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豪杰  阮宗琴  李菊白  欧庆瑜 《分析化学》2000,28(12):1567-1567
1引言环糊精及其电中性衍生物(二甲基-β-环糊精(DM-β-CD)、三甲基-β-环糊精(TM-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是毛细管电泳(HPCE)手性分离中最常采用的手性选择剂,带电环糊精是HPCE手性分离中另一类重要的手性选择剂,它的带电性质使其在手性拆分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分别考察了带电的磺丁基-β-环糊精(SBB-β-CD)与电中性的DM-β-CD、TM-β-CD以及HP-β-CD等3种双环糊精体系的手性拆分性能,研究了双环糊精在手性分离中所体现出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
用β-环糊精(β-CD)和去氧胆酸钠(SDC)的环糊精改性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实际拆分了EMD-56431和扑尔敏两种手性药物,研究了SDC和β-CD浓度及pH值对分离的影响。初步讨论了分离的机理。认为CD-SDC体系中胶束单体分子几乎均被CD包合;CD可能与部分胶束单体包合而存在于SDC的胶束中;该拆分体系中SDC与β-CD的浓度比在4∶1~4∶3时拆分效果最好。并发现SDC对β-CD有显著的增溶作用。  相似文献   

3.
许旭  张梅  吴如金  林炳承 《色谱》1998,16(5):379-382
 用β-环糊精(β-CD)和去氧胆酸钠(SDC)的环糊精改性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实际拆分了EMD-56431和扑尔敏两种手性药物,研究了SDC和β-CD浓度及pH值对分离的影响。初步讨论了分离的机理。认为CD-SDC体系中胶束单体分子几乎均被CD包合;CD可能与部分胶束单体包合而存在于SDC的胶束中;该拆分体系中SDC与β-CD的浓度比在4∶1~4∶3时拆分效果最好。并发现SDC对β-CD有显著的增溶作用。  相似文献   

4.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研究肾上腺素类药物的手性分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使用β-环糊精(β-CD)及β-CD-羧甲基(CM-β-CD)作为手性选择剂,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CZE)对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的手性分离进行了研究。对影响这类药物手性分离的主要因素〔手性选择剂、背景电解质(BGE)、分离体系的酸度和温度〕进行了讨论,并对手性识别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疏水条件下甾体化合物的分离及环糊精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应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MECC)、反相色谱法和串联柱HPLC法分离 左旋十八甲基炔诺酮(LNG)、睾酮(T)、孕酮(P-雌二醇(E2)等甾体化合物MECC分离在未涂层毛细管柱上进行。当电泳缓冲溶液为含20mmol/L的2,6-二甲基-β环糊精((DM-β-CD)添加剂和50mmol/L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10mmo/L四硼酸钠(PH9.2)时,可实现快速分离。通过与反相色谱法和串联  相似文献   

6.
王乃兴  李纪生 《合成化学》1997,5(1):107-108
C60和β-叠氮丙酸在氰苯中回流,产物经柱色谱分离、FD-MS证实为五加成C60衍生物,^13C NMR、FT-IR和UV光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环糊精与抗癌药物HMBA相互作用的谱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α-,β-,γ-CD与抗癌药HMBA相互作用的NMR研究表明HMBA分子大小与α-CD内腔尺寸最为匹配,相互作用力最强。13C-NMR研究表明α-CD与HMBA形成了包结物,而且两者之间还有氢键存在。HMBA上的α-C,在与α-CD作用后产生的较大低场位移,说明在HMBA·α-CD体系中包结作用较强,使HMBA上α-C化学位移变化大。而HMBA上的-C=O,在与α-,β-CD作用后产生高场位移,位移程度HM-BA.β-CD>HMBA.α-CD,则氢键作用在HMBA.β-CD体系中较强些。  相似文献   

8.
异丙嗪—β—环糊精包络物性质及手性分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引言异丙嗪为组胺H1受体拮抗剂,其分子结构中含一个手性中心,即存在对映异构体。β-环糊精(β-CD)与大多数药物分子形成包络物,使药物分子水溶性增加和药效延长。本文研究了异丙嗪与β-CD形成包络物的紫外光谱性质,比较了异丙嗪和异丙嗪-β-CD包络物最大吸收波长的变化。利用玻碳电极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异丙嗪与β-CD生成包络物的电化学行为,采用“电位法测定了包络物的配位比m和解离常数Kd。利用高效毛细管区带电泳技术,通过向背景电解质中加入β-CD对异丙嗪的对映异构体进行了手性分离。2实验部分2.1仪器…  相似文献   

9.
郝爱友  童林荟 《合成化学》1995,3(4):369-371
文中亲脂类分子增溶剂单2-HP-β-CD的合成作了研究,产率从文献报道的5%提高到28%,文中还给出产物的NMR数据。  相似文献   

10.
ASYMMETRIC REDUCTIONS OF ENONES INDUCED BY β-CYCLODEXTRI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SYMMETRIC REDUCTIONS OF ENONES INDUCED BY β-CYCLODEXTRINASYMMETRICREDUCTIONSOFENONESINDUCEDBYβ-CYCLODEXTRINJisenMENG;HongMA;...  相似文献   

11.
在低温下用三氟化硼乙醚催化1,4-脱水-二-氧-(对迭氮基苯甲基)-α-D-核糖(ADABR)的阳离子选择性开环聚合反应,首次合面了具有1,5-开环α-结构的聚合物。单体ADABR由1,4-脱水-α-D-核糖在DMF溶剂中与对溴甲基迭氮基苯反应获得。聚合物的结构由比旋光度、^1H-NMR和^13C-NMR及IR谱确认。用五氟化锑为催化剂则得到了同时含有α-呋喃单元和β-吡喃单元混合结构的聚合物。研  相似文献   

