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质子磁共振谱(PMR)中,有机化合物的氢原子一般都能给出特定的信号.根据图谱中吸收信号的化学位移、吸收峰的面积比和吸收峰的分裂重数,就可以初步分辨这些氢原子在分子中所处的环境、某一个基团上氢原子的数目和邻近原子上的氢原子数.从而确定分子中的某些含氢碎片. 在碳-13核磁共振谱中,除了不同的含碳基团能给出特定的化学位移之外,由于~(13)C—1~H之间的偶合,还将使信号出现分裂.根据吸收峰分别形成四重峰(Q)、三重峰(T)、二重峰(D),或不分裂而出现的单峰(S),可以判断该碳原子上是连有3个、2个或1个氢原子,还是完全不带氢原子.利用计算机分析这些信号的归属,能有效地推断有机分子的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2.
用多重散射团簇 (MSC)理论对 CO在 Ni O(10 0 )面吸附的碳 1s近边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NEXAFS)实验谱进行了定量分析 ,研究了该系统可能出现的吸附模型 .MSC方法分析表明 CO是以 C原子朝下 ,吸附在衬底的 Ni- O键桥上 ,R- factor(可靠性因子 )计算显示 C原子的吸附位置距 Ni原子0 .0 9nm,CO分子中 C原子距衬底的吸附高度为 0 .31± 0 .0 1nm.本文讨论了在 Ni O表面吸附的 CO分子σ键的物理本质 .与 CO在过渡金属 Ni,Cu等表面吸附不同 ,σ共振对于 CO键长的依赖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在非聚集态中,事物的特性是由混乱的分子热运动起主要决定性作用的。当我们降低气体的温度时,首先得到的是液体,以后是固体。其过程无非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逐渐变得重要起来。当系统的密度变得很高时,粒子无规则热运动的能量变得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的吸引部分为小,这将提高分子间的相互吸引的作用,于是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集团。甚至达到一种描述分子位置有规则的空间晶格状态。这些结果能很好地由经典平衡态热力学的方程描述  相似文献   

4.
NF-κB是具有多向性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分子,NF-κB信号通路通过调控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在鱼类先天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对该信号通路中2个关键信号分子NF-κB和IκB基因结构和表达模式研究非常重要。本文中,我们克隆了草鱼的NF-κB2和IκBα2个基因。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NF-κB2含有1个RHD结构域、1个IPT结构域、6个ANKs结构域和1个Death结构域;IκB含有7个ANKs结构域。Real-time PCR分析发现,健康鱼体内NF-κB2在肝脏组织中表达量最高,IκBα在肾中表达量最高。GCRV病毒感染后,NF-κB2在肠中出现了显著的上调表达;IκBα在肝脏中产生了显著的下调表达,在肠中出现了小幅度的上调表达。说明NF-κB2和IκBα在病毒感染后的肝脏和肠中产生了主要的免疫应答,具体应答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研究结果为NF-κB2和IκBα在硬骨鱼类的抗病毒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5.
用HMO方法计算了5-苯基-2-(2′-苯基噁唑基-5′)1,3,4-噁二唑和5-苯基-2-(5′-苯基噁唑基-2′)1,3,4-噁二唑及其14个衍生物分子的轨道能级、电荷密度等量子化学数据。经拟合,这两类衍生物分子的前线轨道能级差△E分别与有很好的线性关系。讨论了氮原子位置不同对两类衍生物和电荷密度的影响,且预示了56个衍生物的紫外光谱的最大吸收峰波长。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无穷耦合粒子形成的系统耦合系数遭受三态噪声扰动时,系统所表现出的随机共振现象.首先,利用随机平均法和Shapiro-Loginov公式,得到了耦合粒子位置的一阶矩的精确表达式;其次,通过计算机模拟画出输出信号振幅与输入信号频率、系统参数、噪声参数之间的变化曲线;最后,从模拟曲线观察到系统不仅表现出了随机共振现象,甚至还出现了双共振峰,这在双态噪声诱导的无穷个耦合粒子系统中是没有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交换关联能泛函,在6-311+G(2df,2p)基组水平上,对尿嘧啶及硫尿嘧啶分子进行优化计算,发现硫尿嘧啶两个互变异构体中,硫取代7位置氧(U7S)的总能量为-20080.0636eV,硫取代3位置氧(U3S)的总能量为-20079.9896eV,U7S的总能量较小,较为稳定.在同样基组水平上对这些分子进行振动频率分析,发现尿嘧啶分子C—O健伸缩振动频率约为1770cm-1,而形成硫尿嘧啶时,与之相对应的S—O键伸缩振动频率约为1160cm-1,发生了约600cm-1的红移,且红外活性减弱.对应于该振动模式的力常数从16N·cm-1降低至3N·cm-1,折合质量由8amu降至3.8amu,力常数的减弱是产生这一振动红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还原气氛退火对Ag-Cu纳米颗粒光学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43kV和30kV加速后的Ag、Cu离子按相同的剂量在室温下先后注入到非晶SiO2玻璃.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注入样品的价态分布,发现Ag、Cu仍以金属态形式存在.注入后光学吸收谱显示吸收峰的位置在442nm,说明在该实验条件下,SiO2玻璃表层很有可能形成了Ag--Cu纳米合金颗粒.样品在还原气氛下从300~800℃每隔100℃退火1h后,发现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的位置发生了蓝移并在500℃时出现双峰,表明退火过程中Ag—Cu纳米合金颗粒开始分解成Ag和Cu纳米颗粒.随着退火温度的上升,Ag、Cu纳米颗粒生核生长,当退火温度高于600℃时Cu颗粒尺寸变小,当退火温度高于700℃时Au颗粒才开始变小.  相似文献   

