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秀红  吕微 《化学教育》2007,28(1):21-22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是新课程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之一。本文通过质的研究方法,分析出影响中学化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实施的因素,并提出一些促进中学化学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有效落实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中学化学教学中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纷  薛春兰 《化学教育》2011,32(6):15-17,51
诠释了中学化学学科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出了创设智慧的课堂教学、开展丰富的课后拓展和实施多元的学业评价是中学化学教学中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孙晓明 《化学教育》2012,33(8):15-16
正确理解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必须把握其内容、特点以及与学科德育目标的联系和区别;全面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必须优化教学过程并准确设计、科学渗透课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相似文献   

4.
从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问题出发,以2个具有代表性的导课案例,从学生“主体体验”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在化学课堂中有效地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理念上重视,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落实.  相似文献   

5.
"中和滴定"的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全新的教学方式实施"中和滴定"教学,引领同学从探索中去获取相关知识与技能,具体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6.
金东升  王英 《化学教育》2014,35(7):13-17
针对化学教学设计中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叙写的突出问题,从理论与实践层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1)过程与方法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不能设计成教师教学的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既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又是学生学习的目标,是相互关联的,不能割裂,陈述时要选择适宜的动词和恰当的行为结果。(2)情感态度是心理倾向,价值观是情感发展的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生命发展的心理需求。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注重发掘教学内容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素材,并明确目标达成方式。(3)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不能割裂;整合目标,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三维目标;自觉践行,才能逐步提高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7.
王秀红  吕微 《化学教育》2008,29(2):69-7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本次新课程改革中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通过对我国历次化学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历史梳理,分析出其变化的特征,以便帮助教师正确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相佃国 《化学教育》2012,33(2):51-53
通过调查分析了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教学现状:包括教师的理解和认识,落实的途径和方法等。  相似文献   

9.
王保强 《化学教育》2015,36(13):77-80
化学史本身具有知识广阔性、学科交叉性、可探究性及开放性等特点。将化学史融入课堂教学, 有利于从历史的角度把握化学本质, 也有利于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在化学教学中融入化学史可以采用常用的HPS教学模式或重构的多元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裴波  莽奇  季春阳 《化学教育》2016,37(15):13-17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提出来,并提出了相应的评定建议,但是没有一个具体的、客观的评定方式。人们内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受到有效刺激时,可以通过外显的微反应表达出来。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微反应来评定第3维目标的达成情况。在运用微反应评定时,要求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综合分析的能力和“一心二用”的能力,且按确定观察目的、制定观察记录表、观察记录、评定4个步骤进行。  相似文献   

11.
张志红  张雨强 《化学教育》2016,37(19):17-20
通过审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评价的相关理论,介绍可操作化的评价技术与案例。从初中化学的视角结合教育心理学理论界定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通过分析调查问卷、纸笔测验、活动表现及档案袋等评价方式探索了如何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并提出了相关改善建议,为命题者及一线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体验新课程人教版化学必修模块中开放性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鑫荣 《化学教育》2006,27(11):24-26,45
开放性作业能实现新课程"自主、探究、合作"积极学习方式的目标,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观察、探究、创新、交流合作等能力,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谐发展.主要介绍人教版化学必修模块开放性作业形式,实施情况,目前遇到困难及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肖树雄 《化学教育》2005,26(Z1):26-28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已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去实施和提高实效性,笔者结合日常教学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4.
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的融合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敬华  张飒 《化学教育》2006,27(6):30-31,42
基础教育新一轮化学课程的改革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3个维度的目标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发展之中.从转变观念,理解内涵,理清关系;确立恰当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过程,强化体验,促进三维目标的融合;改变评价方式,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诸方面论述了在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实现三维目标统一的举措.  相似文献   

15.
汪文翔 《化学教育》2005,26(9):31-34
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着眼于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下三维目标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对教学目标的孤立性认识而非整合性认识,这不仅有违教学目标的基本内涵,同时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和教学目标的科学落实。以“知识与技能”为基础去建构、发展“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目标整合的重要方法。分析不同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能够有的放矢地全面体现化学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7.
情意目标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新课程三维目标之一,课堂导入是情意目标达成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分析国内学者对课堂教学情感目标达成机制和层次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化学课堂导入案例分析发现,具备一定特征的课堂导入对情意目标的达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顾晔 《化学教育》2012,33(6):24-26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关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个维度的协调发展。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对达成这项要求具有独特作用,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实施该教学模式的功能及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19.
由于正确地处理了发生在化学实验课上的师生冲突,而获得了教育、教学的意外成功。通过这一案例,说明了实验的组织形式需要优化。并折射出开展教学活动,要落实“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必须要有先进的“过程与方法”作支撑,要有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指导。还要有着眼于整体的大教育观。  相似文献   

20.
活动表现评价是通过学生在一个真实的活动情境中的行为表现,对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的水平做出评判的评价方法。在“分子和原子”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目标运用实验探究、模型分析或图示表达等多种活动表现评价方法,深化学生对分子原子概念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