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宝宏  陈猛 《电化学》1996,2(1):79-83
应用交流阻抗,恒电流,SEM等方法,研究了Ca-SOCl2电池中CaCl2(SEI)膜的性质,不同电解质和添加剂对电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aCl2SEI膜在阳极反应电阻下降,CuCl2,CuBr2可改变CaCl2沉积形态,提高阴极性能,组装的Ca-SOCl2电池可高速率放电,在50mA.cm^-2的条件下,达到了17.5mAh.cm^-2。  相似文献   

2.
一氧化碳高效吸附剂CuCl/分子筛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利用自发单层分散原理,将CuCl分散在载体表面制备高效的CO吸附剂,将CuCl与γ-Al2O3,4A,13X,NaY,CuY分子筛等高比表在载体混合,在350℃焙烧数小时,XRD和EXAFS研究证明CuCl可在载体表面达到原子水平的分散由于Cu^+可与CO生成配位键。由此可制得对CO有高吸附容量和选择性的吸附剂,其中CuCl/NaY和CuCl/Cu^+Y吸附剂的吸附容量在20℃,CO分压为60kP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Cu/Co比不同的五个Cu-Co-Al合金样及其碱抽提产物-RaneyCu-Co催化剂的体相结构进行了XRD表征。结果表明:Cu-Co-Al合金由CuAl2、CuAl2及Al13Co4三种物相构成。随Cu/Co原子比(0.17-23.1)增高,Al13Co4及CuAl物相逐渐减少,直到消失,CuAl2物相产生且逐渐增多。RaneyCu-Co催化剂由两种Cu-Co固溶体组成,一种富铜,另一种富  相似文献   

4.
王桂芬  朴元哲 《分析化学》1998,26(12):1490-1493
应用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对多菌灵在破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测定进行了研究。在pH=9.0的2mol/L NH3-NH4Cl底液中,对其进行循环伏安扫描,发现于0.61V(vs.Ag/AgCl)产生一灵敏的氧化峰。微分脉冲伏安法殉菌灵的检测限为4×10^-8mol/L。多菌灵的浓度在5.0×10^-7 ̄1.0×10^-5mol/L间与微分脉冲伏安峰电流呈线性关系(r=0.9942)。对于1×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5,10,15,20-四(4-乙酰氧基苯)卟吩(T(4AOP)P)及其Cu,Zn,Fe,Co,Ni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在CH2Cl2-0.1mol/ITBAP体系中的循环伏安(CV)。研究结果。CV实验表明:Cu^2^+,Zn^2^=,Ni^2^+离子以稳定的+2价存在于T(4AOP)P中,电子转移反应在卟啉环上进行,而Fe^3^+,Co^2^+离子在氧化还原过程中发生价态变化。实验发现...  相似文献   

6.
鸟嘌呤—铜配合物在汞电极表面上的电吸附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0.02mol/L NaHCO3-0.05mol/La2SO4介质中、用极谱法和伏安法研究表明,铜-乌嘌呤配合物在汞电极表面上的吸附服从Langmuir吸附,测得其饱和吸附量Γm=1.1×10^-10mol/cm^2,吸附系数β=4.7×10^4,吸咐自由能△G°=-36.6kJ/mol。在8×10^-6mol/L Cu^2+离子存在下,可用示差脉冲阴极吸附溶出法测定8×10^-10~1×10^  相似文献   

