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醇盐法制备氢氧化钕,氧化钕超微粉末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用醇盐法合成了氢氧化钕、氧化钕超微粉末,粒径为0.01~0.05μm。氢氧化钕超微粉末为六方结构;氧化钕超微粉末为立方结构。热分析结果表明,氢氧化钕超微粉末较非超微的氢氧化钕粉末有较快的失重速度。  相似文献   

2.
共沉淀法制备铝酸镧超微粉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尿素-氨水在热水溶液中调pH共沉淀制备铝酸镧超微粉末。研究了氨水浓度、尿素浓度和尿素-氨水滴加速度对超微粉末颗粒的影响和焙烧温度对超微粉末颗粒微观变化的作用。在选定的条件下,制备成粒径为0.1~0.7μm、比表面93~112m~2/g的铝酸镧超微粉末。  相似文献   

3.
使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20~150nm的Y_3Al_5O_(12)超微粉末。从凝胶至超微粉末的过程中,发生了较大的失重现象。纯相晶态的Y_3Al_5O_(12)超微粉末的最低生成温度为900℃。粉末平均粒径随着灼烧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随着灼烧温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4.
激光气相法是制备超微粉末的新方法之一,目前还存在超微粉末粒径太小难于收集,原料SiH_4价格较昂贵等困难。我们以SiH_4为主要原料,成功地合成出超微Si、Si_3N_4、SiC粉末,研究了反应条件对超微粉性能的影响,探索了用廉价原料代替SiH_4的可能性,并且在超微粉的收集方面做了若干探索,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热分解法制备希土氧化物超微粉末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引言超微粉未已被视为九十年代的新材料,它的许多奇特的性质和令人惊异的应用不仅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开展了许多研究。但目前对希土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超微粉未的研究则报道甚少。尽管如此,希土超微粉未已经在磁性材料、超导材料、传感器、超高温耐热合金等方面获得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超微粉末的合成方法其多,但均不成熟、寻求合成希土超微粉末的方法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我们在研究醇盐法制备氢氧化钕、氧化钕超微粉末的同时,采用热分解法制备了一系列希土氧化物超微粉末,观察了它们粒径变化的规律,得到一些新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纳米级Mgo粉体的合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汪国忠  程素芳 《合成化学》1996,4(4):300-302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薄片形氧化镁超微粉末,讨论了原始原料,浓度和温度对产物粒径的影响,通过XRD及TEM等实验手段对超微粉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醇盐法制备稀土化合物超微粉末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稀土元素具有广泛的用途,在大多数的应用中其效果都与原料的纯度、粒度、粒经分布范围等因素有关。由于超微粉末的比表面积大、化学活性高,因此可以预料,若将稀土化合物制成超微粉末,会使它的催化性能及在各种材料中的性能有明显的改变,也可使稀土有新的、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配位-沉淀法制备Ni(OH)2和NiO超微粉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工作采用配位 -沉淀法成功的制备了薄片形氢氧化镍和氧化镍超微粉末 ,通过 XRD、TG-DTA、IR及 TEM等实验手段对超微粉的组成结构进行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9.
溶胶-凝胶法制备功能陶瓷超微粉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陶瓷超微粉末的研究是目前高技术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溶胶-凝胶法是近几年来才开发的一种制备陶瓷超微粉末的新技术。应用该方法所合成的粉末纯度高、化学成份均匀、颗粒度小且分布范围窄,易烧结成致密的陶瓷体,尤其对于多元陶瓷粉末的制备这些优点更为突出。因而对该方法的研究及应用已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PbTiO_3、BaTiO_3和Pb(Zr,Ti)O_3作为陶瓷压电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技术和光电技术领域;有关它们的研究报道甚多。  相似文献   

10.
杨胜  李羿  杨明 《化学研究与应用》2006,18(10):1217-1218
一般植物类药材的细胞直径在20μm—100μm之间,存在于细胞内的有效成分只有透过细胞壁和细胞膜释放,才能被小肠壁吸收而发挥作用,故中药材超微粉碎以破坏细胞壁为目的而制定相关的粉碎粒径,将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目前国内关于中药材超微粉碎临界粒径的研究还处于空白,本文通过对不同粒径大黄粉末的有效成分的体外溶出曲线进行了考察,发现粒径小于20μm粉末的有效成分溶出量基本趋于恒定,说明中药超微粉碎可选择中药材的临界粒径作为细度指标。  相似文献   