9.
使用Langevin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环形聚电解质的电泳行为, 发现环形和线形链具有相似的临界电场强度. 当场强超出临界值, 平衡离子凝聚度急剧降低, 链构象明显溶胀. 相比线形分子, 环形链凝聚度降低的幅度较少, 源于环形链在电场中的构象拉伸度小于线形链. 在不考虑流体动力学相互作用的情况下, 2种分子链的电泳迁移率均满足“局部力平衡”关系. 在不同的溶液库仑强度下, 2种链的迁移率差异出现峰值, 电场增强导致峰值增大和峰位置右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与玉米大斑病(Helminthosporiumturcicum)抗性基因ht2紧密连锁的2个玉米RFLP分子标记bnl12.30和umc93的染色体原位杂交定位,推断了大斑病抗性基因ht2的物理位置.bnl12.30和umc93在遗传图中位于第八连锁群上,它们的探针分别同时与第三和八染色体进行了杂交,平均信号检出率为12.13%;它们在第八号染色体长臂上杂交信号与着丝粒的百分距离分别是33.30±1.41和34.47±2.75,在第三号染色体长臂上杂交信号与着丝粒的百分距离分别是51.41±2.75和56.54±2.94.基因ht2在遗传图上位于第八连锁群的bnl12.30和umc93之间,因此,ht2在染色体上的物理位置应为第八号染色体长臂,百分距离为33.30和34.47之间.在第三号染色体长臂上两个供试RFLP标记的分布区之间也可能有ht2的同源顺序.  相似文献   

11.
用栽培稻遗传图第6连锁群中与Pi-2(t)紧密连锁的RFLP标记RG64及其筛选出来的BAC克隆38D17作为探针,对药用野生稻和栽培稻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供试探针RG64及BAC克隆38D17均被定位于药用野生稻和栽培稻第6染色体.药用野生稻杂交信号的百分距离分别为44.87士5.33和46.50士4.57,而栽培稻则为35.85士3.06和36.05±2.44,信号检出率相应地为7.14%、42.53%、8.09%和40.78%.BAC克隆和RFLP探针杂交位置几乎一致,由此推知,与抗性基因Pi-2(t)连锁的BAC克隆在药用野生稻中的同源顺序就在第6染色体杂交信号出现的相应位置.在未封阻的情况下,药用野生稻多个染色体上具有信号,这表明它和栽培稻的Cot-IDNA重复序列在一定的程度上具有同源性.文中讨论了栽培稻BAC克隆对药用野生稻原位杂交物理作图的可行性和Cot-IDNA的制备所涉及的一些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2.
烷基硫酸盐表面张力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AMl量子化学计算法优化了十三烷基硫酸根阴离子和——CH3在不同取代位的十二烷基硫酸根阴离子的几何构型,得到最优构型时最高占据分子轨道能级EHOMO、最低空轨道能级ELUMO、电子能量Eele和偶极矩μ等数据.将这些电子结构数据分别与表面张力相拟合,得到很好的相关性。文中讨论了——CH3在不同位置取代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手机辐射对DNA分子作用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手机辐射会对人体产生致癌作用,同时已证实微波能与生物的DNA分子有直接作用,使DNA链断裂.由此推断可知,微波能够影响DNA分子的自我复制并导致产生癌细胞.本文将整个DNA分子视为许多晶胞的集合与微波相互作用,根据分子物理学里的偶极子近似法,将电磁波与DNA分子的相互作用认为是一种偶极子近似,推导了DNA分子对电磁波能量的吸收.  相似文献   

