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线分析系统工程技术本书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南京市自动化及仪表协会副理事长高喜奎博士担任主编,分析仪器学会在线分析仪器专业委员会委员朱卫东教授和南京工业大学程明霄教授担任副主编,在线分析行业的权威专家金钦汉教授  相似文献   

2.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理事长朱良漪表示,21世纪分析仪器的发展将向在线分析倾斜,并向综合、联用、信息网络化发展,同时更趋微型化和智能化。而中国日益发展的医药、生化、环保等产业,为现代化的分析仪器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3.
由全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学会和流动分析专业委员会委托,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全国第六届流动分析学术报告会于1999年9月20日至23日在西安陕西师范大学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国内来自包括香港在内的16省市各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流动分析的33位专家和学者.其中在国内外分析化学界享有较高声誉的著名流动分析专家方肇伦院士、章竹君教授、金钦汉教授、马惠昌研究员、王小如教授和徐淑坤教授,以及美国New Hampshier大学的W.R.seitz教授等出席了本次学术报告会.  相似文献   

4.
第五届全国流动注射分析学术讨论会将于1996年5月6~9日在青岛海洋大学举行.会议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学会流动注射分析专业委员会主持,委托青岛海洋大学,青岛市分析测试学会负责各项筹备工作.会议将邀请国际分析化学学报(Anal.Chim.Acta)总编Townshend教授,著名原子光谱及流动注射分析专家Welz博士和微管道流动注射分析权威专家Widmer教授三位外宾与会并做大会报告.欢迎各学者、专家和仪器生产厂家前来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5.
3 在线实时分析回顾近百年冶金分析技术历史发现 ,其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材料分析 ,在某种意义上已形成了较系统的研究领域和方法。近 2 0年来随着冶金生产日益大型化、高速化、连续化和高度一体化对冶金在线分析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冶金生产过程在线分析已成为冶金分析研究重点 ,而全流程控制、实时性 (real time)及闭环性是未来冶金在线分析主要特点。3.1 炉气在线分析冶金炉气在线分析的目的主要用于生产工艺控制、热平衡计算、热能回收以及环境监控之目的。按其测量方法可分为以下三种。3.1 .1 插入式测头电化学传感器是插入式测头中应…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我国质谱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展示我国在该领域取得的成绩及增进同行间的学术交流,由中国化学会主办,中国化学会质谱分析专业委员会与清华大学化学系/分析中心承办的"首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研讨会"拟定于2014年4月25-28日在北京召开。大会由陈洪渊院士担任会议主席,江桂斌院士担任组委会主席,林金明教授担任秘书长。本次会议将邀请从事质谱分析国内外知名学者作大会报告和主  相似文献   

7.
中国分析仪器学会高速分析专业委员会、无锡英之诚高速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拟定于2012年第二季度,组织召开第四届全国高速分析学术交流会暨无锡英之诚高速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成立十周年庆典系列活动。热忱欢迎广大理化  相似文献   

8.
为增强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实现高端在线分析仪器仪表的国产化,全面振兴我国仪器仪表行业,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联合浙江大学、东北大学等优势单位,在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重点项目的支持下,以石化、钢铁等典型流程工业的需求为突破口,开展了基于光谱、色谱等先进检测技术的在线分析装置的开发和研制,经过课题组的联合攻关,现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9.
《分析化学》2014,(3):451
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原子光谱专业委员会主办,广西师范大学承办的第三届全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会议定于2014年9月13-15日在广西桂林市阳朔召开。这是我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领域的一次学术盛会,将为我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领域的科技人员和分析仪器厂商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机会。江桂斌院士任会议主席,会议将邀请院士、知名教授作大会报告,分析讨论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向。与会科技人员将交流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分析仪器学会高速分析专业委员会、无锡英之诚高速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拟定于2012年第二季度,组织召开"第四届全国高速分析学术交流会"暨"无锡英之诚高速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成立十周年庆典系列活动"。热忱欢迎广大理化分析科技工作者撰写学术论文并届时参加此次盛会。  相似文献   

11.
1989年6月26~28日在南朝鲜汉城召开了一次有来自南朝鲜以及中、美、苏、日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800余名代表参加的 IUPAC 功能高分子分子设计国际会议。出席会议的我国代表有中科院钱人元教授和高校系统的冯新德、沈家骢、卓仁禧三位教授以及作者5人。会议主席由南朝鲜高分子学会会长、国内汉城大学教授安泰玩博士担任。现任 IUPAC 高分子学会主席三枝武夫教授出席会议致词并作了大会报告。  相似文献   