7.
酸性镀铜体系的交流阻抗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邓文  刘昭林 《电化学》1998,4(2):152-158
研究了基础溶液(0.3mol/LCuSO4+1.94mol/LH2SO4)以及添加60mg/LCl^-,300mg/LOP-21,30mg/LPEG-6000,10mg/L2-噻唑啉基-二硫丙烷酸钠(代号TDY,自合成添加剂)后体系的阻抗行为,结果表明:1)Cl^-在铜沉积中有增大阴极极化的作用;2)铜离子的放电为分步反应;即Cu^2+→Cu^+;Cu^+→Cu(吸附)→Cu(晶格),在含有Cl^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3个分别以C2O^2-4(「Cu2(L1)2(ox)」,1),AcO^-(「Cu2(AcO)(L2)2」BF4,2)和酚氧(「Cu29L302」(ClO4)2,3)为桥基的双核铜配合物,并测定了1的复配合物「Cu2(L1)2(ox)」「Fe(OH)2(H2O)4」ClO4.H2O及2和3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9.
笼形聚偕氨肟树脂的研究:酸处理树脂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笼形聚偕氨肟树脂(CAO)经盐酸处理垢,伯胺基转变成胺盐。酸处理笼形聚偕氨肟树脂(ACAO)对Mg^2+,Ca^2+,Ba^2+,Mn^2+,Co^2+,Ni^2+离子不吸附;对Zn^2+,Cd^2+,Cu^2+,Pb^2+离子的吸附效率在20%以下,但对Hg^2+离子的吸附效率则高达71.2%;对一些金属络阴离子的吸附效率顺序是Fe(CN)^2-6>Cr2O^2-7>MoO^2-4>PtCl^2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脱氧核糖核酸的极谱伏安行为,在0.1mol.L^-1NH4Cl溶液中DNA产生一良好的极谱峰,峰电位Ep=-1.65V(vs.Ag/AgCl),且峰电流ip与DNA的浓度在4.5*10^-5-3.7*10^-4mol.LO^-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可望用于DNA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利用葡萄糖氧化酶反应体系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翟彤宇  马清河 《分析化学》1998,26(4):404-406
基于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4-氨基安替比林-2,4-二氯苯酚偶联反应的动力学性质及Ag^+,Hg^2+,Al^3+,Cu62+等离子对反应的影响,建立了用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全民  张丽敏 《分析化学》1999,27(10):1208-1210
研究了丙醇-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9CTMAB)-(NH4)2SO4-水体系萃取分离泵的行为及与常见离子分离条件。试验表明:调节pH1.0或3.0,能使Hg从Fe^3+,Co^2+,Ni^2+m,Zn^2+,Mn^2+,Cu^2+,Al63+等离子混合液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13.
邻苯二胺的示波极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邻苯二胺在含有Cu^2^+及CTMAB的NH4Cl-NH3.H2O缓冲溶液中,能被Cu^2^+催化氧化,氧化产物在单扫描示波谱仪上产生灵敏的附还原波,峰电位为-0.47V,邻苯二胺浓度在10-200nm/mL范围与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本还探讨了邻苯了邻苯二胺氧化产物在滴汞电极表在贩吸附行为及其反应过程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本文借助于IR,TG和XPS,研究了ZnO-SACF制备过程中及其吸附Ag^+和Au^3+前后的化学结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从SACF到ZnO-SACF,纤维表面上的O/C原子比和含氧基团如C=O和COO都有所减少;ZnO-SACF上还原性功能基团主要是-C-OH,当ZnO-SACF吸附Ag^+后,-C-OH被氧化为-C=O,而当其吸附Au^3+后,-C-PH被氧化为-C=O和-(O=C)-OH,  相似文献   

15.
杨儒  钟炳 《燃料化学学报》1998,26(6):538-542
采用XRD表征手段对不同稀土元素不同组成的Cu-Al-M(M=Nd,Ce和La)合金及其碱抽提产物RaneyCu-M催化剂的体相结构进行了表征,发现所有Cu-Al-M合金均形成有二元CuAl2和三元CuMAl8的两种晶相,随着稀土元素含量的增中,三元Cu,MAl8晶相逐渐增多。而且其中的Al难于CuAl2中的Al的抽提,RaneyCu-M催化剂中只存在金属铜的晶相,未形成Cu-M晶相,而一随着Al  相似文献   

16.
报道A-β-M'xHy-[GeWOM3(H2O)3O37].nH2O(M=Cr^3^+,Co^2^+,Ni^2^+,Cu^2^+;M'=Bu4N^+,K^+)的立体有择合成法制备及红外和远红外光谱,紫外和可见光谱和循环伏安,磁化率和磁矩,XPS,ESR以及催化活性等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在抗坏血酸存在下的6mol/L HBr介质作流动相,以PTFE(聚四氟乙烯)负载的乙醚作固定相,反相萃取层析使微量Ga(Ⅲ),In(Ⅲ)与Fe^3+、Tl^3+、Mo^6+、Au^3+、Ti^4+、Bi^3+、Al^3+、Mg^2+、Ca^2+、Ni^2+、Co^2+、Cd^2+、Zn^2+、Pb^2+、Cu^2+等多种离子分离。留于柱上的铟、镓分别用HCl(4mol/L)-H2O2(3%)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Cu/Co比不同的五个Cu-Co-Al合金样及其碱抽提产物──RaneyCu-Co催化剂的体相结构进行了XRD表征。结果表明:Cu-Co-Al合金由CuAl、CuAl_2及Al_(13)Co_4三种物相构成。随Cu/Co原子比(0.17~23.1)增高,Al_(13)Co_4及CuAl物相逐渐减少,直至消失,CuAl_2物相产生且逐渐增多。RaneyCu-Co催化剂由两种Cu-Co固溶体组成,一种富铜,另一种富钴。Cu-Co固溶体的形成发生于碱抽提或还原过程,含钴物相的存在有利于CuA1物相的碱抽提。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二(2,4,4-三甲基戊基)膦酸的正辛烷溶液从盐酸介质中萃取钍的机理。在未控制离子强度下,萃取平衡反应为:Th^4++Cl^-+3(HA)2(o)→ThClA3(HA)3(o)+3H^+。在控制离子强度为1.0mol/L时,萃取反应为Th^4++2Cl^-+3(HA)2(O)→ThCl2A2.(HA)4(P)+2H^+。用饮和法确定的萃合物组成为ThClA3.计算了萃取反应的平衡常数及热力学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细胞色素C(Cyt.C)在一种新的电子转移促进剂4,6-二甲基-2-巯基嘧啶修饰微带金电极(DMMP/Au)上的氧化还原热力学;求得Cyt.C在DMMP/Au电极上反应的标准电极电位E^o,熵变△S^o,焓变△II^o及Gibbs自由能的改变△G10值分别为:0.272V(us.NHE),-123.7J.mol^-^1,-63.1kJ.mol.mol^-^1和-26.2kJ.mo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