14.
为制做一种低成本、易标记、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的生物传感器,本文制备了一种具有较强荧光信号及生物兼容性的多孔硅生物传感器材料,利用纳米金的等离子体效应增强多孔硅中荧光标记物的荧光信号,在纳米金修饰的多孔硅中采用罗丹明6G荧光标记法对生物分子进行检测.通过链接生物荧光探针后荧光信号强度的变化实现生物浓度检测,其检测极限为1...  相似文献   

15.
<正> 按照共振论的说法,分子基态并不是相当于所假设结构中的任何一个,而是这些结构的组合,或者说,实际分子是这些所谓“共振结构”的共振杂成物(Resonance Hybrid)。常有人问起,这些结构是否具有真实性?鲍林(L.Pauling)的回答是[1]“这个问题,在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的对固定码本搜索得到的非零脉冲位置进行调制来嵌入秘密信息的AMR(adaptive multirate)隐写算法,提出一种相同脉冲位置概率(SPP)特征的隐写分析方法.由于载体音频和载密音频在固定码本编码过程中,同轨道两个脉冲位置选取策略的不同,因此可以在解码端计算每一轨道第一个和第二个脉冲在整段音频信号中选择同一位置的概率值,以此作为分类特征并用支持向量机SVM进行训练分类.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相对嵌入率高于30%时,检测正确率高于85%,对载体音频的检测正确率可以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通过射频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Au-Ag-SiO2复合纳米金属颗粒膜.实验结果表明颗粒膜的光学吸收峰及共振波长的位置依赖于颗粒膜中金属的介电常数,粒子尺寸,金属的相对体积比;颗粒膜共振波长随着颗粒膜中Au和Ag相对体积比而改变,提高退火温度可以提高复和颗粒膜的光学吸收峰值.  相似文献   

18.
黑色素是一种氨基酸衍生的生物色素,黑色素的沉着紊乱容易引起严重的皮肤色斑疾病,影响人类生活和健康.紫外线照射会使酪氨酸氧化,释放出黑色素,在皮肤表层形成色斑,如果黑色素不能形成,则会造成色素脱失,在皮肤表层形成白斑,这些皮肤症状尤其严重地困扰着现代中青年女性.研究表明皮肤色斑主要是由黑色素小体生成、黑色素合成、黑色素转运代谢等阶段发生混乱引起的.目前主要集中在黑色素合成过程中以限速酶酪氨酸酶为靶标抑制剂方面的研究,而其它途径中各环节的抑制剂却鲜有报道,本文深入地对黑色素形成过程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探寻干扰黑色素合成、转运、代谢的上游信号分子通路并揭示其调控机理,有助于针对性地筛选新靶标的抑制剂,也为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各类皮肤色斑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9.
质谱是分析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提高,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中质谱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张有机化合物的质谱图,通常会出现许多不同的丰度和质荷比的碎片峰,有时某一个质荷比的峰可能是由元素组成不同的一种或几种碎片所形成。在解析质谱图时,通常都希望知道每个峰的碎片结构和两峰间所  相似文献   

20.
基于麦克斯韦(Maxwell)方程的蒙特卡洛数值模拟,计算出城市建筑物介质粗糙面模型中信号的幅度分布和相位分布,分析信号在空间尺度上诸如快衰落、慢衰落以及距离关系等统计规律.相比理想电导体(PEC)模型,本文提出的介质模型更接近复杂的真实环境,模拟结果更趋近于测量值.另外,研究信号在时间尺度上频率衰落的特征,结合相位分布,更加全面地描述信道的多径特征.城市环境中电磁波的传播特征研究有助于新一代微蜂窝无线系统的规划设计,特别是天线种类和摆放位置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