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PW91方法研究了过渡金属Pd8簇催化氢化乙炔的反应机理. 研究表明: H2进入Pd8簇后解离成H原子, 并且只有当H原子吸附在Pd8簇表面上时, 催化氢化反应才能发生. 过渡金属Pd8簇催化氢化乙炔的反应机理的研究证实该催化反应从两种反应物出发经过两条不同的反应途径完成催化氢化反应, 两种反应物分别为吸附在Pd8簇上的乙炔(Pd8(2H)-CH=CH)和其同分异构体亚乙烯基吸附物(Pd8(2H)-C=CH2). 两条途径均为多步连续的加氢反应, 不同之处在于从Pd8(2H)-CH=CH出发的为单一路径, 解离后的H原子分步依次加成到吸附在Pd8簇上的乙炔中的C原子上, 直到反应完成生成乙烷. 而从Pd8(2H)-C=CH2出发的路径较为复杂, 分别经过两个不同的过渡态和中间体生成次乙基中间体, 该过程相对应的反应位垒相差约12.552 kJ·mol-1, 说明这两个过渡态同时存在, 无先后次序. 然后继续加成H原子直到生成乙烷完成反应. 同时, 两条路径分别形成一系列具有应用价值的C2有机化合物中间体, 其中一些中间体通过分子内质子转移相互转化, 使得原本独立的两条反应路径联系在一起, 成为网状路径.  相似文献   

2.
Pd/C气体扩散电极电化学降解4-氯酚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辉  王建龙 《中国科学B辑》2007,37(4):408-414
分别采用氢气还原法和甲醛还原法制备了Pd/C催化剂, 利用XRD、TEM及XP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并由催化剂制备成Pd/C气体扩散阴极, 采用先通氢气后通空气的方式在隔膜电解体系中对4-氯酚进行降解, 比较了不同电极体系下4-氯酚的去除效果. 结果表明, 制备的Pd/C气体扩散阴极既对4-氯酚具有还原脱氯作用(通入H2时), 又能够促进O2还原生成H2O2(通入O2时), 它们对4-氯酚的去除效果要好于不掺杂Pd的气体扩散阴极. 使用氢气还原法制备出的Pd/C催化剂中Pd表面的活性点比甲醛还原法制备出的要多, 电极稳定性好, 反应60 min后 4-氯酚转化率和脱氯率接近100%, 120 min后阴极室COD去除率为87.4%.  相似文献   

3.
CO2电化学还原反应可以将CO2转化为燃料并同时实现再生能源的有效存储. 目前纳米结构的多相催化剂已经广泛应用于此反应,其中碳负载钯纳米粒子(Pd/C)表现出优异的CO2电化学还原性能. 本工作研究了钯载量对于Pd/C催化剂结构以及其催化CO2还原生成CO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 不同载量的Pd/C催化剂通过液相还原方法制备,钯纳米粒子均匀地分散在碳载体上,载量并没有明显改变对纳米粒子的粒径. 在优选的电解质(0.1 mol·L-1 KHCO3)中,CO法拉第效率与载量呈现火山型曲线关系,-0.89 V时载量为20wt%的Pd/C催化剂达到最高的CO法拉第效率(91.2%). 生成CO的几何电流密度随着钯载量的增加而增加,但CO转换频率具有相反的趋势,载量为2.5wt%的Pd/C催化剂具有最高的转换频率. 这种载量对CO2电化学还原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主要由活性位的数量、反应动力学、中间物种的稳定性以及反应物、中间物种和产物的传质过程等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4.
以落叶松(IAlrix gmelini)树皮中提取的多聚原花色素为原料,通过Pd/C催化氢解反应制备低聚原花素。研究了反应温度、时间、压力和催化剂用量对低聚原花色素生成率和多聚原花色素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催化氢解反应可使落叶松多聚原花色素降解为低聚原花色素。以70%乙醇水溶液为介质时的较优反应条件是: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200min、氢气压力为3MPa、Pd/C催化剂用量为0.2%。在此条件下多聚原花色素的转化速率≥90%,低聚原花色素的生成率≥75%。HPLC分析表明,落叶松多聚原花色素降解产物与葡萄籽低聚原花色素的典型成分一致。  相似文献   

5.
制备温度对Pd/C加氢脱氯催化剂失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备温度对Pd/C加氢脱氯催化剂失活的影响;失活;积炭;Pd/C;加氢脱氯  相似文献   

6.
Pd/C和Raney Ni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Pd/C和Raney Ni催化剂,其结构和性能经XRD,BET和SEM表征。并以呋喃加氢制备四氢呋喃为探针反应,对两种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和催化剂用量对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Raney Ni的催化活性优于Pd/C。  相似文献   

7.
采用活性炭为载体,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EDTMPA)作为配位剂和稳定剂,氯化钯(PdCl2)为前驱体,硼氢化钠(NaBH4)为还原剂,通过一步还原制备得到膦酸功能化的超细高分散Pd/C催化剂.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制得的Pd/C催化剂中Pd粒子的平均粒径为2.7 nm,分散度为37.1%,高于同类型商业化催化剂.制得的催化剂对罗丹明(RhB)和对硝基苯酚(4-NP)的催化加氢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27.18和16.79 kJ/mol,明显低于商业化Pd/C催化剂(57.12和55.71 kJ/mol).  相似文献   

