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双叶本内酯(z,z'-6,6~1,7,3a~1-diligustilide)构型复杂,采用1D-NMR技术难以明确指定。本文使用400 MHz H-H COSY和H-H NOESY对标题化合物的构型进行研究,其结果有助于此类化合物的结构和构型确定。  相似文献   

2.
NOESY在立体化学研究中的某些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育新  包鹏 《波谱学杂志》1998,15(6):489-494
应用二维NOESY技术,对同分异构体1-4、顺反异构体5、6及两个环丙烷衍生物7、8在溶液中的构型、构象等立体化学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化合物5-8进行了计算机分子模拟,取得与NOESY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利用水热合成法,以柔性的乙二胺四乙酸(H4EDTA)为配体、氧化镨以及氯化镉为金属源合成了一种镨-镉异金属-有机配合物[Pr2Cd3(EDTA)3(H2O)11]·14H2O (1)。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化合物1的结构,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的C2空间群,a=16.154(3) Å,b=14.863(3) Å,c=14.875(3) Å,β=115.855(3)°,V=3214.2(9) Å3, Z=2,化合物1的结构中存在纳米尺寸大小的“心形”Pr6Cd6O12轮簇。其中Cd2+的配位数为7,采取单帽三棱柱的配位构型,而Pr3+采取十配位双帽四方反棱柱的构型。EDTA4-配体的四个羧基全部去质子化,与一个Cd2+和两个Pr3+配位,其中4个羧基氧原子和2个氮原子都与Cd2+配位,两个羧基分别桥连1个Pr3+。Pr3+和Cd2+通过μ2-O氧原子交替连接形成Pr6Cd6O12轮簇,每个Pr6Cd6O12轮簇与附近的6个Pr6Cd6O12轮簇共边连接,从而形成一个二维(6, 3)层状结构。二维层再通过…AAA…类型的堆积方式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游离水分子填充在二维层空隙中,与羧基以及配位水分子之间形成比较强的O-H…O氢键,这些氢键有利于结构的稳定。通过热重分析、稳态荧光光谱、热微扰二维红外相关光谱(2D-IR COS)、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等手段进一步对化合物1的谱学性能进行表征。在红外光谱上,由于存在大量的氢键,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在3 680~2 640 cm-1波数范围内出现宽而强的吸收谱带。同时配体H4EDTA中的羧基脱去了质子氢,并且与金属离子发生配位,因此化合物1中羧基的C=O双键的伸缩振动吸收峰与未配位配体中的C=O双键的伸缩振动吸收峰相比,向低波数移动,在1 527 cm-1波数处出现吸收峰。固体荧光测试显示在325 nm的紫外光照射下,配合物1能发出强的360 nm左右的荧光,主要是由能量在Cd2+和EDTA4-之间发生明显的LMCT跃迁转移引起的,因此化合物1可作为一类潜在的发光材料。热微扰下的二维红外光谱显示,由于水分子与羧基及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使得O-H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对热的微扰响应比较敏感。紫外-可见光谱测试显示化合物1在位于216 nm处出现很强的紫外吸收峰,归属于化合物1中EDTA4-配体的中n→σ*跃迁及π→π*,位于444, 468和484 nm的弱吸收峰,归属为Pr3+的f-f跃迁。  相似文献   

4.
该文用NMR方法研究暗霉素T的化学结构.从1D谱和几种2D技术确认了暗霉素T是氨基糖苷类化合物.讨论了化合物的构型,并通过改变溶剂推断了氨基的连接位置.  相似文献   

5.
利用1D、2D NMK和差谱等方法研究二个化合物:ent-kauran-16β,17-diol和假耧斗菜素(paraquilgin)的化学位移和立体结构,对其1H和13C NMR谱进行了全归属。  相似文献   

6.
COLOC-S脉冲序列在天然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杨延武  姬昂 《波谱学杂志》1991,8(4):415-424
本文用远程异核化学位移相关谱(COLOC-S脉冲序列)和异核化学位移相关谱研究了香茶菜属二萜类化合物冬凌草甲素和香茶菜醛的化学结构,并对这两个化合物的13C和1HNMR谱线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7.
采用1H-1H COSY,HMQC、HMBC等2D NMR技术对化合物(Et4N)2[Pd2(mp)2(μ-mpH)2]进行1H、13C NMR谱数据分析与归属,表明它在DMSO溶液中仍保持原有固体状态的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8.
刘琛  陶家洵 《波谱学杂志》1995,12(3):309-314
某固体化合物极易溶于水但未能制得其单晶.为测定其结构可充分发挥NMR的特长.利用NMR的多种技术,包括常规1H谱、13C谱,一维、二维谱,确定脂肪链X-CH2-CH2-CH2-Y与芳香基团Y的存在;利用13C-1H长程耦合相关谱(用反相探头)可确定脂肪链与芳香基团间的联接关系,于是立即可确定该物的有机主体骨架应为X-CH2-CH2-CH2-Y.从IR谱得知该物除存在C-N基团外,还存在-SO3-基团等.从元素成分分析和M8谱,包括FAB-MS谱等分析结果,最终推断该固体化合物为丙磺酸吡啶内鎓盐,它的分子结构应为:   相似文献   

