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固体介质中光速减慢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保华  掌蕴东  袁萍 《物理学报》2005,54(10):4692-4695
利用均匀加宽介质中的光谱烧孔效应在红宝石晶体中观测到了最慢为27.55±0.05m/s的极慢光速. 且介质中光传输的群速度与激光的调制频率、激光光功率以及晶体的晶格方向有关. 调制频率越低、相互作用越强,介质中的光速越慢. 关键词: 光速减慢 光谱烧孔 红宝石  相似文献   

2.
孙江  黄蕊 《物理通报》2007,(6):56-58
光速减慢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并不是什么新奇的发现.例如,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都比真空中慢.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将光速减慢到什么程度,怎样控制光速为人类社会服务.经过不懈努力,人们已经初步实现了控制光速的减慢,甚至还可以将光速减慢为零,进而把光存储起来.上述进展都是通过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电磁诱导透明技术实现的.本文对该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前景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非线性光学效应与光速减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激光技术的发展为极限光速的测量和应用提供了有效工具。本主要介绍了与光速减慢有关的非线性光学知识和光速减慢的实验原理及方法。光速减慢实验中用到的低温Na原子气在探测激光和耦合激光的共同作用下处于量子相干态--一种非线性极化状态,由于电磁感应透明效应(EIT),探测光可以使介质的折射率改变并能透过Na原子气,使极限光速的测量和应用变为实现。  相似文献   

4.
室温条件下掺铒光纤中光脉冲群速可控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巍  掌蕴东  叶建波  田赫  王楠  王金芳  袁萍 《物理学报》2007,56(12):7009-7014
利用相干布居振荡技术在介质吸收光谱上产生烧孔,孔宽大约为基态粒子数恢复时间的倒数. 由增益理论分析得到不同抽运光功率对介质吸收状态的影响. 在介质的吸收区域,振荡导致光脉冲经历饱和吸收,脉冲传输延迟;在介质的增益区域,振荡又导致光脉冲经历增益饱和,脉冲传输超前. 应用此技术在掺铒光纤中实现了光速人为可控. 在掺铒光纤晶体中观测到了最慢为2.857×103m/s的光速减慢传输,相应感生群折射率为10.5×104. 根据布居振荡效应及增益理论,由速率方程出发,得到了 关键词: 光谱烧孔 相干布居振荡 饱和吸收 慢光  相似文献   

5.
红宝石晶体中慢光现象的实验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掌蕴东  范保华  袁萍  马祖光 《光学学报》2004,24(12):688-1690
在室温下观测到了固体材料中的慢光现象。用氩离子激光(514.5nm)单光束入射到红宝石晶体中,用相干布居数振荡效应产生烧孔。利用光谱烧孔使介质折射率发生急剧变化,导致光的群速变慢。实验上观测的时延为(2.314±0.005)ms,推断光速值为(43.215±0.094)m/s,并观测到时延和光的群速随调制频率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基于光谱烧孔在高密度光存储中的可能应用,研究了谱线非均匀加宽、荧光谱线窄化、高温永久性光谱烧孔、烧孔机理、烧孔动力学过程和光谱孔的热稳定性。在国际上率先设计并研制出二价钐离子掺杂碱土金属氟卤化物混晶高温光谱烧孔体系,实现了室温永久性光谱烧孔,获得了室温寿命300h的光谱孔。利用时间分辨光谱分离出非均匀线形内的各局域组态,比较烧孔前后光谱再分布证实了三价钐离子的电子陷阱作用。利用Block理论分析了烧孔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7.
光存储技术由于能实现比其他信息存储技术更高的密度,受到各国重视.然而现行光存储技术的最高存储密度受到激光聚焦光斑最小尺寸限制.各国科学家竞相研究能突破这一限制.实现超高密度的下一代新技术.光子选通光谱烧孔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中国科学家在提高光子选通光谱烧孔工作温度方面做出了国际同行公认的贡献.光子选通光谱烧孔实际应用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8.
激光技术的发展为极限光速的测量和应用提供了有效工具。本文主要介绍了与光速减慢有关的非线性光学知识和光速减慢的实验原理及方法。光速减慢实验中用到的低温Na原子气在探测激光和耦合激光的共同作用下处于量子相干态———一种非线性极化状态 ,由于电磁感应透明效应 (EIT) ,探测光可以使介质的折射率改变并能透过Na原子气 ,使极限光速的测量和应用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9.
首次报道一种新的光子选通光谱烧孔体系Zntbp-CA/PhR20K温度下,在对应的非均匀展宽吸收带内的不同波长处实现了一系列光子选通光谱烧孔.文中就孔的温度效应、寿命、光擦除性能以及选通比值G等方面作了不同深度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王正岭  印建平 《物理》2006,35(4):330-339
随着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的实现及其非线性效应研究的快速发展,原子光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非线性原子光学”已初步形成,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实验进展.文章重点介绍了非线性原子光学的研究内容、实验结果及其最新进展,主要包括原子孤子、原子物质波中的四波混频、光速减慢与负群速现象、超流及涡流(vortex)、Josephson效应和物质波的相位相干放大等.  相似文献   

