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李丹  尚帅旗  陶俊林  王宁 《实验力学》2013,28(4):481-489
利用平台巴西圆盘加载方式和钢质压条加载方式,对两种厚度为25mm和50mm、不同密度的轻质泡沫混凝土(400~1000kg/m3)进行巴西圆盘劈裂试验,研究密度和厚度对泡沫混凝土裂纹宽度、劈裂强度、断裂韧度、断裂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橡胶垫平台巴西圆盘和钢质压条加载方式下,其劈裂断裂特征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线性弹性段、非线性弹性段、起裂阶段、失稳阶段。同样加载率下最大裂纹宽度随着泡沫混凝土密度增加逐渐减小,劈裂拉伸强度、断裂韧度、断裂能呈幂函数形式增加。借鉴Reinhardt非线性软化曲线,对不同密度泡沫混凝土的应力软化关系进行曲线拟合,建立基于拉伸强度、断裂韧度等控制参数的应力-裂纹宽度关系三段式模型。基于试验结果,对理想多孔材料细观力学预测模型进行修正,获得泡沫混凝土孔隙率与拉伸强度的半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2.
CTS试件中复合型疲劳裂纹扩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世骧  胡泓 《力学学报》2006,38(5):698-704
针对复合型循环载荷作用下的金属构件中的裂纹扩展问题进行了实验分析和理论建模. 首先 采用紧凑拉剪试件(CTS)和 Richard研制的复合型载荷加载装置,对承受复合型循环载荷的裂纹进行了实验研究. 实验选择了两种金属材料试件,分别承受3种形式的复合型循环载荷的作用,在裂纹尖端具 有相同的初始应力场强度的条件下考察复合型循环载荷对裂纹扩展规律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疲劳裂纹的扩展速率与加载角度有关. 对于同样金属材料的试件,当裂尖处 初始应力场强度相等时,载荷越接近于II型,裂纹增长速率越快. 采用等效应力强度 因子(I型和II型应力强度因子的组合)、裂纹扩展速率及复合强度等参数,以实验数据为 基础,建立了一个疲劳裂纹扩展模型,用来预测裂纹在不同模式疲劳载荷作用下的扩展速率. 为验证其有效性,该模型被应用于钢制试件的数值模拟计算中. 实验结果与模拟计算曲线保 持一致,表明该模型可以用来估算带裂纹金属构件的寿命.  相似文献   

3.
脆性材料内部含有大量裂纹,当某一裂纹扩展时,其他裂纹会对扩展裂纹产生影响。为了研究冲击载荷下,脆性材料内两裂纹的相互影响、连通规律及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变化规律,利用有机玻璃板制作了含非平行双裂纹的实验试件,利用落板冲击设备进行了中低速冲击实验,结合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计算出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利用有限差分软件AUTODYN进行了动态数值模拟研究,并将其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及模拟结果表明:裂纹破坏形态与AUTODYN数值模拟破坏形态基本一致;试件的断裂形态随着两裂纹间距不同而不同;裂纹间的相互影响程度随着裂纹间间距增大而减小;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KI随着裂纹间距的增大而减小,而KII随着裂纹间距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吴刚  陈泽光 《实验力学》1994,9(2):165-169
本文对具有不同裂纹尺寸的中心裂纹LY12板试样在动、静态拉伸加载条件下,分别进行了断裂实验研究,得到了名义断裂应力与板的初始裂纹长度间的关系。通过对动、静态实验结果的比较,得到在动、静态拉伸加载条件下某些参量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Ⅱ型荷载下混凝土剪切断裂的测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有关混凝土的断裂行为已被广泛研究,但很少是针对剪切断裂的情况。本文采用Ⅱ型(四点剪切)加载,进行一系列测试,研究了混凝土单边预制裂纹(SEN)直梁剪切断裂的技术和条纹。初步实现了混凝土的剪切断裂,测得混凝土的Ⅱ型断裂韧度因子K1c。实验结果显示,试件的几何尺寸越大,养护的龄期越长,实验效果越理想,在这两个因素中,试件尺寸的影响更明显。此外,混凝土的配合比与粗集料对测试结果也有重要影响,而细集料的影响似乎并不明显。同时,文中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得出一些具有工程实用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阴宏宇  王跃方  王俊杰  关晓 《应用力学学报》2020,(2):573-579,I0007,I0008
采用权函数法确定了含裂纹飞轮在离心力和接触压力作用下的应力强度因子,计算了在同步转速工况下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值,并与解析法和有限元法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权函数法与解析法的误差在3%以内,与有限元法的误差在1%以内,验证了权函数法计算应力强度因子的准确性高;在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权函数法可以快速求解不同载荷条件、不同长度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通过控制变量法研究了不同参数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飞轮裂纹尖端总应力强度因子随着裂纹尺寸、旋转转速、飞轮尺寸外径与内径比值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在车轮循环滚动接触载荷作用下,钢轨接触表面裂纹问题频发,严重威胁高速列车运行安全,开展钢轨表面三维滚动接触疲劳裂纹扩展分析意义重大.首先,考虑不同初始裂纹角度,建立钢轨轨头含初始裂纹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钢轨表面施加循环滚动接触载荷,进行轮轨滚动接触计算;然后,基于相互作用积分法计算裂纹前缘的应力强度因子;最后,采用最大周向应力准则和Paris公式计算当前状态下裂纹扩展方向和扩展速率,进而更新下一时刻的裂纹形状和尺寸.通过对上述过程重复实现,从而预测钢轨表面三维裂纹的扩展路径.加载过程中裂纹前缘应力强度因子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初始裂纹角度增加,K的峰值逐渐减小,K的峰值逐渐增大,裂纹前缘各位置的等效应力强度因子逐渐减小;裂纹前缘节点的位置越靠近钢轨表面,等效应力强度因子越大.疲劳裂纹扩展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不同初始角度下的裂纹都发生了偏折,逐渐朝着钢轨深度方向扩展,且裂纹的初始角度越大,发生扩展时需要的循环次数越多.对比三种初始裂纹角度下裂纹长度随循环次数的演化曲线可以发现,初始裂纹角度越小,裂纹扩展速率越大.所开发的方法也适用...  相似文献   

