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混合配体配合物是泛指一类共处于配位内界的异配体(X,Y,Z……)和中心金属(M)所组成的配合物MX_iY_jZ_k……。它的形成通常能使配合物的稳定性增加,有利于缓和配体间的空间效应和增强成键能力。由于分子内不同组分间的协同配合,混配配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与相应的单一配体配合物相比有着许多不同。例如MXY的性质既不同于MX,亦不同  相似文献   

2.
陈兆杰  黄慧俐  韦婕  李雪生 《色谱》2016,34(6):558-566
利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我国主要的3个品种柚子果实的不同部位(外表皮、内表皮、内果皮、果肉、种子)的化学组分进行结构鉴定及种类和含量的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沙田柚、琯溪蜜柚、玉环柚果实5个部位共鉴定出68种不同化学组分物质,包括醇类19种、酯类15种、烯烃类9种、有机酸类8种、酮类7种、烷烃类4种、其他物质6种。其中3个品种柚子外表皮共有的化学组分有7种,含量最高的是柠檬烯(44.03%);内表皮共有的化学组分有6种,含量最高的是油酸酰胺(44.62%);内果皮共有的化学组分有10种,含量最高的是谷甾醇(30.75%);果肉共有的化学组分有11种,含量最高的是软脂酸(20.02%);种子中共有的化学组分有15种,含量最高的是亚油酸(45.83%)。化学组分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沙田柚、琯溪蜜柚、玉环柚3种柚子的外表皮独有的化学组分分别有3种、6种、4种,内表皮分别有3种、4种、8种,内果皮分别有1种、4种、6种,果肉分别有4种、4种、2种,沙田柚、玉环柚种子独有的化学组分均为1种,并对化学组分进行聚类分析和相似度分析。研究结果说明不同品种柚子同一部位的化学组分种类和含量均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特有物质较多,色谱指纹图谱特异性显著,这可为柚类品种鉴定、品质质量控制、原产地溯源等提出一种新的色谱指纹图谱思路。  相似文献   

3.
仪器分析是化学及化学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由于仪器分析实验所用的仪器大多价格昂贵 ,而且分析仪器的发展更新很快 ,使仪器分析实验课明显存在着仪器短缺 ,实验开设不足 ,虽投入人力较多 ,但教学效果却不理想等问题[1] 。利用计算机辅助色谱分析实验教学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办法。我们开发了一套“计算机模拟色谱分析实验”软件 ,用于教学实践 ,效果良好。现介绍其中的计算机模拟柱温对气相色谱组分保留值及相邻组分分离影响的实验。1 理论部分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当固定相选定后 ,柱温就成为最重要的操作参数 ,组分的调整保留…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蛋白质组表达研究。从体外培养的MSCs提取细胞蛋白,经二维电泳分离后用银染方法可检出蛋白点约1600个,选取48个蛋白点进行胶内酶解及质谱分析,经数据库检索成功鉴定了37个蛋白,并对蛋白功能进行初步分析。本实验数据为进一步分析MSCs增殖、分化或凋亡的分子机理提供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5.
首次应用8标iTRAQ(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技术结合2D LC-MS/MS(Two-dimensional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以部分肝切除的大鼠为模型,全面分析了再生早期(6、12 h)、中期(24、48 h)和晚期(72、120 h)肝脏蛋白质的表达差异。共鉴定357种蛋白质,6个时间点共有60种蛋白质的表达量与对照组(手术切下的正常肝组织)有显著差异。其中,ADH1(Alcohol dehy-drogenase 1)和PRDX1(Peroxiredoxin 1)等的表达变化趋势与已有报道相同,GO(Gene ontology)的蛋白质功能注释提示ADH1、CAT(Catalase)、ENO1(Enolase 1)和APOA1(Apolipoprotein A-Ⅰ)等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凋亡和能量供给等方式参与肝再生调控。聚类分析表明,术后12 h和24 h蛋白质的整体表达模式相似,6 h与此二者相近,48 h和72 h相似,而120 h与这些时间点相差最远。该研究验证了8标iTRAQ是并行处理多组样本的有效技术,适合于生理和病理过程多时间点蛋白质组的定量差异分析,可以监控关键分子的动态变化,更易发掘重要的调控靶点分子。该文为进一步探讨肝再生机理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以2-氯吡嗪与2,4,5-三氟苯乙酸为原料,经亲核取代、环化、氢化等6步反应合成了制备西他列汀的重要中间体——4-氧代-4-{3-(三氟甲基)-5,6-二氢-[1,2,4]三唑并[4,3-a]哌嗪-7(8H)-基}-1-(2,4,5-三氟苯基)丁烷-2-烯胺(6);以NaBH4为还原剂,甲基磺酸为辅助添加剂,还原6制得西他列汀外消旋体(7);7经(-)-二对甲苯酰-L-酒石酸拆分制得光学纯度高于93%的西他列汀,其结构经1H NMR,IR和MS表征。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ISO方法和常规分析方法(GB/T 8313-2002等)分析了茶叶中茶多酚总量以及儿茶素组分.采用GB/T 8313-2002测定的绿茶、白茶、鸟龙荼和红茶茶样中的茶多酚总量数值分别是采用ISO 14502-1:2005(E)方法的1.43、1.47、1.46和1.72倍;而采用ISO 14502-2:20Q5(E)方法测定的儿茶素总量数值明显高于文中所采用的其它两种分析方法所得的测定数值,采用ISO 14502-1:2005(E)方法测定的绿茶、白茶、乌龙茶和红茶茶样中的儿茶素总量数值分别是采用的方法2#(茶汤提取方法参照GB/T 8313-2002)的1.53、1.46、1.24和1.04倍.该研究为不同文献中采用不同方法测定的茶多酚总量和儿荼素组分之间的比较提供了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8.