11.
星载成像光谱仪杂散光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星载成像光谱仪杂散光检测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阐述了成像光谱仪杂散光的定义、来源和危害,分析了杂散光检测的必要性。通过截止滤光片法、光谱法、谱杂散光系数法、级数透过率法、氧气吸收光谱及参数拟合法、卷积计算法和矩阵修正法等7种光谱仪器杂散光检测方法优缺点的对比,给出了星载成像光谱仪杂散光检测技术的具体要求和发展趋势,认为单一的检测技术很难满足工程研制的实际需要,针对各研制阶段的组合检测技术将是星载成像光谱仪杂光检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李晖  李英才 《光子学报》1996,25(10):914-919
本文对星载光学系统遮光罩消杂光结构的优化设计做了初步探讨。提出了遮光罩和挡光环消杂光设计的基本原则。给出了一种二级遮光罩结构寸的优化设计方法和一种遮光罩内壁上挡光环位置优化设计方法,并对一级和二级遮光罩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3.
米利  周宏伟  孙祉伟  刘丽霞  徐升华 《物理学报》2013,62(13):134704-134704
聚集速率是评估胶体体系特性及稳定性的关键参数, 静态光散射和动态光散射则是测量聚集速率的两个重要方法. 然而, 用静态光散射和动态光散射测量聚集速率时, 需要知道有关单粒子和双粒子聚集体光散射特性的数据. 为此, 通常需要把动、静两种方法结合, 才能消去这个数据. 以前各种近似理论曾用来解决这个问题, 但因粒子尺寸和形状的限制, 结果并不理想. 而T矩阵方法可以不受粒子大小和形状的限制计算其光散射特性. 本工作用T矩阵方法直接计算静态光散射和动态光散射所必须的粒子散射特性, 并将该法得到的聚集速率与动静态光散射结合法得到的聚集速率进行了比较, 两者结果很接近. 本工作为简化静态光散射和动态光散射测量聚集速率, 扩展其应用范围开辟了新途径. 关键词: T矩阵')" href="#">T矩阵 光散射法 聚集速率  相似文献   

14.
The collinear diffraction of Gaussian light beams by a two-frequency sound beam is investigated theoretically. A set of equations relating the amplitudes of transmitted and diffracted waves is derived in the case of third-order nonlinearity. The distributions of light intensities along an acousto-optical cell are calculated at different ratios between the radii of the light and sound beams. The transmission curves for detuned light waves and combination components of the diffracted waves are constructed at different ratios between the radii of the light and sound beams. The changes in the dynamic range of an acousto-optical device are calculated for different diffraction efficiencies.  相似文献   