8.
混凝土断裂过程区的虚拟裂纹粘聚力奇异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混凝土断裂过程区视为具有粘聚阻力作用的虚拟裂纹,其非线性断裂和尺寸效应特性是与该虚拟裂纹粘聚力分布规律密切相关的。通过得到的粘聚应力分布函数解析结果,对该粘聚力分布特征的分析得知,在基于断裂过程区之外用线弹性场的力学模型上,该粘聚力随距离虚拟裂纹尖点的靠近,仍具有平方根奇异性。从而本文提出一个能够反映裂纹发展状态的粘聚应力奇异性强度参数,它是无粘聚力的线弹性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和表征裂纹张开位移分布多项式参数的函数;因此,该参数可以作为混凝土非线性断裂的一个参量。文中就已有断裂试验测试结果进行了算例分析和相应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张珏  方竞 《实验力学》2002,17(Z1):1-7
在钢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断裂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中,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对素水泥砂浆试件和钢纤维增强水泥砂浆试件进行裂纹尖端的位移场测量,求解不同纤维分布情况下的应力强度因子从而进行增强性能的分析比较.对于单纤维桥联增强的情况,实验结果与Carpinteri的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证明这种图像和数据处理方法对裂纹尖端的纤维位增强特性分析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李喜德  黄聪  施惠基 《力学学报》2002,34(4):652-656
基于裂纹和孔洞的小尺寸特征,提出了微小缺口/孔洞的激光衍射无损探测技术,给出了解析表达式.通过这一技术,对单向拉伸试件中所含单边缺口和中心孔洞在外载作用下的演化过程进行了实时原位检测,获得了缺口/孔洞孔径随载荷的变化曲线及模拟裂纹时裂纹的张开位移、裂纹开裂长度及应力强度因子等一系列断裂参数.  相似文献   

11.
Fracture phenomenon was investigated both experimentally and theoretically for a type of coarse-grained polycrystalline graphite weakened by a U-shaped notch under mixed mode loading. First, 36 disc-type graphite specimens containing a central U-notch, so called in literature as the U-notched Brazilian disc (UNBD), were prepared for four different notch tip radii and the fracture tests were performed under mode I and mixed mode I/II loading conditions. Then, the experimentally obtained fracture loads and the fracture initiation angles were predicted by using the U-notched maximum tangential stress (UMTS) and the newly formulated U-notched mean stress (UMS) fracture criteria. Both the criteria were developed in the form of the fracture curves and the curves of fracture initiation angle, in terms of the notch stress intensity factors (NSIF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ile the criteria could predict successfully the experimental notch fracture toughness values, the UMS criterion provides slightly better predictions than the UMTS criterion, particularly for shear-dominant deformations. Also, found in this research was that the curves of fracture initiation angle were almost identical for the two criteria which both could predict well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12.
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管道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通过对14个素混凝土和14个钢筋混凝土环状试件外粘碳纤维布加固性能进行试验,研究了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内压圆管的破坏特征、受力性能和破坏机理。对不同加固方法及一次或二次受力的混凝土管在内压力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荷载一应变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用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内压管可以显著地提高极限承载力,明显的改善了构件的延性,能够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加固后试件的开裂承载力与未加固试件相比,提高幅度不大,加固试件二次受力与一次受力相比,开裂荷载有所降低,但极限承载力基本相同。用碳纤维布加固内压管是一个新课题,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用本文提出的加固方法具有优良的加固性能,可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9种金属材料完成了具有不同约束程度的10类试样的延性断裂试验, 获得了发生拉、压、扭和裂尖断裂等破坏形式构型试样的载荷-位移试验关系; 基于圆棒漏斗试样拉伸试验所得直至破坏的载荷-位移曲线, 采用有限元辅助试验(finite-element-analysis aided testing, FAT)方法得到了9种材料直至破坏的全程等效应力-应变曲线, 以此作为材料本构关系通过有限元分析获得了各类试样直至临界破坏的载荷-位移关系模拟. 载荷-位移关系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表明用于解决试样颈缩问题的FAT方法所获得的全程材料本构关系针对各向同性材料具有真实性和普适性. 对应9种材料、10类试样的36 个载荷-位移临界断裂点, 通过有限元分析获得了对应的材料临界断裂应力、应变与临界应力三轴度, 研究表明, 第一主应力在延性变形过程中为主控断裂的主导参量; 通过研究光滑、缺口、裂纹等构型试样的断裂状态, 提出了$-1$至3范围的应力三轴度下由第一主应力主控的统一塑性临界断裂准则.   相似文献   