联萘酚是具有手性的药物中间体,其对映体的拆分和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一种反相液相色谱手性拆分方法,用于联萘酚对映体的拆分.考察了6种不同手性色谱柱的拆分效果,并进一步对流动相配比、柱温和流速等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CHIRALPAK?IA手性柱对联萘酚对映体有较好的拆分性能,在流动相为甲醇-1% 乙酸(90:10,...  相似文献   

9.
化学计量测试简单地说是为了不同的目的而采用不同的方法来确定测试结果的不确定度的方法,这些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对测试不确定度因素的分析也比较困难。另一方面确定不确定度的方法与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并不是一种简单直接的关系。论述了参照某一标准进行的小型测试的不确定度,也对一般性测试的实例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将基于正丙醇、氯化钠和水的双水相体系用于蛋白质组的预分离研究, 并考察了体系酸度及在不同浓度的盐、正丙醇及蛋白质存在时该双水相体系对蛋白质的分离效果. 将经该双水相体系预分离过的蛋白质组样品在未与成相试剂分离的条件下直接用于凝胶电泳分析. 结果表明, 该双水相体系可通过一步萃取将蛋白质组样品分为3个亚组群. 该蛋白质组预分离方法简单、快速、成本低, 并具有生物相容性、可连续操作性、无需昂贵复杂仪器以及在进行电泳分析前无须(或易于)将目标蛋白与成相试剂分离等优点. 该蛋白质组预分离方法的建立在蛋白质组学和方法学方面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微流控芯片测定单细胞内化学组分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元。由于细胞的个体差异,传统分析群体细胞的方法难以得到单细胞的重要信息。准确可靠地测定单细胞内化学组分的含量能大大提高从正常细胞中辨别不正常细胞的能力,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生物化学、医学和临床检验等领域奠定基础。近年来,用微流控芯片进行单细胞分析已引起广泛的兴趣。微流控芯片可以集成单细胞进样、溶膜、电泳分离胞内化学组分和高灵敏度测定等一系列操作步骤,为分析单细胞内的化学组分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微流控芯片测定单细胞内化学组分的进展。重点在于利用电渗流、压力结合电渗流和激光镊子等技术操控单细胞在微流控芯片上完成单细胞进样、溶膜、细胞内化学组分的电泳分离和高灵敏度测定等一系列操作步骤。对在微流控芯片上的衍生技术也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煤焦油中洗油组分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分析煤焦油中洗油组分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以无水乙醇做溶剂,SE-52弱极性的毛细管色谱柱和氢火焰离子检测器进行分析.在用标准试剂配制的已知各组分浓度的模拟洗油的分析中,得到了效果最好的程序升温方式.在对每种标准试剂制作色谱分析工作曲线的基础上,对实际洗油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很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重点高中男女生化学学习差异的成因调查及思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高中男女生化学学习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探究男女生化学学习差异的成因,进而辅之以各种有效的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以缩小差异,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引入不确定度的基础化学实验数据处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当前不确定度的应用现状,讨论了基础化学实验中计算不确定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建议在学习基本误差理论的基础上找出误差的主要来源,在真值已知时直接计算误差,在真值未知时确定主要不确定度分量。计算不确定度时只考虑1~2个主要不确定度分量、忽略次要不确定度分量。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可以满足基础化学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王平  鲜亮 《化学教育》2019,40(24):16-23