15.
星载光学系统遮光罩消杂光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对星载光学系统遮光罩消杂光结构的优化设计做了初步探讨。提出了遮光罩和挡光环消杂光设计的基本原则.给出了一种二级遮光罩结构寸的优化设计方法和一种遮光罩内壁上挡光环位置优化设计方法,并对一级和二级遮光罩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6.
The cross-interaction effects for a two-mode light pulse in an optical matrix doped with atoms that are resonant with the light in the presence of two control optical pump pulses (M scheme) have been analyzed. The fundamental possibility of effective generation of polarization-squeezed light in this system at a simultaneous nonlinear amplification of the probe field is shown.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generating polarization-squeezed light in a doped optical fiber are found for different problem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17.
非阿贝尔腔量子电动力学模型下偏振光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良文  王发强  梁瑞生  靳玮  郭建军 《光学学报》2012,32(5):527001-259
通过使用场正交算符,而不是传统的玻色算符,研究了非阿贝尔腔量子电动力学(QED)模型中原子和偏振光场的相互作用。讨论了初始双模偏振光场对于原子布居数反转以及偏振光场的压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子布居数反转的演化不仅与偏振椭圆的相位角有关,也与偏振椭圆的椭率角有关;只有当偏振椭圆是右旋圆偏振光时,原子布居数反转随时间的演化基本不变,趋近于初始值0,而当偏振椭圆是左旋圆偏振光时,原子布居数反转随时间的演化呈现周期性的崩塌复苏变化。另外,当初始光场是左旋圆偏振光时,光场可以出现周期性的压缩;而当初始光场是右旋圆偏振光时,光场的压缩不会持续出现。  相似文献   

18.
Imbrock J  Kip D  Krätzig E 《Optics letters》1999,24(18):1302-1304
Holograms have been recorded in congruent LiTaO(3):Fe with continuous-wave laser light by use of a two-step process. Blue gating light (lambda=488 nm) sensitizes the crystals for holographic recording with red light (lambda=660 nm) of a diode laser. Refractive-index changes of as much as 1.0x10(-5) are achieved for intensities of the red light of 1 W/cm(2) . The saturation values are proportional to the intensity of the writing light. Nondestructive readout with red light is possible, and the holograms remain erasable for blue light.  相似文献   

19.
尘埃粒子计数器中光源对传感器光通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Mie散射理论基础上,由单分散射的光强表达式导出在偏振光的入射条件下一定立体角内的散射光通量的表达式,并与自然光入射作比较。计算了在相同强度不同光源入射下,尘埃粒子计数器的两种常用散射光收集系统收集的散射光通量。结果表明:采用近前向散射光收集系统得到的光通量相等;而采用直角方向散射光收集系统时两者并不相等,且在平面偏振光入射时,收集的散射光通量还跟探测器中心与入射光偏振方向夹角有关。用MATLAB编程计算,得出了在探测器中心与偏振方向的夹角成90°或270°位置时,收集的散射光通量有极值的结论,为激光尘埃计数器传感器光学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转光农膜的光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太阳光谱以及菊花、番茄作用光谱的测试分析 ,讨论了植物生长与太阳光谱的关系 ,表明太阳光谱中 2 80~ 380nm的紫外光 ,5 0 0~ 6 0 0nm的绿黄光及 72 0nm以上近红外光植物利用率较低 ,4 30~ 4 80nm的蓝紫光和 6 30~ 6 90nm的红光有利于增强光合作用。依据植物光合作用和太阳光谱特征 ,设计出CaS∶Cu ,Cl-蓝光膜 ,利用CaS∶Eu2 ,Mn2 ,Cl-,设计出绿光转红光的红光膜。讨论了红蓝复合双峰增益膜及紫外光转红光的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光谱特性。农用光能转换剂研制面临新的突破 ,利用反Stocks位移技术研制开发近红外光转红光膜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