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色谱技术在中药指纹图谱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刘朝燊  王冬梅  白洁  杨得坡 《色谱》2003,21(6):572-576
 介绍了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和高速逆流色谱等几种色谱技术在中药指纹图谱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以及使用模糊聚类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指纹图谱对中药进行模式识别和质量鉴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色谱指纹图谱与中药质量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伦朝  吴海  梁逸曾 《色谱》2008,26(2):166-171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色谱指纹图谱研究中多种色谱技术、相关化学计量学方法的发展及其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并对中药质量稳定性和有效性的全面评价方法和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以色谱指纹图谱为核心,依托现代色谱技术、化学计量学和系统生物学方法,建立中药化学成分信息与药效(毒性)信息相关关系的中药质量控制研究策略,深层次揭示中药的内在作用机理,期望真正实现中药质量的可控、安全和有效。  相似文献   

3.
曾志  杨东晖  杨挺  袁敏 《分析试验室》2003,22(Z1):171-172
长期以来,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质量控制一直是中药产业中特有和尚未很好解决的问题.随着天然产物化学和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等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在植物药及其制剂质量控制研究方面的重点均已转向利用各种仪器进行品质评价方面.中药来源于自然,其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中药发挥其疗效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质量评价与控制的重点与难点.中药的化学成分复杂,所体现的是综合效应和整体疗效.然而多年以来在中药的研究靠中,采取了与化学药品相同的研究思路,结果将药材及制剂内部各成分的综合作用和相互关系彼此孤立.在中药材及复方制剂质量标准的研究制定中,也往往是采用各种分析检测手段测定其中某种有效成分,并以其含量多少来判断比较某种药材的质量.这种质量控制模式很难做到全面衡量中药及其制剂的质量、疗效和稳定性.单一成分含量达标并不能说明该中药材质量合格.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模式能综合反映某一特定药材各主要组分及其相对含量.因此它比测定任何一种或几种成分所提供的信息都丰富和有用的多.中药提取物在给定的实验条件下所得到色谱指纹图谱反映了该中药的化学组成及其含量分布状况,其特征峰可作为鉴别中药的依据.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色谱指纹图谱的相关参数来对中药原药材的质量进行控制,进而使中成药的质量得到保证,此方法的运用是切实可行的.另外,在有效成分不明确的前提下,利用色谱指纹图谱来评价中药的质量是有其意义的.色谱指纹图谱作为控制中药质量的新手段将在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上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建立了地黄的色谱指纹图谱.采用反相C18柱(5μm,150 mm×4.6 mm)、流动相甲醇:水(V/V=5:95)、检测波长为280 nm、流速1.0 mL/min进行试验.根据相对保留值和相对面积值对色谱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对比研究,建立了控制地黄药材质量的新方法.该法为中药样品的鉴定提供了较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色谱指纹图谱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周建良  齐炼文  李萍 《色谱》2008,26(2):153-159
介绍了色谱指纹图谱在中药质量控制体系,即中药真实性鉴定(化学指纹图谱)、有效性评价(谱效学、生物指纹图谱、代谢指纹图谱)以及安全性评价方面的应用。目前化学指纹图谱在中药的真实性鉴定方面已比较成熟;谱效学、生物指纹图谱和代谢指纹图谱由于与药效活性相关,在中药的有效性评价中已体现出优势;色谱指纹图谱在中药的安全性评价方面的应用也愈来愈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
中药指纹图谱的融合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聂磊  胡震  罗国安  王义明  曹进 《分析化学》2005,33(6):898-898
中药指纹图谱作为中药材真伪鉴别及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具有整体、宏观和模糊分析等特点。高效液相色谱是指纹图谱研究的主流方法,在中药质量控制中具有重要地位。针对栀子药材而言,包括3类主要物质:环烯醚萜苷类、有机酸类和色素类。仅采用一个特征波长下的色谱指纹图谱无法对栀子药材进行整体表达和全面评价。为此,  相似文献   

