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列举勒夏特列原理使用中易产生的迷思概念并进行深入分析,对质疑勒夏特列原理的一些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加深了对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再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尝试对化学平衡移动规律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2.
王颖霞 《大学化学》2009,24(5):75-80
勒夏特列原理是处理条件变化时化学平衡移动方向问题的重要依据。本文从勒夏特列原理的定性特点出发,针对合成氨体系中“奇怪的平衡移动”问题,采用热力学基本方程和简明的数学分析方法,给以回答和讨论。此外,简要介绍勒夏特列的生平。  相似文献   

3.
唐永波 《化学教育》2004,25(9):44-46
化学教育2003年第7~8合期刊登的《它们违背勒夏特列原理吗》一文,笔者认为有多处错误:原文中问题1的解释(2)错误;问题2两种解释均错误;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条件中"在使用勒夏特列原理判断平衡移动方向时只能'单一因素'发生改变"说法及举例均不恰当";"···平衡就发生移动,当反应后反应物的'含量'变小时,平衡向正方向移动."说法不正确;图象解释法中,对问题1的分析方法错误;"用电离度解释:当把水抽掉时,醋酸的浓度增大,电离度减小,平衡向逆方向移动"说法错误.归结其错误原因是概念不清,思维混乱,把转化率作为判断平衡移动的绝对标准.  相似文献   

4.
曹义琼 《化学教育》2012,33(5):25-27
介绍了高中生化学平衡移动判据的3种解释以及测查的材料和方法,依据测查结果说明了高中生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据多用勒夏特列原理或碰撞理论,较少利用浓度商规则;对于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多用浓度商规则进行判断,较少采取勒夏特列原理或碰撞理论。并指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增进学生对平衡状态移动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基于状态分析及状态改变的思考程序。  相似文献   

5.
王文林 《化学教育》2014,35(3):91-92
正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判断的依据是勒夏特列原理。该原理认为: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1]。笔者认为该原理的表述值得商榷。1勒夏特列原理表述的欠缺化学平衡是可逆反应达到的一种状态,既然是一种状态,那么就有其对应的状态函数。由一种化  相似文献   

6.
韩江涛 《化学教育》2007,28(3):58-59
探讨了恒温恒压条件下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归纳出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规律。  相似文献   

7.
徐守兵 《化学教育》2011,32(6):25-27
1问题的提出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原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新课程更不例外,但新教材引入了平衡常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知道平衡常数的含义。那么现在学生在解决化学平衡问题时是更习惯用传统的勒夏特列原理还是新引入的平衡常数呢?平衡常数的引入能否  相似文献   

8.
曹继莲  布多 《化学教育》2015,36(11):76-77
探讨了增加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并应用数学公式解析了得出的结论, 提出了化学平衡移动不符合勒夏特列原理的公式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熊绍良 《化学教育》2014,35(11):91-94
指出在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判断中存在的错误认识,提出了对化学平衡移动方向进行判断的2种简单、有效的方法。阐述了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指出了勒夏特列原理在判断平衡移动中隐含的应用条件。分析了平衡移动是一过程变量,它与平衡时的状态参数无必然关系,不能用等效平衡原理作为平衡移动的判据。  相似文献   

10.
张英波 《化学教育》2008,29(1):63-65
勒夏特列原理一直被描述为定性理论。以NO2-N2O4平衡体系为例,初步探讨了化学平衡体系中吸光物质的浓度与压强、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1.
恒温恒压条件下向合成氨平衡体系充入氮气,平衡移动方向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直接判断。通过拆分过程分步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时出现两种相反移动趋势,实际情况取决体系各组分的物质的量配比。从而由定性分析上升到作定量判断。发现它存在一个分界点,借助浓度商(压力商)判据,建立简化的数学模型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简易直观地得到用氮气物质的量分数表达的分界点及其数值。该值为氮气占体系组分气体总物质的量二分之一。当氮气的物质的量分数在该分界点两侧改变氮气的物质的量平衡移动方向相反。运用数学工具几何画板作出浓度商(压力商)与氮气的物质的量的函数图象准确直观判断各区间平衡移动情况。  相似文献   

