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重庆S县初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发现,S县初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条件不成熟,表现在:政策条件不成熟;校际缺乏交流、优秀校本课程开发经验难以推广,绝大多数农村初中无法顾及校本课程开发;化学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态度积极,但知识准备不足,日常教学以旧式知识教学模式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缺乏专业指导、缺少课程资源、经费、时间和难以达到有效人际合作的问题。本文对S县化学校本课程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创新能力、工程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是工程训练的重要目标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典型生产工艺流程”是湖南大学为化工、材料、环境等专业开设的工程训练项目。结合课程的特点和已存在的问题,课程采用开放式项目制教学的模式,对教学环节进行设计。选取了体现专业特点,并与生活实践、社会热点、科学前沿等结合紧密的案例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3.
以苏州中学校本课程"数字技术中的化学"为例,探讨"数字化实验"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实践开展以及教学评价等问题,为同类型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大学化学》2021,36(3)
如何在化学核心课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是当前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介绍了湖南大学分析化学教学团队在化学分析课程中的课程思政案例设计经验与思考,围绕化学分析各部分的教学特点,构建相应的教学案例,体现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思政育人目标,同时提出具有普适性的课程思政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5.
徐伟国 《化学教育》2006,27(10):22-23,28
通过开设化学双语校本选修课,对高中化学双语教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持续的实践,探索其规律与方法;研究初步达到了对高中学生化学双语学习能力培养的预期目的。通过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对构建化学双语校本选修课程进行了系统的开发,为高中化学双语教学实践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6.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指在遵照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前提下,学校根据自身性质、特点和条件,将国家层面上规划的高中化学课程转变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需要的实践过程。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的外部条件有:国家要完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修订;地方政府和师范院校要加大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扶持。其内部运作可以从教学目标的校本化、教学内容的校本化、教学方式的校本化、教学评价的校本化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化学校本课程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国家三级课程模式的开展,化学校本课程取得很大的发展,各种类型的校本课程应运而生,本文试图依据不同的标准和方法对化学校本课程进行分类。按课程设计的理念分为:学科本位型、学生本位、社会本位型;按课程的发展功能分为:基础性课程、丰富性课程和发展性课程;按课程目标内容分为:基本知识为主型、技能为主型、方法为主型和情感态度为主型,并分别对3种分类方法做了评述,试图从不同侧面反映这些校本课程的特点,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发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8.
周子牛  谢俊莉  彭昕 《化学教育》2018,39(14):59-62
根据制药专业药物合成类课程特点,详述了以美国IUPUI大学国际化教科研项目“分散式药物发现”计划为蓝本的“药物的合成设计与制备实验”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在我校制药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对该课程进行连续2年的跟踪探索,发现这种教学模式不但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当今国际药物开发的前沿技术,开阔了眼界,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动力与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及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大学化学》2021,36(2)
在互联网+和双一流学科建设国际化背景下,针对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视野人才的目标,以提升学生自主创新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导向,对本科生和研究生仪器分析类课程进行了改革。构建了与国际接轨的MTSAE教学模式,即通过采用网络教学(M)、团队协作(T)、学术研讨(S)、国内外课堂互通(A)和全方位评价(E)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国际化背景的教学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扩充前沿知识储备,增强团队攻关和合作交流能力,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国际化水平,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徐伟国  陆真 《化学教育》2005,26(12):35-36,49
结合镇江地区和镇江二中的实际探讨了化学双语教学的内容选择、实施措施问题,并对高中化学双语教学课进行了反思,双语教学可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研究,比较适用于师生水平处于中上层次的学校。  相似文献   

11.
对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新设计的“研究与实践”栏目的主题内容、功能价值进行分析,就如何充分发挥该栏目的教学功能和价值,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创设教学情境线索、开发为研究性学习课题、开发为校本选修课程、开发为STEM课程等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2.
农村中学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县域整体推进农村中学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与管理工作的基本流程与基本模式,并对化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本途径与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崔泽平  陈坤 《化学教育》2014,35(9):13-17
为转变育人模式,浙江省借助于创建浙江省一级特色示范高中的机会,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化。选修课程的校本化建设是浙江省一级特色普通高中学校深化课改的着力点。本文从生源状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教学建议5个方面出发,介绍化学选修课“简单有机物合成路线设计”的校本化开发。  相似文献   

14.
卢晓平 《化学教育》2014,35(17):5-7
介绍了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进展,综述了化学校本课程的活动方式,总结了化学校本课程的实施特点,初步探讨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跨学科课程整合、校际合作和职业化课程开发是今后我国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
袁丽秋 《化学教育》2010,31(Z1):25-26
通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及校本课程内容的实例,解读了教育者自己如何用心去寻找、挖掘和筛选洋溢着时代气息、鲜活的、贴合学生实际的教育资源;对身边的教育资源的开发原则及如何依托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实验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的提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对全国74所已开设过预科的内地新疆高中班办班学校进行通信调查,具体了解38所学校预科化学课程在基本情况、教学安排、学业评价、教研活动这4个方面的教学实践情况。建议通过教师团队提高课程实施建设水平,通过课程评价获取课程实施反馈信息,通过顶层设计推动课程有序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陈潇潇 《化学教育》2014,35(13):4-6
以校本课程“食品中的化学”的开发与实施为例,从课程资源选择、课题确立、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效果反馈这4个方面对该校本课程进行介绍。该门课程趣味性强,体现西北特色,能够帮助学生消除对食品中的化学的一些偏见,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并增强学生对家乡饮食的了解,可以为同类型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以社会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特点为导向,做出了相应的教学、报告和考评改革。改革中增加了实际样品、国标使用、量值溯源、报告设计和同组审核等内容,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动力、掌握了量值溯源、报告设计和团队协作能力,为未来就业和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丁星 《化学教育》2014,35(11):36-39
结合指导学生开展“废旧电池污染”的研究性学习案例,探索了创设多样化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情境、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从而激活化学课堂的途径,并就中学化学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20.
以创新应用能力及岗位需求重构课程标准,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等4个方面系统地探索了基于翻转课堂-PBL教学的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模式建设与应用,旨在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药物分析教学新体系,将“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学习,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团队协作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创新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