6.
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组分保留时间漂移的校准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基于光谱相关色谱方法判断复杂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的组分相关性,实现同一中药样本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所得的色谱指纹图谱的相同组分的色谱保留时间漂移的局部最小二乘校正,为合理评价指纹图谱的品质提供较为实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在中药芦根上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曾志  杨东晖  陶敬奇  杨挺  袁敏  曾和平 《分析化学》2004,32(8):1035-1038
利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HPLC)与气相色谱(GC),能够获得中草药的色谱指纹图谱。本实验报道了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应用于快速检测中草药提取物以及应用于研究、开发与生产中的质量控制体系中,利用HPLC建立芦根的色谱指纹图谱。实验条件为反相C18柱,流速为1.0mL/min,紫外检测器(λ=230nm)。通过分析比较色谱指纹图谱中的相对保留值α以及相对面积St对不同产地的芦根进行对比研究。这种基于HPLC的分析策略为中草药的精确鉴定和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并为HPLC在复杂组分样品中的应用开拓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色谱及相关技术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梁琼麟  胡坪  王义明  罗国安 《色谱》2008,26(2):136-141
对中药物质基础的研究方法——化学物质组学,以及中药质量评价的关键技术——指纹图谱技术做了介绍,并在此基础上综述了中药化学信息获取的关键技术——色谱及相关技术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论述的结果表明,以化学物质组学为指导,结合色谱及相关技术获取指纹图谱信息及多指标成分定量信息的研究模式,对中药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五加生化胶囊的指纹图谱。采用ANGLAVenusil XBP-C18色谱柱(250×4.6mm,5μm),以甲醇-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27nm,五加生化胶囊多数峰达到基线分离。采用2004A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11批样品的指纹图谱进行峰匹配,确定12个共有峰,11批五加生化胶囊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在0.90以上。结果表明:五加生化胶囊的HPLC指纹图谱特征性和专属性强,可较系统地用于五加生化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应用于板蓝根的鉴定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建立了板蓝根的色谱指纹图谱。采用反相C18柱,流动相为水:甲醇(V/V=96:4),检测波长为260nm;流速1.0mL/min进行试验。根据相对保留值a和相对面积Sr对色谱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对比研究,建立了一个快速、简易鉴别板蓝根样品的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该法为中药样品的鉴定提供了较全面的信息,并为HPLC在复杂组分的样品分析和鉴别领域开拓了新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The enormous interest in proteomics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has inspired many developments in peptide chromatography. Different strategi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cope with the vast complexity of proteomics samples, trying to provide sufficient degree of separation to be able to exploit fully the potential of protein identification by mass spectrometry (MS). As reversed-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 (RPLC) coupled to MS is still the method of choice for the analysis of protein digests, many efforts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fficiency RP methods (e.g., monolithic columns and ultra-high-performance LC). This can also increase the speed and the sensitivity of the analysis of protein digests.As RPLC-MS alone is unlikely to provide sufficient resolution to unravel the composition of highly complex samples comprehensively, multidimensional methods will remain essential in proteome research. In this area, hydrophilic interaction chromatography (HILIC) seems to be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to the traditional strong cation-exchange-based methods. Also, HILIC has found application in the analysis of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e.g., phosphorylation and glycosylation).This review describes recent developments in LC methods for proteomics research, focusing on advances in column technolog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novel column materials. Illustrative examples show the possibilities of the new columns in proteomics research.  相似文献   

12.
何世伟  黄忠平  朱岩 《色谱》2013,31(12):1146-1153
碳纳米管(CNTs)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已经在分析化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通过填充法或原位化学气相沉积法,可制备CNTs气相色谱固定相;将CNTs沉积在硅胶微球或有机聚合物基质微球表面,可制备填充式CNTs液相色谱固定相;通过包埋共聚法将CNTs嵌入聚合物整体柱内,可制备毛细管CNTs液相色谱整体柱。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CNTs(单壁碳纳米管和多壁碳纳米管)用于色谱固定相制备的研究现状,包括气相色谱及液相色谱,并对该领域今后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混合模式色谱分离材料的研究及其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混合模式色谱以其独特的分离特性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混合模式色谱的种类主要集中在反相/离子交换混合模式色谱(reversed-phase/ion-exchange mixed-mode chromatography, RPLC/IEX),亲水作用/离子交换混合模式色谱(hydrophilic interaction/ion-exchange mixed-mode chromatography, HILIC/IEX),反相/亲水作用混合模式色谱(reversed-phase/hydrophilic interaction mixed-mode chromatography, RPLC/HILIC)等混合模式。两种或多种机理混合使用,往往在分离选择性和色谱峰形等方面能得到不同于单一模式操作所得到的效果,分离选择性以及色谱峰形等都能得到极大的改善与提高,这使得混合模式色谱渐渐进入研究者们的视野。混合模式色谱的研究多数集中在色谱填料的设计。混合模式色谱填料的应用主要针对生物样品的分离分析。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混合模式色谱的研究及其应用进展,并展望了混合模式色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This review article discusses the sustainability and robust advantages of planar chromatography that are critical to the successful performance of product quality assessments in resource limited areas including field applications. Because of the robustness and ease of use, the training required for successful performance of the high performance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HPTLC) assessments is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other technologies with comparable reproducibility such as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Some of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s of planar chromatography in resource limited countries are presented.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ese planar chromatographic technologies have much lower plate counts and therefore separation power than column technologies such as HPLC and gas liquid chromatography (GLC). However in finished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there are generally few active ingredients which are assessed making the HPTLC adequate for these analyses. In addition at this time there is a much wider array of detection technologies available for HPLC and GLC.  相似文献   