11.
镍卟啉临氮和临氢反应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高压连续微型反应装置,对镍-2,3,7,8,12,13,17,18-八乙基卟啉(Ni-OEP)在氮气和氢气中的反应行为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镍卟啉在氮气中的稳定性非常高,只有在高温(500℃左右)下才发生分解;而在氢气中,镍卟啉的生经低,即使不存在催化剂,反应条件较为温和(温度不超过400℃,压力小于10MPa),也有相当一部分镍卟啉发生分发,脱除所配合物的金属;镍卟啉的临氢脱金属反应过程中分两步,第一步是卟啉分中一个吡咯环上的外环双键加氢生成镍卟酚,第二步镍卟酚分解,金属脱除.  相似文献   

12.
用比色法测定镀镍电极镍磷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镍和丁二酮肟在pH=10的缓冲介质中,形成丁二酮肟红色络合物,选择530 nm为测定波长,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74×105L/mol.cm,稳定时间可达3 h。采用磷钼酸铵比色法测定磷,最大吸收峰位于70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70×105L/mol.cm。镍和磷测量的线性范围均为0~100μg/mL。将该方法用于镀镍电极的镍磷含量分析,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5.0%。  相似文献   

13.
以王水溶解试样,用氨水作沉淀剂,并加入适量三乙醇胺及柠檬酸进行掩蔽,以消除铁及铬等元素的干扰,在pH=3-6的酸性介质中,加入过量的EDTA标准溶液,使镍与EDA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以PAN为指示剂,用硫酸铜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EDTA标准溶液,从而求得镍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巯基棉在不同吸附条件下对水中Cr^6+、Ni^2+的定量吸附,并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其含量。巯基棉吸附效率高,定量解脱完全,待测元素的分离富集选择性强。此法灵敏度高,误差小。  相似文献   

15.
几个制备因素对低镍甲烷化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Ni/Al_2O_3催化剂体系的制备方法与其结构和性能的关系已有不少研究报道,文献多侧重于比较各不同制备方法之间的差异,对同一方法的各步骤条件的影响研究尚不多,且缺少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的直接关联。为此,本文研究了某些制备因素对低含Ni量Ni/Al_2O_3催化剂性能的影响,旨在找出制备条件-结构状态-催化性能之间的联系,为催化剂的有效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用程序升温脱附技术,研究了添加稀土的烃类水蒸汽重整催化剂(Ni/α-Al_2O_3)对水蒸汽的吸附性能,同未加稀土的镍催化剂作了对比。结果表明,加有稀土的镍催化剂对水蒸汽的吸附能力主要是稀土的贡献。还原态催化剂对水蒸汽的吸附量比相应的氧化态多1.4倍。发现催化剂对水蒸汽的吸附能力不仅取决于浸渍方式,而且同稀土含量有关。当稀土含量较多时,催化剂表面上呈现出三个能量不同的吸附位。稀土含量少于1.3%时。对提高催化剂吸附水蒸汽的能力已作用不大。含稀土的镍催化剂吸附水蒸汽的能力大,正是其抗结炭性能耐硫性能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高纯镍中痕量杂质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在等温平台条件下测定了高纯镍中痕量杂质砷。方法的特征质量为1.9pg,相对标准偏差为1.4%,加标回收率为95%-103%。  相似文献   

18.
双波长K系数法同时测定钴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以5-Br-PADAP双波长K系数法同时测定钻镍的新方法。该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用于若干组成复杂样品的分析,在CO:Ni=20:1或1:15范围均可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9.
系统地回顾和总结了二氧化碳重整反应的研究进展和现状,包括催化剂活性组分、载体、助剂以及催化剂制各方法等因素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同时对催化剂活性组分与反应中间体的结构与性能、反应机理和动力学行为及催化剂失活特性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大量研究表明金属镍是最富潜力的干气重整催化剂活性组分,而催化剂积炭是决定该反应能否工业化的关键因素。探索抑制催化剂积碳失活的有效途径是二氧化碳重整过程开发成功的关键。甲烷二氧化碳(干气)重整反应的研究和开发将提供一条天然气有效利用与温室气体减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