12.
中国分析仪器学会高速分析专业委员会、无锡英之诚高速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拟定2011年第四季度,组织召开第四届全国高速分析学术交流会。征稿内容:高速分析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与研究、展望与评述、实验室管理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分析仪器学会高速分析专业委员会、无锡英之诚高速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拟定于2012年第二季度,组织召开第四届全国高速分析学术交流会暨无锡英之诚高速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成立十周年庆典系列活动。热忱欢迎广大理化分析科技工作者撰写学术论文并届时参加此次盛会。征稿内容:高速分析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与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动态和静态接口装置,使其能在线联用超临界色谱确定蒽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及溶解平衡过程。静态接口由2个高压阀组成,动态接口由1个高压阀和1个齿轮泵组成。采用静态法测定蒽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以考察温度和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40~60℃和10~27.5MPa条件下,自行研制的在线超临界色谱联用体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较好的重现性,溶解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2.4%,准确性为95.0%~97.7%。采用Méndez-Santiago Teja(MST)模型公式对实验数值关联计算,确定了蒽的溶解度与二氧化碳密度的准线性函数变化关系,计算数值与实验结果之间的相对平均绝对值偏差(AARD)为3.23和14.68。搭建的接口装置亦能够完成超临界流体技术与常规光谱、质谱分析仪器的在线联用分析,在药物合成与分析、过程分析技术(PAT)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广大理化分析科技工作者:中国分析仪器学会高速分析专业委员会由我国高速分析学科带头人、机械工业材料测试中心金属分析首席专家、上海材料研究所《理化检验-化学分册》主编吴诚教授任主任委员;中科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李昌厚研究员(博导);华东师范大学方禹之教授(博导);西安理工大学田英炎教授:兵器工业第五二研究所李茂山教授级高工;无锡英之诚仪器公司张兴宝总经理等副主任委员组成。中国分析仪器学会高速分析专业委员会和无锡英之诚高速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于2005年5YI在江苏扬州成功组织召开首届全国高速分析学术交流会并取得良好的会议效果。为进一步深化研究与探讨现代分析技术理论,不断推动我国高速分析技术及其自动化仪器的进步与发展,组织委员会拟在2007年春夏之交择期召开第二届全国高速分析学术交流研讨会(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是快捷、有效实现科技转化生产力的重要保障。高速分析专业委员会传承“尊重科学技术、尊重知识人才、促进科技转化”的宗旨,谨向全国广大理化分析科技工作者征集专业性学术论文。论文由《理化检验一化学分册》杂志社编辑出版论文集。并在编辑出版的论文中评出优秀论文和颁发证书,同时将优秀论文推荐到《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冶金分析》等刊物上发表。请广大理化分析科技工作者积极撰写稿件。撰稿要点:  相似文献   

16.
在线分析技术由于其具有实时、准确、高效的特点,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矿业、冶金、生物医药和食品等领域。重点介绍了国内X射线荧光光谱、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瞬发γ中子活化、双能量γ射线透射、原子荧光光谱、近红外光谱和质谱法等在线分析技术近十年来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并对在线分析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化学需氧量(COD)是反映有机污染程度的综合性指标,随着污染的加重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实施,COD的检/监测变得尤为重要.然而,海水中COD分析测试方法的研究与技术更新进展缓慢,可用仪器设备相对较少,开发可靠、稳定、高效的COD检测新技术及在线、原位、便携分析仪器已成为海洋分析领域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在线分析技术由于其具有实时、准确、高效的特点,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矿业、冶金、生物医药和食品等领域。重点介绍了国内X射线荧光光谱、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瞬发γ中子活化、双能量γ射线透射、原子荧光光谱、近红外光谱和质谱法等在线分析技术近十年来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并对在线分析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促进全国微全分析 (μΤAS)领域的发展和交流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和中国分析仪器学会举办的“首届全国微全分析 (μTAS)会议”定于 2 0 0 2年 7月 1 5日~ 1 8日于北京举行。本次会议是我国微全分析领域首次召开的全国学术性研讨会 ,热烈欢迎国内代表投寄前沿学术研究成果 ,并将邀请香港和台湾该领域著名学者参加。会前将由美国分析化学学会教授做有关最新研究进展报告WORKSHOP。会议将对微全分析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新设备和新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发展成果进行广泛交流 ,并对微全分析的应用研究领域进行深入研…  相似文献   

20.
国际稀土开发应用学术讨论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are Earth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将于1985年9月10~14日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中国稀土学会理事长周传典担任会议主席,会议副主席有: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K. A. Gschneidner Jr.教授、中国稀土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徐光宪教授、美国匹兹堡大学W. E. Wallace教授、中国稀土学会副理事长李东英、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负责人P. Caro、中国稀土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