以SPSS、Origin为主要数据分析工具,对某大学化工学院本科生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对降序排列的平均学分绩点一元拟合曲线的残差进行了拟合,对其拟合函数进行求导,发现可以将样本按照20%、50%、30%的比例分为3个集团。通过层次聚类也得到类似的结果。不同集团的学生的学分获得率的组成、标准偏差分布明显不同。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学生学习集团的形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基于统计结果,建议针对不同集团学生的学习特点应采取相应的差异化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运用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以“原电池”一节为例,对新课改前后2位化学教师的课堂录像进行观察采样。通过对2者课堂互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新课改前后的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教学活动方式和教学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气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Q-TOF MS)建立了稻米的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产地溯源。利用D-最优设计对提取溶剂进行优化,通过偏最小二乘分析法考察了不同溶剂对代谢物提取效率的影响。考察了衍生试剂种类、衍生温度及时间对代谢物检测的影响,最终确定分析条件为:甲醇-水(1∶1)为提取溶剂,N-甲基-N-三甲基硅基三氟乙酰胺-三甲基氯硅烷(MSTFA-TMCS,99∶1)于60℃条件下衍生1 h。选取10种代谢物考察仪器精密度、方法重现性和衍生产物稳定性,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9%,证明了方法的可靠性。结合Mass Profiler Professional(MPP)软件,以主成分分析(PCA)法区分黑龙江省4个地区的29个绥粳4号稻米样本,分类效果显著。对显著变化(P0.05,倍率变化≥2)的差异性代谢物进行鉴定,确定了11种特征标记物。结果表明,利用GC/Q-TOF MS建立代谢组学分析方法,结合主成分分析鉴别稻米产地具有可行性,为大米市场的规范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朱航  蓝文贤  刘买利 《分析化学》2013,(7):1000-1005
在代谢组学现有数据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了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多元t检验、类间距计算、组内离差平方和计算等统计方法。结合4个代谢组学研究实例,演示了新引入的统计方法的应用。结果表明:多元t检验可以解答应激组和对照组的代谢组水平之间是否存在"系统差别",类间距可以提供差别大小,组内离差平方和可以提供离散程度等信息。这些新信息的获取能对模式识别分析所得出的得分图(Scores plot)作进一步的解释,并为后续实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B3LYP/6-31G(d)水平上研究了B炸药的主要成分--2,4,6-三硝基甲苯(TNT)与环三亚甲基三硝胺(RDX)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得到了10种TNT+RDX的全优化构型. 讨论了稳定构型在几何参数、稳定性、红外光谱和电荷分布上的差异. 借助自然键轨道(NBO)理论揭示了TNT与RDX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本质, 主要由氢键所贡献. 分子间相互作用能在-3.930~-14.652 kJ•mol-1之间, 经基组叠加误差(BSSE)校正, 相互作用能顺序为VI>III>V>IV>X>I>IX>II>VII>VIII. 对全优化构型进行了热力学性质的分析, 探讨了由单体分子形成混合体系的热力学性质的变化, 结果发现, 形成分子间氢键是个放热过程. 运用Kamlet-Jacobs方程基于理论密度(ρ)估算了混合体系TNT+RDX的爆轰性质爆速(D)和爆压(p), 与文献值进行比较表明理论计算方法和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介绍了一种新型免疫荧光标记方法及其在细胞荧光检测中的应用技术.首先,合成了两个关键的化合物6-叠氮-己酸琥珀酰亚胺活性酯和4-乙炔基-N-乙基-1,8-萘酰亚胺,并将合成的6-叠氮-己酸琥珀酰亚胺活性酯与抗her2抗体Anti-HP15的游离氨基偶联获得叠氮化IgG,随后通过铜离子催化4-乙炔基-N-乙基-1,8-萘酰亚胺中的炔基与标记抗体的叠氮基团进行点击化学反应,同时以NHS-FITC和NHS-Rhodamine标记的抗体为阳性对照,确认了采用该标记方法的灵敏度,其检测限可达0.1 μg,EC50与阳性对照相当.然后在细胞水平进行染色分析,结果表明,叠氮标记抗体可有效应用于免疫荧光染色分析.最后,采用激光共聚焦三通道复合荧光分析法对不同标记方法及其对应的免疫荧光显色方法进行研究,确认了采用本研究开发的方法标记的抗体可与其他免疫荧光技术同时使用,且结果互不干扰.本研究通过开发一种新型的抗体标记技术,建立了一种新的免疫荧光抗体分析方法,并在细胞水平上进行了应用验证,丰富了免疫荧光抗体检测手段,该方法在未来的免疫研究中具备发展潜力和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