8.
利用浸渍-还原法制备Bi OCl纳米片负载的钯纳米颗粒催化剂(Pd/Bi OCl),对室温催化氧化HCHO产氢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纯Pd纳米颗粒催化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Pd/Bi OCl催化剂在有效降低贵金属Pd用量情况下(仅为2%wt),仍表现出比纯Pd纳米颗粒更高的催化HCHO产氢的性能.此外,通过进一步优化甲醛浓度、氢氧化钠浓度、氧气浓度和反应温度等参数,Pd/Bi OCl催化氧化HCHO产氢速率最高可达到200 m L/(min*gcatalyst).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Pd/Bi OCl催化HCHO产氢反应的活化能仅为15.2 k J/mol,远低于无催化剂条件下甲醛产氢的活化能65 k J/mol.  相似文献   

9.
β-O-4醚键是木质素结构中含量最丰富的单元间连接键型,研究高效断裂β-o-4的催化体系对木质素解聚制备单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β-O-4型二聚体模型化合物为原料,结合GC-MS、GC-FID、HSQCNMR表征手段,考察炭负载金属催化剂、反应温度、时间、氢气初始压力等因素对二聚体β-O-4键的断键活性以及单体收率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和硼氢化钠还原法制备Pd/石墨烯催化剂,并采用XRD、SEM、XPS、TEM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 将该催化剂修饰于玻碳电极表面,制备出Pd/石墨烯/玻碳电极,使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检测4-氯酚的最佳工作条件. 研究结果表明,所得石墨烯表面平整光滑,以零价态存在的Pd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到石墨烯上,平均粒径为(6.5 ± 0.05) nm. 检测4-氯酚的最佳支持电解质为0.1 mol?L-1、pH = 6.8的磷酸-磷酸钠缓冲溶液(PBS),峰电流与扫描速率的平方根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 = 0.992),该电极的线性范围为1 ~ 100 μmol?L-1 (R2 = 0.967),检测限为0.57 μmol?L-1 (S/N = 3),且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本文所研制的Pd/石墨烯/玻碳电极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提供了一种简便快捷、重现性好的检测4-氯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Rui Du  Peilong Zhang  Ruizhen Fan 《合成通讯》2013,43(17):2889-2897
We report an alternative hydrogenation of aromatic aminoketones by heterogeneous catalyst of palladium on carbon (Pd/C) in which nitro, in particular carbonyl groups in the ketones, could be selectively transformed to corresponding amino ketone, secondary alcohol, or methylene compound.  相似文献   

12.
利用程序升温还原(TPR)、X-射线衍射(XRD)、CO吸附-红外光谱(CO-IR)、电子顺磁共振(EPR)和微型催化反应评价等手段, 研究了负载Pd/γ-Al2O3, Pd/TiO2和Pd-Ag/TiO2催化剂的结构和乙炔选择性加氢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Pd/TiO2催化剂具有较Pd/γ-Al2O3催化剂更优良的乙炔选择性加氢催化性能, 这与Pd-TiO2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Pd-TiO2之间的强相互作用不仅使负载型钯金属催化剂具有较高的乙炔加氢催化选择性, 而且具有较高的乙炔加氢催化活性. Pd/TiO2催化剂中添加Ag 组分后, Pd金属可促进Ag+的还原并可能形成Pd-Ag合金, 催化剂的乙烯选择性虽有所增加, 但乙炔转化率和乙烯收率下降.  相似文献   

13.
部分中毒Pd/C催化剂上环戊二烯的加氢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Pd/C催化剂硫化前后环戊二烯的加氢性能,Pd/C催化剂经硫化后,生成环戊烯的得率由75%上升到97%。确定了最佳硫化条件。应用微型脉冲反应器和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研究了硫化特性,发现硫在Pd/C催化剂在存在着两种吸附状态,吸附在对应于TPSR中低温峰位上的硫不影响加氢反应活性,吸附在对应于高温峰位上的硫引起催化剂催化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14.
Pd-Co/C催化剂上葡萄糖的催化氧化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d-Co/C催化剂上葡萄糖的催化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15.
钯/炭催化剂在不同气氛中热处理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金属钯/炭催化剂(Pd/C)在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作者成功地研制出一种性能优良的Pd/C,已用于药物和香料生产过程中的加氢反应。制备Pd/C的过程表明,影响其加氢活性的因素比较复杂,热处理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本文总结了含水55%的Pd/C催化剂在不同气氛中进行热处理后对苯乙烯加氢活性的影响。另外,通过热差法(DTA)和光电子能谱(XPS)考察了Pd/C在加热过程  相似文献   

16.
乙酰基溴甲基萘;甲氧基萘基;2-乙酰基-6-甲氧基萘的多相催化氢化  相似文献   

17.
用Pd—M/C催化剂(M为非贵金属),对工业原料4-硝基二苯胺及4-亚硝基二苯胺钠催化加氢制4-氨基二苯胺,其活性和选择性都较好。本文报导了在常压加氢中添加各种溶剂对反应的影响,并建议采用苯胺溶剂较适宜。  相似文献   

18.
Catalytic Dechlorination of Chlorobenzene in Water by Pd/Fe System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Chlorobenzene was dechlorinated by Pd/Fe bimetallic system in water through catalytic reduction. The dechlorination rate increases with increase of bulk loading of Pd due to the increase of both the surface loading of the Pd and the total surface area. For conditions with 0.005% Pd/Fe, 45% dechlorination efficiency was achieved within 5 h. The dechlorinated reaction is believed to take place on the bimetal surface in a pseudo-first-order reaction, with the rate constant being 0.0043 min^-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