9.
歧化松香中树脂酸异构体的NMR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树脂酸是松香的主要成分,歧化松香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树脂酸的组分及其含量.本文测定了五种树脂酸——枞酸、新枞酸、左旋海松酸、长叶松酸和脱氢枞酸的1H、13C、DEPT谱.并通过二维HMQC以及HMBC相关谱和模型化合物分别对其谱图的归属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明确从地胆草中分离得到的两对牦牛儿内酯型的立体异构体即地胆草种内酯(scabertopin)、异地胆草种内酯(isoscabertopin)、异去氧地胆草内酯(isodeoxyelephantopin)和去氧地胆草内酯(deoxyelephantopin)的C-2相对构型;方法 NOESY技术,并结合这4个化合物的1H NMR,13C NMR,HMQC谱;结果 两对立体异构体的NOESY谱有明显差异;结论 通过分析NOESY谱,找寻H-1相关信息,若发现H-1与H-8,H-9β和14-CH3有NOE相关,可以判断化合物的C-2为α构型,若H-1与H-5,H-7,H-3α及H-9α之间有NOE相关,则化合物的C-2为β构型.  相似文献   

11.
二氢沉香呋喃倍半萜的2D NM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H-13C相关(1H-13C COSY)谱对1β-乙酰氧基-2β(α-甲基丁酰氧基)-6α-羟基-8β,9α-二苯甲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A),和1β-乙酰氧基-2β(α-甲基丁酰氧基)-6α-羟基-8β(β-呋喃甲酰氧基)-9α-苯甲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B)的13C NMR谱化学位移进行了全指定,利用1H-1H远程相关(1H-1H COSYLR)谱确定了化合物A和B中6-Ha和7-He,8-He和9-He的弱偶合,以及7-He和9-He的弱W型远程偶合.  相似文献   

12.
孔令义  李铣 《波谱学杂志》1994,11(3):245-249
应用1H-1H COSY,13C-1H COSY及COLOC并结合其它波谱技术对从中药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 Dunn)根中分得的一种新化合物前胡香豆素F进行了深入研究,其化学结构确定为3'-异戍烯酰氧基花椒内酯,为吡喃环上3'位烯醇羟基的氧原子和异戍烯酰基形成的烯醇酯.这种新颖结构在自然界中比较少见。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戊环唑(1)、甲环唑(2)、丙环唑(3)的NMR谱,对其一般特征进行 了对比与讨论,用13C-1H COSY、13C-1H COLOC、DQF-COSY、DEPT等技术对它们的1H、13C NMR谱峰进行了全归属,并应用1H-1H NOESY谱研究其立体结构.
  相似文献   

14.
吴达旭  沈旭 《波谱学杂志》1998,15(6):547-550
利用1H-1H COSY,1H-13C HMQC,HMBC等2D NMR技术对一种新的配体1-(2-羧基苯基甲酰基)氨基硫脲(H3L)进行1H、13C NMR谱数据分析与归属,对于它与Cu+离子配位的化合物[Cu2(H3L)2Cl2](H2O)3也作了1H、13C NMR的测定,简单讨论了它的配位行为,粗略确定了它的结构.  相似文献   

15.
利用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测定了Candesartan Cilexetil的1H、1H-1H COSY、DEPT、HMQC、HMBC等谱,对该化合物的所有化学位移数据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16.
丁氟螨酯是一种新型杀螨剂,具有高效、低残留的特点.本文对其红外吸收光谱(IR)、紫外吸收光谱(UV)、质谱(MS)及核磁共振(NMR)波谱(包括1H NMR、13C NMR、DEPT、1H-1H COSY、1H-13C HSQC、1H-13C HMBC)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其UV和IR谱图特征吸收峰对应的基团,并对其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归属,确证了丁氟螨酯的结构.该研究将为丁氟螨酯的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用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NMR)波谱(包含1H NMR、13C NMR、DEPT135、1H-1H COSY、1H-13C HMQC和1H-13C HMBC)、质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卢立康唑进行了结构分析.对卢立康唑所有的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归属,并通过多种谱学技术确证了卢立康唑的结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元素分析、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NMR)波谱(包含1H NMR、13C NMR、DEPT、1H-1H COSY、1H-13C HSQC和1H-13C HMBC)等方法对德拉沙星葡甲胺进行了结构分析,确证了德拉沙星葡甲胺的结构,分析了其IR谱图特征吸收峰对应的基团,对其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完整归属.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及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对德拉沙星葡甲胺的晶型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