12.
毛细管电动色谱带电环糊精拆分N—FMOC氨基酸对映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阮宗琴  李菊白 《色谱》2000,18(2):149-151
将负电性磺丁基-β-环糊精手性添加剂应用于毛细管电泳氨基酸对映体的拆分研究中,对8种氨基酸对映体与9-芴甲基氧基甲酰氯(FMOC-Cl)生成的衍生物进行了分离,其中5种得到了基线分离。考察了背景电解质pH值及磺丁基-β-环糊精的浓度对N-FMOC氨基酸对映体拆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曾昭睿  丁玉强 《分析化学》1998,26(8):940-944
将合成的全甲基化2,3,6-三(O-2‘-羟丙基)β-环糊精(PMHP-β-CD)固定液直接涂渍在弹性石英毛细管柱内壁,14组对映异构体、6组芳香族益异构体化合物等在该柱上得到满意分离。通过测定以上化合物在该柱上的热力学参数:焓、熵、自由能及焓变差、熵变差、探讨了固定液对所测化合物的分子识别和色谱分离机理。结果表明,芳香族化全哦的△S-值在PMHP-β-CD高20-30J/mol.K,构型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4.
对萘普生和萘普生甲酯的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磺化β-CD作为手性分离添加剂,分别对萘普生和萘普生甲酯进行了手性分离研究,当磺化β-CD的浓度为3.5%(W/V)时,萘普生和萘普生甲酯的手性分离度都可大于2,但萘普生与萘普生甲酯不能达到同时拆分。如果同时以磺化β-CD和HP-β-CD作为作为手性分离添加剂,则可对萘普生甲酯达到同时拆分,当磺化β-CD和HP-β-CD的浓度分别为3.5%和1.5%(W/V)时,对萘磺生和萘普生甲酯两种消旋体的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同分异构体药物头孢Ⅳ号和氨苄青霉素及其目标生物合成前体三肽D-苯丙氨酸-L-半胱氨酸-D-缬氨酸、L-苯丙氨酸-L-半胱氨酸-D-缬氨酸的毛细管区带电泳分离。结果表明,采用含12mmol/L二甲基β-环糊精(DM-β-CD)的50mmol/LTris-H3PO4缓冲溶液(pH2.3)既可将头孢Ⅳ号和氨苄青霉素分离,又可将D-苯丙氨酸-L-半胱氨酸-D-缬氨酸、L-苯丙氨酸-L-半胱氨酸-D-缬氨酸分离。  相似文献   

16.
王萍  宋国强 《化学学报》1996,54(1):96-101
1,1,1-Kestopentaose是菊粉(Inulin)类中的一个葡果糖化合物(β-D-果糖-(2→1)-β-D-果糖(2→1)-β-D-果糖-(2→1)-α→D-葡萄糖)本文采用各种2D-NMR技术,包括H-HCOSYF1-去偶H-HCOSY HMQC和HMBC等,归属了它的H和C的谱线,并得到了有关质子间的偶合常数,为进一步分析其在溶液中的三维空间结构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陈小康  牟兰 《分析化学》1999,27(2):125-129
首次研究了不同的胺对α-溴代萘(α-BrNp)/β-环糊精(β-CD)体系RTP发射的影响,发现胺能显著增强α-BrNp/β-CD体系的RTP发射,RTP强度 随着胺的烷基链的增长和支锭的增加而增加,且当胺的用量是β-CD用量的一倍时,RTP强度最大。由此认为,胺的影响主要应归因地胺分别从β-CD的二端接近,胺的-NH2基与β-CD的-OH基形成氢键,而其烷基从CD二端折向空腔,封住了CD的上、下  相似文献   

18.
王志  孙亦梁  王丹丹 《色谱》1997,15(5):378-380
 研究了同分异构体药物头孢Ⅳ号和氨苄青霉素及其目标生物合成前体三肽D-苯丙氨酸-L-半胱氨酸-D-缬氨酸、L-苯丙氨酸-L-半胱氨酸-D-缬氨酸的毛细管区带电泳分离。结果表明,采用含12mmol/L二甲基β-环糊精(DM-β-CD)的50mmol/LTris-H3PO4缓冲溶液(pH2.3)既可将头孢Ⅳ号和氨苄青霉素分离,又可将D-苯丙氨酸-L-半胱氨酸-D-缬氨酸、L-苯丙氨酸-L-半胱氨酸-D-缬氨酸分离。  相似文献   

19.
除虫剂二氯菊酸甲酯的手性分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全甲基-β-环糊精(PMBCD),2,6-0-二丁基-3-0-丁酰基-β-环糊精(DBBCD),2,6-0-二壬基-3-0-三氟乙酰基-β-环糊精(DNBCD)及混合固定相(PMBCD+DBBCD)等5种手怀固定相上分离了除虫剂二氯菊酸甲酯(PT)的对映异构体,并测定了部分热力学数据。发现DPABCD对PI的分离效果最好,且不同固定相对PI具有相同或相似分机理。  相似文献   

20.
Cu对Cu—Mn—Ce—O和Cu—Mn—Ce—Pd—O催化剂三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火焰脉冲-微反装置考察了Cu-Mn-Ce-O和Cu-Mn-Ce-Pd-O两类催化剂的三效活性。结果表明Cu的加入有利Cu-Mn-Ce-O的NOx和CO的转化,而不利于Cu-Mn-Ce-Pd-O的NOx和HC的转化。XRD分析结果表明在Cu-Mn-Ce-O中加入Pd,原来的CuMn2O3消失,生成新相MnAl2O4;TPR分析结果表明Cu使Mn-Ce-O样品表面氧量增加,表面易于还原,而使M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