15.
邹晓伟  刘星  张建明 《色谱》2023,41(1):24-36
薄层色谱(TLC)是一类非常实用的液相色谱方法,由于其装置简单、操作便捷、灵活、通量高、成本低,以及样品前处理简单等优点,在许多行业的检测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现代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种检测技术综合应用程度的加深,薄层色谱与质谱的联用(TLC-MS)也成为这一方法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我国医药、食品、科学仪器等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升级,相信薄层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起到更好的作用,并迎来发展的契机。该综述将目前薄层色谱-质谱的联用形式分为3类,一是接口仪器的间接联用,二是质谱对薄层板的原位检测,三是质谱对薄层分离过程的实时监测,并按此分类对典型的联用形式进行了总结和简要描述。随着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技术的广泛使用,薄层色谱与质谱联用的技术方法极大地提高了食品、药用生物活性物质的研发效率。目前,薄层色谱与质谱联用发展的主要瓶颈是“即插即用”型部件的设计和商品化。具有实时监测功能,同时又兼备灵活扫描功能和高通量特点的TLC-MS技术也很令人期待。此外,不同种类TLC-MS解吸-电离技术的对比研究也是有待讨论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6.
Guo Y  Yuan Q  Li R  Huang Y 《色谱》2012,30(3):232-238
亲水作用色谱(HILIC)是一种分离极性和亲水性化合物的液相色谱模式,其作为反相液相色谱(RPLC)的重要补充,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各个领域的关注和重视。这不只是因为强极性化合物的分离问题在各个领域引起了重视,而且因为与RPLC比较,HILIC具有流动相组成黏度低、色谱柱渗透性好、与质谱联用的灵敏度高及反压较低等优势。本文简要概述了HILIC的发展历程、特点及保留机理,重点介绍了HILIC用于环境分析的最新进展,评述了HILIC及RPLC用于污染物分析的优缺点,并指出了HILIC用于环境分析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王建山  夏红军  万广平  刘家玮  白泉 《色谱》2016,34(12):1228-1233
以硅胶为基质、氨基己酸为配基制备了一种新型弱阳离子交换/疏水(WCX/HIC)双功能混合模式色谱固定相。该固定相配基具有一定的疏水性且含有羧基,在高盐浓度下表现为HIC的性质,可作为HIC固定相使用;在低盐浓度条件下表现为离子交换的性质,可作为WCX固定相使用。分别考察了该介质在WCX和HIC两种模式下对标准蛋白质的分离性能,并与商品柱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合成的WCX/HIC双功能固定相在WCX和HIC两种模式下对蛋白质均有较高的分离度和选择性,且分离能力与商品柱相当,两种模式下标准蛋白质的质量和活性回收率均大于93%,表明该柱具有“一柱二用”的功能,适于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基于此双功能色谱柱构建的在线单柱二维液相色谱(2DLC-1C)可在60 min内实现8种蛋白质的快速分离。在70 min内完成了对蛋清中溶菌酶的二维纯化,纯度可达到98.3%。该技术中一根色谱柱可当作两根色谱柱使用,对蛋白质组学研究和重组蛋白药物的生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温翰荣  朱珏  张博 《色谱》2021,39(4):357-367
微型化是现代分析仪器发展的重要趋势。微型化液相色谱仪器在提供与常规尺度液相色谱相同甚至更高分离效率的同时,可以有效减少溶剂和样品的消耗;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中,低流速进样可以有效提高质谱离子源的离子化效率,提高质谱检测效率;对于极微量样品的分离,微型化的液相色谱可以有效减少样品稀释;液相色谱的微型化还有利于液相色谱仪器整体的模块化和集成化设计。芯片液相色谱是在微流控芯片上制备色谱柱并集成相应的流体控制系统和检测系统。芯片液相色谱是色谱仪器微型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普遍关注,但是这一方式也充满挑战。液相色谱微流控芯片需要在芯片基底材料、芯片色谱柱的结构设计、微流体控制技术、检测器技术等方面做出创新,使微流控芯片系统适配液相色谱分离技术的需要。目前芯片液相色谱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芯片基底材料的性质难以满足芯片液相色谱进一步微型化和集成化的需求;因此芯片液相色谱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着重关注新型微流控芯片基底材料的开发以及微流控芯片通道结构的统一设计。该文着重介绍了芯片液相色谱技术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简要展示了商品化芯片色谱当前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9.
This work describes the analysis of a pyrolysis product of a lignite sample obtained from the Turkish Goynuk reserve. The aliphatic, aromatic and polar compounds present in the tar are separated and identified by various 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s: Capillar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on-line high performance microbore liquid chromatography/capillary gas chromatography (LC/GC) and capillary 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 (SFC). The suitability of each technique for this particular application is discussed, and semi-quantitative results are presented for the major components detected.  相似文献   

20.
整体柱在样品预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芳  林博  冯钰铸 《色谱》2007,25(2):150-156
综述了近年来整体柱在样品预处理领域中的应用,包括整体柱样品预富集同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和电色谱的联用,微流控芯片中的整体柱萃取以及近年来整体柱萃取模式的改进等。引用文献65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