12.
用色质联用的方法分析不同温度下柴油蒸汽的组成,确定正烷烃在油蒸汽中的分布;并结合勒夏特列原理计算出各个温度下的蒸汽可燃性指数,计算结果接近于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3.
张金水 《化学教育》2018,39(19):62-65
Fe3+和SCN-的络合反应灵敏、颜色变化明显,考虑中学阶段教学的过渡性,侧重利用勒夏特列原理,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改变溶液的酸碱性、加入其他配位离子等3个角度分析浓度对该显色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孟茂 《化学教育》2018,39(17):66-67
利用自制木制固定器、注射器等设计实验装置,借助压强传感器展示压强对"2NO2?N2O4"平衡体系的影响,实验操作简单,直观地展现了平衡移动过程,对于学生学习化学平衡尤其是理解勒夏特列原理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刘秀英  吴晗清 《化学教育》2017,38(15):15-19
课堂实践考察表明,当前化学概念教学中以“规训”为主。主要原因是教学时忽视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无视概念形成的历程,忽略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代替学生对知识进行整齐划一的总结等,导致高耗低效,师生效能感降低。基于催化剂、勒夏特列原理等案例的分析,提出概念、原理等教学的变革性策略是:从学生的已有基础出发,以实验探究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在合作与讨论过程中展示学生不同的概念思维,让学生在主体体验中由科学事实、现象抽象出科学概念,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6.
勒夏特列原理对教师理解化学平衡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梁  张善培 《化学教育》2009,30(11):21-23
回顾了近年来有关勒夏特列原理的实证研究,分析了该原理对高中化学教师理解化学平衡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并建议对高中化学平衡的课程内容进行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杨大岭 《化学教育》2023,44(5):60-68
为了克服现行教材编写的不足及现有教学研究的局限性,在“化学平衡”主题教学中设计和实施“素养为本”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宏观上认识可逆反应及化学平衡状态,再从微观上对化学平衡进行解释。通过猜想、演算、验证、推广等探究活动认识化学平衡常数,从而实现化学平衡的定性分析到定量判断。通过“收集证据、提出假设、构建模型、模型预测和实验验证”等活动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创新了“勒夏特列原理”的认识方式。整节教学中设计“以真实情境为载体,以具体问题为驱动,以实验事实为证据,以思维模型为导向”的基本教学程序,让学生在系列探究活动中逐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崇秀华 《化学教育》2006,27(3):55-55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化学》第二册第六章第一节“溴乙烷卤代烃”中有如下内容“溴乙烷在氢氧化钠存在的条件下可以跟水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醇和溴化氢:C2H5-Br+H-OH C2H5-OH+HBr检验水解产物的步骤是:先加稀硝酸中和氢氧化钠,然后再加入硝酸银看是否有溴化银沉淀生成。在此反应中,氢氧化钠的作用一般解释为:溴乙烷水解微弱,且反应可逆,氢氧化钠中和水解产物溴化氢,根据勒夏特列原理,产物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从而促进溴乙烷水解。1问题(1)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溴乙烷是水解还是碱解…  相似文献   

19.
郭瑞春 《化学教育》2003,24(Z1):78-79
化学平衡知识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在运用勒沙特列原理判断化学反应进程和判断平衡移动方向时, 经常会碰到与勒沙特列原理有矛盾的问题, 特别是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 其判断更是感到束手无策。下面举2 个比较常见的例子。  相似文献   

20.
郭瑞春 《化学教育》2003,24(7):78-79
化学平衡知识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在运用勒沙特列原理判断化学反应进程和判断平衡移动方向时,经常会碰到与勒沙特列原理有矛盾的问题,特别是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其判断更是感到束手无策.下面举2个比较常见的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