1.25 万千米掠过,并拍摄了这块太阳系最后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的最清晰照片(本文所涉及图片,均参见本期封二),打开了人类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2.
彗星探秘     
《现代物理知识》2009,(4):I0008-I0008
彗星由彗头和彗尾组成。彗头包括彗核和彗发两部分。有的还有彗云。彗星的质量非常小,绝大部分集中在彗核部分。彗核的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克。彗发和彗尾的物质极为稀薄,其质量只占总质量的1%~5%。甚至更小。彗星物质主要由水、氨、甲烷、氰、氮、二氧化碳等组成。彗核是由凝结成冰的水、二氧化碳(干冰)、氨和尘埃微粒混杂组成,俗称“脏雪球”。彗星运行的轨道有双曲线、抛物线和椭圆形三种。  相似文献   

13.
《现代物理知识》2014,(3):30-30
<正>天文学家发现一颗比冥王星遥远两倍的矮行星(小图),距离太阳120亿千米,相当于83个天文单位(一个天文单位等于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科学家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做了报告,该行星是已知首个轨道类似赛德娜(一颗从不接近海王星路径的遥远天体)的天体。赛德娜和这颗命名为2012 VP113的新行星不同于冥王星和位于海王星轨道以外的柯伊伯带其他成员。这颗行星的运  相似文献   

14.
1太阳、地球与月球 我们的太阳系由太阳、8颗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以及大量尘埃、气体、等离子体、辐射粒子和电磁场构成,直径几乎达到11.y.(1.y.为光年,光走过一年的距离)[1-6].  相似文献   

15.
 1994年7月17日至22日,世界各国天文台(站)及广大天文爱好者,兴奋地观测了苏梅克-利维9号彗星(简称S-L9)与木星的连珠碰撞。这一千载难逢的天文事件,业已引起科学家们的深切关注。这种全球轰动的效应使人类对于小天体(彗星、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研究,以及对于木星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S-19彗星何以得名? “S-19彗星”是美国著名的彗星猎手苏梅克夫妇和利维共同发现的周期彗星。现年67岁的尤金·苏梅克原任美国地质勘探局天文学部的主管,1993年刚退休,20多年来,他一直从事搜寻新彗星和小行星的工作,1992年曾荣获全美科学奖。比他小一岁的妻子卡罗琳·苏梅克是一位自学成才的业余天文学家。1982年,她在毫无报酬的情况下,加入了丈夫的巡天观测寻找彗星的工作,这时他们的两个子女已长大成人。  相似文献   

16.
Kreutz掠日星是一群明显相似的长周期彗星,由于对这群彗星的观测偶然发现了奇特情况,所以它们最近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所有这群已知的成员,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原来较大的彗星分裂之后的残存物.如果从太阳上观察,所有近日点在黄经和黄纬上都在零点几度之内.单个星体各轨道之间的差别可以认为是由于木星的扰动所致. 这群星体中的一个新成员,Howard-Koomen-Michels彗星(也称为彗星 1979 XI)是偶然被发现的.它首先在太阳风(SOLWIND)实验中日冕仪所拍摄的照片上被看到,这台日冕仪是装在“空军太空实验计划”地球轨道卫星上的.1979年8月,对…  相似文献   

17.
自从冥王星在2006年被剔出太阳系大行星之列以来,现在最震撼科学界的大事,当数化学元素原子量的全面改动了。以前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原子量只是一个大致估计,并不精确,今后氧、氢、锂、硼、碳、  相似文献   

18.
<正>米歇尔(Maria Mitchell)是美国第一位女性专业天文学家,于1847年10月一夕成名,当时她是第一位发现一颗新彗星,并绘制出其轨道,后来成了知名的"米歇尔小姐彗星"。1818年,米歇尔出生在美国麻萨诸塞州南土克特(Nantucket)一个贵格会大家庭,父亲是教师,后来  相似文献   

19.
在牛顿于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用这个定律成功地解释了月球的运动,说明了木星的卫星和太阳系行星的运动与月球绕地球的运动都是同一类型的运动,并且他对行星运动的解释与大量天文学观测的数据相符;他用太阳和月球对海洋的万有引力解释了海洋的潮汐;他证明了彗星的轨道是扁长椭圆或抛物线.  相似文献   

20.
以苏联1957年10月4日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为标志,人类步入空间时代已经60多年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实现了载人登月,建造了大型空间站,发射了遍及地球高、中、低轨道的5000多颗应用卫星和科学卫星,美国、日本和欧洲等还对太阳系内的八大行星以及重要的矮行星、小行星和彗星开展了深空探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