14.
角钢约束混凝土中长柱轴压力学性能试验及承载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角钢约束混凝土中长柱在轴压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以长细比、缀板间距、混凝土强度等级为变化参数,完成了8个试件的静力加载试验。通过试验观察了试件的破坏形态,获取了其极限承载力、刚度、位移延性和耗能系数等力学性能指标;分析了各变化参数对力学性能指标的影响,利用统一强度理论、极限理论和叠加理论对试件的承载力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长细比越小越容易发生柱端破坏,长细比加大后易发生柱中破坏;减小缀板间距,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均得到提高。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试件的极限承载能力和初始弹性刚度得以提高,但位移延性和耗能能力有所降低。采用统一强度理论的计算值略大于试验值,采用极限分析理论和叠加理论的计算值均小于试验值。  相似文献   

15.
基于ANSYS平台,对某系列混凝土断裂破坏试验的加载过程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获得了荷载-加力 点位移曲线.利用获得的曲线,在线性渐进叠加假定的基础上,确定了试件在失稳断裂时的临界有效裂缝长度.将模拟峰值荷载和临界有效裂缝长度代入由LEFM推导出的公式计算了考虑断裂过程区影响的有效断裂韧度.最后,通过对系列试验有效断裂韧...  相似文献   

16.
0Introduction Thefracturepropertiesofconcreteandrockmaterials,suchasfracturetoughnessKICand strengthfthavebeenofgreatinterestsformanyyearsbecauseoftheirimportantroleincontrolling thestructuralintegrityofvariousengineeringstructures[1-27].Varioustestingtec…  相似文献   

17.
A criterion was proposed to predict brittle fracture in engineering components containing sharp V-shaped notches and subjected to mixed mode I/II loading. The criterion, called SV-MTS,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maximum tangential stress (MTS) criterion proposed originally for analyzing crack problems. The curves which are obtained from the SV-MTS criterion could be used conveniently to predict the fracture resistance and also the notch bifurcation angle in sharp V-notched components under pure mode II and also mixed mode loading. To evaluate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criterion, a set of fracture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a new test specimen, called sharp V-notched Brazilian disc (SV-BD), under mixed mode loading conditions. It is shown tha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btained from PMMA specimens are in very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curves of SV-MTS criterion.  相似文献   

18.
针对混凝土构件耐久性试验环境的腐蚀性和多变性、试验设备容量的限制、混凝土的徐变及加载杆件的松弛等影响,对持荷试件加载装置进行了设计与研究。通过自平衡加载装置对紧固件施加扭矩来控制持荷试件的应力水平,并实时监测不同材质及环境下的扭矩系数、混凝土徐变和紧固件的应力松弛,以此获得扭矩的衰减规律,为试件应力补偿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两套加载装置对8根(套)试件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自平衡加载装置适用性强、加载及其补偿简便且能够满足试验要求,持荷试件应力损失在六周后趋于稳定。该装置及其应用技术可用于荷载与环境共同作用下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试验。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配矩形螺旋箍筋型钢高强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以混凝土强度、体积配箍率和配箍形式为变化参数设计6个试件进行轴心受压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试件的破坏形态和荷载-轴向位移曲线相似,配螺旋箍筋的试件变形性能要优于配普通箍筋试件,配矩形螺旋箍筋的试件极限承载力随混凝土强度、体积配箍率的增加而提高。在试验基础上,采用基于叠加理论的计算方法对配矩形螺旋箍筋型钢高强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进行计算,给出了相关设计建议,研究结果可为配矩形螺旋箍筋型钢高强混凝土短柱的工程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